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241节

  现在,趁着这些星兽陷入慌乱恐惧,赶快灭掉它们,赶紧料理了莫莱斯文明,然后立刻撤离!”

  李青松再度发动了攻势。但局势的发展再一次出乎了李青松的预料。

  李青松看到,在被自己瞬间杀死了70%的同伴后,这些星兽虽然无法再打出如同引力紊乱那般的进攻,却并没有如同自己预料的那样,陷入到慌乱与恐惧之中。

  它们甚至更加凶暴,进攻更加猛烈,完全就是一副不要命的打法。

  如果单纯只是如此,那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多费一番手脚就能灭掉而已。但……

  从那颗冰巨星那里,涌现出来前来支援的星兽数量竟然再度增加!

  李青松原本以为那颗冰巨星仅仅只是星兽们的栖息地而已。

  在之前的战斗之中,这些星兽应该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那颗冰巨星那里没剩下多少了。

  这从之前,从冰巨星云层之下出现的星兽数量越来越少也能看出来。

  但没想到,竟然还有如此巨量的星兽隐藏在冰巨星的云层之下?

  又或者,其实并不是原本就有的星兽隐藏在那里,而是……繁衍?

  这后面出现的星兽,都是刚刚才繁衍出来的?否则它们怎么会玩这种添油战术?干嘛不一次性把所有星兽全都投入战场?

  综合思考片刻,李青松渐渐开始倾向于第二种推测。

  既然如此,那么单单只解决岩质行星这里的星兽就不够了。

  那么……

  李青松的舰队在这一刻骤然分裂,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仍旧围困着那颗岩质行星,死死压制着莫莱斯文明的舰队,让他们无法突围离开,另一支舰队则迎着从冰巨星那里延伸过来的,由众多前赴后继的星兽汇聚成的河流,逆流而上,在不断的杀戮与进攻之中,硬生生将这一条河流压回了冰巨星那里,然后,直接将这颗气态行星也完全包围住。

  这一刻,李青松终于确认了自己之前的猜想。

  这颗冰巨星确实不仅仅只是一个栖息地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可以供星兽们繁衍生息的真正的巢穴。

  飞入冰巨星的探测器让李青松亲眼看到了星兽们的繁衍过程。

  一头庞大的星兽腹部裂开一个巨大的口子,一头重达百吨的幼崽星兽咆哮着诞生,然后立刻开始大口大口的吞食冰巨星之中的气体,像是鲸鱼吞食虾群那样,小虾会被留下,海水则会被过滤出去。

  此刻这颗冰巨星内部同样如此。无用的气体被直接排出体外,有用的元素则被留在体内。

  这头幼崽星兽的身体迅猛的成长着,不过十天时间而已,自身质量便从原有的不足千吨,直接暴涨到了三千吨以上,甚至还在快速的增长之中!

  在冰巨星的其余地方,李青松还看到众多星兽在身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有的是五千吨,有的是一万吨,似乎因为“血统”的不同而各自有着不同的体重上限一般,一旦到达自身体重上限,这些庞大的星兽便会咆哮着冲出云层,进入太空,向着李青松的舰队展开猛烈进攻。

  李青松尝试着在原来木星飞机的基础上制造出了一些特殊型号的,适宜在大气层内部战斗的飞船出来,投入到了这颗淡蓝色的冰巨星之中。

  但很快,李青松便发现这完全没有用处。

  且不说能不能在大气层内部击败并消灭这些星兽的问题,单单是在厚重云层的环绕之下,能否找到这些星兽都是一个大问题。

  冰巨星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小于木星那样的气态巨行星,但自身也是极为巨大的,其半径足足高达2.5万公里左右,体积有地球的几十倍。

  在它们内部同样存在一个压力极高,温度也极高的,由水、氨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组成的热且稠密的流体,与气态巨行星的液态金属氢海洋类似。

  有证据表明,这些星兽甚至能穿透流体层,深入到冰巨星的地核之中。而那里,就算以此刻李青松的科技程度都也无法到达。

  综合来看,只要这些这颗冰巨星还存在,那么这些星兽就始终能得到完善的庇护,不可能被自己完全消灭。

  以这些星兽所表现出来的无法交流、残忍凶暴,只知道杀戮与进攻的特性来看,只要不消灭它们,它们就会始终源源不断的产出后代,始终占据自己极大精力,让自己根本没办法腾出手来料理莫莱斯文明。

  这还真是有些难搞了。

  李青松心中转了转,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

  只要这颗冰巨星还存在着,我就拿你们没办法?那我就毁掉这颗冰巨星!我看你们还能往哪儿躲!

  一边仍旧保持着对莫莱斯文明的绝对压制,让他们无法趁乱逃走,李青松一边让自己的庞大舰队降临到了距离这颗冰巨星最近的一颗岩质大行星上。

  原本同时对抗星兽天灾和莫莱斯文明的李青松是没有那么多精力开启工业体系的建设的。

  不过此次李青松所需要的工业造物较为单一,且难度较低,可以完全交给元始AI去做,如此便无需占据自己略显紧张的生物智能了。

  在这颗死寂星球上,庞大的工业体系迅速搭建,并在仅仅一年时间内搭建完成。之后,无数座工厂开始轰鸣,在元始AI的控制之下,开始生产一样东西。

  是的,仅仅只生产一样东西而已,且对于此刻的李青松来说,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东西。

  若非如此,李青松也不可能在同时对抗两大引力级别存在的同时展开生产。

  这种东西的用途仅有一个,抽气。

  将组成这颗冰巨星的气体抽走,抽到太空中去!

  它分明就是一个大号的抽气机而已。

  这种抽气机有着长长的,达到了500公里的管道,顶端是一些喷射固定装置,能令这一端始终对着太空,另一端则沉入到冰巨星500公里以下的内部,上面装备着一些风扇、冲压和加压装置。

  这一端,在达到了地球大气压数倍的压力之下,在那些风扇和多级加压装置的共同运作之下,组成这颗冰巨星的气体在来到管道出口的时候,会被加速到每秒钟21公里的速度。

  这颗冰巨星表面的逃逸速度也不过才20.6公里每秒钟而已!

  一旦物体的运动速度超过了20.6公里每秒,这物体便会挣脱它的引力场,进入到太空之中且永远不会再回来。

  此刻,李青松“安装”到这颗冰巨星内部的第一批一万台巨型抽气机已经开始了运转。

第389章 抽干它!

  在这些抽气机启动的时候,这颗冰巨星的大气层之中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现象。

  在结合了风扇抽吸与重力吸引、电磁吸附等各种手段的吸引之下,冰巨星大气层内那混合了甲烷、水冰、氦气、氢气等多种物质的气体瞬间滚滚而来,就像是那里凭空出现了一颗可以容纳无穷物质的黑洞一样,强行汇聚到了管道入口。

  无与伦比的狂风瞬间出现在这一片区域。

  原本冰巨星之上的气候就较为恶劣,狂风骤雨雷暴从来不会停歇。

  它上面刮的风虽然不至于突破音速,但达到每秒250米以上还是轻轻松松的。而按照地球上的风速划分表,250米以上的风速,差不多能算是40级风。

  这种风力在地球上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地球不具备孕育这种风力的环境。

  地球上理论极限能出现的最大风力约是20级。

  便在这40级暴风的吹拂之下,这些巨型抽气机开始了运转。在这一瞬间,靠近于抽气机入口的区域风速再度暴涨,瞬间便攀升到了音速以上。

  气体剧烈的摩擦着,其温度瞬间从零下几十摄氏度攀升到了200摄氏度以上。

  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导电率、电荷、摩擦力等方面的影响,前所未有的疯狂雷暴降临到了这一片区域之中。

  种种极端的气象现象将一万台巨型抽气机所在的,总计约5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搅的天翻地覆。

  但无论气象环境多么恶劣,这些巨型抽气机的工作始终平稳,丝毫没有受到外界影响。

  这可是采取引力级别文明科技所制造的超级机械!

  别看李青松制造它们似乎很简单,甚至于能将绝大部分都交给元始AI去做,但这却是实打实的,数万年时间以来,李青松所发展出来的一切科技的结晶!

  就算在恒星表面那更加恶劣的环境之中,它们尚且能保持一段时间的正常运转,小小一颗冰巨星上的一些和风细雨,又怎么可能对它们造成破坏。

  无穷无尽的气体与各种冰质化合物涌入到了管道之内,并开始在这里接受来自压力和电磁、重力三方面的共同加速。

  它们的密度与压力迅速提升,速度也开始飞速提升。这意味着对管道壁的巨大压力和摩擦,恐怕就算将曾经地球上最坚固的钢铁罐子拿到这里,也会被瞬间撑爆。

  但由强核材料构成的管壁平稳的将这些高温与压力承担了起来,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形变。

  管壁无法突破,那便只能向出口处宣泄压力。于是这些气体便飞速向着出口涌去,速度越来越快,最终超过了这颗冰巨星的逃逸速度。

  它们最终以21公里每秒的速度,如同决堤洪水一般喷涌而出,猛烈的向着星球之外飞行,再也不会回来。

  这种巨型抽气机,单个的直径为32米,横截面积便是大约800平米。以气体流速为21公里每秒计算,单个抽气机每秒钟向太空之中喷射的气体的总质量便为1500万吨左右。一万台,便是1500亿吨!

  就算李青松不再添加更多抽气机,单单凭借这一万台抽气机,这颗冰巨星的所有质量也足以在大约1.8万年时间内全部被抽走。

  相比起天然星体动辄几十亿年的年龄来说,1.8万年的时间完全不算什么。

  但李青松连如此之短的时间都不想等。

  在那颗岩质行星之上,大规模的建设与生产仍旧在持续进行着。仅仅一个月时间而已,第二批巨型抽气机便运送到了这颗冰巨星这里。

  并且这一批抽气机的数量不再是一万台两万台,而是……一百万台!

  投入运转之后,每秒钟被喷射到太空之中,再也不会回来的气体的总质量立刻由之前的1500亿吨每秒,提升到了此刻的约15万亿吨每秒!

  总计101万台巨型抽气机组成的阵列占据了约5亿平方公里的面积,约占这颗冰巨星总表面积的7.6%。

  但仅仅只是如此之小的面积占比,此刻带来的影响却蔓延到了整颗星球。

  这颗冰巨星上也是有“季风”的。依据季节的变化,所接收恒星能量的高低,它上面经常会有全球性的、风向与风力俱都大致固定的大风,或者由左向右,或者由右向左。

  但此刻,这些季风的风向被李青松硬生生的逆转。原本由北极吹向南极的全球性季风,此刻变成了从全球各个方向同时向这仅占全球总面积7.6%的区域吹来。

  因为这里的压力最低,而气体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运动。

  就像是水塘中出现了一个漩涡,所有的水便向着这里汇聚一样。

  总计101万台巨型抽气机同时抽气,每秒钟15万亿吨,每天约130亿亿吨的气体进入太空,也终于为太空之中的其余天体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气体的运动速度太高了,并且它们携带着大量的电荷。而这颗冰巨星周边是存在众多卫星,以及一条行星环的。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主要由星际尘埃和各种尺寸在几毫米到十几米不等的小天体组成的行星环。

  它们虽然身处真空环境,且这些从冰巨星上抽取出来的气体一进入真空环境便会扩散成星际尘埃,这些星际尘埃却仍旧未它们带来了无法忽视的影响。

  在这些气体尘埃分子高速撞击所带来的热量以及电荷影响之下,行星环之中的尘埃获取到了更高的动能,立刻便挣脱了原有的轨道,被这些“狂风”裹挟着一同冲向了更远的星空深处。

  那些体积与质量较大的小天体也快速迎来了同样的命运。

  就像是地球上的“风化”作用一样,在这些高速尘埃的冲击与打磨之下,它们的体积越来越小,最终完全消失不见。

  它们也化作了细小的尘埃,与那些气体融为了一体。

  一千余万台巨型抽气机启动了仅仅一个月时间而已,这颗冰巨星那壮丽的行星环便被彻底“吹散”,永远消失。

  不仅行星环,围绕着这颗冰巨星运行的大卫星们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有大气层的卫星,其大气层在被快速的剥离之中。且因为剧烈的气体撞击,大气层的温度在迅速攀升之中。又因为电荷量的交换,这些卫星的大气之中普遍出现了狂猛到无与伦比的雷暴。

  整个天空都被密密麻麻,如同银蛇挥舞一般的雷电所充斥,且始终不停。

  大气的升温也带来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

  这些卫星之中,有一颗卫星是一颗“冰星”,也即其表面完全被水冰覆盖,温度低至零下100多摄氏度,有些类似于太阳系之中的木卫二。

  但现在,大气层的温度因为摩擦而升高了。这热量又经由对流传递到了冰层之中。

  于是这覆盖了整颗星球,厚度达到数百公里的冰层便渐渐的融化了,变成了一个覆盖全球的海洋。

  波涛汹涌,无边无际,壮观无比。

  但李青松知道,这仅仅只是暂时的。

  很快,伴随着大气不断被剥离,密度不断降低,压力渐渐减小,这些海水的沸点也会不断降低,最终整个海洋都会沸腾。

  水会由液态变成气态,汇入到大气层之中,然后伴随着大气层的流失一并被剥离掉。

  所有的海水都会消失,这颗被水覆盖了数十亿年的星球最终只会留下一颗光秃秃的内核。

  甚至于,便连这内核也无法长久的存在下去。

  此刻已经有其余的卫星为它演示了它未来的命运。

  这颗冰巨星周边也有几颗卫星没有大气层,仅仅只是一颗光秃秃的岩石卫星。

  这些岩石卫星同样也受到了气体的猛烈吹拂与撞击,于是地表温度渐渐升高,甚至连岩石都被融化,最终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岩浆。

首节 上一节 24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