皇袍加身 第794节

赵匡义道:“如同李大人说的一样,刘彦贞若是劫断浮桥,便断了我军退路,到时候腹背受敌,死路一条。咱们必须要退兵,但不要退得太快,一点一点的撤,这样看起来更真实。如果全军撤退,反而让人起疑。我军兵分几路,分别退守浮桥,一般人看来这样退确实有些奇怪,但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便会以为这样撤退就是为了保证安全的情况之下,全军撤离此地。刘彦贞必定会以为周军内部出了问题,便会急忙赶来追击。到时候我们退守浮桥,待刘彦贞的援军追来便与他大战一场,只要让二哥带兵劫断刘彦贞后路,此人必死无疑。我们还能拿到很多援军送给寿州的补给。”

李谷连忙点头道:“好啊~此计甚好。赵匡胤,你们是亲兄弟吗?你弟弟这么聪明,你怎么跟脑残似的?”

“龙生九子还各不相同呢,反正这是我们赵家的人,你有本事让你娘再给你生一个聪明的弟弟。”

李谷真不想跟赵匡胤这种流氓抬杠,不过李谷倒是非常佩服赵匡义的本事,虽说年纪也不小了,但毕竟才只有十六岁,十六岁便有如此眼界和智谋,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这种感觉不止是李谷有,身边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赵匡义给人的感觉就是非正常年龄一般的成熟,赵匡义体现出的气质绝对应该是三十几岁,但他的真实年龄才只有16岁而已。

赵匡义自幼聪明过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拜入宗信门下学习。但赵匡义并未因此放弃,他熟读兵法典籍,勤练武功,虽然才只有16岁,但他的能力远比一个在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老将更优秀。

一般的小孩子敢在战场上站稳身体不尿裤已经值得夸奖了,更不可能像赵匡义这样不但要亲自上阵杀敌,更要出谋划策。他的心智要比一般小孩子成熟的许多,而且他的武功……不是一般的高啊。

赵匡义从小就受到类似英才的教育,由其是武功绝对要比一般人厉害得多。赵匡胤在他这个年纪还只是一个小屁孩而已,武功更是没有可比性。

李谷道:“如果大家都没有意见的话,咱们就依此计行事。先分批撤离,等待刘彦贞赶来追击,到时候再杀他一个措手不及。赵将军,你事先准备一批好手,只等你截断刘彦贞的后路,我们就给他来一个前后夹击。”

王溥忽然好奇道:“如果刘彦贞没追过来呢?”

“来没的话……”李谷道:“退守浮桥,等待陛下亲征。”

王溥立刻点头,竟然把这件事情给忘了。其实他们来也好,不来也好,周军都没有什么损失。只待陛下柴荣的援军赶到,立刻围死寿州,同时攻打周边几个州县,这样便能起到一起的为何与限制作用。

第九百七十八章 超慢性子

其实寿州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它的地位就如同是沧州一样。如果契丹人攻破沧州的话,那么契丹便能长驱直入,畅通无阻。虽然契丹也可以绕过沧州,从其它地方首攻,但只要沧州不夺,契丹人寝食难安。只要援军一到,契丹将要面对的就是腹背受敌,所以契丹还没有傻到先去攻打其它地方,最后再攻打沧州。

寿州的地位与沧州一样,南唐对抗大周的第一城,防御力甚至比起沧州更强。因为大唐水军远比大周更强,契丹人进攻沧州的时候不用担心大周水军绕后来一个前后夹击,但周军进攻寿州的时候就必须要防着大唐有这一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寿州比沧州更难攻打的原因。

寿州守将刘仁赡虽然不是什么传奇人物,但刘仁赡有一个特色,他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而且非常怕死。李璟就是看中这一点,所以才让刘仁赡当这个清淮军节度使,负责守护寿州。

刘仁赡怕死,所以他绝不会受到丝毫挑衅而出城迎战,甚至大难临头他还是会固守城池,不管别人引诱得多好,刘仁赡吃定一个理……打死不出城。

这种情况就像是郭威围城潼关之时,他还可以用计将李守贞引出城外,虽然那一战郭威必胜,但如果能将李守贞引出城外的话,可以极大减少士兵们的伤亡,但这一招对刘仁赡是绝对行不通,他是一个绝对引不出来的人。

但是寿州城墙坚固,守城士兵众多,最可恶的就是粮草还充足,想要强攻也绝非易事,但只是围城的话……也很难有什么突破。

眼下刘彦贞又带援军而来,这才让李谷忍不住商讨对策,商量出来的结果与李谷原本想的差不多,果然还是要退兵。但赵匡义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想法,退兵的方法,或许可以抓到对方一点失误也说不一定。

李谷立刻下令准备让士兵分批撤回许州之外,至少要先退出淮河区域,不要与大唐水军正面冲突。而且要在浮桥之外,不能把河中浮桥当作唯一生路。只要能渡过淮河,大唐水军就算来了他们也敢一战,打输了大不了顺路逃跑,不需要过河的情况下,水军不敢追下岸,打赢了还能守住浮桥。

这还只是大周入侵第一战,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战,不知道一个寿州他们需要打多少时间。但只要寿州一破,周军便能长驱直入,所以谁也不知道此一战的结局如何,虽然寿州难取,但如今大周已经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仅有的两个威胁就是北汉与西蜀,但他们已经无力再战,所以大周可以全力进攻南唐。

寿州的防御确实太强了,相对许州这个对抗南唐第一线来说,二者根本不在一个级别。虽然许州的兵力很强,但城墙的防御力就显得非常薄弱了。万幸这一次是主动进攻,如果是防御的话,许州根本撑不了多久。

许州这种城池是可以强攻取胜的,但寿州却非常困难。这也是李谷最为难的地方,因为柴荣知道他没有攻下寿州的实力,但却派他首攻。虽然有赵匡胤一行人在旁辅佐,但李谷还是觉得这是柴荣故意耍自己。

…………………………

李谷退兵,这件事情对于寿州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久攻不下所以退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刘仁赡心里的石头也算是放下来了,早知道许州备战准备入侵南唐,最担心的还不是刘仁赡。他们首攻寿州这一点毫无疑问,如果寿州被攻占的话,整个南唐都会暴露在大周的攻击范围之内。

刘仁赡守住了寿州,但他非常清楚这只是第一波进攻,这些人之所以离开并不是因为久攻不下,而是因为援军赶到。如果没有援军,或者大周军队足够多,根本不怕一点点援军的话,他们还会继续围城。

很快,刘彦贞与副将咸师朗也赶到了寿州。大部队也基本赶到,只是后援补给还需要一些时间,一行人站在城墙垛口之上,看着远去的一些尘土,此时已经看不到周军的身影了,只是距离还不算很远。

李谷把时间掐得很准,也正是刘彦贞赶到之前他才刚刚完成撤离任务。

“刘将军,听说大周已经撤军了,为何还固守城门不趁胜追击?”刘彦贞来到刘仁赡的身边,看见大周退兵自己心里也挺高兴,但总不能让他独占所有的功劳吧,自己必须要显得强势一点,否则此次出征毫无意义。

刘仁赡道:“大周退兵是好迹象,这都多亏刘太尉出兵来援,将周军吓走。想必周军也是早闻刘太尉威名,得知太尉至此所以早早退兵,否则寿州还要受围城之苦。”

听到这话刘彦贞心里舒服多了,刘仁赡还是很会说话的,只是说话语气平衡,而且节奏极慢,像是一句话要思索老半天的样子。不过刘彦贞也知道他就是这个慢脾气,哪怕周军攻破寿州城门,他也是慢悠悠的一点也不着急。

这世上单有这些慢性子,普通人跟他说话都会着急,遇上一个急性子两人非得打起来不可。

刘彦贞就是这种急性子,虽然知道刘仁赡原本就是这种慢性子并没有针对谁,但听到他这种语气和速度就感觉心里来气。赶路这么久,原本心里就着急,遇上这么一个慢性子……真想打他一顿。

“咱俩都姓刘,怎么性格差距这么大?你这个慢性子……早该改了。当年本官驻守寿州,他们谁敢来犯?就是欺负你这个慢性子,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看准你没胆子去追。”

刘仁赡道:“大人教训的是,下官一定改,一定改。”

就这几个字,周围的人等了半天刘仁赡才说完。虽然嘴里说一定改,但是看得出来,他这种性格是很难改的了。

当年刘彦贞也曾当过寿州守将,但那时候中原内乱自顾不暇,哪有余力进攻强大的南唐?不过那时候南唐也是连年征战,所以也没有心思攻打中原地界。寿州自然常年无事。

后来李璟先一步感觉到危机,认为刘彦贞的实力与性格根本不足以驻守寿州,所以让他回朝。虽然刘彦贞的口碑向来不错,但李璟很清楚刘彦贞就是一个绣花枕头,根本不能委以重任。

有刘仁赡守护寿州,加上城墙坚不可摧,李璟倒也放心。派刘彦贞前去增援,送一些补给粮草,过去倒也无碍。毕竟刘彦贞也曾担当过寿州守将,他对那里的情况也有一些了解。更何况此一战关系重大,刘彦贞也非常清楚,倒也不怕他乱来。

李璟这样的调度表面上是给刘彦贞升官,但其实他的重要性远不如寿州守将那么重要。别说是刘彦贞这种可有可无的官员,就算是南唐兵马大元帅皇甫继勋在寿州也必须要听李仁赡的命令。

这种关系就像是当年的郭威到了沧州,他也不可能调动沧州一兵一卒,他顶多帮助符彦卿守城,或是提出建议。但这个建议采不采纳完全看符彦卿的态度,郭威没有任何资格干预。

刚开始的时候刘彦贞还没想通,心里还挺高兴,官职升为太尉那可比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强多了。但后来才发现,太尉官职虽高但手中实权不多,而节度使虽然官职不高,却有一方生杀大权。

刘彦贞当然知道此战关系重大,正因如此他不想所有的功劳全被刘仁赡抢走。自己刚刚出师,一战未打就结束了。就算回朝报信,同僚也知道是刘仁赡把周军逼退,而非自己的功劳。

“敌进我退,敌退我追,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刘彦贞道:“如今敌军撤退,这不正是追击的好时候吗?撤军必定没有阵形可言,此时出击便能一举歼灭周军,叫他们永不敢犯我边境。”

刘仁赡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跟一个脑残真没什么道理可讲。很明显周军是看见援军来了,生怕被截断后路所以撤离寿州范围,但无非是守住浮桥,绝不会退的太远。等他们的援军一到,依然还会冲过来继续攻城。

但这种情况怎么跟他说能让他明白?扯太远他又不耐烦,说太少他又不相信。当然,以自己这个语速,估计想解释清楚他也听不完。

“刘太尉,若此时出城追击,只怕中了敌军引蛇出洞之计,下官认为固守城池乃是上上之选,出城追击并无意义。刘太尉切勿急功近利,以免惹祸上身。”刘仁赡说话的速度很慢,如果把所有的理论和想法全部说一次……刘彦贞肯定听不完,所以刘仁赡选重点说,不跟刘彦贞太多废话,让他明白追求的结果与后果。

敌军如今已经退兵,就算追上去无非多杀几个,根本无法截断他们的大部队,而且这也只是先驱部队,就算全部杀光,他们的主力根本还没有来,这样做几乎毫无意义。

第九百七十九章 不会说话

刘仁赡这也算是好话,但是他说的不够清楚,而且太过简短,由其是那句‘急功近利’最不应该。在他的心里是一层意思,说出口又是另一层意思,进入刘彦贞的耳朵里之后变成了第三种意思。

刘彦贞原本小人,一句段根本不听主体思想,就听哪句话对自己不利。刘仁赡胆小怕事不敢出城,自己提出一个建议他就说自己急功近利,还说会惹祸上身……简直岂有此理。

“你你你你你……好大的胆子,你敢说本官急功近利?难道你的意思是你能打跑的敌军,我追上去就是死路一条吗?”

首节 上一节 794/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