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下不养刁民 第145节

  虽然诸如穷困的非洲国家之类的地方,因为工业过于落后,服装产业的发展确实不行,但对于任何一個有着基础工业的国家来说,只要有一家化纤厂,用于制衣的衣料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缺的。

  甚至对于一些经济和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市面上都已经只销售成衣了,因为销售布料利润太薄,而且手工制衣效率也太低了。

  它会逐渐发展成为高端订制,而不再是过去那种日常生活中的制衣需求。

  然而把时间往前拨一点,很多人就会发现,其实在过去绝大部分人穿衣服是没有那么多的选择的。

  即便是封建时代的皇帝也不过“四季常服不过八套”,虽然这是表示节俭的意思,但对于原世界的现代人来说,一年四季常服只有八套?不是穷就是懒了。

  因为即便是对于一个囊中羞涩的普通人来说,春夏秋冬四季,夏天也是不可能和冬天穿一样的衣服的。

  而且哪怕是再穷,也会有一洗一换两套衣服可以轮换着穿。

  再加上春秋凑合一点穿同一套,那也至少能凑出六套衣服,而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非常少了。

  然而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一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农民需要摸黑光着身子下地干活,家里女人和小孩根本没有衣服穿只能躲在床上……

  这种事情对于原世界的现代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然而这种日子距离珀菲科特穿越之前,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已。

  甚至于在珀菲科特小的时候,也还是过年才有新衣服穿,偏远贫困地区穷的依旧没有衣服穿。

  而这对于现在的北境来说,不能说是现状,但也差不了太多。

  因为现在的北境,出于建设庇护所和珀菲科特前期布局要接引国内工业体系的关系,主要的工业门类都集中在重工业方面,钢铁和机械加工行业是其中的主流。

  再次的其他行业也基本上是和这两个行业配套的,至于说纺织业倒不是珀菲科特忽视了民生,而是北境无法提供纺织业所需要的原材料。

  在这个还没有化学合成纤维的时代,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只有天然的生物材料和植物材料两种,生物材料很好理解,动物的毛发就是,比如说羊毛、天鹅绒等。

  而植物原料则是棉、麻等植物当中提取或者获得的纤维。

  当然,如果实在东方,还能在原材料里加上动物蛋白,毕竟蚕丝这玩意对于原世界的古代欧洲人来说,是真的挺难理解的。

  而在原世界的现代,人类已经开始用蜘蛛丝来制作纺织物,更不用提那种类繁杂的人造纤维了。

  总而言之,因为北境缺乏大规模的棉麻种植,也缺少大范围的畜牧业,在纺织业上的投入和建设都相对很少。

  虽然不是没有纺织工厂通过从新大陆殖民地进口棉纱和羊毛来搞纺织,做成布料贩卖给北境的人民,但总体来说规模还是很小的。

  北境的原住民主要还是维持着传统的农牧业,自己养殖一些牲畜来获取皮毛,同时也有种植一些棉麻,只是规模都不大,只能满足当地人自给自足,以及少量的盈余作为当地的特产来贩卖。

  珀菲科特原本的规划当中,也没有发展传统农牧业来为纺织业提供原料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随着末日的到来,传统农牧业是必然要消亡的。

  在珀菲科特的规划中,在未来的农业种植必然会采取温室的模式,而畜牧业或许会有一定比例的养殖场来维持肉蛋奶的供应。

  但这些,显然是不太可能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的。

  最多就是每个聚居点和庇护所设置一个种植温室和养殖场,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自给自足罢了。

  也正因为如此,珀菲科特对于传统纺织业是并没有放在心上的。

  相对来说,用石油化工获取合成纤维,然后用合成纤维来作为纺织原料就要简单的多了,至少即便是在极寒环境下这也是能够持续稳定为工厂提供原材料的。

  而不是像传统农牧业一样,极大的依赖天气和自然环境。

  虽然对于北境的石油储藏量珀菲科特没有做细致的估算,但就以现在北境对于石油的利率以及开采水平来说,至少一百年内是不见得能开采完的。

  尤其是珀菲科特到目前为止也只找到了一口油田,整个北境有多少石油还是一个未知数。

  所以相对来说,石油工业发展起来,对于北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只是到目前为止,即便珀菲科特在最初离开朗顿的时候就有安排人对合成纤维进行研究,抵达了北境之后也没落下这件事,甚至石油开采出来之后还专门对此进行了指导,她所安排的课题组也没能拿出让她感到满意的成果。

  这让珀菲科特感到很难绷,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化学别说工业化了,能够完成理论建设,从炼金术中分离出来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的实际情况,这种局面倒也没有让珀菲科特特别难以接受。

  她之所以觉得难绷,还是因为这帮人上了炼金术也没能做出合成纤维。

  是的,那些研究人员用炼金术来分离和加工原油,然后试图从获得的产物中制取合成纤维。

  这个思路并没有问题,但就是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成果。

第379章 北境的需求

  虽然对于合成纤维项目的研究进度十分的不满,但是现在珀菲科特却也没有时间来处理这件事了。

  因为随着秋季的到来,帝国承诺的五十万人到了。

  上千条运输船虽然不是同一时间抵达,但却也每天都有至少几十条船靠港。

  这对于北境的码头、航运和交通,以及最重要的城市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珀菲科特对此严阵以待,以至于她不得不放下了对合成纤维这件事的追责和研究,亲自率领白熊骑士团和已经跟随她一起来到了北境的铁火骑士团一起,维持着城市的秩序。

  作为重要的登陆点扩展而来的港口城市,贝洛伯格的码头在珀菲科特的特别关照下,有着超过五个大型泊位,可以同时停靠五艘大型邮轮,或者十艘左右的中型船只。

  甚至于如果极端一点,让船和船连接在一起,还能停下更多的船。

  但码头能够停下这么多的船,却并不意味着码头能够承受这么多人同时下船。

  毕竟人不是从船上下来了就完事了的,贝洛伯格当地的官员还要将他们分类、安置,只有一批人处理完了之后,才能轮到下一批。

  虽说北境的官员和公务员们已经经过了充分的锻炼,对这种事情也已经足够熟悉,但人手上的不足还是让他们在面对汹涌而来的移民的时候颇有几分手忙脚乱。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些公务员上次面对的也就只是几万人的移民而已。

  而且上一次来的可都是中产阶级,相对来说他们拥有着更好的受教育程度,也拥有着更高的素质。

  这并非是瞧不起底层人民,而是当你面对一个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和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的时候,你能够清晰的发现两者之间的素质差距。

  前者可以很轻松的听懂你在说什么,甚至不需要你过多的解释,准备好几个指引用的条幅或者标识,都能让他自己顺利完成你希望他去做的事情。

  但后者嘛……或许你可以用一两遍的耐心解释让他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但不识字的对方是肯定看不懂条幅和标识的,更不知道登记的时候要去哪個窗口,也不知道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即便这些都用足够大的字体以相当醒目的方式就写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所以对于后者,工作人员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同时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次帝国送来的几十万移民当中,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并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底层人民。

  当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身强力壮的成年人,倒也没有那种话都说不清,又或者根本听不清楚你说什么的老年人。

  这些人相对来说还算是有着比较好的纪律性,也有不错的服从度,在贝洛伯格的公务员和临时招来帮忙的志愿者以及军队的协调下,他们总算还是有条不紊的完成了登记,然后被分门别类的送往贝洛伯格周边的聚居点。

  这些人在抵达聚居点之后,有一部分会填充到聚居点,增加当地人口,但另一部分则会继续前进,前往正在建设或者准备建设的聚居点,成为新的聚居点的首批居民。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建设庇护所。

  是的,帝国送来的这五十万新移民,就是用来建设更多庇护所的劳工。

  虽然珀菲科特已经发明了大型工程机器人,通过对北境第一批庇护所的建设,也验证了这种大型工程机器人的施工效率,但这东西的数量并不多,并不能满足所有庇护所的施工需求。

  珀菲科特当然希望能够生产更多的大型工程机器人,但操控和维护这个大家伙是需要工程师和炼金术士的。

  工程师还好说,帝国上一次送来的几万中产阶级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工程师或者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技术人才,这部分人很好的填补了目前北境在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

  但是炼金术士就没那么好补充了。

  首先北境是不存在什么炼金术士培养体系的,即便有着珀菲科特这位帝国最强的炼金术士,以及来自朗顿各所高校的炼金术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们。

  他们有教学能力,也能培养出一批人才,但是北境目前没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他们即便愿意开门收徒,也没有足够的学生来报名。

  至于说新大陆?他们倒是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然而水平嘛……

  还记得珀菲科特刚来北境的时候,需要一套专业的炼金术仪器的事吗?当时是在新大陆的一所大学里找到的,是他们炼金系的教学用具。

  然而都已经放着生灰了,也没人使用过。

  可想而知,当地的炼金术教育水平是个什么程度了。

  而帝国方面,确实有不少有志成为优秀炼金术士的年轻人想来北境,想要拜在珀菲科特的门下成为当世最强炼金术士的弟子,但从帝国本土来北境即便有着帝国官方的政策大力扶持,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想要拜入北境领主的门下,成为她的弟子和学生?

  就算是在朗顿,这也是需要打破头才能抢到的机会,又怎么可能什么人都有资格来参与这件事呢?

  珀菲科特虽然确实有过收徒的想法,也想要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炼金术士,但她讨厌蠢材和庸才。

  不是什么人都能满足她的要求,成为她的学生的。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就算是她在鹰嘴崖基地的实验室里的助手,也仅仅只有寥寥无几的数人算是能够满足她的苛刻要求。

  至于其他人,则更多的是实验室确实需要干活的劳动力而已。

  珀菲科特只是让那几个她还算瞧得上的助手管理着这些人,算是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北境对于合格的炼金术士的需求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得到满足。

  现在又在大搞建设,对于合格炼金术士的需求也就更大了。

第380章 缺少炼金术士

  北境首府切诺伯格的领主府内,珀菲科特正在召见自己的廷臣,听取他们这段时间的工作报告。

  “领主大人,这一个月以来,贝洛伯格共接纳来自帝国本土的新移民一共三十七万六千五百一十四人,其中三十四万五千六百一十二人已被迁移分散安置到了北境的各定居点,剩下的人则留在了贝洛伯格。”一名带着单片眼镜的官员向珀菲科特汇报着,他的手中拿着一卷拖到地面的羊皮纸卷,上面满是记录的数据。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帝国本土向北境输送了大量的人口。

  这些人大多并非出于自愿,但帝国也没有对他们采取强迫的手段。

  帝国所采用的手段是雇佣,这些移民中的大多数都是帝国以北境的名义雇佣的,他们将在北境进行为期三年的建设与垦荒。

  在此期间,他们就是北境的劳工,需要参与到各种建设项目以及北境的开发当中。

  雇佣合同上写明三年期满,他们可以选择留在北境,也可以返回帝国本土。

  如果他们现在就选择留在北境,那么他们可以获得北境领民的正式身份,以及免税一年的优待等等相关福利。

  比起主动来北境的移民,他们显然能够获得的待遇要差不少,至少分房是没他们的份了。

  这些人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意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只把这当成了一份长工,依旧计划着等三年期满就返回帝国本土。

  毕竟这一趟雇佣,帝国方面给的工钱还是不低的,初始的安家费也给的很足,足够这些人卖命了。

  这让很多人都以为帝国这次是难得的做一回人。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三年期满之后,就没有什么帝国本土了。

  在这一点上,帝国的那群贵族和官僚是再一次的不做人,干脆就没有告诉他们实情。

  不过这对于这些普通的底层平民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所谓,毕竟在哪生活不是生活呢?北境的生活条件相较于帝国本土来,对于平民而言其实还要优渥一些。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还是有着一定的滤镜,觉得帝国本土更富饶,机会更多一些,北境终究只是一块新开垦的蛮荒之地而已。

  就好像即便是朗顿的乞丐,在提到朗顿的繁华的时候,也会挺起自己干瘪的胸膛与有荣焉一样,帝国本土、尤其是朗顿的帝国子民,对于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地区是一直存在着歧视的。

  这没有什么好指摘的,毕竟是人之常情。

  但对于北境而言,就必须要考虑几个月后按照帝国中枢的安排,帝国将公布世界末日的事实的时候,这些人所可能产生的情绪和反应。

  珀菲科特自然对此十分的重视,也在准备提前应对。

  这次的会议所讨论的正是和这几十万新移民息息相关的各种内容。

  在听取了各方汇总上来的数据之后,珀菲科特还算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帝国对北境的开发十分重视,这几十万人虽然名义上是北境的劳工,但他们依旧是帝国的子民,不要搞什么区别对待,也不要搞歧视。

  虽然待遇问题是已经定好了的,不能够做出更改,但是你们在日常管理的时候还是要适当的进行一定的政策倾斜,同时也要切实落实他们的待遇问题。

  我不希望听到有来自帝国的新移民遭到歧视,劳工收到欺负之类的新闻,明白了吗?”

  “请伯爵大人放心,北境必不会发生此等丢人的事情。”一名官员向珀菲科特行礼之后郑重承诺。

首节 上一节 145/3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