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发表,肯定是不遗余力的进行冲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邬胜男把Y1名称拿走的这种操作,其实是占了许秋的便宜。
毕竟Y系列材料最开始是许秋开发出来的,现在邬胜男想要拔得头筹,就相当于是抢了许秋的文章。
博后学姐是老科研人了,自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她主动提出,这篇文章她和许秋共一。
这是许秋应得的,他也就没有推脱,直接笑纳。
最终,邬胜男在寒假期间,初步完成了两篇文章的撰写。
现在这两篇工作都缺少光源的数据,以及NIM第三方检测的数据,这两个数据差不多在三月初就可以补齐,到时候就可以接连投出。
其中,第一篇是Y1体系,拟投AM。
因为有“新体系,13%的效率”为亮点,再加上许秋的名字、魏兴思课题组的加成,所以这一篇AM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另外一篇,博后学姐把Y6、Y7两种材料合并在一起,这个工作中的最高器件效率达到了14.16%,她打算投一篇JACS。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她这种效率能破14%的体系,也可以考虑往上冲击一下《自然》大子刊的,毕竟打破了当下有机光伏世界纪录的工作。
虽然中稿的概率不高,可能只有两三成,但至少也是有机会的。
不过,博后学姐并没有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她知道许秋那边有效率接近15%的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她这边投《自然》大子刊的话,审稿周期整上三个月,万一被拒了,到时候再投AM、JACS可能都不能稳定中稿了。
因为在那个时候,许秋更高效率的体系或许都已经发表了,她手上的14%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
稳妥起见,能拿一篇JACS,也算不错了。
莫文琳汇报了接下来的实验计划,主要是关于Y系列材料的叠层器件,这个研究方向是许秋交给她的。
因为许秋预感,想要让有机光伏器件在效率上进一步突破,或许就要靠将Y系列材料和叠层器件两个大杀器结合在一起。
之前他虽然尝试过这个想法,且失败了,但在那个时候,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这两个领域的不熟悉,再加上材料的选择有限等等。
而现在,不论是Y系列材料的开发还是叠层器件制备,许秋都已经有丰富的经验。
而且,有机光伏领域的材料库也被同行们加深了不少,重新尝试,或许就能有不同的结果。
几位本科生都旁听了组会,不过并没有汇报。
范文堂依旧是文献汇报,讲的刚好是许秋寒假里看到的部分文献。
虽然范文堂的文献汇报,对于许秋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收获,但也能看的出来,对方还是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看样子,范文堂在寒假的时候也没有完全闲着,可能是他主动从魏老师那边要的文献。
许秋本来以为只有自己在寒假期间干活干的比较猛,没想到课题组其他小伙伴们一个个的也都非常拼。
好像只有田晴和四个本科生在划水……
不过,毕竟是田晴和本科生嘛,也不能对她们要求太多。
组会结束后,许秋、邬胜男、吴菲菲等人被魏兴思召唤到办公室,主要是交流一下重点项目和杰青基金项目申报的事情。
申报时间在3月上旬,项目评审时间一般是半年左右,因此差不多是八月下旬出结果。
这事情和许秋关系不大,他负责的主要是本子撰写大方向上的把控,现在到了申报前夕,主要是语言润色、查漏补缺的工作。
离开魏老师的办公室,许秋找到手下的两个本科生,徐心洁和殷后浪,然后把他们约到了三楼的小会议室。
许秋打算和他们聊一聊,看能不能给他们加一些担子。
毕竟,要拿到模拟实验室中摸索出来的那个18%效率的L6-Cl:Y20体系,还有非常多步的优化工作要走,光靠学妹和博后学姐两人,可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徐心洁和殷后浪一脸懵,不知道许秋找他们有什么事情,不过他们也没有多问,听话的跟着许秋来到三楼会议室。
许秋先是暗中查看了一下两人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结果发现,殷后浪的有机合成的熟练度上涨比较快,而徐心洁器件制备的熟练度上涨比较快,这应该主要和他们的分工有关。
不过,两个人熟练度最高的实验技能,都是在四阶左右,并没有达到五阶。
当然,这也很正常。
许秋当初也是花了一年的时间,依靠模拟实验室系统,才把大多数的实验技能刷到五阶。
对于正常的硕士生来说,能在毕业的时候能把主要的实验技能提升到五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说来有趣,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研究生,好不容易在毕业的时候把熟练度刷到五阶,把整个领域熟悉了,结果毕业却找不到对应领域的工作,就只能被迫转行,学到的专业知识几乎再也用不到了。
就像高考一样,大多数人在高三的时候,知识储备会达到顶峰,之后就会慢慢衰减。
说衰减也不完全准确,可以说是实时记忆的衰减。
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很多知识看看起来遗忘了,却并没有完全遗忘,而是转化到潜意识中储存起来了,如果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大概率是可以想起来的。
就算想不起来,稍微花点时间查查资料,也可以很快的掌握,毕竟是已经学习过一次的知识。
这或许也是学习的意义,即使暂时忘掉了,之后要用到的时候,也可以花费较小的代价将其重新找回来。
许秋看向徐心洁和殷后浪,问道:“知道我为什么找你们过来吗?”
两人稍微有些拘谨,皆是摇摇头:“不知道。”
“是这样的,今天组会你们也都参加了,我在组会上提出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新给体材料的开发,另外一个是新Y系列受体材料的合成,我想让你们去帮一帮邬胜男和韩嘉莹。最好……”许秋顿了顿,继续说道:“每周可以多投入一些时间在科研上。”
殷后浪眼前一亮,当即表示:“我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我还是跟着邬胜男学姐吗?”
“嗯,可以。”许秋回应了一句,然后转头看向徐心洁。
徐心洁考虑片刻,也表示没有问题。
许秋满意的点点头,人力方面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希望他们也能成快快成长,早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吧。
479 给你个眼神自行体会(求订阅)
虽然现在魏兴思课题组的实验室都已经搬到了江弯,但开工第一天的组会还是在邯丹校区开的。
一方面是因为魏兴思的办公室还没有搬过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们的宿舍现在也都邯丹校区。
关于宿舍的事情,魏兴思已经和系里申请过了,并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把组里几个研究生的宿舍先搬过去”。
系里表示已经把意见提交到园区那边了,需要等待结果。
不过,对于许秋他们来说,不管宿舍能不能同步进行搬迁,都会面临一些不方便的问题。
如果不能把宿舍搬到江弯,每天都要要乘坐校车在邯丹和江弯之间往返,单班次校车的通勤时间差不多一刻钟,再加上等车、走路的时间,每天要多消耗一个小时。
而如果把宿舍搬到江弯,同样面临平常要在邯丹上课的问题。
因为这学期院系的各大专业课程,都是开设在邯丹校区的,所以也要邯丹和江弯两头跑。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材料系其他课题组搬家搬的太慢了,如果全部都搬了过去的话,院系是可以把课程都开设到江弯的。
这大概是学校在转型期间的阵痛期。
其实,这也是个人和团体之间矛盾的一种体现。
团体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大概率会朝着当下最优于整个团体的方向进行决策,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损害个人的利益。
就比如新国标电动车的事件,有的人可能刚花了两三千软妹币买了一辆非国标的电动车,结果没有开几个月,新国标推出,直接被扣了车。
或者买了一辆当时还是国标的电动车,结果过了几个月或是一年的时间,国标变了……
再比如,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以来到现在,种花家平均的广义货币增速M2的平均值为15%左右。
通俗来讲,就是每年超发近15%的货币。
换言之,手上的现金如果不投资、不消费,只是拿在手中,就会以近乎每年15%的速率贬值。
但底层人民可能并没有很明显的感受到通胀有15%这么严重。
这是因为超发的货币在之前大多流入了房地产,以及部分白马股当中。
最终导致,近些年来房地产、“茅”股等“核心”资产价值翻了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之所以底层感受不到大幅的通胀,是因为“被平均了”,就和“我与首富平均收入过亿一样”。
有种说法,叫做“穷人通缩,富人通胀”,表述的就是这个现象。
其实,在2000年之前,M2增速甚至比15%都要高。
也因此,那个时候还有“万元户”的说法,很多人认为手上有一万元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安心养老了,结果到现在发现,100W都不一定够养老的……
或者,现在认为3000W现金加一套房,可以在一线城市实现财富自由,可等过三十年后再看,或许发现还是不够……
因为0.85的30次方,等于0.00763,按照M2增速15%计算,30年后1000软妹币的平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7.6软妹币。
哪怕M2增速为10%,按0.90的30次方计算,等于0.0423,30年后1000软妹币的平均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42.3软妹币。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个人来说,可能都不会喜欢通胀,而喜欢通缩,都希望自己躺着什么都不用干,手中的钱就会越来越值钱。
但也正是因为个人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会自发的趋向于利己,所以从团体的角度来看,只有通胀,才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激发人们去努力工作,去创造价值,去消费,进而推动整个团体的发展。
下午,除了段云和陈婉清外的课题组众人,一同打车前往江弯校区。
因为今天是周日,刚好没有校车,所以一行12人便打了三辆车。
从下周起,也就是开学前两周,校车就是周一到周日整周开放了。
众人到达江弯实验室,开始分配工作。
最终决定,许秋带着一批人,主要负责手套箱的调试,吴菲菲带着另一批人,主要负责其他仪器设备的二次调试。
现在的三连排手套箱只有一个壳子,里面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而且,之前返厂加工的时候,是拆掉了手套箱的玻璃进行再加工的。
换言之,现在手套箱内部的氛围是空气。
因此,首先需要对三连排的手套箱进行清洗操作,将其内部的氛围转化为氮气,把水、氧含量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
这一步需要消耗大量的氮气。
好在孙沃有准备,提前预定了四瓶高纯氮,这样加上实验室原有的四瓶高纯氮,一共有八瓶氮气,清洗三个手套箱应该是够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之前安装集中供气管路时,预留的气路管有两种,分别是氮气和氮氢混合气。
但在实际安装的时候,两种管路是一样的,也就是可以混用。
毕竟,氮氢混合气里面也只有5%体积分数的氢气,95%体积的还是氮气,从理化性质上和高纯氮的差别并不大。
也因此,实验室里常备的四个钢瓶在平常可以全部都使用高纯氮。
只有在需要再生手套箱的时候,再把其中一瓶高纯氮变更为氮氢混合气。
这样一番操作,可以让更换气瓶的频次减少33%,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20分钟后,清洗完毕。
三联排手套箱内部的水氧含量,均到了100ppm以下。
其中,两侧比较小的新旋涂手套箱,只用了一整瓶高纯氮就清洗完成,而中间比较大的用于存放试剂的旧手套箱,用了两整瓶高纯氮才清洗完成。
接下来,就是体力活了,需要把各种试剂、仪器装回手套箱内。
许秋负责指挥,孙沃和范文堂两个男生负责干活,其他妹子们从旁协助。
中间存放试剂的手套箱,主要传入天平、加热搅拌台,以及各种药品、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