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68节

  许秋突然发现,他还真把自己代入公司股东的身份了……

  他又想到之前购买合成J2、J3给体的单体材料时,好像答应给深城那家光电公司提供组里最新开发材料的文献,本来当时打算稍微拖一拖,拖到文章电子版上线后再给对方,现在看来可以假装忘记这件事,无限期的拖下去了。

  毕竟自己身份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合作伙伴,现在都变成竞争对手,自然不能“资敌”。

  PS:今天同样三更万字。

  

372 再次变为萌新(万更求月票)

   许秋北区16-402寝室B、C房间的另外四个室友也都搬了进来。

  众人聚在一起聊了聊,发现有四个是直博生,两个是科学硕士。

  材料系今年五个直博生,四个男生都在16-402套间,还有一个是妹子,宿舍楼不在16号楼。

  其中,A房间的许秋和孙一凡是本校本系材化专业直博的,B房间的也是本校本系直博的,一个材物专业,一个电科专业,C房间的是两个外校保研过来的科学硕士。

  虽说许秋和B、C房间的另外四人也算是室友,但平常基本上也不会照面的,关系更类似于本科时隔壁寝室,甚至还要更加冷淡一些。

  倒不是说彼此见面时会冷着个脸,当面遇到都会客客气气的打着招呼,只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工作节奏,不会主动联络罢了。

  这些天,许秋重点关注的是住在同一间房的室友,孙一凡,毕竟每天强制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和室友待在一起的。

  如果遇到一个奇葩,比如晚上磨牙的、打呼噜的、梦游的……那滋味就别提了。

  好在,几天接触和交流下来,许秋发现孙一凡还是比较好相处的,而且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夜间行为。

  孙一凡身高185+,高高大大的,比较爱干净,而且衣服都是自己泡好,手动洗,像许秋就比较懒,除了内衣外,其他的衣服都是直接丢楼下的2块钱一次的公用洗衣机里。

  另外,许秋在闲聊之间,了解到孙一凡是鲁省的。

  鲁省给许秋的印象就是学霸比较多,大一入学上《数学分析》课程,有一个期中、期末考试、平常小测试都是100分满分的学霸就是鲁省的,也算是现实中“别人能考100分,是因为满分就是100分”。

  而孙一凡当时走的是自主招生的路子进魔都综合大学的,他高考成绩是650分,然后降分50分被录取,那年鲁省魔都综合大学的分数线是682分。

  一般自主招生直接保送的情况并不多的,大多数都是根据笔试、面试的成绩给予降分录取,相较于竞赛加分、少数民族加分、烈士子女加分等,自主招生降分录取只能针对单一的学校,局限性比较大。

  不过,对于学生来说,也没什么选择的余地,有的降就不错了。

  而且,自主招生怎么说都是正道,比起高考移民之类的旁门左道强上不少。

  毕竟对于鲁省这种的高考大省,考生的每一个机会都不能错过,如果只想着硬考的话,750分的满分要考682分,难度就太大了。

  但话说回来,魔都综合大学对硬考进来的学生,即提档线超过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是有优待的,那就是专业优先选择权,加分、降分只能让你进学校门,在专业选择的时候只会看提档分,也就是高考裸分。

  同理,保送生一般也很难选到好的专业。

  比较出名的就是清北大学的考古系。

  许秋高中时一个成绩常年排年级前三的同学就是去那里考古了,也不知道现在混得怎么样,有没有为国家挖到文物,抑或者中途转专业了。

  一般情况下,学生类型只要不是国防生、定向生、委培生就都可以转专业,但有些时候保送的时候会附加“不能转专业”的条件,这个时候要不要去考古就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周日上午,开学注册,校园里人山人海,在校门上还挂着横幅“欢迎xx级新同学”。

  许秋重新入学,再次变为了一枚萌新,他在校园里随意逛了逛,欣赏着校园中各处的“风景”。

  魔都综合大学是综合性质的大学,没有明显的文理偏向性,可能稍微偏文科一些,因此男女比例比较正常,接近1:1,新生的质量都还不错,比友校魔都交大强了不少,据说那里是“一对情侣三对基”……

  开学注册如果是老生的话,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到各个院系的教务处直接打卡、盖章注册即可。

  而新生的注册地点,为了方便被找到,都直接设置在校园里面。

  其中,本科生的注册点比较醒目,从魔都综合大学正门进入,“毛像”的两边连续摆着若干新生报道摊位,每个摊位的旁边立着对应专业的标牌,比如“管理学院”、“自然科学试验班”等等。

  辅导员或独自一人,或带着助辅在摊位前接待新生、给新生拍照、发放材料,摊位后面的树上则挂着有各种各样的标语。

  有鸡汤式的:“用青春的活力幻化绚烂彩虹,用生命的热情谱写生动旋律。”

  有搞怪式的:“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

  有简洁版的:“这是一条迎新的横幅。”

  还有直接把校训拿过来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在校园里逛了一圈后,许秋前往研究生的注册点,北区的体育馆,这里的篮球场地被改造成了迎新的地点,人还不少,需要排队。

  许秋找到材料系的摊位,负责接待的是辅导员,鲍伟。

  鲍伟三十岁出头的样子,许秋见到真人后,发现他的长相有些浓眉大眼的,跟个刘备似的,和之前看材料系官网上看起来文绉绉的照片比较起来,简直判若两人。果然照片不可轻信,这年头,不只是妹子们会照骗这项技能啊。

  “辅导员你好,我来领材料,我是许秋,学号是……”

  “你好,许秋,欢迎加入材料科学系的大家庭。”

  鲍伟还是比较热情的,劲头满满的和每一位新生打招呼,然后给每个人发放了一大堆的材料。

  许秋非常庆幸自己背了个书包过来,不然空手拿这些材料还真是有些不方便。

  其中,材料包括没有打印照片的一卡通、空白学生证、培养方案、新生入学手册、校园地图、新生个人信息表、体检表、体检日程安排、学术诚信承诺书等等……

  一卡通头像的地方是空白的,不过专业、姓名、学号已经被打印了上去,门禁、食堂消费等功能都已经开通,而且里面还有100块钱,当然这个钱不是学校送的,而是预支的,开学后需要交到辅导员那边。

  学生证的话,需要填写信息,粘贴一张近期的免冠一寸照片,然后统一上交打上学校的钢印。

  其他大多数材料都是需要手动填写的。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学术诚信承诺书,本科的时候,许秋没有见过这东西。

  这个承诺书的做工还不错,硬卡纸彩色打印,一式两份,正反面还搞了个中英文双语的,仔细阅读了一番,大概意思就是:“我承诺: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我不会做出学术不当、学术不端行为,诚信做科研……”,下方是承诺人签名。

  乍一看,有点像是用户条款的样子……

  许秋推断是学校、院系用来免责的,学生只要一签字,就表示学校、院系已经把这件事情告知了学生,且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承诺书的内容,并作出了承诺,那么日后出现了学术不当、学术不端的问题,就是学生个人的问题,和学校、院系无关。

  当然,要是真出了事,学校、院系肯定是无法完全甩锅的,不过有了承诺书,多多少少可以把锅甩掉一部分。

  周一组会。

  吴菲菲开始撰写“二维钙钛矿”综述。

  段云和吴菲菲的工作交接基本完成,开始一同研究“钴纳米线掺杂的PVDF热电材料”。

  其实,段云虽然文章发的不多,但实际上干的活并不少,因为热电材料的制备、测试相对来说不难,比较困难的是测试设备的搭建,国内没有专门做这个仪器的公司,其他做热电材料的课题组也是自行搭设设备,这是个从0到1的任务。

  孙沃忐忐忑忑的汇报:“上周配制了……等锡基二维钙钛矿溶液,进行旋涂,这次涂出来的薄膜平整了不少,但器件性能较差,最高只有0.01%,XRD检测结果表明,二维钙钛矿薄膜的结晶性较差,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魏兴思摸了摸脑壳,颇感无奈说道:“0.01%的效率就不要说了嘛,直接说器件不工作就完事了……”

  随后,魏兴思看着投影幕布,手指轻轻敲着桌子,二郎腿翘起来抖啊抖,过了十多秒钟才说道:“这些个体系再试试吧,不行的话,就先从铅锡混合体系做起,不要做纯锡的,工作想要发表,至少得有效率啊。”

  孙沃嗫喏的回了一句:“好。”

  “田晴,你来讲吧。”魏兴思摆摆手,说道。

  田晴起身,摆弄好激光笔,不急不缓的讲述:

  “上周测试了基于J2:IDIC-4F体系的CEILV、TOF表征……”

  “两种测试方法得到的迁移率数据接近,其中,CELIV法得到的电子迁移率为1.46乘十的负三次方厘米平方每伏秒,空穴迁移率为……

  “电子、空穴迁移率的比值接近1,有利于抑制电荷复合,提升器件的填充因子……”

  “这周打算测试其他ITIC系列受体材料的激子结合能、激子扩散距离数据,补全数据库。”

  “嗯,干的不错,”魏兴思听完后,满意的点点头,“到时候把多个体系放在一起,整理好激子结合能、激子扩散距离数据,弄篇文章出来。”

  陈婉清继续手上的两个工作,IEICO-4F的工作,文章快要写好,但由于缺光源数据,暂时还投不了。

  这次的光源测试,有两项,GIWAXS和R-SoXS,时间均被定在了九月十四号,也就是下周二。

  许秋上周后面基本都在肝IDIC体系的文章,除了光源数据和NIM第三方检测数据外,其他数据均已齐全,文章进度也达到了八成左右。

  韩嘉莹上周主要帮许秋进行IDIC-4F体系的基础表征。

  同时,她也在撰写自己J2、J3两个给体材料体系的文章,之前本来还被分配了一个ITIC-Th的体系,有些忙不过来。

  最终,学妹只好把J2材料列为第一优先级,毕竟IDIC-4F体系用到的给体材料就是J2,需要先行发表J2材料才行,文章的撰写进度也达到了八成左右。

  邬胜男手中的体系也很多,包括六合一体系,m-ITIC,以及IDIC-M。目前,六合一体系的表征基本完成,开始撰写文章,下周计划开始m-ITIC体系的表征测试。

  莫文琳今天没在,她回到了津城的开南大学进行新生注册,以及办理交换生的各种手续,顺便许秋还塞给她几个样品,包括J2:IDIC-4F等体系,预约了NIM进行第三方检测。

  PS:今天同样三更万字。

  

373 妹子什么的,根本无法影响我码字的速度(万更求月票)

   开学第一周,时隔八个月,许秋也要重新开始上课了。

  直博生一共要修读42学分,除去免修的英语课,以及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的4学分外,剩余的学分并不多,他打算花两年时间修读完毕。

  这学期,许秋一共选修了9学分的课程,一门3学分学位基础课的《功能材料》,一门3学分的学位专业课《高分子物理II》,一门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复合材料》,还有一门1学分必修的《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是今年新增的研究生特色必修课程。

  据辅导员说,开设这门课的原因是国家开始重视实验室安全,大概形式是先把学生拉到一块儿,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PPT了解其他学校实验室出现事故后的惨状,最后各自学习资料,系里安排统一考核。

  至于具体怎么进行考核,院系还在讨论。

  原则上,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将不被允许进行实验,直到补考通过为止。

  看这个样子,许秋这届新生算是当了一回“小白鼠”,学校打算拿他们作为试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测试与考评办法,之后再把这项政策推行到高年级的研究生。

  出发点确实是好的,至于具体有多少效果呢,也很难说,因为想想也知道,这种考核多半是以考试的形式,出一堆题目,然后答题。

  但做题这种考核,对魔都综合大学的研究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能到这里的学生,很强的应试能力是基本技能,稍微背一背,绝大多数人都能通过考核。

  然后考核完再过一个月,两个月就都忘掉了,等到真正遇到突发事件,八成是想不到之前答过的题目。

  除非每个月都考一遍,但那又不现实,太折腾了人,也有些因噎废食的意味。

  而且,虽然学生是在一线进行实验操作的,但这个安全问题的源头其实是在导师,而不在学生。

  如果导师这边有很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多半会同样要求他的学生们,反之亦然。

  不过,相较于学生,导师的可塑性就差多了,能当上导师,大多数都已经接近40,甚至40+,很多观念都已经固定了很难改变,比如:有些老教授进实验室就是不爱戴手套,然后到处乱摸,没辙……

  很多时候,就是会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明知道有问题,但不好下刀子。

  这也是国内的一大特色:“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但不管怎么说,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建设,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那就必须去做,哪怕再难,哪怕成效再慢。

  另外三门课程,根据陈婉清、田晴、吴菲菲等几位学姐的情报,都不点名,而且授课时间都是在周四,上午两节,下午连着四节,刚好占用一天的时间,许秋觉得这样不错,比较方便他安排实验。

  具体来说,《功能材料》的授课老师是本科时的教《无机功能材料》的那位教授,他只会无脑念PPT,一下课就跑到教室外面玩手机,没有期末考试,只需要做一个PPT,是只要做PTT不需要演讲的那种,因此,这门课程被三位学姐一致评选为“材料系最水的课程”,没有之一,而且还是3学分,修到就是赚到;

  《高分子物理II》,虽然是必修课,但这门课是本科《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延伸,只额外多了20%左右的进阶内容,对许秋来说基本没什么难度;

  《复合材料》,许秋上过同名课程,授课老师是本科辅导员于强,于强安排的研究生课程只是把课件变为了英文,多了大约20%的进阶内容,不过出于给研究生减负的考虑,于强把期末考试从闭卷改为开卷,实际需要投入的精力反而降低了。

  从这些课程的安排来看,本校本系保研的学生优势还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授课老师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而且都是既开本科生课程又开研究生课程,那么他们在开设研究生课程时,大概率就是把本科生课程改一改,加点内容进去,对本校学生来说相对于重新修读一次;

  另一方面,本校本系的学生,多多少少能够在老师那边混个脸熟,在同样的表现下,获得好成绩的概率,也比外校过来的学生高很多。

  周三,许秋已经基本完成IDIC体系的文章,只差光源的两项表征以及NIM第三方性能检测,这两部分他都在草稿中预留了位置,这个工作他拟投AM。

  材料口的文章,投AM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即使被拒转投AEM或者AFM也可以接受,至少最终都是落到了一区的期刊。

首节 上一节 268/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