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科技 第170节

叶舟转过头,用呆滞的目光看向安保人员,但他此时的心跳速度却已经提升到了极限。

琴弦之海恢复秩序后,他终于有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身体了。

安保人员想要伸手去扶叶舟的肩膀,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叶舟猛然抬起了早就准备好的右手。

这一次,他没有任何犹豫。

一小段从大厅的植物上掰下来的尖锐树枝,直直地插进了安保的喉咙里。

对方用难以置信地表情看向他,但他没有任何回应,反而只是迅速放倒了安保,然后从他的身上摘下了工作人员专属的通行证。

在这跟安保人员的腋下,他拿到了一把蝎式冲锋手枪。

足够说明问题了。

什么样的医疗中心,需要靠这么一把武器来保护?

叶舟把多余的弹匣揣进兜里,继续向着主通道的外部走去,然而就在他转身的瞬间,周围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

几秒钟后,叶舟感到自己的心脏猛然一跳,随即便失去了意识。

第二百九十三章 这句话,很熟悉

再次睁眼时,叶舟已经重新回到了虚空之中,他看着面前显示的结算字幕,眉头紧皱。

【生命之谜一阶段模拟结束】

【本次模拟评分:d】

【线索发现:轰炸】

【线索发现:安保】

【模拟奖励(线索奖励):能量值20点】

【未达成结局】

看到两条线索发现信息,叶舟初步坐实了自己的判断,那就是,这个所谓的医学研究中心,绝对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毕竟,一个正常的医学研究中心是不可能配置携带蝎式冲锋手枪的安保、也不可能招来所谓“轰炸”的。

那么现在,摆在叶舟面前的就有两个问题了。

第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逃出研究所。

第二,这间研究所的设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前一个问题是他的终极目标,后一个问题算是支线目标,但如果能够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也许能够降低终极目标的难度。

从目前收集到的线索来看,实际上叶舟已经猜出了这间研究所的大致位置,也推测出了其研究内容的大致方向,不过在细节上,还需要进一步地确认。

想到这里,叶舟进入了模拟回放界面,他从最开始自己走出门的一刻看起,一直看到最后灯光黑下去之后,自己莫名倒下的那一瞬间。

然而,他获取到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唯一算是线索的一条,就是自己最后身亡的原因来自身体内部。

自己没有受到任何人的袭击,整个过程也没有任何外力介入,只是那么突然地身体一僵,便直直地倒了下去。

这么迅猛的致命过程,不可能是什么神经毒素,而更像是在某种不可知力量的作用下,整个身体的所有维生系统直接停止了运转。

这个世界上,有这种技术吗?

叶舟努力的在脑海中搜寻着相关的知识,但是却一无所获。

休息了片刻之后,他再一次进入了模拟中。

这一次,他没有再急着逃离,而是打算一直等到完成所谓的心理咨询,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下午两点左右,原本计划的空袭就开始了。

他虽然身处地下,但却仍然能感受到重型炸弹落地爆炸时的震动,而研究所也进入了全面警戒状态,那些原本充当服务人员的安保一改平时温和绅士的模样,直接端起枪化身独裁者,只要稍有反抗,便直接射杀。

所有对当前处境有所质疑的人全都死了----叶舟毫不怀疑,这些人的死,最后绝对会记到那个不知道是何方势力的轰炸者头上。

在轰炸发生的第二天,叶舟借着一场混乱尝试逃脱,这一次他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但仍然在走出主通道数百米之后暴毙身亡。

结果很不好,但至少让他确认了一点,那就是,自己身上绝对带着某种计时或定位装置,只要脱离活动范围一段时间,就会从身体内部对自己发起攻击,夺走自己的生命。

这几乎是个无解之局。

想要逃出去,但身上有绑了定时炸弹?

难道真的要等轰炸者彻底攻入这座地下堡垒才能安全吗?

这倒也是一个可能的方向。

在下一次模拟里,可以好好尝试一下。

回到虚空中的叶舟审视了自己的精神状态,确认自己不再适合进行模拟之后,直接选择了退出模拟器。

他睁开眼时,现实中的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九点,模拟后的特殊的疲惫感让他有些头晕目眩,但手机里收到的消息,却让他不得不打起精神。

“上级决定,派遣全项目配置参赛队伍,参加即将要举行的国际军事比赛。”

发来信息的是陈昊,叶舟犹豫片刻,看了一眼时间之后,还是把电话拨了过去。

电话只响了两声便被陈昊接起,他没有等叶舟开口,而是直接问道:

“看到我发给你的消息了?”

叶舟下意识地点点头,开口说道:

“看到了,为什么会这么快做决定?是打算要全面摊牌?还是只是作为对他们公布外骨骼作战视频的一种回应?”

对于他自己来说,虽然在此之前他已经做出了两国对抗进入新阶段的判断,也明确了之后的竞争中需要主动暴露一部分底牌来换取时间,达到炸胡的效果,但是,在自己提出意见后仅仅过去了几个小时就做出决定,他还是觉得有些太快了。

他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不被重视,但同时也会担忧自己的意见被当成真理。

任何个体所做出来的决策都是片面的、单向的,不可能在任何一个事件、任何一个场景下都完全正确,而一条不完全正确、或者说是错误的策略,很可能会把这个国家代入深渊。

所以,在察觉到这种苗头的瞬间,叶舟立刻变得警惕起来。

电话那头的陈昊似乎听出了叶舟的担忧,短暂停顿几秒后,他开口回答道:

“只是一种回应,你放心,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不会被打破的。但是,你今天的话确实跟决策层的一些看法相吻合,在结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之后,他们做出了这个决定。”

“做出这个决定的基础是绝对理性的,我们的基本论点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韬光养晦、有限暴露已经不能给对手达成任何麻痹作用,我们需要的是相对激进、相对大胆的策略来试试威慑。”

“这种威慑的强度要略低于核武器,但同时要略高于常规战争,所以,展示自己的实力就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听到这里,叶舟愣了一愣。

这个论点他实在是太熟悉了,可以说,正式这个判断,才促成了金乌战略轰炸机的诞生。

而现在,这句话出现的时间,似乎早了几十年。

那是不是意味着,金乌的出现,也会提前几十年?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你们要实现这个目标,光靠在公开平台上展示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款决定性的装备,比如金乌。”

“这一点我们也知道。”

电话那头的陈昊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金乌的研发已经被摆在整个南天门项目的最高优先级上了,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技术难点还很多,尤其是在全产业协同方面,想要在短期内组织起一个可以完成金乌原型机制造的军团是不容易的----工业基础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所以,在这段空白期里,我们还需要有其他的威慑手段作为补充。”

“你的量子计算机算一个,但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它彻底走出实验室起码还需要半年,我们没办法保证这半年里丑国不会发疯。”

“我说的发疯指的不是针对我们的动作,而是另一场代理人战争。”

“你也知道,按照我们现在的全球布局,如果对方真的铁了心要在非洲那个破地方打一场代理人战争的话,它所带来的损失是我们绝对无法承担的。”

“而现在对方已经露出了苗头,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种苗头变成事实前,彻底掐断它。”

听完陈昊的话,叶舟沉默了片刻,随即追问道:

“除了这次军事大赛,你们还有什么别的打算?”

“有一些新装备需要曝光----暂时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因为信息还没有传达到我这边,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可以直接去问,你的权限是足够的。”

“不用了,我等着就好。”

叶舟的声音沉稳。

这一次他们所面临的威慑其实要远远超过上一次h-20发生之前,但此刻的叶舟,心中再也没有了一丝的慌乱。

思索片刻后,他问起了一件同样重要的事情。

“我提交的材料,你收到了吗?”

“收到了,13页,正在组织讨论,预计在两到三天之内召开会议。目前来看,大部分的专家倾向于先搞激光、随后搞基因测序,bci的重建感知技术放在最后。”

“跟我的判断是一样的。”

“是的,但最终的结果还要讨论,你做好准备,未来一段时间,你的担子又要加重了。”

“好。”

叶舟简短地回答道。

停顿了片刻,他又开口补充了一句:

“放心,我时刻都在准备着。”

第二百九十四章 燧人不能犯错

在叶舟与陈昊通话结束之前,他提出一个新的要求。

把熊二境内所有能获取到的地下工事的图纸发给他,包括现在实际控制权不在熊二手里的那些。

叶舟相信,以兔子的实力,这类信息应该会有所保存,就算没有详尽到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图纸,能够获取到一些零碎的信息,也比叶舟自己一个人去摸索要快一些。

陈昊对叶舟的这个要求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只是告诉他这类信息不好找,不要抱有太大希望,对此叶舟也在预料之中,简单交代了几句主要需要的信息之后便挂断了电话。

他现在极度需要休息,剧情模拟最开始的那一段潜意识混乱时期给他带来的精力消耗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回到房间之后,叶舟强撑着最后回复了一封来自六鼻项目组的邮件,随即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

而在另一边,一栋红色小房子里,几名受邀而来的产业战略分析专家及科研学者正聚集在这件小小的房间里,讨论着屏幕上的内容。

“我个人认为,在这份材料提及的三个方向中,发展最成熟的就是激光技术。我们已经有了技术积累,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理论技术的突破,而这种突破一旦完成,整个产业链可以迅速跟上实现应用,从端起效用的角度来说,这是最划算的。”

“激光的应用领域很广,尤其是在核聚变领域,我们最欠缺的就是高能脉冲激光技术,如果这种理论存在的技术能走进现实的话,我们会向可控核聚变迈进一大步。”

“另外,我们现阶段在做的激光反导系统也高度依赖高能激光武器,所以综合来看,这项技术从短期到长期,可以有一个相对平缓的应用过渡,也是最不可能陷入技术陷阱的技术。”

说话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身体瘦弱,说话已经有些吃力,但却始终尽可能地维持着平稳的语速和清晰的吐字。

在他说完之后,房间里的所有人一齐点头,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学者举手发言道:

“我赞同许老的意见。虽然我是搞基因工程的,但客观的来说,如果成果仅仅是基因测序结果的话,对于我们的临床医疗应用的作用在短期内还是有限。”

“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数据走向临床,我估计至少还需要三年的时间,而这三年内我们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是无法及时获取汇报的。”

首节 上一节 170/3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