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抽调回来的技术工人、工程师严阵以待。
当第一件成型设备生产出来后,早已经等候在这里的直升机再度起飞,向着不远处的那家医院飞去。
但到了此刻,真正的粒子加速器升级改造工作仍旧无法开始。
原因很简单,就算经过了一次组装和封装,此刻这家工厂所生产的仍旧是众多设备之中的一种而已。
要数百种设备汇聚起来,才能真正组成一整套的升级改造设备。
每一座设备工厂都会同时向一万余台加速器同时供应零部件与设备。同时,一万余台加速器之中的每一台,也会接收数百家工厂的设备供应。
这些工厂和医院、科研院所等共同组成了一张复杂到极点的物流运输大网。大量的物资和设备便以分钟级的精度,在末日计划指挥部的统一调控之下快速流动。
终于,第一台粒子加速器进入到了现场改造阶段。
在原有维护团队的配合下,专门抽调而来的工程师们上下忙碌着,将一台台设备加装上去,连接一条条管道和线缆,足足忙碌了十个小时,才终于将其完成。
在这时候,来自生物实验室专门制备的生物材料也终于送到。
它们用人体细胞培育而成,可以精确模拟辐射在人体之中的反应。
当一切工作俱都完成,且设备通过了整体调试后,现场指挥官深深吸了一口气,按下了启动按钮。
几十个高温室之中,一些碳、氧、铁、金等元素被迅速加热,迅猛升温到了6000摄氏度,于是它们的原子核与电子被强行分开,形成了等离子体。
在精密磁场的控制之下,这些重核粒子按照不同的“配比”,被引导到了真空加速腔室之中。
澎湃电力滚滚而来,进而通过加速设备作用到了这些粒子之上。
它们的速度开始增加,能量开始提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辐射。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微型炮弹一般,借助电离作用破坏着前方存在的任何物质。
但它们的总量太少了,从整体上来看破坏力并不算高。
除非它们的“配比”恰好符合某种极有可能存在着的物理规律,才能达成像是末日降临之时,仅仅22微西弗每小时的辐射,便引发人体急性辐射病的效果。
在现场人员们满是凝重的目光之中,这一束辐射被精准引导到了生物材料之上。
第25章
掺杂了多种类型重核辐射、X光、γ射线、电子辐射、中子与质子等多种类型的辐射,轰击面前这一小片生物材料仅仅三秒钟时间而已,第一次试验便即结束。
小心翼翼将这一块生物材料取下来,放置到冷藏箱中,第二次试验随之开始。
每一次试验,加上设备启动、材料放置、辐射调制等,总计需要约5分钟的时间。如此,平均一小时便能试验12份配方。
一小时之后,凑够了12份材料,冷藏箱随之被取走送往实验室,接受人们的检查。
人们将使用各种方式检查这些生物材料在不同“配方”辐射轰击之下的受损状态。
整体辐射剂量是很低的,正常情况下完全不足以对这些生物材料造成太大损伤。而如果某一份材料在如此低剂量辐射照射下,结果却损伤严重,那就很显然意味着己方找到了正确的配方,破解了末日辐射的秘密。
试验便在一片凝重与肃然中,一次又一次反复进行着。
末日计划指挥部,顾常山仍旧如同山岳一般站在那里,注视着大屏幕之上的数字。
此刻那个数字是一。这意味着改造升级完毕,进入到试验阶段的设备仅仅只有一台而已。
但仅仅只过去不到两分钟时间,那个数字便变成了二。然后如同火箭一般开始了蹿升。
10,50,100,1000……
仅仅一天时间而已,这个数字便从最初的1,暴涨到了此刻的9856,仅剩下不足一千台设备还未完成改造。
到了此刻,数字的增长开始延缓。
顾常山知道,那是因为那些加速器太过大型和精密的缘故。
不过就算再复杂,再大型,最多三天时间,它们也将全部被升级改造完毕。
届时,大型粒子加速器负责数量较少,但对能级要求极高的试验部分。绝大多数小型粒子加速器正好负责能级较低,但数量最多的试验需求。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
第三次循环的第六天,大屏幕之上的数字变成了10758/10758。
所有被征用的加速器全部进入到了工作状态。
以一台加速器平均4分钟验证一份配方计算,从此刻起,每一小时时间都会有约16万份辐射配方接受检验。
算上之前排除的总计约500万份配方,截止到末日来临之前,总计可以完成约2200万份配方的验证。
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能级的辐射,人们将验证其中高达2200万种组合。如果那种推测之中的“辐射配方”真的存在,它有相当的概率存在于这2200万种组合之中。
看着面前的大屏幕,顾常山轻轻握住了拳头。
江阳与周玉两人一前一后到来。
“现在情况如何?”
顾常山道:“所有加速器全都已经完成升级改造,目前正在以约16万种配方每小时的速度进行验证。”
江阳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段时间的学习并不仅仅只有理论层面,还包括诸多科普层级的知识。
理论层面提升知识深度,科普层面提升知识广度。两相结合,才能让江阳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正因如此,他才知晓了有关粒子加速器的一些事情。
每一台粒子加速器都是电老虎。就算是最小型的,其功率也在300千瓦以上。
大型的科研级粒子加速器,其巅峰功率更是堪比一整座城市。
一万多台粒子加速器同时全功率运转,只是简单计算一下,江阳便算出了它们的大概总功率。
至少也在2.2亿千瓦以上。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有高达50亿度电被这些电老虎吞掉。
而作为对比,三峡水电站的日均发电量也才5亿度左右。一整座大型城市的日均耗电量也仅在3到4亿度电左右。
此刻,为了寻找那种辐射配方,在末日计划指挥部的推动之下,足足相当于十座三峡水电站总发电量,或者相当于十几座大型城市总耗电量的电力被投入到了试验之中。
这投入之高,背后所涉及到的人力和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的规模之大,简直达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除了国家之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推动如此庞大的资源。
“一天50亿度电,以前我自己租房,一度电七毛,单单电费每天就要35亿,恐怕连老马都掏不起吧……”
江阳心中嘟囔一句,被这个数字震撼到有些微微失神。
他知道,虽然这一项工程已经如此庞大,但这并不是末日计划的全部。
除此之外,七号末日基地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工程,还有数量多到不可计数的探测器、辐射仪等正在布置到广袤地球的各个角落,还有大量的探空气球、卫星等进入高空。
一张同样巨大,但与上一次循环并不相同的巨网正在搭建。
以陆兆明教授为首的理论物理学专家们也在日夜不休的工作着。
借助超级计算机、大型科学装置等,人们正在竭力寻找可以令低水平辐射即引发急性辐射病的其余可能性,并尝试着搭建起其中的理论框架,再用理论来指导现实工作。
整个国家,凡是与末日计划相关的方面已经被全部发动了起来。
在此刻没有其余新思路、新方案出现的情况下,做到此刻这种地步,已经是国家,乃至整个文明的极限。
已经没有其余的事情可以做了。
那么剩下的时间,便只有等。
要么粒子加速试验最终验证出一个结果来,要么最终计划失败,人类世界再一次毁灭,自己则带着相关信息展开又一次循环。
江阳深深吸了口气,与周玉转身离开,再次投入到了不间断的学习之中。
第七天时候,江阳再度接到一条报告。
“末日七号,以及其余1000余个实验基地已经全部准备完毕。
除此之外,位于太空、大气层边缘、海底湖底地底等各个不同环境的超过十万个辐射追踪设备也全部安装完毕。
这一张辐射源追踪大网已经全部完成。”
江阳看向顾常山:“粒子加速试验还没有结果?”
顾常山默然片刻,轻轻摇头:“还没有。但,我们还有时间,还有希望。”
第26章 希望
面对顾常山的回答,江阳默然。
要说有时间……此刻还剩下88个小时的时间,按照此刻16万份每小时的验证速率,还可以验证约1400万份配方。
江阳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时间仍旧在江阳的学习之中慢慢流逝。
末日循环第八天的时候,辐射配方实验没有结果,第九天同样没有结果。
第十天清晨,江阳如同以往那样睁开眼睛。
来到餐厅,周玉仍旧提前等在了这里,将江阳的早餐准备好。但今天她的情绪似乎有些低落和紧张,直到江阳叫了她一声才回过神来。
“来了?吃吧。”
默默吃完早饭,两人再度来到了指挥室。
“还是没有结果吗?”
在江阳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周玉也抬起了头,满是希冀、紧张的盯着顾常山。
顾常山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静和坚韧,像是无论什么结果都无法让他心中产生波动。
此刻从他脸上看不出任何结果好坏的迹象。
他轻轻摇了摇头:“没有。”
周玉视线瞬间黯淡,整个人失魂落魄。
此刻距离末日到来还剩下约16小时时间,在末日之前仍旧有大约250万份配方可以检测。
但如果之前两千多万份配方的检测都未能命中正确目标,剩下这仅有的250万份配方命中正确结果的概率可想而知。
“怎么会这样?”
江阳喃喃着:“我们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像是超级电脑暴力破解密码那样。
上一世我带来的信息已经大致框定了辐射类型和大概的能量,有了这些数据,总的算起来,需要我们实验的配方种类一共才有约4000万份,如今我们已经试验了2000万份……竟然什么发现都没有?”
从概率上来讲,此刻已经验证的2000万份配方命中正确结果的概率是50%。
但还有一个很显然的问题是,正确配方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
打个比方,假设正确配方是由16种分别具有a,b,c等能量的粒子构成,那么,这种辐射不可能恰好绝对符合标准之时才具备特殊的杀伤力,略微偏移一点就只具备正常杀伤力。
正确配方和错误配方之间的分别不会这么明显。
更有可能的现象是,正确配方具备足够的杀伤力,略微偏差一点的配方也会具备超出正常现象,但比正确配方略少一点的杀伤力,也即,就算是偏差一点的配方也是会表现出差别与普通配方的特殊性的。
如此,己方所需要寻找的配方,便不再只是特定的一种,而是包含正确配方在内的一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