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下不养刁民 第192节

  这是危险而致命的,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她绝对无法容忍新大陆发生暴乱进而影响到北境。

  所以,眼下她也只能是想办法让停摆的殖民地政府恢复运转,同时尽可能的让新大陆殖民地的问题得到解决。

  好在之前的和平协议已经获得了帝国中枢的批准,珀菲科特并不需要再处理革命军的事情。

  与之相反,在卡莲的主动配合下,原本工人联合会在新大陆殖民地各主要城市的分会此时也十分配合珀菲科特,不仅恢复生产,更主动承担起了相关的政府职能,努力维持着城市秩序,并配合着北境的人手将城市重新导入正轨。

  而在忙碌这些之余,珀菲科特也还有另一个问题需要关注,那就是庇护所和能量塔的修建。

  目前来说,在整个帝国范围内,只有北境和帝国本土修建了庇护所和能量塔。

  其中北境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庇护所和能量塔建设,现在只是在进一步的扩充数量,以保证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

  按照珀菲科特原本的预计,北境能够容纳的人口极限大约是两百万到三百万左右,这是三年前她根据自己手头已有的数据和技术得出的结论。

  然而这三年间各项技术的突破比珀菲科特预想的情况要好一些,尤其是能够用炼金术合成压缩饼干,这极大的减轻了粮食方面的压力,使得北境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不说,珀菲科特也可以在帝国本土尝试修建更多的庇护所和能量塔,让帝国本土的民众不至于被彻底放弃。

  而新大陆殖民地这边情况也大差不差,原本按照三年前的计划,新大陆殖民地也属于被放弃的范围。

  毕竟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就算珀菲科特想要帮助他们,她也没有这个余力。

  所以从一开始珀菲科特就没有考虑过保下新大陆殖民地,也正因为如此,她才会试图扶持卡莲,让她能够在这个关键时刻夺取新大陆殖民的控制权。

  在末日降临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强而有力并且高效的领导集体,那么这些人即便扛过了末日降临时的第一波寒潮,也会有大量的幸存者在后续因为缺乏足够的食物、衣服和其他支持而死亡。

  按照珀菲科特最初的想法,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政府,总归是好过殖民地政府这群牛马的。

  只是当时这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只能算是一步闲棋,她根本不确定卡莲能够做到她所期望的事情,所以她也就压根没有去考虑这件事。

  在当时来说,珀菲科特必须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北境的建设上,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她并没有多少余裕去关心。

  不过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卡莲还是很令人满意的,无论是革命思想的传播、工人联合会的组建,亦或是革命军的建立,这些事情都让珀菲科特有种惊喜的感觉。

  但事情到这一步就该踩一脚刹车了,不然的话卡莲和革命军就真的要面对珀菲科特的镇压了。

  这也是珀菲科特这次会介入并引导和谈的主要原因所在,她不太希望进行残酷的镇压,尽管在她原本的计划当中是有这样的预案的。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眼下的她有余裕对新大陆殖民地的情况进行梳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来庇护所和能量塔,让他们也具备对抗风雪的能力。

  在灾难面前,更多的人口确实意味着更大的负担,但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口也意味着更大的抗风险能力。

  而且说的更功利一些,北境的存在需要从新大陆吸血来维持,珀菲科特就算进件只是为了获取资源和劳动力考虑,也需要保证新大陆殖民地的正常运转。

  不然的话,暴乱什么的从新大陆蔓延到北境,就算她能够镇压也还是会给北境带来不小的影响的。

第482章 包税变更

  在珀菲科特的努力下,新大陆殖民地的局势总算是没有彻底崩溃。

  军管、以及工人联合会的主动配合,再加上北境抽调来的文职官员,多方共同努力之下,新大陆殖民地的情况总算是稳定下来,并且逐渐开始恢复秩序。

  但总督叛乱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还是让整个新大陆殖民地无论经济还是民生都遭受了重创。

  尤其是在这之前,帝国军还在和革命军交战,这对新大陆殖民地本身也是一种摧残。

  现在整个新大陆又被珀菲科特一分为二,一半归了革命军建立自治领暂且不提,还剩下的这一半殖民地可是问题多多,就差一句民不聊生了。

  在之前的战争中,前任总督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不仅向殖民地的银行家和商人们借了很大一笔钱,还对民众征收了一笔重税。

  而这笔钱现如已经被花完了,变成了那五个已经被蒸汽骑士碾碎的步兵团。

  这件事本身倒也没什么好说的,作为殖民地总督他筹措款项组建军队去镇压暴乱,这本身属于正常程序,这里面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前任总督做了一个在珀菲科特看来非常脑残的操作,他用新大陆殖民地十年的包税权向银行家们进行了抵押,这才换来了足够的资金支撑这场战争。

  包税权是什么懂的都懂,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把征收税赋的权力承包给包税人,包税人负责保证征收上来这么多的税赋交给政府,但除此之外包税人到底收上来多少,这就没人管了。

  所以经常会发生明明政府收的是十块钱的税,包税人却要收上来五十块钱,其中九块钱给政府,说今年收成不好,剩下的四十一块钱则落入他自己的腰包。

  当然,这么夸张的税费征收还是比较夸张的,通常来说包税人不至于真这么收税,但毫无疑问的是考虑到成本和利润问题,包税人必然会征收比原本的税赋更高的税费。

  这无疑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同时也让帝国的民心受到了影响。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会滋生出一個把持了当地经济的特权阶层。

  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谋求经济利益,但随后就会开始在政治上有所诉求,在之后更会为了方便征收税费而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发展到最后,他们很坑就成为了幕后掌控国家的存在。

  在原世界他们一般被称为财团或者寡头,曾经传的神乎其神的罗斯柴尔德、骷髅会、七姊妹之类的玩意,都是这一类人发展到极致的结果,尽管他们未必是靠着包税起家的。

  也正是因为有着原世界的经验作为参照,珀菲科特对于资产阶级和商人始终是保持着一种戒备的。

  而且这也符合她本身所代表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利益不是吗?资产阶级始终是要从贵族阶级手中夺取权力的。

  至于说包税制,如果没有末日危机这个前提,珀菲科特或许只会考虑如何严加监管。

  毕竟收税这个事需要大量专业的税务官和财务人员,这些人如果依赖官方去培养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承包给包税人之后,这部分的负担无疑就是包税人自己负责了。

  这从侧面也可以减轻帝国的财政负担和政府支出,只是对应的这部分的负担就被加诸到了普通民众身上。

  但考虑到原世界法国在大革命之前包税人承担了法国财政收入的40%,这玩意你要说它没用倒也不至于,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包税制的各种弊端都暴露出来之后,被社会淘汰是历史的必然。

  这个世界当然也流行过包税制,而且被取消并没有太多时间。

  此时被翻出来问题倒是不算很大,但要收拾手尾就让珀菲科特感到很为难,因为她一方面不可能任由银行家把控新大陆殖民地未来十年的税收,另一方面她也不可能说不承认这笔借贷。

  不承认这笔借贷,对于珀菲科特来说理由是现成的,只要她坚持说这是前任总督的借款、而前任总督已经被认定为叛乱,就可以很直接的不承认这笔借款。

  甚至于她还可以更进一步,将这些银行家都打入叛党的范畴,拉出去一起毙了。

  但这样做毫无疑问对恢复新大陆殖民地的秩序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会更进一步的加深当地民众的恐惧,甚至酿成更糟糕的后果。

  这就好比一根弹簧,已经被拉的很紧了,你还要继续拉,那是很有可能会被崩断的。

  虽说乱世当用重典,但也是要看情况的。

  如果这个时候所有城市都已经陷入了混乱的状态,甚至有暴乱发生,那没什么好说的,举起屠刀杀就是了。

  但是现在城市已经恢复了基本的秩序,这就不能够使用比较酷烈的手段了。

  而且珀菲科特还指望着这些商人在之后的庇护所建设工作中贡献他们的力量,这就更加不能够把他们都弄死了。

  所以,珀菲科特在认真思考之后,还是决定承认这笔借贷,但不会允许银行家们获得包税权。

  毕竟未来的末日寒冬之下,这些银行家们要是掌握了包税权,很难说他们不会发展成一个个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甚至更进一步的演变成自己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尤其是这帮银行家拿到的是整个新大陆殖民地的包税权,而非单纯的某一座城市的包税权。

  因此,在珀菲科特的斡旋或者说干涉下,这笔殖民地政府的借款从原本的用十年包税权作抵押变成了未来十年内用殖民地政府的税收来进行偿还。

  而北境将作为这笔借贷的担保人。

  有着珀菲科特的干涉,银行家们也懂得该如何见好就收,他们很快就承认了这笔借贷的变更,并且在之后也积极投入到了珀菲科特所组织的庇护所和能量塔的建造工程当中。

  毕竟这玩意是关乎到他们自己的性命的,没人会在这件事上开玩笑。

第483章 新大陆的能量塔

  “就这样吧,在新夏克市建设两座大型能量塔,并以能量塔为基础构建地下城作为庇护所。”总督府的办公室内,珀菲科特和一众工程师正在商议如何在新夏克市修建能量塔。

  随着北境工业体系的建立,目前北境建设能量塔和庇护所的资源需求已经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因此新大陆殖民地这边的工业产出便可以掉转过来为新大陆本身提供资源,在新大陆修建能量塔和庇护所了。

  只是新大陆这边计划修建能量塔的地方都是城市,想要在城区修建能量塔,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北境因为都是荒地,修建地下庇护所和能量塔可以毫无顾忌的施工,但新大陆这边显然不太可能。

  不是说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征地之类的破事,以珀菲科特的强势她无需顾及任何人,但她必须考虑城市原有的建筑和布局,以及城市地下的情况。

  在朗顿,好歹有教堂的地下墓穴可以进行改造拓展,地下庇护所的建造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总归是问题不大。

  能量塔立在教堂外的广场上也刚好合适,教会的那些牧师已经在宣扬能量塔的温暖与亮光是全父的光辉与恩泽了。

  对于这种言论,珀菲科特也只能是笑笑放过了,虽然她不太喜欢教会的这个宣传策略,但不得不说这是很有效的笼络底层民众的手段。

  毕竟对于底层民众而言,这种宗教宣传在如今这个末日降临的大环境下非常的有效,朗顿那些感受到了能量塔温度的底层民众原本的惶恐不安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只是这招在帝国本土行之有效,在新大陆多少就有些不太好使了。

  一方面是新大陆这边缺少教会经营多年的教堂,即便是有教堂也没有地下墓穴可以改造。

  帝国在新大陆这边建设经营总共不到百年时间,第一批的殖民者登陆的时候到处都是广袤且肥沃的土地,随便找个地方盖一块墓地就行,根本不需要像旧世界那样顾及到城市内区域狭小只能挖地下墓穴。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早期殖民者都是些在本土活不下去的烂人,他们才不在乎自己的尸骨会不会被人盗掘之类的,不用像贵族那样为自己修一個坚固的墓穴,也没那个余暇考虑如何把自己家族十几代人都埋在一个坑里。

  于是这也就导致,在新大陆这边的城市里,并没有帝国本土那么方便的改造选项,只能在城市里先硬掏出一个地下空间来,然后才能建造能量塔和庇护所。

  所以如何选址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掏洞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周围建筑的重量,万一把地下掏空了导致建筑塌陷,那就是一场大灾难了。

  新夏克市比起朗顿来说,高楼无疑要更多,毕竟是一座新兴城市,在这之前也一直以工业发展比帝国本土强而自豪,所以城市内的高楼大厦是要比朗顿多的。

  但这无疑为施工带来了阻碍,毕竟珀菲科特并不希望把原有的城市城区舍弃,转而在其他地方修建能量塔和庇护所。

  所以她召集了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群人花了几天时间商议和规划,总算敲定了施工选址的问题。

  至于说具体的施工建设、材料采购、部件生产这些事情反倒是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北境之前已经进行了一两年的相关建设,开始的几个工程都是由新大陆这边的企业和建筑公司承接,相关行业已经被珀菲科特梳理过不止一回,都是已经熟门熟路的人,做起来自然没有什么大问题。

  不过珀菲科特倒也没有只用原来跟着北境做熟了的人手。

  这部分人手只是一部分,整个新大陆殖民地能够参与到能量塔和庇护所建设的公司和企业并不只有这些。

  所以珀菲科特这些天也召开了不少酒会和冷餐会,招待着这些新大陆殖民地的相关行业人士,将建造能量塔和庇护所的工程如同分蛋糕一样的分给他们。

  当然,为了避免让自己高血压,也为了避免出现各种令她想杀人的质量问题,珀菲科特也将之前北境建设能量塔和庇护所时使用的质检和各种规章用在新大陆这边,并且要求之前和北境合作过的企业与公司负责进行相关技术指导与监察。

  如果哪座能量塔出现质量问题,那么珀菲科特就不是单纯的只杀出了问题的那一家,而是会将所有相关联的公司和企业一体连坐。

  这无疑让很多企业和公司都有些望而却步,毕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什么的都是行业惯例了,不然的话企业怎么赚钱呢?

  但还真没有人敢对北境伯爵说自己要以次充好,毕竟北境那些被砌进能量塔或者庇护所墙壁里的同行,早已经用生命证明了,别跟北境伯爵玩这些。

  你玩不起,出了事是真要命的。

  所以虽然不是很想和北境伯爵做这笔生意,但对于这些商人和资本家来说,修建能量塔和庇护所也确实对他们有好处,因此在珀菲科特半是威胁半是利诱的条件下,他们还是不情不愿的投入到了建设当中。

  当然,不情不愿仅仅只是因为赚的少了,而非是其他因素。

  而珀菲科特的威逼利诱,也仅仅只是拿出了行政命令,以及做不好就砌到墙里这种看起来不疼不痒的威胁。

  毕竟这帮家伙的脑子还是有的,他们清楚的知道在世界末日这个大前提下,不把能量塔和庇护所盖好,他们都得死。

  北境确实有已经盖好的能量塔和庇护所,但问题是北境凭什么让新大陆的人去住呢?

  尤其是当帝国的权贵们已经开始涌入北境的时候,新大陆这些暴发户拿什么去和帝国本土的顶级权贵争?

  虽说过去这些新大陆的暴发户始终认为帝国本土的权贵只不过是一群仗着祖上余荫的猪罢了,根本比不上新大陆资本家们的实力。

  但当这些权贵真的出现在新大陆或者北境的时候,暴发户们却又如同看到了骨头的饿狗一样,围着他们不断的摇尾巴。

第484章 这一切有意义吗

  当建设工程铺开之后,找到了工作的新夏克市的民众很快也和帝国本土的那些民众一样安定下来。

  其实底层人民的需求就是这么简单,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一家老小,这日子能够过得下去他们就不会闹事。

  很多人会觉得底层的民众是刁民,他们总是要这要那,到头来还不愿意干活,总是怨气冲天、诉求不满,但他们却从未想过,自己是否有考虑过自己对民众的压榨是否过了头。

首节 上一节 192/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