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16节

  转眼间,便来到了11月15日。

  江淼来到罐头厂视察。

  “老板,这就是我们新购进的软包罐头生产线…”李新华穿戴好了防护服和呼吸头罩,给他介绍着生产线的情况。

  这条生产线并没有太多自动化设备,核心就是消毒设备、封装设备,其他的部分,都是人工在操作。

  倒不是海陆丰公司买不起自动化设备,而是自动化设备性价比不高,而且有时候,员工规模也是一种优势。

  江淼也穿戴着防护服和呼吸头盔,拿起一袋蒲烧鳗鱼,这是一整条的鳗鱼,主要是供应给寿司店、日料店使用的。

  “这是正式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吗?”

  “是的,第一批我就安排了2000份,试一下市场的反应如何。”

  江淼点了点头:“可以,你和网店部对接吧!对了,鳗鱼库存如何?”

  李新华随即解释起来:“目前养殖场那边每半个月淘汰5000条白鳗,马口铁罐头生产线每天可以消耗1000条鳗鱼;加上软包罐头生产线每天也可以消耗1000条,库存只能支撑两三天左右,为了节约成本,我是先安排生产马口铁罐头,然后停产,将员工安排在软包罐头这边,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月有10天的生产时间。”

  对于这一点,江淼其实是知道的。

  而李新华的策略也没有问题,反正罐头厂的一部分生产线员工,也是发两个星期的工资,等到生产线干满一个月,就发一个月的工资。

  目前罐头生产线的员工,基本都是D1级别,月工资为3500元,包吃不包住。

  上两个星期班,就按半个月计算,实发1750元,五险由公司代缴,不需要从员工的基础工资扣除。

  看起来不高,但是不少本地人还是趋之若鹜。

  主要是包吃这一点,加上公司包了五险,如果可以干满一个月,其实很多生产线员工是愿意的,只是养殖场没有那么多淘汰鳗鱼,只能生产一个星期,休息一个星期。

  江淼视察完罐头厂,坐车直接前往养殖场。

  新养殖基地还在加班加点施工。

  而那些盘下来的露天鱼塘,也陆续投入使用,从各地采购回来的成熟鳗鱼,被重新投放到露天鱼塘之中进行定制化喂养。

  这些事情一直是姐夫和老爸在管理,他直接来到自己的种子实验室。

  目前第一批定植的草莓,已经陆陆续续开花了,其中一部分早熟的类型,现在已经陆陆续续结出了草莓。

  一个负责大棚日常工作的中年员工,看到他过来,便赶紧放下花洒。

  “老板。”

  “老林,今天有草莓情况如何?”

  老林赶紧说道:“老板,今天有一些草莓应该成熟了。”

  江淼去集装箱房拿了甜度计和记录本。

  李文娜也帮忙拿了一个手提塑料箱,里面有一个个小盒子和标签、剪刀、纸巾。

  走进大棚里面,35个品种的草莓苗,已经被分开,有塑料膜作为隔板分隔成一个个小区域,避免相互授粉,影响其品种的基因纯度。

  目前通过陆续的匍匐茎繁殖,每一个品种都培育出了七八株。

  这一次结果成熟的,都是一开始的老株,新培育的分株,至少还有有一个月才会开花结果。

  “老板,就是这个品种。”

  江淼看了一眼种植袋上插着的标签:C12

  草莓匍匐茎根部挂着6颗草莓,3红3青。

  其中1颗红的草莓确实成熟了,因为他看到了鉴定面板的数据。

  用剪刀采摘下来,他稍微清洗了一下,然后将草莓剪成五份,一份留下来作为种子,他又拿起一份挤出汁液,滴在甜度计上。

  甜度14.8,这个甜度还可以,虽然比不上顶级的丹东草莓,但是江淼更看重其果型,因为这个品种的特长就是大果和耐储存。

  “你们尝一下。”

  三人仔细品尝了起来。

  “很甜,但是含有一点酸度,果肉比较紧实。”李文娜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嗯,确实很甜。”老林宛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主打一个囫囵吞枣。

  江淼仔细将果肉含在舌头上,仔细品味着其中的各种味道。

  首先就是甜,然后是微微的酸,紧接着是草莓特有的芳香,这种芳香偏向于哈密瓜和茉莉花的结合,不过芳香比较淡,需要仔细品尝才可以感受出来。

  将这些风味测评情况,一一填写在记录本上。

  紧接着,又找到了11个有成熟果的品种,同样是留样、测糖、品尝、记录。

  

  通过这一次真实的评测,他直接淘汰掉3个品种,因为那3个品种的风味非常奇怪,一个有微微的烂泥味,一个有明显的苦味,一个则是味淡如水。

  而比较有价值的,是C22、C26这两个品种。

  C22的风味高度近似章姬草莓,但是奶油风味更加突出,而且耐高热,可以硬抗岭南夏季35摄氏度的高温,从而保证甜度、抗病、风味、产量。

  C26的风味则和以往的草莓不太一样,该品种有独特的香草味,还复合了类似于百香果的风味,唯一弱点就是无法耐受30摄氏度的高温,因此只能在岭南的冬季种植。

  当然,剩下的其他7个品种,其实也是有优点的。

  比如一开始尝试的C12,这个品种果实个头比较大,可以达到鸭蛋大小,产量也非常高,估算大棚亩产可以达到4.5吨~5吨左右。

  加上C12的风味、甜度都不错,同时还耐受岭南夏季高温,以及耐储存的特性,这个品种也是存在商业化价值的。

  江淼品尝第一批结果的品种后,记录下相关的测评数据,已经在心里面盘算好了计划。

  首先,养殖场的大棚肯定是不够用的。

  毕竟一颗成熟的草莓,就含有150~200颗种子,加上匍匐茎繁殖,很快就可以培育出一大堆草莓苗。

  以平均每亩5000~6000株草莓苗计算。

  目前大棚里面需要初步扩大种植规模的品种,至少有五六个,每一个品种至少需要5亩地。

  也就是说,至少需要30亩地。

  好在盐町村荒废的农田不少,他打算就近租100亩菜地,打造一个草莓大棚基地。

  有了种植基地,未来无论是直接卖草莓,还是输出草莓苗,也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不过这件事,江淼不打算交给姐夫和老爸,毕竟一个鳗鱼养殖场就够忙了,再加一个草莓基地,很容易出现顾头不顾尾的情况。

  因此他打算再找一个管理,专门管理草莓基地。

  好在公司已经逐步成熟了,江淼直接吩咐李文娜,让她通知人事部的蒋海波,招聘一个有农场管理经验的外地人。

  同时又让李文娜通知采购部的王峰,让他在盐町村或者附近马宫镇的几个村,租一片面积100亩左右的菜地作为草莓种植基地。

第21章 市场反应

  进入十一月份。

  海陆丰公司的鳗鱼苗终于引起了市场的反应。

  毕竟从十月份开始,一个半月期间,海陆丰公司就陆续向国内市场投放了2280万尾玻璃鳗,目前还继续投放产能。

  要知道,每年鳗鱼苗的捕捞季节是6~8月份,现在已经十一月份了,还有玻璃鳗出售,这个情况立刻引起了一部分鳗鱼苗培育公司的注意。

  特别是闽南、岭南两地的鳗鱼苗培育公司,他们很快就从海陆丰公司的销售员那里订购了一批玻璃鳗。

  珠三角的鹅城。

  一家专门做玻璃鳗培育,然后出售叶鳗鳗鱼苗的公司,看着手上的玻璃鳗培育手册,还有那10公斤玻璃鳗和300公斤海雪饲料,公司老板和技术员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确实是玻璃鳗,还是规格为0.1克的玻璃鳗,没有想到我们辛辛苦苦研究的饲料配方,一下子就落后了。”老板苦笑起来。

  技术员老董也是一脸无奈:“我去附近几个采购过玻璃鳗的养殖场考察过,发现这个海陆丰公司的配方非常厉害,可以保证玻璃鳗95%的成活率。”

  “爸,现在怎么办?”老板儿子则是一脸着急。

  毕竟他们公司之前一直靠培育玻璃鳗,出售叶鳗鳗鱼苗为主,现在购买海陆丰公司玻璃鳗的养殖场,几乎是人手一份玻璃鳗养殖技术,根本不需要他们的叶鳗鳗鱼苗了。

  老板张新明摇了摇头:“别急,从海陆丰公司的出货时间来看,他们大概率是掌握了人工繁殖鳗鱼的技术,国内市场我们是竞争不过对方的。”

  “他们这是恶性竞争。”小年轻的张彬一下子就沉不住气。

  看着儿子的表现,张新明有些失望:“你还是太年轻了,现在在这里喊打喊杀有什么用?”

  “可是…”

  张新明目光微眯:“现在我们还有一条路,阿彬你立刻去东瀛一趟,之前鹿儿岛鳗鱼公司不是想从我们这里采购叶鳗吗?你和对方谈,就按他们之前的价格。”

  “爸,伱的意思是将叶鳗卖给东瀛人?”

  “没有错,玻璃鳗可不容易运输,毕竟需要专门的设备和饲料,而叶鳗则相对容易运输,现在应该还没有太多人发现海陆丰公司有人工鳗鱼繁殖技术,我们要趁机发展东瀛、琉球、南高丽的市场。”

  很快张新明就让人再次向海陆丰公司订购100公斤玻璃鳗。

  显然张新明非常精明,他已经猜到海陆丰公司目前产能不足的现状。

  国内市场每年就需要上百吨玻璃鳗,他没有必要和海陆丰公司竞争国内市场,而是另辟蹊径,利用玻璃鳗运输困难的问题,借海陆丰公司的玻璃鳗培育叶鳗,再出口到东瀛等地。

  至于窃取海陆丰公司的人工繁殖鳗鱼技术之类,张新明很有自知之明,他以前也尝试过人工繁殖鳗鱼,结果亏了两百多万。

  加上他了解过东瀛人也有不少研究机构和公司,在做人工繁殖鳗鱼的项目,可是一直没有什么大进展。

  因此他下意识认为海陆丰公司的技术肯定不简单,可能前期投入成本会非常高,他就几千万身家,可玩不起高科技。

  显然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让张新明错失了一个机会。

  如果现在他出手,暗中收买一下海陆丰公司的养殖场员工,就可以发现一些秘密了。

  另一边。

  海陆丰公司的销售部办公室内。

  李洲看到突然增加的100公斤玻璃鳗订单,他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打电话询问了一次负责这个订单的销售员。

  很快他就知道了这是一家鳗鱼苗培育公司的订单。

  这让他一下子为难起来,感觉这件事非常重要,李洲不敢擅自做主,赶紧打电话给江淼。

  正在南湖村看农田的江淼,看到是李洲的电话,便接听了:“李洲,有什么事情?”

  “老板,今天有一笔100公斤玻璃鳗的大订单,我查了一下,对方是鹅城的一家鳗鱼苗培育公司,这个订单需要终止吗?”

  江淼想了想:“没有必要拒绝,给对方送货。”

  “好的。”

  江淼之所以没有拒绝,主要是因为对方无论是想做什么,海陆丰公司都有先手优势。

  现在拒绝对方的订单,反而会让人觉得海陆丰公司心虚。

  一天后。

  收到鱼苗和饲料的张新明,暗中松了一口气。

  他已经做好了被对方拒绝的准备。

首节 上一节 16/2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