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第230节

  原本仅有火星级及以下战舰参与的星际战斗,在一方迎来木星级战舰的加入后,另一方瞬间迎来了溃败。

  连己方视之为旗舰飞船的火星级战舰都被撕裂,再坚固的防线都会在对方冲击之下瞬间冲破,灭掉地球级、金星级、水星级战舰更是如同杀鸡一般,这还怎么打?

  这一刻,李青松如同看到了在冷兵器作战时代,狂躁且全身披甲,完全听命于操纵者的凶猛战象冲入到步兵群落之中的场景。

  有了木星级战舰,李青松的战斗力直接提升了一倍之多。

  “这木星级战舰好是好,只可惜,造价也太高了啊,需要的战士数量也太多太多。”

  李青松叹息着,放弃了将木星级战舰造它个一千两千艘的打算。

  木星级战舰已经不再是单单堆积工业实力便能批量制造的存在了。

  有一些特殊的零部件,纵然以李青松的工业实力也没办法快速制造,而只能通过时间的积累慢慢积攒。

  就算此刻李青松最大意识连接数已经提升到了1000亿,这1000亿克隆体别的什么都不做,将所有工业实力全都投入到建造木星级战舰上,平均一艘木星级战舰也需要10年才能造出来。

  后续更是需要一支庞大的维护团队,在每一次出动后对其进行维护保养,耗费惊人。

  用于操纵这艘木星级战舰的克隆体更是高达60万名。

  这还是在有对等水平的智能AI作为辅助的前提下。

  换做普通的文明,算上文明内部的内耗以及沟通成本,恐怕每一艘木星级战舰都需要150年以上才能造出来,且每一艘都需要至少200万名军人同时操纵才能控制,并且每一名都必须是经受过刻苦训练,极为优秀卓越的战士才行。

  按照三班倒来计算,区区一艘木星级战舰而已,一个文明便需要配备包括后勤人员在内,总计1000万人才能支撑起它的运转。

  ——非战斗时期当然不需要这么多人,但谁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发生?就算现在是和平阶段,可是哪个文明敢把这些人撤掉?

  恐怕不仅不敢撤掉,还必须要时不时让这艘木星级战舰出动一下,如此才能保持团队的水平,不至于人才断代。

  据李青松估计,引力文明阶段,正统智慧文明的人口上限约在一万亿左右。

  而,就算这个文明的内部组织度再高,只要还处在正常阶段,恐怕都没办法同时拥有20艘以上的木星级战舰,其中最多只能同时出动10艘而已。

  数量再多的话,单单日常消耗就能把一个庞大文明给拖死。

  当然,李青松在这方面是有独特优势的。但就算如此,经过综合评估之后,李青松也不敢建造太多,也就是造个200艘储备着,维护着,同时最多出动100艘而已。

  完成了木星级飞船的设计,后续按部就班的保持着生产,李青松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

  这,也将会是李青松在这个恒星系之中,需要完成的最后一项重要任务。

  早在突破引力之前,李青松就曾经设想过一个问题,那便是,基于统一力的统一力场,在统一引力,将统一力升级为万有力之后,能否也实现升级?

  统一力场对敌人造成杀伤的原理,是大量释放统一力的承载粒子,也即X和Y玻色子,诱发敌方舰队组成材料内部的强核力,强行将质量转化为能量进而造成杀伤。

  那么……统一引力之后的万有力,是否也能如此?

  基于这个猜想,李青松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最终确认,这完全是有希望做到的。

  并且,将承载万有力的万有粒子与承载统一力的X和Y玻色子融合,其效果更好!

  因为作用于对手战舰本体的万有粒子会迅速发生对称性破缺,释放出实引力子。这些实引力子作用于物质,会降低物体本身对于统一力的天然抗性,更容易被诱发出存在于核子间的强核力,其释放的能量便更多,杀伤力更大。

  并且,引入万有粒子之后,引力文明所具备的更先进的能量护罩,其对X和Y粒子更强大的拦截作用也会被万有粒子突破,让X和Y粒子更容易与物质本身发生反应。

  基础原理搞清楚了,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实现。

  在这一阶段,李青松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原因很简单,万有力自发对称性破缺的速度太快,时间太短。李青松所生成的实引力子根本来不及投放到对方战舰身上去。

  经过大量的思考和试验后,李青松终于找到了可行路径。

  “既然万有粒子无法长距离投放,那么……不如将敌方战舰本身当成万有粒子的生产基地!”

  具体的实现逻辑也很简单:李青松只需要建造具备足够能级的粒子对撞机,为氦核加速,然后发射氦核令其撞击敌方战舰本体,将敌方战舰当成粒子对撞机之中的标靶,撞击之后,在对应部位立刻就会生成微型黑洞,并瞬间湮灭,释放出实引力子。

  实引力子迅速与物质发生反应,由实向虚的同时也影响物质结构,并且影响能量护罩,为X和Y粒子的到来打开通路,令其也能顺利作用到物质上。

  一套组合拳下来,多重因素结合,便能释放出更强大的能量,获取到更大的战果!

  只是这样一来,万有力场的复杂度必定会比统一力场高出数倍,乃至十几倍。这又对李青松的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感受着自己已经提升到1000亿的意识连接数,李青松丝毫没有将复杂度的提升放在心上。

第377章 曲率空间

  浩瀚太空之中,一颗直径约为800公里的孤独矮行星边缘,众多大型飞船开始汇聚。

  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一台又一台呈管道状,其上还附着着众多核聚变电站、控制设备、加速设备的装置渐渐出现。

  它们就像是一条条巨龙一般,在太空之中肆意舒展着自己的身体,每一条都有上千公里的长度。

  除此之外,李青松还铺设了众多其余设备,有的像是一座太空堡垒,有的像是一枚星际导弹,有的像是一艘飞船,等等等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

  这便是李青松晋升到引力阶段后全新升级的战略性武器,万有力场!

  那些如同巨龙一般的管道,便是李青松用于为氦核加速的加速器。这些具备极高速度的氦核在撞击到其余物体后,基于自身的极高能量,瞬间便会生成宇宙之中最为极端的天体,黑洞!

  从这方面来看,称呼这些加速器为黑洞工厂也不为过。

  其余的设备便是之前统一力场的常规设备了。当然,此刻科技程度已经到达引力阶段,它们的性能也有了大幅提升。

  在这些设备面前,作为此次武器试验目标的那颗矮行星之上也在进行着极大规模的工业建造。

  李青松在这颗星球上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电厂,和一座又一座能量护罩生成器。建造完成,最终启动之后,刹那间,这颗星球仿佛变了一个模样。

  整颗星球,总计200多万平方公里的表面之上全部被一层淡黄色的能量护罩所覆盖。

  在这能量护罩的光芒之下,整颗星球的地表都被一层莹莹的光芒所照亮。从太空中看去,这颗星球更是有了一种莫名的神圣意味。

  这是以引力文明的科技程度,采取强核阶段技术铺设出来的超强能量护罩!其中更是融合了源自哈维勒文明的可变式能量护罩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出三倍于普通状态下的防护力。

  这种能量护罩,如果忽略引力因素的话,李青松敢保证就算在引力文明的战场之中都能发挥出巨大作用。

  事实上,在重力防护装置之外,此刻李青松的战舰所采取的护罩就是这种。并且因为一个是装备在飞船上,一个是装备在星球上,有着几乎无限的能量来源的缘故,李青松此刻战舰上装备的护罩性能还不如它们。

  一切准备完毕,李青松有些期待的下达了命令。

  “万有力场,启动!”

  因为此次试验目标是一颗可以视作静止不动的星球,而不是时刻都在混乱机动的舰队,此次发动万有力场并不需要李青松额外提供生物智能,也即并不需要克隆体们付出生命,只需要多座超算即可。

  在李青松命令下达的一刹那,元始AI便以1000余座超级计算机为依靠,在一刹那之间计算清楚了每一台万有力场组件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计算清楚了相互之间的配合模式。

  首先启动的是那些粒子加速器。这一台台如同巨龙一般的加速器立刻接收到了来自多重核聚变电站的澎湃能量,开始在自己体内酝酿那股足以毁天灭地的力量。

  等这能量酝酿到极致,就像是巨龙喷吐出火焰一般,无数颗具备超高能量,速度极为接近光速的氦核猛然从出口喷出,向着前方被莹黄光芒所笼罩的矮行星猛烈飞去。

  为了尽可能发挥出这些粒子加速器的加速作用,尽可能让那些氦核具备更高的能量,李青松在设计这些加速器的时候采取了和之前统一力场组件同样的思路。

  按照一次性使用的思路来设计它们,在真正使用的时候,让它们直接过载,以自毁为代价赋予氦核更高的速度和能量!

  在发射出那些氦核的下一刻,这耗费了李青松巨大心力和众多资源的粒子加速器便轰然爆炸,化作尘埃消失不见。

  氦核加速完毕,常规的统一力场组件也随之启动,激发出了无数承载着统一力的X和Y粒子。

  两种不同的粒子,或者称之为辐射一前一后,间隔极短时间撞击到了能量护罩之上。

  下一刻,李青松便看到那一层能量护罩骤然间明亮了起来,防护力骤然提升,将那些具备超强能量的氦核硬生生的拦下。

  但没关系,这一层能量护罩同样可以被当做氦核撞击的标靶。

  下一刻,巨量微型黑洞随之生成,又随之湮灭。在那可以媲美宇宙大爆炸初期的能级之下,能量护罩虽未崩溃,却瞬间如同破网一般,有了无数漏洞。

  后续的氦核随之如同潮水一般冲了进去,直接撞击到了星球表面,生成微型黑洞的同时,也暂时降低了微观粒子的结合能。

  一桌丰盛的菜肴已经备好,就等着后续到来的X和Y粒子开始这一顿大餐了。

  下一刻,那些粒子便如约而来,以比以往更为轻松的姿态,将那些蕴藏在粒子内部的能量强行释放了出来,连绵不绝的爆炸随之开始。

  李青松看到,在这一刻,这颗矮行星如同化作了一颗太阳。

  在它受到攻击的那一侧,无穷无量的光和热释放了出来,一团尘埃骤然脱离星球引力束缚,如同喷泉一般向太空释放,整颗星球都在猛烈的震动着,因为过于猛烈的缘故,便连那些铺设在星球背面的工厂与能量护罩发生仪都被直接摧毁,那一层笼罩着星球的莹黄光芒瞬间消失。

  良久,爆炸的光芒才慢慢散去。

  李青松清晰看到,在受到攻击的那一侧,这颗矮行星被炸出了一个直径足有上千公里,深也有上百公里的大坑。

  坑内的所有物质都已经被汽化,进入到太空之中成为了尘埃。

  这一下攻击而已,便将这颗矮行星的整体质量降低了10%以上!

  看到这一幕,李青松满意的点了点头。

  万有力场这种进攻方式面对星球这种庞大目标是有天然劣势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太厚了,无论万有粒子还是统一力子,都会被厚重的岩石层挡下来,无法影响到其内部。

  但这种劣势是李青松可以接受的。原因很简单,万有力场的真正目标,那些战舰,不可能具备这么厚的厚度。

  顶了天它们能有个十公里的厚度就了不得了。再说破坏一艘战舰也不必要那么深入。

  能将其外壳炸毁,一艘战舰就已经可以算是废掉了。

  “就算是一颗星球,在万有力场的进攻之下也要受到如此惨重的损失。换做那些质量相比起来极低、防御力更为微弱的战舰,万有力场会发挥多大的杀伤?

  想起来还真是期待啊……”

  李青松感叹着,心满意足的收回了注视向这里的视线。

  此刻,晋升为引力文明的目标已经完成。对于万有理论的初步消化与利用,以及战斗力和生产力转化也已经完成。

  后续自己所需要做的,便是如同以往那样一点一点的研究,一点一点的进步了。再想要像是现在这样,在短时间内便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不可能了。

  之前进步如此之快,是吃了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的红利。后续发展则注定要耗时漫长,着急不得。

  除此之外,战舰舰队、工业与生活、科研舰队等也完成全面升级换代。

  那么……是时候从这里离开,进行自己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超光速航行,去追赶那艘被紫月文明发射向太空的,满载着自己人类同胞们的飞船了。

  一艘又一艘飞船向着主舰队汇聚,那无穷无尽的光芒汇聚在一起,星星点点,如同一片星辰的海洋。

  可以装载数亿吨物资的巨型空天母舰,可以承载数千万人口的巨型母星飞船,可以承载起一整条细分工业链条的工业飞船,可以进行大规模科学实验的科考飞船,以及对于李青松来说最为重要的200艘木星级战舰,还有数量高达百万的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级战舰,以及数量在亿艘以上的小型无人战舰……

  就算不计无人战舰,这一支舰队的飞船总数也达到了500万艘以上!

  但就算规模已经如此庞大,李青松心中却仍旧微微有点遗憾。

  “只可惜,这一次远航不能再携带飞星了。”

  飞星的质量太大太大,没办法进行超光速曲率航行,便没办法携带。

  这一次远航所需要的物资,李青松只能将其装进空天母舰了。

  “幸好我的工业实力足够强大,能造得出单艘便可以承载100亿吨物资的超巨型空天母舰,还能一造就是1万艘,算上重型运输船,这一次远航我足足带了200万亿吨左右的物资,基本上也等同于一颗较小的飞星了。

  再加上引力文明对于物资的利用率更高,有这些物资在,在航行途中展开大规模的基础物理学研究做不到,进行一些细分领域的应用物理研究总不成问题,科技发展仍旧不怎么受到影响。”

  这样安慰着自己,李青松再次下达了清除痕迹的命令。

  一颗又一颗大当量氢弹在不同的星球之上轰然爆炸,将这些年来自己遗留在星系之中的痕迹全部抹除。

  那接连不断出现的火光,就像是在为李青松的庞大舰队送行一般。

  无数台发动机同时向着后方喷射出强劲的火焰,推动着舰队之中的每一艘飞船以高达4.6米每二次方秒的加速度快速前进。

  到达引力阶段,高速离子推进器的工质利用效率更高,能源利用率也更高,相比起之前强核阶段,相同的推进功率,节约能源与资源可达70%以上。并且,有了引力技术,李青松也能同时将这因为加速度而带来的过载完全屏蔽,不管加速度如何之快,飞船内部都不会受到其影响。

  一艘艘巨型居住飞船内,那波光粼粼的浩瀚海洋仍旧平静,没有因这些加速而泛起任何波澜,更不要说出现海啸一类的事情。

  时间悄然流逝着,转眼间,李青松的舰队便加速到了每秒钟约27.6万公里的速度,航行出了将将不到1光年的距离。

首节 上一节 230/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