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袍加身 第799节

“说。”

“臣最近得到消息,三太子曾在洛阳露面,臣以为三太子现在也应该长大了,三太子自幼跟着宗信大师学习武功兵法,甚至还能掐会算,如果有三太子之助夺取寿州应该不难。攻打南唐一事人人有则,作为我大周的太三子杞王殿下若肯出一点点力的话,必定能直取金陵,一路畅通无阻。所以……臣以为应该派人去请三太子回朝。”

第九百八十五章 必胜之法

提起此时,柴荣也是一脸的郁闷。他见过郭信,这小子自从跟了宗信之后就是那副让人讨厌的样子,谁的面子都不给。他只是偶尔回到皇宫里面见一见太后,顺便找张永德和寿安叙旧,偶尔来找自己喝杯酒。

柴荣倒是想留他,但留不住啊。柴荣的武功太弱,面对戒备森严的皇宫,郭信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都没有一个人能发现他……如果这小子肯为自己出一点点力的话,哪还有这么辛苦?早就攻下南唐了。

柴荣尴尬道:“这个……恐怕有点困难。这小子跟脱缰的野狗一样,跑得那叫一个快啊,而且见人就咬,谁敢阻止他?别说是我了,就算是赵匡胤去也也未必能逮到他。”

范质轻笑道:“其实想要三太子替陛下效力倒也不难,据臣所知,三太子有一个坏习惯,好赌。这一点倒是与先帝相似,不过三太子是逢赌必赢,只要略施小计赢了三太子,而且在赌之前定好规矩,三太子自然会回朝效力。”

“谁能赢得了小弟?”

范质笑道:“三太子虽然喜欢胡闹,但聪明绝顶,如果派赵匡胤去与三太子比拼内力,他是肯定不同意。但如果找一个年龄相仿的人胜了他,三太子也不敢有何怨言。”

柴荣斜眼看了看赵匡义,随后小声道:“范大人,这里人这么多,寡人不好意思明说,但赵匡义能胜得了小弟吗?”

所有人都知道范质的意思,就是派赵匡义去胜过郭信,只要赵匡义赢了,而且在赌之前就定好规矩,如果郭信输了就必须要回朝效力,只要赵匡义能赢郭信是绝对不会食言。这一点应该与他的师父宗信一样,宗信至今为止没有食言过。

范质道:“如果只是单纯比拼武功,赵兄弟未必能胜,但如果加一点手段的话,也未必会输。就让他与三太子三局两胜,先轻功,赵匡义必败无疑,他的轻功造诣绝不如三太子。然后第二局再比棋艺,三太子必败无疑,因为他的棋艺是宗信大师所教,宗信大师的棋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最后一局比酒量,二人都修习过酒神咒中醉逍遥无法,他们都不会喝醉,所以这是一个平局。在比试之前,三太子一定会说,如果是平局就算你赢这种大话,到时候就算不能胜,也算是赢。”

“好卑鄙啊……”xn

在场所有人都非常鄙视的看着范质,范质也挺尴尬,自己想的办法有这么卑鄙吗?

范质仔细的想了一下,不卑鄙啊,这只是战略性的胜利而已,何来卑鄙之说。

柴荣一脸郁闷的看着范质,随后道:“范相,你这个卑鄙的性格能改一改吗?哪天我被你卖了或许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这个办法太卑鄙了,简直是必胜嘛,有什么意思?不过倒是可以一试……赵匡义,你认为是如何?”

赵匡义尴尬道:“若是比轻功内力什么的,卑职确实没有自信胜过三太子,但如果比棋艺和酒量,棋艺必胜,酒量必平,应该是一个平局。只要事先让三太子口出大话,确实能让他回朝效力。不过这个办法……太卑鄙,有损我武林中人的气节。”

柴荣道:“为了天下大事,赵兄弟就委屈一下吧,我一定好好骂范相,让他下次想一个不这么卑鄙的办法出来。”

“哦~臣遵旨。”

赵匡胤道:“小弟,你有信心吗?”

赵匡义郁闷道:“二哥,你比我更了解三太子,你认为棋艺我能不能胜,或者酒量能不能平?”

“诶~~没问题。”赵匡胤太了解天涯了,他的棋艺是宗信教的,那臭手能下出什么好棋?至于酒量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是平局,除非二人之中有谁肯把自己给撑死。

赵匡胤也觉得这个办法很下流,让赵匡义摆一个必胜的局等着天涯往里面跳,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但是有一个问题……赵匡义未必能找得到天涯。以天涯那种性格,绝对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而且他的轻功很高,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要找到他真心不易。

范质好歹也是宗信的姐夫,而且也是聪明绝顶的脑子,他不可能不知道天涯的这种性格。他得到天涯在洛阳出现的消息……等这个消息到他耳朵里面的时候,估计天涯已经去了其它的地方,更何况还要赶去洛阳,估计人早就没了。

赵匡胤不明白的就是这一点,这时候再派赵匡义去找天涯还有什么意义?让他去还不如让自己去呢,自己好歹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自己的轻功比天涯好,或许还有机会追上也说不一定。

范质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认识范质这么久,他也没害过人,而且他出的办法总会有用,赵匡胤也并认为他会故意陷害赵匡义。

“既然陛下已经下旨,赵兄弟就麻烦你辛苦一趟了。”范质道:“不过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情。”

“说,我就喜欢听你说话。”柴荣也知道范质的脑子特别好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把范质留在身边,而且升为宰相。柴荣其实很讨厌宗信,宗信的姐夫凭什么能当宰相?就是柴荣看穿了范质的才能,就算他有一些黑背景,自己也可以当作没看见。

当然柴荣也是非常理智的,自己讨厌宗信是一回事,但宗信救了自己一家无数次也是事实,柴荣至少表面上不会故意表现出讨厌宗信,甚至看见宗信之后还会笑脸相迎,他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讨厌。

如果范质只是雷洪的女婿,宗信的姐夫……柴荣绝不会用这个人,但范质的个人能力突出,有他在身边可以让自己少浪费很多的力气,所以范质能走到今天也是他自己的努力。

范质道:“三太子性格喜欢胡闹,消息来来去去已经很长时间,所以臣以为三太子此时在洛阳的机率其实不大。”

“也是哦……那怎么办呢?”柴荣忽然露出一丝伤感,其实他很想念小弟郭威,而且也很渴望他来帮自己统一天下,毕竟这片天下他也有份。等自己驾崩之后,坐天下的还不是这个混小子,难道还能传给自己那个刚出世不久的孩子吗?就算不能传给柴宗训,也不可能传给年幼的张契此和李重进这两个人吧,如今有郭家血脉的人也就这几个了,而小弟郭信是最好的选择。

范质轻笑道:“以臣所见,还是让赵兄弟去找三太子,命他依此计将三太子带回朝。给他一年或是两年的时间,无论是否成功,俸禄照发,官职照升。毕竟三太子的武功太高,想要找到他也确实困难,咱们不能让赵兄弟白跑一趟。而且赵兄弟这个年纪也需要历练,等他回朝之后,不管有没有带回三太子,也可重用。”

柴荣立刻点头道:“好,好办法。赵匡义,你同意吗?”

“陛下有旨,卑职自然领命。不过天下事多,卑职也希望陛下能给卑职一些特权,好让卑职江湖路更好走一些。”

柴荣点头道:“江湖路不好走这一点朕也是心知肚明,这样朕给你一道无字圣旨,只盖玺印。若有任何困难,拿出圣旨,各地官员随你调动。但有一点,圣旨可烧可撕,但你不许在圣旨上写字,若是圣旨上的笔记与朕不符,便是欺君之罪。”

“多谢陛下。”

赵匡义倒是挺满意的,就算是一张无字的圣旨也很有效果,由其是陛下亲口册封,大小官员都知道这件事情。只要圣旨和玺印是真的,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到时候也不怕官员们不给面子。

当然,不能在圣旨上写字确实有些郁闷。如果可以写字的话,先赐给自己半个江山……估计柴荣并不乐意。也难怪柴荣会有这样的条件,毕竟圣旨这东西可不能乱来,所谓君无戏言,柴荣不可能把自己拉下水。

征集壮丁这件事情已经让百姓不满,如果有一个人拿着自己的圣旨再上面胡乱写的话,更是让各地官员人心惶惶,因为赵匡义可以在上面随便写,这个特权就太大了。

范质点头道:“既然事情商量好了,赵兄弟就辛苦你跑这一趟,不需要什么太大的压力,陛下已经承诺就算你没有找到三殿下也保你升官,也给你俸禄,这也就是陛xià tǐ恤江湖不易,赵兄弟你也要好自为之,千万不要胡作非为,枉费陛下对你一片苦心。”

赵匡义点头道:“卑职不敢。”

柴荣道:“赵爱卿此行辛苦,若需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可随时向各路官员报告,这些官员自然会一级一级往上报,朕也将全力配合,要知道三殿下可是我大周希望,而且你们三殿下年纪也不小了,不能再让他这样胡来下去。”

“臣遵旨。”赵匡义其实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但他看穿了范质的用心,范质果然是真心为国,也只有他才会想出这种损招。

第九百八十六章 还要怎么用

其实范质对于能不能找到天涯一点也不关心,如果能找到最好,但如果找不到的话……也没什么好遗憾的,范质最关键的目的就是要将赵匡义送走,因为接下来将会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攻坚战,作为攻方的大周必定损失巨大。

范质当然不希望大周有这样的损失,但柴荣圣旨以下,所谓君无戏言,柴荣是绝不会质疑自己的决策。而赵匡义则是好几次质疑这个决策,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赵匡义还会无数次的提议取消进攻。

赵匡义当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但他还是会忍不住继续提议,继续与柴荣对着干。这样的情况对于赵匡义来说非常危险,无论柴荣是胜是负,赵匡义都难逃一死。

如果柴荣胜了,赵匡义就是质疑陛下圣裁,说严重一点便是意图谋反,这样的罪名就算是赵匡胤也保不住他。但如果柴荣败了呢?那就证明赵匡义是对的。皇帝错了,臣子对了……这个臣子也绝对活不了,就算柴荣不弄死他,自然会有很多官员想尽一切办法弄死他,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忍受陛下错,而臣子对这件事情,包括柴荣他自己。

从附近的几个州征兵数十万就是为了攻打寿州,而且根据范质和赵匡义的计算,柴荣绝对不可能强行攻破寿州,到时候他会吃一个大大的败仗,到时候柴荣绝对是脸色最难看的一个人,这种时候聪明的臣子应该能跑多远跑多远,以免受陛下天威波及。

范质暂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先将赵匡义支走,因为赵匡义的性格不大适合作官,他注是那种义正辞严以为自己对就会据理力争的人,不管对方是柴荣还是谁,赵匡义都会这样做。

相比之下,范质都认为自己有的时候太过圆滑,根本没有赵匡义的这股气节。但气节是一回事,好歹要先保住性命才行,否则谁会在意一个死人的气节?范质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希望赵匡义保住性命,所以故意将他支开。

范质早就看出赵匡义超出常人的才能,但他又不能向柴荣保举一个才只有16、7岁的孩子,这样做非但不会得到柴荣的信任,反而会让李谷和李重进非常不满。

首节 上一节 799/10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