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316节

  让自己现在做的工作和过去做的工作有所差异是很重要的。

  假如莫文琳继续做一种给体、两种受体的体系,虽然不至于发表不了文章,但原先本来可以发AM的,现在可能就只能发子刊AFM了。

  同时,她也汇报了一下上周帮许秋做的“四终端法”叠层器件结果。

  因为“四终端法”的制备工艺相较于“两终端法”复杂的多,所以她做的体系并不多:

  底电池统一选择了当下性能最佳的J2:IDIC-4F体系(效率13.5%),顶电池则则尝试了四种不同的体系。

  其中,最佳的叠层体系中,顶电池的有效层材料是PCE10:IEICO-4F(效率12.3%),器件效率可以达到12.5%。

  看起来“13.5%+12.3%=12.5%”,效率没有突破原有单结体系的高度,和之前“二终端法”的“12%+10%=9%”、“13%+10%=10%”差不多。

  似乎这次的尝试又失败了,但其实不然。

  因为人们在看待叠层器件的时候,其实也是把叠层器件当做一个整体看待。

  并不是特别关注原先器件的性能是怎么样的,只会在同一个细分领域中,也就是和其他叠层器件进行横向比较。

  而有机光伏叠层器件的制备门槛比较高,研究的课题组比较少,再加上之前也没有什么好的材料,受体几乎只有PCBM,给体也就PCE10等少数几个给体材料能拿的出手。

  因此,现阶段叠层体系的世界纪录只有12.28%。

  也就是说,许秋让莫文琳尝试了一下叠层器件,顺手走了一步闲棋,一不小心又把有机光伏一个细分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给打破了!

  这样一来,他只好改变之前定下的策略。

  本来许秋是打算让莫文琳把叠层器件先做着,自己去把Y系列受体材料给合成出来。

  而现在看到叠层器件有崛起的希望,他便打算同时跟进。

  许秋现在对有机光伏领域的了解程度很深,很快就想到了五种可能的“叠层器件的优化思路”,并把这些想法全部丢给高级模拟实验人员进行摸索。

  接下来,本科生四小只汇报,他们申请的两个项目都已经完成了开题答辩。

  魏兴思宣布组会结束,同时把许秋单独叫到了办公室。

  关好218的门,魏兴思也没藏着掖着,直接说道:“文章奖金的事情,等下我给你转1W,不过我觉得之后咱们课题组需要改一改规则,按照一个影响因子200块有些太贵了,现在组里的劳务费都快没钱了,新的项目还没有申请下来,穷啊……”

  魏兴思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假如发文章不给奖励的话,又不太好,会抑制学生们工作的积极性,许秋你怎么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呃……”许秋做出思考状,内心开始盘算。

  组里现在大约300W的基金项目资金,其中有15%左右是劳务费,也就是45W左右,平均一年大约9W。

  看起来一年9W很多,但其实每个月都要给组里的学生发补助。

  现在许秋、吴菲菲两个人的补助稍微多一些,分别是3800和1500块。

  组里的其他人,每个人每个月补助大约是500-1000块左右。

  硕士生因为学校补贴只有600块,所以发的多一些,一般是1000块,博士生因为学校补贴2000块,所以发的少一些,一般是500块。

  课题组现在有十三位成员,除了邬胜男博后,还有四个新进来的本科生以外,都是需要发钱的,一共有八人,莫文琳和韩嘉莹分别按博士生和硕士生发放。

  八个人加起来,每个月一共要支出大约8800块,一年就是八万八,按照一年9W劳务费算的话,平均每年结余两千,如果再扣掉其他的劳务支出,每年结余就变负数了。

  当然,因为前几年课题组里的人比较少,也没有许秋这样的吃劳务费大户,所以劳务费方面还是能剩下一些的。

  但现在科研成果数量的膨胀速度太快了,这一年来许秋带领有机光伏团队,AM级别的文章加起来发了10篇左右,再算上其他影响因子10左右的CM、JMCA,也有10篇左右。

  估计在魏兴思前后一共发了五六万的奖金,已经把项目中剩下的那部分经费用的差不多了,甚至可能还补了小几万的缺口。

  而且,之前魏兴思刚回国启动资金比较多,如果后续没有大项目进来,比如申请不上重点项目和杰青项目的话,按照现在的情况给学生发钱,这个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许秋倒没有太在意文章奖金的事情。

  一方面,他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学生阶段”的财富自由,只要别提买房,物质方面的需要基本都不愁,这种每年1W、2W的奖金,因为边际效应的存在,用处并不大。

  而且这个阶段对他来说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自己,获得未来能够持续稳定获得收益的能力才是王道。

  很多时候,赚快钱是会害人的,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习惯了赚快钱,如果有朝一日这份钱赚不到了,那么在心态上很容易出现问题。

  当然,量变引起质变,假如是500W、1000W那就不一样了。

  这种快钱,许秋表示还是多多益善的,哪怕单单存银行不追求投资回报率,基本上也可以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半辈子不用愁了。

  另一方面,许秋知道就算他在意奖金的事情,也改变不了什么。

  因为做科研类似于搞实业,不是资本市场,也不是房地产,没有杠杆,也不能钱生钱,钱的总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凭空多出来。

  现在出现缺口,要么是申请更多的项目获得更多资助,要么是魏兴思直接贴钱进行补贴,要么就是砍学生的补助,没有其他的方法。

  具体来看,面上项目之类的纵向项目大多都有限项要求,不可能大量的拿项目,横向项目的话,有机光伏或是钙钛矿光伏短期也没什么应用价值,没几个企业愿意开发,这条路走不通。

  让魏兴思一直帖钱做科研,这也不是个事儿。

  那么就只能砍学生的补贴了,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大致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降低学生每月的基本补助金额,另一种就是降低发文章的奖金。

  其实,哪怕是魔都综合大学这样的国内顶级高校,材料系里大多数课题组都没有什么经费的。

  半数以上的课题组撑死了一个面上项目,也就是80W四年,劳务费占15%,也就是12W,平均下来一年3W,每个月3千。

  也就是说,整个课题组全部学生加起来一共每个月发3千块补助。

  大多数课题组的政策是博士生不发补贴,只拿学校的2000,硕士生象征性的发500,连带学校补贴加起来1100,反正吃住都在学校,一千多基本上饿不死。

  因此,当你听说有的人都已经研究生了还找家里要钱的,也别觉得奇怪,因为真的很正常。

  而且,对于生化环材的研究生来说,也很少有可以做的兼职,可能也就只能做一做家教吧.

  何况都996了,还想着兼职,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啊。

  这便是内卷的危害,在可分配资源总量固定的情况下,人越努力,平均回报率就越低。

  另外,哪怕可分配资源总量不是固定的,而是会随着劳动量的提升而提升,也可能导向同样的结果。

  比如,在加工制造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干的活越多,生产总值越高,看似多劳多得。

  但实际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只有当它被人消费了,它的价值才能够显现。

  假如市场上需要10亿个碗,而因为多劳生产出来15亿个碗,那么多出来的这5亿个碗的价值就将大幅降低,平均回报率就因此而变低。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痛恨“工贼”的原因,多劳多得在生产力没有饱和的情况下是成立的,但当产能过剩的时候,多劳多得就不一定成立了。

  反而会因为产能过剩,工厂不需要太多员工而使得一些人失去工作。

  总结下来,魏兴思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就两条路可以走,或者降低学生的每月补助,或者降低发文章的奖金。

  虽然许秋心里大致有数,但他并不想对这件事情表态,便选择摇了摇头,沉默应对,而且,他知道一般魏兴思这样问的时候,多半内心已经想好了答案。

  果然,魏兴思见许秋默不作声,主动说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之后发文章,不按照影响因子算,统一定一篇一区文章2000块,一篇二区文章1000块。”

  许秋装作考虑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唔……我没什么意见。”

  看来魏老师是选择了第二条路,这样的话对他来说亏了一些,不过却保障了组里像孙沃这样没有文章的学生的利益.

  要是保持文章奖金不变的话,孙沃估计一个月就只能拿1000块,大概率不够花,要去找家里要钱了。

  许秋随口问道:“那要是发CNS呢?”

  “CNS……”魏兴思顺着许秋的话开始琢磨,突然眼前一亮,抬头问道:“你又出新的成果了?有机会上CNS?”

  ‘差点说漏嘴了,’许秋笑着摇摇头:“还没……我就是问问。”

  其实,如果Y系列受体的体系能做到15%以上,是有机会冲击一波CNS的,另外,叠层器件假如也能打破当下的桎梏,效率达到15%以上,也是一样有机会的。

  目前来看,Y系列的受体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更高一些,毕竟都已经14.8%了嘛。

  许秋打算Y1、Y2这些早期的工作都不报道,到时候直接把最好的体系拎出来,直接往CNS上投。

  “嗯……确实有必要区分一下。”魏兴思想了想说道:“CNS、《自然》大子刊,还有你那篇《自然·能源》都按1W算,《焦耳》按5千算吧,这些钱哪怕我贴钱都会出的。”

  PS:尝试一下两章合并着发。

  

442 《自然·能源》审稿意见归来(二合一大章,求订阅)

   回到216,许秋委婉的向众人传达了魏兴思的意思,表示组里之后要降低文章奖金的金额。

  不过,众人却没什么明显的反应,都表现的非常淡定。

  许秋仔细一琢磨,发现这件事看似影响很大,实则影响的人也并不多。

  段云、陈婉清马上就要毕业了,邬胜男是博后,和他们三个没什么关系。

  孙沃一年也发不出几篇文章,莫文琳是联合培养的,对他们来说相比于减少基础补贴,降低文章奖金反而更加有利。

  许秋和吴菲菲,他们两个都是每月有较高补助的人,虽然文章奖金方面是亏了些,但也算是吃到了一部分基础补贴的红利。

  算来算去,最后只剩下田晴和韩嘉莹,而她们两个又都是富婆,并不是很差钱。

  这时,田晴突然说道:“吴菲菲,你们明天要去漂亮国大使馆进行签证面试了吧,准备的怎么样?”

  吴菲菲转头看了眼许秋和韩嘉莹:“材料方面我们三个都准备齐全了……对了,田晴你当时签证怎么过的,有没有什么秘诀?”

  “别说,还真有秘诀,我这里有四字真言……”田晴做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隔了好一会儿,赚足了众人的目光才说道:“……那就是随机应变。”

  “嗐,”吴菲菲白了田晴一眼:“敢不敢说点有建设性的意见。”

  “唔……我当初是去漂亮国旅游,你们是过去开会,面签的情景肯定不会完全一样的,”田晴摊了摊手,随后补充道:

  “总之表现的正常一点就好了,主要是要让面试官知道你们没有留在漂亮国不回来的意愿,他们主要是防非法移民的。

  田晴随即问道:“你们预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吴菲菲答复道:“下午的13点45分。”

  田晴点点头,说道:“那明天你们不用太着急过去,去的太早是进不去的,而且前面的那一波人也不一定就那么快能面完,不过迟到也是不行的,所以你们差不多提前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比较好。”

  “这样啊,”许秋提议道:“那我们明天吃过中饭,十二点从学校出发吧。”

  “可以。”吴菲菲、韩嘉莹点头附和。

  又和田晴聊了几句,许秋他们开始整理各自的面签资料,并互相检查、对比有无缺漏,确认无误后分别装入一个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中。

  下午,许秋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美签面试的经验,虽然不一定用得到,但也算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大概就相当于只要我考前突击了,那么就不算裸考。

  网上的观点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面试者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排除签证官的疑虑,表明你不会留在漂亮国,仅仅是去短暂的停留,可以自己进行证明,比如说你有很好的工作,你在国内收入很好,你家庭在国内等等。”

  也有人认为:“签证面试是否能通过,基本上50%的人在面试前就已经决定好了,50%的人已经有了倾向意见,来通过对话确认。”

  还有人晒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面签要事先预约,我预约的是10点30分,早上不到8点就到了,人山人海,排着长队,10点40分登记进去,记得别带包,最好什么额外的物品都不要带,兜里也要清空。进去2分钟搞定。签证官问:漂亮国有亲属吗?答没有。是京城人吗?答是。两个问题过后,签证官当场表示:恭喜你过签。面签时间靠后面的比较有优势,我去的时候签证官已然累的都麻木了,早晨8点多进去的好多被拒签,因为签证官精力非常旺盛。”

  看到这里,许秋心情不由的放松了许多,因为下午1点45分是时间偏后面的面试,估计会容易一些吧。

  当然,也不排除这只是网友的主观想法,比如也有可能是他的京城户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还是要自己亲身体验过后才能知道。

  周二中午。

  许秋三人乘坐地铁出发,前往漂亮国在魔都的大使馆,地点位于魔都金陵西路1038号梅龙镇广场。

  三个人里面只有许秋一人背了一个背包,把他自己的文件袋,连同学妹和吴菲菲的文件袋装在一起,这样在寄存的时候比较方便。

  到达梅龙镇广场,距离预约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左右,许秋他们把各自的透明文件袋从背包中取出,随手拎着,然后把手机、钥匙、钱包等随身物品放入背包中,最后将背包存到附近专门开设的存包点。

首节 上一节 316/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