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高管选择诺维茨基为本赛季最有价值球员。”——《美联社》
“在鲍勃·奈特的注视下, 2007年的NCAA四强赛MOP伊莱·徐正式宣布报名参加2007年NBA选秀大会。”——《德克萨斯每日新闻》
“经过数年的挣扎与失败,科比·布莱恩特已经忍无可忍,他在本周六正式向湖人队提出交易申请。”——《洛杉矶时报》
“奥登、伊莱、杜兰特,2007年选秀大会会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选秀班吗?”——《体育画报》
第47章 纳什还活着吗?
徐凌宣布参加2007年NBA选秀之后,他的电话开始被经纪人“轰炸”。即使是一些不甚有名气的经纪人也想碰碰运气,但徐凌的选择是基于理性的。
首先,他拒绝了空有好名声但运作能力成疑的阿恩·特莱姆;又婉拒了比尔·达菲,虽然后者作为姚明经纪人的背景很有吸引力,但如果只因此就选中他,未免有些太草率。
最终,徐凌选择了莱昂·罗斯作为自己的经纪人。
罗斯的说辞和其他经纪人并没有太大不同,徐凌决定和他签约的原因,大约是两人见面聊天时比较投缘。
罗斯长得像喜剧里那种圆滚滚的笨白人,笑起来甚至有点憨厚,但实际上,他却是NBA最精明、最有权势的经纪人之一。他旗下的大牌球员包括德维恩·韦德、克里斯·波什、卡梅隆·安东尼、克里斯·保罗、阿伦·艾弗森以及勒布朗·詹姆斯。
签约之后,罗斯给徐凌的第一个建议就是组建自己的团队,不仅要有生活助理,最好再找个经济顾问。
“我见过太多退役后光速破产的NBA球员。”罗斯说,“他们都以为自己可以打到60岁,每年赚八位数的美金,但实际上,他们大多30岁左右就失业了,但那种疯狂的生活从未停止。这实际上毁灭了他们的生活。”
作为经纪人,罗斯会负责徐凌之后的签约、商业代言和营销宣传,如果有必要,他也可以安排人来照顾徐凌的起居。不过,徐凌还是决定自己来安排。
他不想找陌生人来处理自己的生活,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身边的熟人。
于是,生活助理的人选很快就定了,而且,这件事看起来很“草率”。
有一天,徐凌问自己的室友,由于先天心脏问题而不可能在职业篮球道路上发展的罗德里克·克雷格:“Rod,你有兴趣当我的生活助理吗?”
克雷格反问:“我不是一直都在扮演这个角色吗?”
徐凌笑道:“我是说,你退出球队,甚至可能暂缓学业,全职担任我的助理。”
克雷格说给他一天的时间考虑,但其实,他只花了十分钟就做出了决定。作为NFL名将之子,他这个人看似粗犷,实际上知道什么样的决定对自己最有利。
从那一天起,他正式加入了徐凌的团队。于是,德州理工大学又多了一位打完大一赛季就要离队的人。
这期间,鲍勃·奈特也曾给徐凌打电话,说自己在NBA有很多朋友,如果徐凌有任何需要,随时可以联系他。尽管徐凌只在奈特手下打了一年球,但他却用这壮阔的一年,赢得了通常只有那些为奈特效力至毕业的球员才能永久拥有的东西——教练的友谊。
从他离队那一天起,奈特就会成为他的朋友,而且是一生的朋友,无论何时,他都可以给奈特打电话请求帮助。所以,徐凌自然谢过,并表示在有需要的时候会打电话。
之后要做的就是等待,至少徐凌以为是如此。NBA乐透抽签大会将在5月31日举行,还有差不多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他可以利用学校的球馆保持训练,随时和经纪人保持联系,顺便看看NBA季后赛。
不过,罗斯显然不打算让徐凌过得太舒服。
而且,徐凌确实低估了自己的商业价值。
虽然距离NBA选秀大会还有段时间,但作为强势打破选秀格局的“三巨头”之一,他基本锁定了本届选秀前五,在前三顺位被选中是大概率事件。加上他的中国人身份,又是个外线球员,球鞋公司可以透过他的比赛窥见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
虽然姚明已经在NBA取得了成功,但“中锋不卖鞋”的惯例在他身上同样得到了印证,否则当年耐克就不会在姚明的球鞋合同到期后选择压价,却被锐步趁虚而入。真正能够唤起球迷共鸣,让球迷觉得“我穿上他的球鞋就有可能像他一样”的,永远是外线球员。
最先用金钱“轰炸”徐凌的,是来自国内的头号球鞋公司LN。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世界性财力的球鞋公司,LN的报价非常慷慨——4年5000万美元。
第一次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徐凌忍不住心口一紧。五千万美金,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转念一想,之后几个月他可能会见到各种“天文数字”,好像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报价本身并不离谱,基本符合外界对他当下前景的估值。虽然有人怀疑他在NBA兑现天赋的可能性,但凭借在NCAA赛场上的表现,以及与奥登、杜兰特并驾齐驱的选秀身位,他这个拥有黄金尺寸的外线球员,正好值这个价。
徐凌就此事询问了莱昂·罗斯的意见。
罗斯则认为此事不应操之过急,LN的报价虽好,但在NBA影响力有限,而且之后还会有其他公司跟进报价。
当下要做的就是炒作这个报价,吸引其他球鞋公司入场。徐凌没有异议。他也希望这种自由市场上的事就让哈耶克来说话。
之后,徐凌又度过了平静的几天,而后罗斯又通过关系促成《体育画报》的专栏作家格兰特·沃尔对徐凌进行一次专访。
在疯狂三月期间,徐凌击败奥登后首次登上画报的封面;带队赢得全国冠军后,又和队友一起登上画报四月第二期杂志的封面。
外界响应热烈,许多球迷,尤其是来自德州的球迷想要了解徐凌更多的信息,他那神秘的来历,“冷酷”的个性,对球迷的淡漠以及横空出世的传奇,难道不值得更多的报道吗?于是,沃尔得到了这份工作,与罗斯连上线后,罗斯也有趁着选秀前持续为徐凌造势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
专访当天,徐凌首先要拍摄封面照。
摄影师要求他穿着休闲装,然后用食指转动篮球,头上戴着一顶写着问号的黑帽子。
采访开始的时候,沃尔注意到徐凌喝咖啡的时候不加糖。
于是他问道:“你喝咖啡不加糖?这很有你在球场上的那种‘冷酷杀手’的风格。”
“不是的。”徐凌微笑地作答,“我只是不希望在你们的文章看到‘伊莱沉迷甜食,NBA前景堪忧’的内容。”
沃尔笑出了声,这是个好的开始。
一场愉快的访谈开始了。
期间,沃尔谈到了徐凌令人震惊地拒绝比尔·达菲作为经纪人的事。
毕竟达菲已经有过和中国球员合作的成功经历,无论怎么看,他都是理想的人选。
“是这样的,比尔当时对我说:‘我可以让你成为下一个姚眀’。然后我告诉他,‘我更喜欢面筐进攻’。”
听完徐凌的讲述,沃尔不禁说:“这种谈崩的方式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访谈逐渐走向尾声,气氛也悄然转变。
“最后一个问题,伊莱。”沃尔的目光变得认真起来,“你已经永远地成为NCAA历史的一部分,不久之后,NBA的大门也将为你敞开。你让全世界的球迷为之疯狂,也让球鞋公司为之疯狂。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到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一切都发生在半年之内。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吗?或者说,你有什么想对那些将你视作偶像的球迷们说的?”
徐凌没有立刻回答,他喝了一口不加糖的黑咖啡。
他的眼神透过杯子,仿佛在思考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
片刻后,徐凌放下杯子,直视着沃尔的眼睛。
“秘密?”他反问,声音里带着一种独特的、令人信服的平静,“我的秘密就是——我从不相信秘密。我只是在做我自己。至于想对球迷们说的话.没有,我不会在这里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甚至不如他们中的许多人聪明,我没有这个义务。”
沃尔笑问:“那你的义务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建议你去问问佛罗里达的球迷。他们可是花了一整场比赛的时间,亲眼见证了我的‘义务’。”
访谈结束后,徐凌独自离开。稍晚些时候,沃尔在训练场边看到他——那人正独自一人,一遍又一遍,沉默地进行着接球投篮训练。
他是个特别的人。并不狂妄,也并不咄咄逼人。但这结论或许是矛盾的:他也绝不友好。
坐在他面前接受访问,你并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回答那些寻常问题时,你甚至能捕捉到他言语间闪烁的幽默感。可一旦话题转向篮球,他就像骤然换了一个人。某种冷酷、专注、近乎锋利的东西无声地浮现,将他与周遭隔开。
沃尔想起了拉里·伯德,但他没有伯德那般外放的尖锐和嘲弄;
他又想起查尔斯·巴克利,可他也不像巴克利那样嬉笑怒骂、劣迹斑斑;
他不是佩顿,不是加内特,不是科比,更不是他曾自称的所谓“大学乔丹”。
他是另一种存在。
或许,他正是NBA漫长历史中,从未真正出现过的那类球员。
独特的个性,独特的魅力。
也许未来10年,NBA会因为他的出现而变得精彩纷呈?
格兰特·沃尔无法确定,但他已经在心里打好了腹稿,他现在有强烈的写作欲望。
当晚,徐凌正和红色袭击者队的队友们一起观看马刺和太阳的半决赛第四场,比赛正进行到第四节的激烈时段,罗斯又打来了电话。
徐凌只好去接听。
“格兰特的访谈怎么样了?”
“还可以,他人挺不错的。”
“你最近很无聊吧?”
“是有一点。”徐凌看了眼电视上的比赛,“我都无聊得看比赛了。”
电话那边,罗斯笑了起来:“别急,你很快就不会觉得无聊了。我打电话来,是想通知你,勒布朗·詹姆斯很欣赏你,他希望约你见个面。”
偏偏是这个时候,徐凌看见电视上的史蒂夫·纳什在最后20秒持球过半场过程中被马刺队的罗伯特·霍里一下撞飞到广告牌上。
“啊?!!!”
“别紧张,勒布朗是个好人,他也是年轻人,最喜欢结交的就是你这样的年轻才俊。”
“我没紧张.”
“那就这么定了?”
“你来安排吧。”
如今徐凌早已对这些曾经高不可攀的NBA球员祛魅了,见个面而已,以后没准还要在球场上争得面红耳赤呢。
而且,徐凌现在只关心另一件事,他连忙走过去问道:“怎么样?史蒂夫·纳什还活着吗?”
推一本朋友的书:教练文《教练:从执教大姚开始》
第48章 王的邀请
“打起来了吗?”
“没呢,不过太阳队可能要有麻烦了!”
罗德里克·克雷格一副通晓NBA规则的模样。
“什么麻烦?”已经从校队退役、正准备毕业考试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达里尔·多拉好奇地问。
克雷格看见队友们带着求解的表情看向自己,不禁得意地炫耀起他的NBA知识:“1997年,尼克斯和热火队在季后赛爆发了一场混战……”
“我知道!”
下届队长马丁·芝诺抢答道:“杰夫·范甘迪在冲突中还被人拍到抱住了阿朗佐·莫宁的腿,我看过那张照片。”
“那次混战让尼克斯多人被禁赛,最终导致尼克斯被淘汰。联盟因此出台了一个规则,如果场上发生混乱,任何离开自己座位的场下球员都将被禁赛。”克雷格笑着说,“我刚刚看到斯塔德迈尔和迪奥离开了自己的座位,他们要有大麻烦了。”
“可是他们没有打架……”
“规则就是如此。”
众人将信将疑,然后第二天一早,徐凌吃早餐的时候通过电视得知斯塔德迈尔和迪奥将在“天王山”之战中被禁赛的消息。
“这可真是一条愚蠢的糟糕的令人作呕的垃圾规则。”
徐凌第一次发现他会说这么多贬义的英语。没办法,因为这件事真的太值得吐槽了。
首先你要考虑到发生的背景:太阳在客场打出大逆转,追平系列赛大比分,赢回了主场优势;霍里在大概率胜负已分的时刻带着纯粹的恶意把纳什撞飞;小斯和迪奥在震怒之下只是站起来走了几步,然后就被叫回去。就这样,他们被禁赛了。
“没错,这就是人们认为NCAA更纯粹的原因。”克雷格笑道,“我向你保证,要是谁敢在球场上这样对你,我第一个冲上去为你出头!”
这番话道破了NBA的症结所在——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本质上是斯特恩时代埋下的隐患,而他的继任者肖华不过是延续了这些积弊。
在斯特恩的操盘下,NBA将竞技篮球异化成了另一种存在。它依然是篮球,却像被注射了稀释剂的烈酒——那些与生俱来的野性、那些血脉贲张的对抗,都在精心设计的商业剧本中逐渐褪色。联盟试图编织一个乌托邦式的童话:在这里,世界顶级的运动员们既要在场上拼杀,又要保持彬彬有礼的绅士做派;既要比拼球技,又要克制呐喊的冲动;既要激烈对抗,又要谨守分寸。于是,这个联盟会变得越来越假。
回到这个规则本身,徐凌越思考它,就越觉得它经不起推敲,太反人性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小斯,或是迪奥。你当然会喜欢与纳什这样的队友并肩作战——他是更衣室的灵魂,是带领你冲击总决赛的领袖,是所有人眼中完美的搭档,是让你每天踏上球场时都心怀感激的存在。他正在为总冠军倾尽所有。
早在第一场比赛,纳什的鼻子就被对手撞裂;鲍文在每一次进攻中都想方设法推搡、绊倒他,但他从未停下脚步,而你们所有人,也自然而然地追随他的背影。甚至在第四场,当比赛濒临崩溃、赛季眼看就要结束时,他依然能点燃你们的斗志,硬生生把希望拽了回来。
然后,突然之间,一次毫无必要的恶意犯规将他狠狠撞飞。你就在场边。你的身体先于理智做出反应——那可是你最好的队友,此刻正蜷缩在地板上——你朝那个犯规者冲了两步,才猛然想起联盟的禁令:替补球员不得离开座位。于是你退了回去,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失控。而24小时后,你被禁赛了,因为你作为队友的本能反应。
这简直荒谬至极。什么样的联盟会惩罚一个在球队核心被恶意侵犯后表现出正常人类反应的球员?NBA却痴迷于打造一个童话般的乌托邦,妄图在球员的DNA里剔除血性与本能——这简直像某种残酷的化学阉割。多么讽刺,又多么可悲?
徐凌的思绪始终萦绕在这件事上,甚至都无暇对马刺产生厌恶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