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下不养刁民 第82节

  就好像原世界在她穿越之前科幻作品里的图纸一样,可以把上面的图案放大或者缩小,亦或者是变换不同的视角,甚至可以直接转换成外观和剖面图以及三视图等不同的显示模式。

  很显然,这张图纸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不知道该称之为魔法道具还是炼金物品的东西。

  “这倒是不错,省了我很多功夫。”珀菲科特颇为满意,摆弄了一下之后这才专注的看起了上面的说明文字和设计本身。

第216章 盾构机

  设计图上,原本同心圆一样的圆环状城镇布局被修改成了螺旋状。

  整座城镇就好像一根不断延伸的弹簧一样,所有的建筑围绕着螺旋状的街道排布,而在螺旋状的街道中心则是一座地热塔。

  “有意思,螺旋向下,无限延伸吗?”珀菲科特看着这个修改之后的结构,露出了感兴趣的眼神。

  设计成螺旋状延伸的街道很有意思,因为这样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不断继续向下延伸。

  不像平面的圆环,想要延伸和扩张时必须要在原本的圆环下面再掏出一个新的圆环。

  螺旋状的街道结构让扩张变得简单,只需要在最末端继续向下挖就可以了,在结构延伸上非常的方便。

  而且螺旋状的结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同样也可以进行平面上的扩张。

  就好像一根弹簧在平面上延伸,同样可以将其不断的扩展,在结构上比起圆环结构要便捷许多。

  “采用这种结构的话,一开始就不需要将规模修的很大,之后城镇想要扩张倒是方便了不少,只需要将街道不断延伸就行,甚至于想要扩展第二层也是一样,挖一条螺旋状的街道就行。”珀菲科特很快便领悟了这种结构所带来的好处,对此大加赞扬。

  螺旋状结构的好处就在这里,只要解决了位于中央部位的地热塔,螺旋状结构的延伸和扩张都是可以扔给城镇的居民自己去解决的事情。

  这样确实可以极大的减少城镇建设的前期投入,为庇护所的建设工作节省时间和资源。

  “这样看来,需要解决的就剩下地热塔了。”珀菲科特继续拨弄着图纸,随即放大了图纸上地热塔的部分。

  珀菲科特原本设计的地热塔其实就是个循环水泵,通过蒸汽驱动来将地下的热水源源不断的抽上来的同时也将冷却过后的冷水注入地下实现循环,对地热的利用率不能说很高,但也能勉强满足使用需求。

  毕竟珀菲科特并不是用原世界游戏里那种敞开式的供暖,对热能的利用效率要高出不少,只要地下的地热资源跟得上,在密闭环境下供暖已经足够用了。

  不过珀菲科特也考虑到,随着城镇的扩张,单一的地热塔很有可能无法承担城镇扩张之后的供暖需求。

  而且还有一個非常关键的点需要考虑,那就是环境温度是在不断下降的。

  按照预言,未来三百年的时间里地核都会被冻结,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地热资源在未来也是会很快枯竭的。

  毕竟连地核都冻结了,还想从地底抽出热水来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

  好在这个问题短时间内还不需要考虑,现在珀菲科特最需要关注的还是庇护所如何修建的问题,甚至连供暖都可以稍微往后排。

  在温度没有低到极端的情况下,位于地下的庇护所本身就可以享受到地层带来的保温效果。

  这就好像地窖里的温度在冬天本身就要比外面暖和一样,利用的正是地层的保温效果。

  按照珀菲科特的计算,以及之前在鹰嘴崖基地的测试,只要庇护所的建造深度达到三米以上,就基本上可以保证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零上了。

  当然,这种属于理想状态,具体的温度变化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定。

  就好像鹰嘴崖地区的地下存在地热带,地温要比峡湾地区高,那么在峡湾地区修建同样的地下庇护所时,就需要将其修的更深,或者加装取暖设备,以弥补这个温差。

  不过通常来说,每向下撅深一米,地温就会上升0.03℃,在没有地热资源影响的情况下,通常来说地下二十米就会进入恒温地层,即地温不受地表环境温度影响。

  而恒温层的地温通常来说会根据纬度的不同恒定在10-20℃左右,北境因为靠近北极的关系,这个温度差不多基本上就在10℃左右徘徊。

  所以如果想要稳妥和保险一点,庇护所只需要在二十米的深度开始修建,同时做好保温和通风,就基本上能够保证温度维持在一个不会很冷的温度了。

  如果是在穿越之前的原世界,想要在这个深度施工并不是很困难,各种工程机械足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但对于珀菲科特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来说,没有她干涉的话,想要在这种深度施工……倒也不是说不行,就是整个施工进度会非常缓慢,而且困难重重。

  “这样的话,或许我该设计一个能够螺旋向下掘进的盾构机?”珀菲科特看着图纸上螺旋状结构的庇护所,脑海里忽然冒出来这样一个想法。

  想到就做,珀菲科特迅速拉过来一张空白的图纸,随即将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在图纸上勾勒起来。

  盾构机这种东西在她穿越之前的世界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但实际上却并不是什么很新的东西,原世界在18世纪末就已经发明出来用于地下隧道的挖掘。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盾构机结构相当的原始,和后来的盾构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在珀菲科特看来,盾构机的结构其实并不复杂,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最前端的掘进装置,而这对于一位炼金术和工程学双料大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

  结合自己在原世界见过的现代盾构机结构,珀菲科特很轻松的就设计出了一个能够螺旋向下掘进的盾构机雏形。

  不过这个设计只是一份初稿,连原型机都算不上。

  因为它只具备一个封闭式的掘进盾壳和一个由蒸汽机驱动的掘进头,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结构。

  虽说有了这两项功能之后盾构机也基本上能用,但它也就只能用来挖土了,万一遇到地下渗水或者瓦斯泄露等问题,这么简陋的盾构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而且尤其重要的一点,盾构机之所以叫盾构机,并不是只有掘进这一个功能的,它还需要在掘进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管壁的建造。

  这些都是需要珀菲科特在之后的设计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的。

第217章 梳理项目

  通过庇护所的设计图验证了翠玉录的优化设计功能,珀菲科特却并没有将其应用在盾构机的设计图上。

  一方面是现如今的盾构机设计还过于简陋,不值得浪费宝贵的优化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珀菲科特看来,盾构机的优化完全可以交给自己手底下的炼金术士和工程师们去完善,而不是她直接开挂解决问题。

  固然开挂一时爽,一直开挂一直爽,但这样无疑会产生路径依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在做作业的时候,每一道题都能直接看到答案和解题过程,还有多少人愿意自己认认真真去一道题一道题的研究解法,依旧认真学习呢?

  固然有好学生可以抵御这样的诱惑,但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偷个懒,在碰到难题的时候走个捷径。

  一道题两道题固然无所谓,可次数多了时间久了,就难免会变得越来越依赖这个捷径。

  对于珀菲科特而言也是一样,她自己走捷径无所谓,反正影响的只是她一個人。

  她如今所取得的成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辈子拍马都赶不上的,她就算现在失去了研发新东西的能力,也能躺在功劳簿上过一辈子,不会有人在这方面对她说三道四。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如果对珀菲科特形成了依赖,什么事都指望她,那人类就算是废掉了。

  毕竟珀菲科特就一个人,她能够做多少事?即便翠玉录记录了世间一切和炼金术相关的知识,甚至能够根据需求推导出新的技术,也没办法让珀菲科特一个人替代所有的炼金术士。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最可怕的。

  因为失去了创新和进步,对于人类来说,甚至比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更加危险。

  所以珀菲科特在认真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还是让自己少依赖全知之眼,更多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全知之眼的优化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在自己将一项设计完善和改进到没有办法再做出改进之后,用以做最后的提升和优化。

  这样既可以获得全知之眼带来的好处,也可以保证自己不至于对全知之眼过度的依赖。

  而且珀菲科特还可以自己提出课题,然后交给其他人去研发和完善,反正她现在是皇家科学院副院长不是吗?

  怀着这样的想法,珀菲科特也就没有再继续完善盾构机的设计图,而是打算把它交给其他人去完善。

  于此同时,她还将手上的一些项目整理了一下,分出了几个新的课题。

  在她因为三国对维克托亚宣战紧急返回朗顿之前,分给手下人的项目主要是硝酸甘油的稳定生产、新式蒸汽轮机的完善,以及冻土环境下煤矿开采。

  这三个项目并不算复杂,在珀菲科特把它们交到下面人手里的时候也基本上处于初步完成阶段,剩下的无非就是让他们沿着她已经指明的方向继续深入研究而已。

  在她离开北境之前,这三个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距离达到她的要求也基本上只剩一步之遥。

  按照珀菲科特的推算,在她离开北境的这段时间,他们应该可以把这三个项目完善,达到一个令她满意的程度。

  当然,就算没能达到令她满意的程度也问题不大。

  随着春季的到来,北境和本土的海运航线恢复,再加上飞空艇航线的开辟,她在朗顿招募的和帝国政府提供的人手会陆续抵达北境。

  有了新的科研力量的加入,相关项目的研究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所以珀菲科特在评估了一下自己目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有项目的进度之后,她认真的整理了一下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出了几个全新的项目。

  首先自然还是硝酸甘油的问题,这种新型炸药的稳定量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因为它不仅仅可以用于军事,更重要的是用来采矿和工程建设。

  毕竟未来所需要面对的是平均气温零下几十度的极寒末日,土地都被冻结成了永久冻土,想要开采煤矿、开挖地下庇护所,炸药爆破是必不可少的施工手段。

  在珀菲科特离开北境之前,阿尔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让硝酸甘油稳定的被使用,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量产问题。

  第二个项目自然是新式蒸汽轮机的改进与推广应用问题,这个项目也会随着北境和新大陆殖民地以及帝国本土的交通恢复而取得足够的进展,新材料的应用和性能改进、蒸汽轮机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这些都将不是问题。

  按照珀菲科特的计算,只要负责这个项目的亚奇伯德教授不是一整个冬天没干活,现在新式蒸汽轮机的改进应该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才对。

  当然,即便他没有什么进展,对于珀菲科特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她自己已经搞定了这种新式蒸汽轮机在蒸汽骑士上的应用,已经具备了实用价值,剩下的就只是如何将其推广应用。

  按照珀菲科特的想法,是该用它来驱动大型自律机械了。

  她之前在朗顿的时候已经和皇家科学院的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开春之后会有一个相关项目小组前来北境,到时候让亚奇伯德教授和他们接洽,两个项目组并成一个就好。

  珀菲科特在这件事上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只要他们能够拿出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就行。

  毕竟,自律机械这项技术是她的独有技术,其他人想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是不可能绕开珀菲科特自己的。

  所以在这个项目上,最终还是要她自己来负责最关键的部分。

  当然,珀菲科特如果想要省事一点的话,用全知之眼看一眼也是一个解决办法。

  而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冻土极寒环境下的施工问题并不难解决,尤其是在有了硝酸甘油炸药和大型自律机械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与之相比,珀菲科特觉得她该考虑一下如何在北境建立一套行政管理体系了。

第218章 回到北境

  贝希摩斯号在飞行了大约一天左右的时间之后,抵达了北境。

  路上的飞行时间比原本预计的慢了不少,主要是因为在返程的陆上贝希摩斯号遭遇了强冷空气,整艘飞空艇的表面都被淋上了一层冻雨,结成了冰壳,影响了飞空艇的飞行。

  这种情况对于贝希摩斯号上的海军来说也是第一次碰到,他们不敢冒险继续飞行。

  如果是过去的军舰倒也问题不大,一层冰壳对于军舰来说实在是无足轻重,最多就是对航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属于可控范围之内。

  但对于飞空艇来说,谁也不敢保证这一层冰壳会不会对飞空艇的气囊造成什么损坏,又或者对飞空艇的引擎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威廉中校一边下令让飞空艇降低高度,一边向珀菲科特请示这件事该如何处理。

  “你为什么判断要降低飞行高度呢?”珀菲科特在听完了威廉中校的说明之后,向他反问了一句。

  “高空的温度要比地面低,如果我们继续上升高度的话,船身只会冻结的更严重。”威廉中校对目前贝希摩斯号所面临的情况还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的,他向珀菲科特解释道:“虽然可以继续上升高度以摆脱强冷空气的影响,但这也有可能加重飞空艇外层的结冰情况,导致船身过重造成恶劣后果。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我才下令降低飞行高度,同时组织一部分船员对船身进行除冰作业。

  只是对于飞空艇的使用我们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如果发生意外恐怕将难以收拾。”

  飞空艇的一大优势便是可以提升飞行高度,将飞空艇升到云层之上抵达平流层,在平流层相对稳定得多的环境下飞行可以规避对流层恶劣天气的影响。

  但在船身已经凝结了一层冰壳的情况下,威廉中校作为舰长还是不敢冒险强行让贝希摩斯号突破对流层。

  毕竟这样很可能让结冰的情况变得更严重,导致飞空艇发生意外。

  “所以为什么不一开始从新夏克市起飞的时候就飞到平流层呢?”珀菲科特无奈的吐槽了一句,随即又说道:“不过既然现在已经是这样的情况了,那也就别冒险了,贴着地面慢慢飞吧,反正我不着急。

  另外你可以把这件事报告给军部,让他们记得提醒造船厂那边,给后续的飞空艇配备高空除冰装置,直接从蒸汽锅炉里引出高温蒸汽,对船身表面容易结冰的地方进行吹扫就能做到有效除冰。”

  珀菲科特当初在设计飞空艇的时候却是忽略了这一点,毕竟按照她的想法飞空艇应该是在平流层飞行,根本不需要考虑除冰的问题。

  但想想未来要面对的极寒天气,除冰问题也不能不考虑。

  好在现在飞空艇使用的是蒸汽动力,接点高温蒸汽出来吹扫除冰问题不大,而且也很简单,就是多铺几根管道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82/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