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未及之处 第51节

  “所以,收起你那套可怜的把戏,别再替我的‘脸面’操心。叫上你身边所有的老家伙,把你全部的本事都拿出来!”

  马克·雅法罗尼眼中刚刚闪现的光彩迅速黯淡下去。他预想过自己在孟菲斯精心构筑的愿景终有破裂的一天,只是未曾料到,这一刻会来得如此之快,就在他志得意满地结束演讲的五分钟之后。

  他下意识地望向二楼。总裁办公室外的阴影中,杰里·韦斯特正沉默地注视着下方。他本希望暂时隐匿于这片昏暗之后,此刻却不得不直面这令人窒息的现实。

  他亲手选中的两名球员,众人口中灰熊队的乔丹和皮彭,从见面的第一天开始就决定奔着“我去你妈的”关系而去了。

  这真是太好了,你还能找到比这更艰难的开局吗?

  这里确确实实是篮球地狱啊!

第60章 三江感言

  时隔十一个月,当我即将第三次登上三江时,心情很难简单地用“高兴”来形容。

  这近一年的休息,更像一场漫长的跋涉,一步一步涉过自我怀疑的荒野。我无数次问自己:我还行吗?我还能写吗?

  直到重新坐回电脑前。

  我必须敲下第一个字,但连主角叫什么都不知道,我干脆闭上眼睛,随手打出“徐凌”两个字——好吧,就是你了,这个听起来有点糟糕的名字。

  德州理工学院的开头,我写了三四个版本,

  果然,审稿群的反馈是“退步明显”,编辑饼干也指出节奏偏慢,但他依然鼓励我:“节奏慢一点没关系,用好故事留住读者。”

  28天过去了。如今终于走到这一步,我就像沟槽的EDG战队一样蠕动,缓慢,但终究爬到了这里。

  此刻,我需要感谢所有人。

  感谢我的编辑饼干,在我最犹豫、最不确定的时期,给了我最关键的支持和指引。如果没有那时你给的正向反馈,这本书可能根本不会问世。真的谢谢你。

  感谢我的运营官兼审稿群群长紫夜长情,为这本书忙前忙后,付出无数心血。也感谢审稿群里的每一位兄弟,你们是这本书最早的读者,也是最犀利的老师。没有你们,就没有这本书的今天。

  更要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书友。你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张推荐票、每一条章说、每一句建议、每一次纠错让这本书逐渐长成如今的模样。

  谢谢你们每一个人。

  最后汇报一下,小说预计将在国庆节上架。新的旅途即将开始,我会继续踏踏实实地把故事讲好。

  谢谢大家,我们在2007-08赛季的孟菲斯灰熊队见。

第61章 六千万先生

  杰里·韦斯特远远凝望场下的球员,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另一幅画面——那是几十年前,湖人队从76人换来威尔特·张伯伦以对抗凯尔特人和比尔·拉塞尔的往事。

  从表面上看,那是一支王朝球队,NBA最伟大的前锋,最有统治力的中锋,最攻守兼备的后卫组成的球队,为何不能取得成功?在一个由水管工、兼职律师和司机的垃圾联盟里取得胜利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但结果呢?埃尔金·贝勒和张伯伦的友谊在彼此互不兼容的现实面前结束了。

  贝勒习惯发号施令,张伯伦却总是独来独往;贝勒需要宽阔的进攻空间,张伯伦却永远镇守低位;贝勒激昂外放、天生领袖,张伯伦敏感自负、常陷迷茫。他们从未真正接纳彼此。

  这种勉强的结合,最终只换来年复一年的折戟。韦斯特永远无法忘记,当1972年他终于夺冠的那一刻,却发现贝勒已不在阵中——那一刻的愤怒与空虚几乎将他吞噬。可当他冷静自省,却又痛苦地意识到,若贝勒仍在,他们或许根本拿不到那个冠军。

  那个年代的过去对今天的NBA有什么启示意义吗?或许有,但不大,韦斯特打球的年代,NBA很难说是一个商业联盟,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场外的干扰因素也不一样,不像现在,还没有工资帽这种巨大规则限制存在。所以,你可以看到像凯尔特人那样的球队,球员之间像个大家庭一样共事,但今天,那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

  当然,你肯定无数次看到球员在球场上热烈地拥抱、击掌与庆祝,这种画面往往会让人以为他们亲密无间,但其实,那只是一群在生活中本无交集的人,在重复的训练和高度协作的比赛中,共享着肾上腺素的飙升。

  真实的情况就是盖伊对待徐凌的方式,因为徐凌还未打一场球,就被认为是灰熊队的新核心,因为徐凌的选秀顺位比他高,因为徐凌和阿迪达斯签下的那纸震惊世界的代言合同的金额可能是他的十倍,现代NBA用现实的数字将人与人之间异化,这就是差距,而盖伊和徐凌的差距可能是数千万美元。

  他如何可以忍受这种差距?

  所以,球队的撕裂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之间的争斗也是不可避免的,也许灰熊队应该庆幸,他们没有假装自己很喜欢对方。

  徐凌所在的新人队虽说整体实力明显不如以上赛季的灰熊队首发阵容组成的老人队,但也不是毫无招架之力,除了达科·米利西奇,还有徐凌在TTU的老队长贾里乌斯·杰克逊,以及大前锋安德烈·布朗和白人小前锋凯西·雅各伯森。

  杰克逊从未与徐凌真正聊过签约的事情。尽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能加盟灰熊与徐凌脱不了关系——但只要徐凌不主动提起,他就宁愿相信,这一切是靠自己的实力挣来的。

  此时场上气氛剑拔弩张,杰克逊笑着凑近问道:“这局面在你计划之内吗?”

  “如果你是指被一个姓‘Gay’的人刻意针对,”徐凌淡淡回应,“那倒真没有。”

  杰克逊清楚,大学时代那种轻松默契的日子已经结束了。从踏进这片球场起,他们就必须适应一个全新的、更现实的NBA。

  “但你绝不能输,对吧?”他低声问。

  徐凌嘴角一扬:“托了你们的福,我在大一只输了两场比赛,所以我确实不习惯输球。”

  无论实际情况是什么,这话听着就让人心中舒适,杰克西笑道:“那我肯定也不会在今天让你输球。”

  “好了好了,校友情晚点再叙行不行?”达科·米利西奇带着几分戏谑插话,“比赛可要开始了。”

  虽然徐凌认为自己在NBA会打二号位更多一点,但今天他打的是三号位,原因很简单,他想要和盖伊对位,而且,队里的白人小前锋凯西·雅各伯森虽然在大学打的是小前锋,但在NBA,他最多打得分后卫,因为他的天赋差太多。

  不过,老人队的阵容还是比较“合理”的,分别是洛瑞、(埃迪)琼斯、盖伊、(哈基姆)瓦里克和保罗·加索尔组成。

  只有三个人是上赛季的首发,另外两个是替补控卫和临退役的老将。

  身着黑色球衣的老人队赢下跳球。

  盖伊立刻奔向前场,徐凌紧随其后。

  接着,哈基姆外线一道挡拆,盖伊贴人墙而走,加索尔传球到位,盖伊转身一记飘逸的跳投命中。

  “嘿,六千万先生,阿迪达斯给你那么多钱是不是不包括防守的费用?”

  仅仅打进一球,盖伊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喷起了垃圾话。

  徐凌没有回应。他在等待。

  单论实力,老人队肯定比新人队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就冲他们有全明星球员保罗·加索尔,内线的优势就无限大,但好就好在加索尔人在这,魂没来,虽说上来给盖伊一个助攻展示了下球商,但他未必真会全力打这比赛。

  说到底,真正针锋相对、各不相让的,只有徐凌和盖伊。

  徐凌刚站定落位,便接到了队友的传球。盖伊立刻如饿虎扑食般张开双臂紧逼上来,试图用压迫式的防守制造压力。

  毋庸置疑,他拥有着小前锋梦寐以求的完美天赋——出色的身高、惊人的臂展、强悍的爆发力,再加上一手精准的跳投。球探将他誉为“小麦迪”并非没有理由。但“麦迪”这个标签,某种程度上也像一个隐隐缠绕的诅咒:那些被冠以这一称号的天才球员,大多最终受困于某些精神层面的软肋或防守端的懈怠。

  徐凌朝右一个快速的试探步,盖伊过度投入的防守重心顿时被带偏。就在这一刹那,他防守判断上的缺陷暴露无遗。而在他试图调整重心的电光石火之间,那位被他讥讽为“六千万先生”的新秀已经向左横撤一步,起跳出手。

  “唰!”

  空心入网。

  徐凌平稳落地,面无表情地回望了盖伊一眼,用同样平淡却犀利的语气回敬道:“看来耐克付你的代言费,也没指望你能用来防住谁。”

  盖伊面色铁青。

  “居然上来就单打了。”洛瑞也不知道是在暗示单打的含金量更高,还是在表达不满。“他这么自信吗?”

  盖伊当即就上头了,只是说道:“给我球!”

  而后就冲上前去。

  洛瑞面带无害的微笑,他真不想参与其中,三号秀和八号秀的竞争不是他这种小卡拉米可以插手的。

  阵线拉开,盖伊扬手,洛瑞的球便已传来。

  对上徐凌,他就像是头捍卫领地的雄狮,亟不可待地爆发出惊人的第一步。

  这一步之快,好好把握足可将徐凌过掉。

  他的身体素质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他的控球能力,盖伊没有驾驭自身爆发力的控球技术,因此,这一步虽然为他抢占到身位,但根本做不到像样的持续加速从而使自己达到最迅猛的运动状态。

  徐凌在德州理工大学的一年进步最显著的并非进攻,而是防守。

  鲍勃·奈特从一开始就让他主防对手的箭头人物,并坚持要求每天加练半小时防守滑步。这些日复一日的苦功,铸就了他在疯狂三月中屡次锁死对方核心侧翼的统治级表现。如今踏上NBA的赛场,即便面对盖伊这种在大学赛场难得一见的天赋怪,他依然凭借出色的判断和迅捷的反应死死缠住对方。

  在徐凌密不透风的防守下,盖伊勉强起跳出手,自然不中。

  米利西奇将篮板拍出,徐凌机敏地控制住球。老人队还来不及回防,徐凌已瞬间锁定快下的老队长杰克逊,一记纵贯全场的长传精准送达,助攻后者轻松上篮得分。

  攻守转换的间隙,徐凌看向脸色愈发阴沉的盖伊,轻描淡写地补上一句:“你知道耐克最初给我开了多大的合同吗?”

  “什么?”盖伊一时没反应过来,心思还停留在刚才的失误上。

  就在这时,洛瑞已经默契地将球发了过来,正好传到盖伊手中,并带着一副看好戏的笑容喊道:“鲁迪,接球!让他见识见识你的本事!”

  这句煽风点火的话,混合着徐凌刚才那句没头没尾的挑衅,就像干柴碰上烈火,盖伊的斗志被彻底点燃。

  盖伊接球面对徐凌,眼中只剩下篮筐。这一次,他没有任何保留,拿出了浑身解数——一连串极具爆发力的交叉步衔接快速转身,试图彻底晃开空间。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天赋的野性,却又带着点基础不牢的卡壳感,这与相比盖伊而言更高,更快,更长的杜兰特带给徐凌的丝滑感完全不同。

  由于运球节奏不畅,盖伊发挥不出速度爆发力的绝对优势。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这种依赖本能多于技巧的进攻,被看穿几乎是注定的。

  就在盖伊认为终于创造出丝毫空隙,奋力起跳准备完成一记标志性的跳投时,徐凌如同预知了未来,卡准步点倾力起跳,长臂正好封堵在投篮路线上。

  “啪!!!”

  一记干净利落的盖帽,球被狠狠地扇出界外。

  徐凌平稳落地,目光平静地看着一脸难以置信的盖伊,终于接上了刚才的话题,戏谑地说道:“他们给我7年4000万。但我选了阿迪达斯,因为他们不光钱给得多,眼光也更好。”

第62章 不会再有他的剧本

  徐凌并非是喜欢炫耀有多么多么受欢迎,只是盖伊上来就说什么六千万先生,可见他很在意这个事情。

  既然他在意,那就多说一点,反正于徐凌而言又没什么损失,何况他所在的阿迪达斯和耐克本身就是对头,盖伊作为耐克旗下的小兵一枚,这么急着为东家出头,正需要被狠狠教训一顿。

  盖伊愤怒不已。

  7年4000万?

  想当初他以小麦迪之资进入联盟,耐克也不过拿出了5年600万的合同,凭什么呢?就凭徐凌是三号秀吗?他这个八号秀难道差很多吗?

  盖伊从未意识到的是,他和徐凌确实差很多,小麦迪只是一种期望,就像五条恋、田野优和木村爱心以及所有凶巨而无颜的流水线产品一样,她们也被认为是下一个宇都宫式的天王巨星,但最终,她们只是一个个有看点但不多的普通明星。

  模板麦迪是盖伊的卖点,但他必须成为独特的自己,鲁迪盖伊最终只能成为鲁迪盖伊可以成为的模样。

  与之相反,徐凌从未被自己的模板所限制。

  起初,球探报告将他的模板定为罗恩·哈珀;不久后,又将他和雷·阿伦相提并论;等到疯狂三月期间,一个“运动能力强化版雷吉·米勒”的说法又开始悄然流传。而当选秀大会正式来临,所有球探却达成了一种共识:他是同届新秀中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比”的人。

  正因为他的风格如此多变、模板如此多样,徐凌反而避开了被与某一位传奇直接比较的阴影。

  当新人队再次发起进攻,盖伊全身紧绷,认定徐凌必将持球单打,一心想在防守端一雪前耻。可事实上,尽管经历了一个休赛期的苦练,他新秀赛季就已暴露的防守漏洞并未改善,所谓的长处也未见丝毫精进。

  徐凌一个灵巧的反跑轻松甩开防守,杰克逊的传球随即到位。此时盖伊早已失去位置,埃迪·琼斯只得匆忙换防。按常规防守逻辑,盖伊本应迅速轮转补防琼斯原本负责的球员,可他眼中只有徐凌,对团队防守毫无概念。

  徐凌毫不犹豫,信手一记传球,篮球精准地送到被放空的凯西·雅各布森手中。

  后者毫不犹豫,张手命中一记三分。

  “说真的,”徐凌微笑着从盖伊身边跑过,字字扎心地问,“你的防守还能变得更离谱一点吗?我都有点好奇你的下限在哪里了。”

  盖伊被接连的防守成功搅得恼羞成怒,而更令他火上浇油的是,凯尔·洛瑞仿佛真的和他结成了某种“联盟”,一到前场就毫不犹豫地把球塞给他。哪怕内线的保罗·加索尔已经因为来回无意义的折返跑而面露不快,哪怕其他队友频频处于空位,洛瑞都视若无睹。

  更离谱的是,明明盖伊已在对抗中明显落入下风,洛瑞却还在边上不断拱火:“鲁迪,继续打他!你能行!”

  徐凌在与盖伊的多次交手中,已逐渐摸清了他的进攻套路。他太依赖跳投,尤其当无法凭借爆发力一步过人时,往往会选择仓促出手——无论在什么位置、以什么姿势,似乎“把球投出去”这个动作本身,比“把球投进”更重要。

  “还是走右手!”

  徐凌又一次精准预判,提前卡住位置,将盖伊死死压在三分线外。

  盖伊被迫急停,勉强收球起跳出手。

  “篮板!”

  徐凌一边牢牢卡住盖伊,一边朝内线大喊。

首节 上一节 51/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