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大战已经平息,天琴座G16星系终于恢复了和平。李青松那高达35亿的意识链接数全力以赴,操纵着时刻都保持在35亿个的克隆体展开了科技研发工作。
推进器,雷达,超距通讯,量子数学,基础物理,应用物理,化学工业、生物科技、材料科技、能量护罩科技、聚变科技……
等等等等,全工业体系,全科学体系,无论它是基础层面的还是应用层面的,全部开始研究,一个不落!
同时,李青松也没有忘记进行克隆体的大规模生产。
统一力场这种独属于自己的攻击方式,是现阶段自己最大的底牌,必须要竭尽所能的加强。
基于它独特的,每一次进攻都会损耗大量克隆体的模式,自己必须要储备足够多的克隆体才是。
李青松的规划是,将自己麾下的克隆体数量再度提升,提升到100亿!
常用克隆体仅有50亿,剩下的50亿克隆体只能白白吃干饭,还需要其余克隆体去照顾,浪费资源?
没关系,直接让他们去冬眠即可,这样一来,自己便只需要派遣少量——不超过1000万名克隆体,便能完成照顾它们,生产矿产、能源、维护设备运行等所有与克隆体冬眠相关的工作。
并不是李青松不能储备更多克隆体,而是那样做没有意义。
受限于35亿的最大意识连接数,单次统一力场进攻,李青松最多只能出动35亿名克隆体。
而用于进行统一力场进攻的相关设备的数量其实并不存在上限。
满足了最低需求,也即约10亿台统一力场相关设备的要求后,在这个数字之上,相关设备数量越多,能释放的能量便越大,探测精度便越高,预测准确率便越高,最终杀伤力便越大。
这种机制决定了无论李青松储备多少台统一力场相关设备,在真正发起进攻之时,都只会一次性全部用完。
原因很简单,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令十万艘战舰受损,不如摧毁一万艘。
李青松不可能将自己储备的统一力场相关设备分成两拨,分成两次进攻。那样的话,可能每一次进攻的威力都不足,最终什么战果都收获不到。
要么不发动,要发动就发动能力范围内最强的进攻!这,才是统一力场的战略意义所在。
再加上统一力场相关设备的复杂度与精度要求俱都极高,就算以李青松的工业实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制造,种种因素集合,便最终造就了统一力场“一次战争只能使用一次”的局面。
既然只能使用一次,那么储备太多克隆体就没有了意义。
在常用克隆体之外,储备35亿名专门准备进行统一力场进攻的,再储备15亿用于补充常用克隆体的,加起来便是总计100亿名。
此刻,李青松便一边进行科技研发,一边储备克隆体,一边储备统一力场相关设备,在这三方面之外,还进行着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之前与哈维勒文明的战争之中,悟空AI仅发挥出了常规水平的作用,表现虽然合格,但只是平平而已。
这是李青松不能接受的。
面对智械天灾这样的强大对手,无论哪一方面,自己都必须要提升到可能范围内的极致,才能有获胜的希望。
既然如此,那么这件耽误了许久的事情该去做了。
展开实弹演习,训练悟空AI!
于是,原本已经恢复和平的太空之中再度燃起了隆隆炮火,平均每天都会有上千艘无人战舰被击毁。
而除了无人战舰之外,星际炮台、地雷、导弹、炮弹、卫星、探测器等等等等无人作战设施的消耗量更是攀升到了足以让普通强核文明瞠目结舌的地步。
李青松肆无忌惮,毫无顾忌的发挥着自己庞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全力以赴供应着实弹演习的消耗,全力以赴的培育着悟空AI,让它得以快速成长。
时间便在李青松的一片忙碌之中悄然流逝着,转眼间便是十余年过去。
在这段时间之中,天琴座G16星的恒星活动一直维持着那种具有生物标志的模式。
但因为没有给自己造成其余麻烦的缘故,李青松也没有去理会它。
一直到今天,忽然有一道不知道来自哪里的高能激光束击中了一艘李青松的战舰。
这艘战舰是驻扎在恒星周边,用于防备电磁天灾离开恒星,再给自己捣乱的。
这道激光束立刻引起了李青松的警觉。
因为纵览自己此刻的所有作战力量,没有任何激光束发射向那个方向。
并且,这道激光束是来自恒星方向的。
李青松的第一反应,便是电磁天灾生物们又不老实了。
但下一刻,李青松便意识到,这不是电磁天灾生物们发射的。
通常情况下,激光束无法前进太远,因为它们会伴随着距离的扩大而迅速扩张,导致单位能量衰减。
而自己的探测设备没有探查到任何天灾生物靠近。同时,这道激光的类型,也与之前天灾生物们发射的激光不同。
它的能量更高,杀伤力更强,辐射类型也更为杂乱。
不是自己发射的,不是天灾生物们发射的,那……会是谁?
李青松心中瞬间凝重。
第274章 清洗恒星!
难道……就在自己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有一些未知的力量潜入到了整个恒星系最为核心的地方,然后向自己发起了进攻?
可是伴随着自己工业生产的恢复,整个天琴座G16星系都已经被自己严密的监视了起来。
从距离恒星仅有几百万公里的地方,最远到距离恒星足有上万亿公里的地方,李青松不知道散布了多少颗卫星和探测器。
而这数量众多的探测装置没有探查到任何未知存在靠近!
那么,它们是怎么进来的!
这个问题似乎不是现在最为重要的。因为李青松察觉到,在第一例激光攻击事件后,有更多道激光束从恒星方向发出,对自己布设在近恒星轨道的所有飞船与装置展开了无差别的进攻。
甚至于一些更为遥远的目标,譬如在距离数亿公里的二号行星处,也有大型太空基地受到进攻!
而所有激光束全都来自恒星方向!
李青松立刻展开了对于恒星的密切观测。采取多重消光技术,李青松甚至于将恒星表面的分辨率提升到了米级,能探查到恒星表层每一处细微的等离子体波动,更是采取了抵近观测手段,派遣自杀式卫星,使用直接坠入恒星的方式展开观测。
但无论李青松如何寻找,如何观察,却始终没有找到敌人的踪迹。
另一边,对这些激光性质的分析与观察也在密切进行之中,并向李青松报告了一个略显奇怪的结论。
这些激光……似乎并不是激光。
它们是多种不同波段、不同频率光线的集合体。从整体分布来看,它们似乎与天琴座G16这颗恒星极为相似。
刹那间,一个念头从李青松脑海之中出现:“这玩意儿不会是恒星光吧?之所以它们能量如此之高,杀伤力如此之强,是因为它们被集中起来了?”
后续的观测证实了李青松的猜想。
这就是实打实的恒星光,根本不是激光!
就像是在地球上,使用放大镜能将阳光汇聚起来点燃纸张那样,此刻,天琴座G16这颗恒星的光芒也被某种未知的手段汇聚了起来,如同激光束一般向外界发射,为自己造成了重大伤亡!
怪不得这些光束与激光不同!
而发射这些高凝聚光束的凶手是谁便也很显然了。
是电磁天灾生命!
它们在恒星上大量繁衍,数量恢复到一定水平后,便拥有了大量凝聚恒星光的能力,然后以恒星为能量来源,借助恒星的能量对外界展开进攻!
竟然还有这种进攻方式?
这是李青松之前完全想不到的。
“这,这分明是把整颗恒星化作了激光炮啊……”
科技造物之中的激光炮以核聚变反应堆为能量来源,通过一系列的光学器件,激发高能激光向外界发射。
此刻,电磁天灾生命以恒星为能量来源,通过暂且未知的手段,凝聚恒星能量向外界发射。
这不是激光炮是什么?!
李青松之前还一直感觉这种电磁生命号称电磁天灾有些过于勉强。毕竟它们的战斗力实在太弱,也就猝不及防下有些战斗力,一旦被智慧文明掌握弱点,便只能被压着打。
但现在,李青松知道,它们确实不愧于天灾的称号。
一旦到达恒星之上,智慧生命对它们便几乎没有了办法。
恒星周边环境如此恶劣,智慧生命的战力根本投送不过去,无法对它们造成任何杀伤。而它们在恒星表面却可以如鱼得水,肆无忌惮的对外界展开进攻。
除非科技程度高到可以无视恒星表面那恶劣的环境。但就算此刻到达强核阶段,那种科技程度也仅仅只存在于猜想之中而已。
“怪不得当初的哈维勒文明想要驯化它们……万一要是真的驯化了这玩意儿,只要是在恒星系内部的战争,这玩意儿能提供极大助力啊……”
此刻的李青松十分头疼。
这些电磁天灾的破坏力实在太强了。
恒星能量几乎无穷无尽,它们的进攻便也无穷无尽。
甚至于,距离恒星足有20多亿公里的三号行星区域都受到了影响。
正常情况下,天琴座G16星的光芒到达三号行星已经极为黯淡。它的卫星哪怕在恒星光芒照射下,温度都仅有零下一百多摄氏度。
而现在,李青松布置在固定轨道上的太空基地都被高度凝聚的恒星光芒直接照射到了。
就算跨越了20多亿公里的距离,那恒星光束的温度仍旧高达数千摄氏度,且极为粗壮,总能量极高,甚至于直接突破了能量护罩的防御,将装甲都烧穿了一个大洞,烧死了十几名克隆体。
最让李青松郁闷的是,这些恒星光束是不可预警的。
自己纵然有超距通讯技术,但这些恒星光束极为凝聚,不在它们传播路径上的话,就根本看不到它们。
等看到它们的时候,就意味着它们已经照射到了自身之上。
一时间,无论有着固定轨道的太空基地,还是各式飞船,甚至于建设在无大气层星球地表的地面基地,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李青松损失惨重。
一股邪火在李青松心中积聚。
“原本还想放过你们的,但现在看来,留你们不得了!
你们要找死,那我就成全你们!”
忍受着时刻持续的无数道恒星光束的骚扰,李青松下达命令,开始全力以赴提升氢弹产量。
一颗又一颗单枚当量为十亿吨TNT的重型氢弹被生产出来,一艘又一艘特意设计的,可以在极为接近恒星的情况下都能短暂生存,且具备更高激光与恒星光束防御能力的重型运输船被源源不断的生产了出来。
然后,那些大当量氢弹被逐一装载到这些特制运输船之上,一直到运输船的数量提升到了一万艘后,李青松下达了命令。
开赴恒星!
没错!李青松现在要做的事情,与当初逼退智械天灾之时一样。
使用众多氢弹飞船去轰炸恒星!
李青松要把天琴座G16这颗恒星清洗一遍!
我倒想看看,如果恒星表面的环境再恶劣个几倍,哪怕只是短时间的,你们还能不能生存下来!
第275章 加大药量
当初威慑智械天灾之时,那些布设在恒星附近的氢弹飞船最终并未引爆,李青松便也未能真正见识到恒星遭遇外部巨大能量轰击之时的反应。
现在,李青松真正见识到了。
一艘重型运输船装载的氢弹数量为5万颗,一万艘,便是5亿颗!
总当量达到了50亿亿吨TNT!
而此刻,这50亿亿吨TNT,便在氢弹飞船亡命自杀式的冲击之下,来到了距离恒星极为接近,甚至不足百万公里——这已经可以算是深入到了恒星大气层之中,然后在同一时间,轰然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