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他也知道自己被判的刑期只有三年,可是在这种完全不把自己当人看待的环境下想要活过三年?马修并不认为自己的命能硬到那种程度。
尤其是他们作为惩戒营的罪囚来北境,显然是来干活的,而不是来当大爷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被当成一次性工具来使用的。
而现在,马修只希望北境使用他们这些工具的人能够稍微“爱惜”一些,不至于那么快就把他们都用坏。
这只是一个想要活下去的人最卑微的奢望,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确实是奢望。
伴随着三天两夜的徒步行进,他们这些罪囚在又死了几个人,而且脚也磨得鲜血淋漓之后,终于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一处正处在建设当中的定居点。
而这里将会是马修他们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干活的地方。
第291章 干活的罪囚
对于被送来的罪囚,定居点内的居民大多没有什么好脸色,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防备他们的。
毕竟这些人脑袋上从一开始就顶着一个“罪囚”的名头,这注定了他们会被以歧视的眼光对待,防备和排斥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定居点里的民众都只是普通人,他们无法分辨这些罪囚到底是被冤枉扔进监狱的无辜者,还是街头混混、小偷,亦或者是恶棍,甚至是更危险的杀人犯之类的存在。
所以定居点的民众是不可能对这些被打上了“罪囚”印记的人有什么好脸色的。
当然,他们也确实不需要给这些罪囚好脸色。
这些罪囚被派来定居点是来干活的,他们并不和定居点的普通民众发生接触。
而且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意外,这些罪囚都一直戴着脚镣,而且十人一组的被拴在一起,哪怕有人死了这些镣铐也不会解开。
可想而知,这些罪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定居点的民众哪怕不嫌弃他们是罪囚,也会因为他们糟糕的状态而敬而远之。
毕竟从帝国本土到北境,这一路上他们可没有什么洗漱的机会。
即便货轮上为了避免瘟疫的发生,船员们会用海水对他们进行冲洗,他们身上的味道也是一言难尽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身上的味道与腐尸也不遑多让了。
这种恶臭所带来的影响便是即便再怎么不懂事的孩子,也不愿意靠近这些罪囚。
这无疑让定居点的管理者省了许多的麻烦,至少他们不用操心该如何让自己管理的居民远离这些罪囚,他们自己就主动远离了这些散发着肮脏与恶臭的家伙们。
当然,在定居点的管理者当中,也不是没有相对比较仁慈的,或者说想要好好使用这些罪囚的。
最起码他们觉得这些罪囚算是好用的劳动工具,需要细心维护,不能就这么粗暴的使用,将他们在短时间内用坏。
所以谢伊在看到配属给自己的定居点的那“一百名”罪囚之后,给他们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让他们给自己修个澡堂,然后把自己好好洗洗。
这个命令对于罪囚来说算是一种福音,毕竟只要不是特别怪异的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
至于说为什么不让他们直接去河里洗,主要还是谢伊所选择的定居点附近并没有现成的河流,所以这些罪囚只能先盖个澡堂,然后再去获取水源。
从规划上来说,这些罪囚之后还要开挖水渠,为定居点引来活水。
要知道现在定居点的用水除了居民每天的挑水之外,就能是靠水井了。
所以这些罪囚并不能够去河边洗澡,毕竟那太远了,万一有人逃跑可就问题大了。
在澡堂洗澡的话,相对来说要可控的多,惩戒营的看守们也不介意在这些罪囚洗澡的时候给他们打开脚镣。
所以在谢伊下达了命令之后,这些罪囚便很快为自己搭建起了一个临时的澡堂,然后痛快的洗了个澡。
当然,是没有热水的。
碍于珀菲科特颁布的法令,北境的居民并不能肆意的砍伐木材来作为燃料,他们只能在森林里捡拾枯枝回来当柴火,所以燃料是宝贵的。
定居点的居民自己都不舍得烧热水来洗澡,更何况是这些罪囚?
好在如今已经快要进入初夏,即便是北境温度也已经快速的回暖,洗冷水澡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而在痛快的洗了个澡之后,以马修为代表的罪囚们也终于有了一个还算过得去的状态,得以用一个还算看得过去的状态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他们的第一项工作,自然就是开挖水渠,或者说应该叫护城河。
在谢伊看来,在北境这种几乎可以说是蛮荒的地区建设定居点,光是只靠木头搭建的围墙是肯定不够的。
要知道谢伊可是听说珀菲科特屠了一条龙的!
他不指望自己能够屠龙,但也不希望当巨龙或者别的什么危险生物袭击自己的定居点的时候,他所能够依仗的就只有一面用木头修建的围墙。
护城河虽然对会飞的动物来说毫无意义,但至少对于不会飞的动物而言还是一种阻碍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这能够为定居点提供更方便的水源,让定居点居民的用水不用再走很远的路去挑,又或者排队等着从井里打水。
谢伊的定居点只打了一口井,虽然水质不错,井水的水量也算丰沛,但光靠一口井要为整个定居点几百号人提供生活用水,这也着实太为难这口井了。
至于说打更多的井,谢伊不是没有考虑过,但因为种种原因定居点依旧只有一口井。
不过目前来说,谢伊所管理的定居点用水问题并不严峻,虽说挑水会累一点,可也还是能够保证居民点的基本用水的。
至于以后?随着水渠的修建,把河水引过来之后,这就不是问题了。
罪囚们很快便投入了工作,虽说谢伊比较做人,没有太过于严苛的对待这些罪囚,但他们毕竟是罪囚。
惩戒营的守卫都是直接由帝国官方配属的,他们可没有谢伊这么“仁慈”。
尽管谢伊已经对他们说了要尽可能的保证罪囚的生命,不至于三天两头的死人,但却也没有对这些守卫做更多的限制。
而且谢伊之所以对罪囚“仁慈”,也仅仅是他觉得罪囚难以补充,这些免费的劳动力不该廉价的浪费。
所以在守卫们用鞭子为这些罪囚提升劳动效率和士气的时候,谢伊也是冷眼旁观的。
只要守卫没有打死人,那么就算他们把人往死里打也是正常管理手段,谢伊不会去进行干涉。
事实上他也没那个闲工夫对这种事情进行干涉。
虽说有了罪囚充当劳动力,可以让谢伊规划中的工程进度更快,但这也同样意味着他要做的事情变得更多了。
规划中要修建的水渠究竟该如何开挖,环绕定居点的护城河要修多长,定居点之后的建筑规划布局……
谢伊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实在是没时间和精力去管这些罪囚的待遇如何,只要不死人就行了。
第292章 炸鱼薯条
对于北境的居民来说,虽然他们的日子谈不上多么的富裕(毕竟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大家除了随身携带来北境的那一点点财产之外都一无所有)但比起在朗顿那种饥寒交迫只是维持着自己饿不死的状态来说,现在北境的生活实在是让他们感到了无比的满足和幸福。
至少在这里,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一栋房子,一处真正可以被称之为家的地方。
而不是朗顿那种一大家子人都挤在一起的公共廉租房或者用木板和砖块垒砌起来的违章建筑,即便这只是一栋木头房子,但最起码能让家里人都有自己的房间。
这对于北境的居民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奢侈。
要知道在朗顿,他们可能一家几口人都只能挤在一间只有他们现在卧室那么大的房子里,所有人每天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碌,到头来却连肚子都填不饱。
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在朗顿一对夫妇都出去工作,包括他们已经能工作的孩子,每天能够挣到的报酬虽然不能算少,但也就只是勉强能维持生计而已。
这还没算那些没能力工作的孩子,以及正在长身体阶段的孩子那永远也填不饱的胃。
朗顿绝大多数普通工人家的孩子都是在吃不饱的状态下长大的,面黄肌瘦才是他们最常见的特征。
虽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帝国的物资供给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充沛的地步,甚至于在过去即便是国王都难以想象现在的朗顿所能够享受到的奢侈生活。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日子甚至比过去还要更困难一些。
至少在过去他们还能种地,只要今年有个好收成,领主大人稍微仁慈一些,那今年就能舒舒服服的过个好年。
而且别的不说,旧世界在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虽然低下,但好歹土里刨食还是能把一家子人的肚子填饱的,哪怕是掺了木屑的黑面包,也还是吃不死人的。
然而到了工业时代,即便是女人们也要进工厂做工,家里没有了人做饭之后工人们通常来说只能在餐馆或者面包店里买现成的食物来解决一日三餐……哦,不对,他们通常来说一天只有两餐,早餐和晚餐。
因为中午一般情况下工厂主只会给他们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解决午饭问题,所以是没有正式的一餐的。
当然,这也就催生出了名为快餐的产业。
比如原世界英国最著名的炸鱼和薯条,就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从而催生出来的一种快餐产业。
廉价并且易于捕捞的近海鳕鱼,搭配上在爱尔兰广泛种植的土豆,英国人命中注定的国民级美食就这么诞生了,他们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直到二战,英国人一直都在吃这个,并将它传播到了全世界。
在这個世界,维克托亚帝国在很多地方和原世界的英国有着共通的地方,至少在廉价快餐这一方面确实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至少炸鱼薯条已经被那些从朗顿来到北境的开拓移民带来过来,并且成为了目前北境居民的主要食物。
因为目前北境的定居点基本上都靠海或者临近水源,因此各种鱼类就是北境居民最容易获得的肉食。
而土豆嘛,这玩意本身就是新大陆的土特产之一,珀菲科特让人从新大陆购买的粮食大多都是土豆,所以炸鱼薯条成为北境居民的主要食物也就很好理解了。
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她虽然不至于让领地的民众大鱼大肉,但基本的三餐温饱还是可以保证的。
而且帝国中枢对于北境的重视也让他们从新大陆调来了足够的粮食,确保北境不至于发生饥荒,而易于存储和运输,并且易于种植的土豆自然就成为了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来自新大陆殖民地南方的土豆被大量的运到了北境,成为了北境居民的一日三餐。
这玩意自然谈不上有多好吃,但对于北境的居民来说能够吃饱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谁还在乎好不好吃?
天可怜见的,要是在朗顿他们可做不到每天都能够敞开了把自己吃饱!
虽说北境的食物品类肯定没有朗顿丰富,就连肉食也肉眼可见的贫乏,就只有鱼肉一种。
但能够吃饱对于北境的居民来说,就是莫大的幸福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没有那么的高。
可对于珀菲科特来说,她就不能只要求这么多了。
至少在未来三年之内,她需要解决北境居民的食物来源问题。
毕竟到了末日寒冬,零下几十度的低温是没有办法在室外种植任何农作物的。
即便有炼金术和魔法的帮助,也没有任何农作物能够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环境中还能生根发芽的。
这不是高魔世界,也没有逆天的德鲁伊大佬能做到这种完全无视自然规律和物理法则的事情。
所以想要让北境的居民在未来能够吃上饭,首先就得解决温度这个首要难题。
好在珀菲科特已经有了一系列的规划,配合地下庇护所、地热泵等各种东西,搭建出一个能够将温度维持在适宜程度的温室已经不是什么问题。
但很显然指望一个温室能够让一座庇护所的人吃饱,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温室的种植面积有限,能够种的作物自然也是有限的,这产量同样也就上不去。
产量上不去,自然一切白搭。
对于目前的珀菲科特来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她有两种选择。
其一自然是扩大温室的规模,将种植面积扩大。
这面积大了,能种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产量同样也会跟着上去。
但这么做显然需要更大规模的投入,而且地下修建大面积的温室虽然不能说是不现实,但也是一件施工难度颇大的事情。
所以相对而言,提高作物产量本身也就成了另一个相对简单一些的选择。
至少改良品种,然某种农作物的产量提升确实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难。
第293章 科研指标
关于一种作物的产量提升,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土豆为例,在被殖民者从新大陆带到旧世界之前,土豆在新大陆土著手中的亩产量大约是在80-100斤左右,一个并不算太高的数字。
而在旧世界,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学的进步,通过良种育种、科学种植等各种方法,土豆的亩产量得到了迅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