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364节

  旋涂手套箱虽然理论上每天都会清扫,但其中乱七八糟的东西非常多。

  因为手套箱内部存在很多公共区域,一般人也不会帮其他人收拾位于公共区域的东西。

  万一好心的去帮别人丢掉了一两个溶液瓶,结果最后发现丢掉的是别人辛苦一周的实验成果,那估计得来一场真人PK。

  当然,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也有不小的概率是只有苦主,而找不到肇事人……

  不过,这其实也怨不得别人,自己的责任可能反而更大一些。

  反正,许秋在实验结束后,都会把自己之后还要用到的东西,收到自己的乐扣盒中,而不会选择放在公共实验区域。

  别人扔东西的时候,总不可能翻开你的盒子,把里面的东西扔掉吧,除非是有仇。

  现在要清理手套箱,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人过去把自己还要用到的药品、溶液瓶等物品统一装在一个大乐扣盒中,再收集起来,转移并存放在蒸镀手套箱的蒸镀舱内。

  剩下的无人认领的东西,就全部当做垃圾处理掉。

  其中,除了一些真垃圾,比如空试剂瓶、用过的移液枪头之外,还有很多之前没有用完的溶液,被装在一个个的小棕瓶中。

  还别说,这种残余部分溶液的小棕瓶,数量还是比较夸张的,超过了100瓶。

  主要还是因为溶液具有最佳使用时间,大多数都是现配现用,所以一般很少使用配制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溶液。

  而这些“过期”的溶液,平常一般会因为怕麻烦而不去处理,选择堆在手套箱里的一个角落。

  同时,人们可能也会抱着“万一之后还会用到呢”之类的想法。

  但现在必须要把它们全部都给处理掉了。

  不过,处理这些废液的手续还是有些繁琐的,不能无脑的直接丢弃。

  需要一个个的打开溶液瓶,再把内部的废液按照溶剂的类型分类、收集起来。

  最终,许秋和吴菲菲的商议过后,孙沃喜提了这个任务。

  因为,其他本科生都已经跑路了,新来的范文堂还不熟悉实验室,所以两人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孙沃了。

  除了仪器打包、手套箱内药品的处理、手套箱的大清查外,邯丹这边同样涉及到危化品运输的问题,需要向院系申请权限、审核。

  这种和院系沟通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魏兴思处理的。

  这几天下来,实验室里的情况就是学生在忙,魏兴思也在忙。

  甚至魏老师都和许秋吐槽过:“早知道就把搬家计划安排的晚一些,等过年回来再搬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只是牢骚话,既然已经决定了搬迁,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而且,搬家这种事情如果一拖,可能就要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实验,肯定是搬得越早越好。

  周五,许秋和吴菲菲负责接待了魔都手套箱公司派过来的销售团队。

  对方派过来四个人,有一位工程师,年龄近40岁,身穿布制工作服,工作服上身的兜子里插着一只笔,还戴了个军绿色的布帽。

  许秋盲猜对方戴帽子,是为了遮掩头顶上可能存在的“留白”。

  还有一位销售助理,年轻女性,白领OL的装扮,看样子年龄25岁不到,估计是大学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当然也有可能是保养的好,人显年轻。

  另外,还有两个负责干杂活的小弟,基本不和许秋他们交流。

  手套箱销售团队的第一站是邯丹材一216。

  他们首先和许秋、吴菲菲了解了一下具体的需求,随后拿着尺子测量216这边手套箱的情况,记录了一系列的参数,还拍了一些手套箱的实体照片。

  第二站是江弯先材522,他们实地考察了那边的情况,同样拍摄了一些照片。

  下午三点,手套箱销售团队和许秋他们经过一番讨论后,敲定了最终的设计图。

  最终版本的设计图,只是在许秋之前的设计图上做出了一些修改,改动倒并不大。

  一方面,原先1米2的新箱体,现在被更换成了更加小巧的1米1的箱体,这也是之前魏兴思去谈价钱,能够优惠2W软妹币的一部分原因。

  其实,魏兴思课题组这边对手套箱尺寸的要求并不高,就算把长度做到更小,比如1米,也不是不行。

  毕竟,这两个新手套箱只需要旋涂,里面连天平都不用放,只需要放置一个匀胶机即可,非常的省地方。

  但手套箱是存在尺寸极限的,1米1的长度基本上就是双手套型手套箱的极限了,如果要做的更小的话,两只手套就放不下了,只能做成单手操作的手套箱……

  另一方面,手套箱销售团队提出,可以在两个手套箱之间的传送舱中部开了一个同直径,但倾斜45度的“天窗”,这种设计能够更加容易的取放物品。

  还有,两个新的旋涂手套箱的大舱,也可以选择不开在两侧,而是和小传送舱一样开在旋涂和存放溶剂手套箱之间,同样用45度的倾斜角开一个“天窗”。

  这两个建议还是比较好的,因此许秋他们选择了采纳。

  新的设计图,相比于之前把大舱分别设立在两个手套箱的侧面,采用1米2箱体的旧设计图,能够节省大约1米4的长度空间。

  这样,蒸镀手套箱就可以和三连排手套箱进行“一”字联排放置了,不用像之前那样摆成一个大写的“τ”,看起来更加美观一些。

  敲定了最终的设计图后,众人再次返回邯丹,并在魏老师办公室签订了合同,

  手套箱公司的销售助理表示:“我们这边排期的话,要排到年后大年初八才能开工,到时候我们需要过来把手套箱拉走。”

  魏兴思没有什么意见,然后,这个任务就被交给了家在魔都的孙沃。

  孙沃内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送走了手套箱销售团队后,魏兴思看到实验室那边搬家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就临时组织了一次组会。

  钙钛矿团队首先汇报,锡基二维钙钛矿体系,吴菲菲和孙沃撰写的ACSEL综述,当前进度为八成,放假前肯定是完不成了。

  因为今年寒假长达一个月,所以魏兴思非常“善意”的表示:“吴菲菲、孙沃,你们过年回去,抽空把综述再写一写嘛,等假期结束,我们回来再改一改,然后就投掉它。”

  吴菲菲和孙沃还能怎么办呢?只好点头应下。

  其实,她们这篇综述剩余的工作量也不算大,两成的话,分配给两个人,稍微用点心,两三天时间就能够搞定。

  相比于“多赚了”两周的假期,这点付出看起来还是值得的。

  除了综述外,这两周钙钛矿团队实验方面的进展几乎为0。

  没办法,前半段许秋他们在冲击叠层效率,占了实验室所有的资源,后半段又开始整理实验室,准备搬家,完全没有开工的时间。

  段云没有汇报。

  魏老师善意的提醒了一句:“段云、陈婉清,你们的毕业论文要抓紧时间写,等收假以后,拿给我看看,我来给你们改一改。”

  他们两人,其实现在毕业论文都已经写好了。

  毕竟都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只需要英翻中翻译自己的工作,来写毕业论文,难度非常的低。

  也就是说,他们离毕业就只差一场答辩了。

  而答辩这种东西嘛,只要工作量上去了,还有SCI文章和毕业论文的支撑,一般很难失败,除非导师从中作梗。

  田晴汇报了这两周关于叠层器件电荷输运机制的研究工作:

  “我已经给瑞典冯盛东、芬兰Ronald那边分别寄送了样品,不过还没有收到结果……”

  “我自己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故事,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撑,才能把故事给讲出来……”

  许秋听下来的感觉,大概就是“在做了,在做了,但还有做好”,具体完成度有几成,不是很好界定。

  田晴做的实验,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她直接用许秋他们制备出来现成器件,进行CELIV、TOF测试操作就可以了。

  而且,因为许秋改进了实验室用的ITO基片图案,所以现在测试CELIV、TOF都比较方便。

  像之前用进口的固定面积的ITO基片,有效面积只有0.09平方厘米,在测试CELIV、TOF的时候,就需要反复对光,让光斑打到器件的有效区域内。

  不然,如果激光没有正好照射到电池器件上的话,就无法得到信号。

  现在这种2平方厘米有效区域的电池器件,就不需要对光了。

  因为激光斑点的直径大约是5毫米左右,也就是大约0.2平方厘米的面积。

  随便让激光对着器件射就可以,根本不怕射歪。

  陈婉清带来了一些蓝河公司那边的消息。

  现在蓝河公司已经开发出来了第二代刮涂机器,目前基本调试完毕,打算正式上市,定价相对于第一代机器,上浮了20%。

  魏兴思没有打算继续购买第二代刮涂机器,现在组里有一台一代的刮涂机器基本上也已经够用了。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组里实在是没多少仪器费可以报销了。

  另外,蓝河光电材料公司的近期销售势头果然有所回落。

  这也很正常,除了市场暂时饱和,竞争对手反应了过来这些原因外,可能也和高校陆陆续续开始放假有关。

  许秋组会没有汇报,《科学》文章写好投出,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本来他还打算在放寒假前写几篇关于Y系列材料的文章,然后投出去呢。

  现在看来,时间完全不够,根本写不完,只能等收假过后再说了。

  可能很多科研人的愿望,就是可以完完全全不考虑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当中。

  但在现实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非动用钞能力,比如聘请一堆科研助理之类的帮忙干杂活。

  不过,大多数课题组并没有这个实力,不得不把各种各样的杂事分摊给学生。

  韩嘉莹除了帮许秋制备叠层器件外,自己的工作也没有落下,PTQ1工作的文章,目标期刊AM,已经写好投出。

  邬胜男已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Y系列材料上,她现在既负责之前许秋开发的Y1-Y4材料,又负责自己合成的Y5-Y7材料的各种表征工作。

  她在组会上汇报了一下最新的进展情况。

  需要到课题组外进行的大部分表征数据,除了光源等比较难测的以外,都已经拿到了手。

  而在课题组内部就能进行的表征测试,也都补充的差不多了,包括光吸收、能级测试、光电性能测试等等。

  当然,这些数据都只是初步测试的结果,在实际撰写文章的时候,可能还需要重新测试。

  目前,性能最佳的体系还是许秋的J4:Y3体系,被邬胜男做到了14.60%,而她自己设计合成的三种体系,效率仍然普遍停留在13%-14%。

  文章的话,邬胜男暂时还没有开始写,因为要同时负责七个体系的表征测试,时间上还是比较紧张的。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数据都已经有了,故事也不难讲,完全是可以直接开始写文章了,偶尔缺一个表征的影响也不大,先把文章写好了,之后再把表征补上就是了。

  就是不知道博后学姐是打算拼一把,过年的时候爆肝,还是打算收假过后再写了。

  或许,现在拼一把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之所以说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努力,获得的回报率是不同的。

  换言之,在大多数的时候,努力对于个人来说的收益率非常低。

  而在现阶段,邬胜男在许秋手下努力干活,就属于高效的努力,干的越多,科研成果方面的收获也就越多。

  虽然肯定比不上那种大佬课题组,“坐牢四五年”稳定一篇CNS,但猛干两年,换六七篇SCI一区,单从科研成果上,也能超过90%以上的副教授了。

  最后,莫文琳没有汇报,这段时间她主要都是在帮许秋进行《科学》文章相关的实验。

  几位本科生都已经提前回家了,没有参加组会。

  毕竟,今天都腊月十九了,过几天腊月二十三就是北方的小年,再到腊月二十四,就是南方的小年。

  在一些家庭的观念里,到了小年,就已经算是正式过年了,需要一家人团聚了。

  范文堂坚持到现在还没有回家,魏兴思便也让他准备了一下,汇报近期的结果。

  说起来,范文堂过来的这段时间,基本上一直是处于散养状态,没有很多的和魏兴思直接交流过,都是许秋或者韩嘉莹带他。

首节 上一节 364/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