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32节

  最近三年里,他们组在有机光伏领域发表了一篇AM、一篇JACS,还有几篇JMCA、CM之类的工作。

  唯一的问题,就是鲍原友英文讲的实在是不太利索,磕磕巴巴的,还有些Chinglish(中式英语)的意味:“We have de……developed a new, new material named as……(我们开……发了一个新,新的材料,名为……)”

  许秋在下面听着都有些着急,恨不得上去帮他捋一捋舌头,替他做报告……

  会场里的人倒是都很安静,没有人捣乱或是在会场上发出嘘声之类的。

  因为众人都知道,语言方面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过来。

  像一些人就是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韩嘉莹就会把PY的“朋友”嗦成是“盆友”。

  就连Bazan这样土生土长的漂亮国人,发音都会带有口音。

  一些欧洲人讲话的时候也会大舌头,就好像嘴里含了什么东西一样。

  咖喱国的学者就更别提了,在国际交流的时候,讲的英文通常带有浓浓的咖喱味道,极具辨识度。

  十一点十分左右,许秋有些艰难的听完了上午的最后一场报告。

  龚远江宣布“暂时休会”,然后安排他的学生帮忙指引,带着与会人员一起前往食堂。

  他已经提前和食堂那边打好了招呼,与会人员可以凭借餐券消费食堂内价格在20元以内的任意菜品,还包场了食堂的一部分区域,桌子上都放着三角立牌“有机太阳能电池研讨会专用”,只有参与报告会的人才能坐。

  像昨天那种高规格的大餐也不能顿顿吃,请一两次意思意思就行了,天天吃的话,哪怕他是“长江”也吃不消,倒不是缺经费,主要是不好报销,学校对这种会议来访人员的住宿餐饮消费报销都是有严格的限额,超过限额就只能自掏腰包。

  当然,也可以虚报不存在的会议,用来报销,学校一般也不会细查,但想查的话,一查一个准。

  龚远江自然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留下这种明显的污点。

  中饭期间,魏兴思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吃,许秋则有莫文琳陪着,两人边吃边聊着。

  上午莫文琳一边听报告,一边看综述,工作效率并不高,只看了一部分,但还是积攒了不少问题,趁这个机会,她把这些的问题一并提了出来,许秋一一耐心解答。

  许秋比较庆幸,他手下的几个人都算比较勤奋,没有混子,要是给他安排四个“田晴”,想想还真有点让人头大。

  中午,许秋回宾馆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再次奔赴会场。

  下午一点,会议继续。

  龚远江先是念了一遍魏兴思的简历,魏兴思走上演讲台,手持激光笔,掌声过后,开始演讲:

  “今天,我的汇报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分别是具有高结晶性聚合物给体材料PCE11体系,以及3D-PDI非富勒烯受体材料……”

  “首先,是这篇发表在AM上的文章,这是我们组许秋的工作,它被同时评为了封面、高被引以及热点文章……”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高结晶性的聚合物给体材料,名为PCE11,现在已经成为有机光伏领域的基准给体材料之一,它与PCBM体系结合,效率高达11.1%,与不久前徐正宏课题组开发的IDTBR体系结合,效率也超过了9%……”

  这是许秋第一次听魏老师做大会演讲。

  不得不说,魏兴思英文讲的还挺溜的,毕竟在漂亮国待了十多年。

  据吴菲菲说,魏老师刚回国那会儿和人说话的时候,经常想不出怎么用中文表达,然后就中英文混杂。

  当然,不是那种“I服了U”的中英混杂,而是类似“吴菲菲一直占着手套箱,你应该aggressive(有侵略性的)一些,和她抢着用”、“这个拒稿,我觉得可以找编辑appeal(申诉)一下”、“审稿人的意见不正确,我们要和他argue(争论),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等等。

  大多数都是因为那些词汇经常使用,从而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因为很多时候说话都是不过脑子的,所以就直接从嘴里蹦了出来。

  现在魏兴思已经好很多了,除了在说一些专业术语的时候,比如“Communication”、“Cover Letter”之类的,其他时候一般都不再会中英夹杂了。

  而这些专业术语,许秋听英文都习惯了,导致他现在都不知道它们的中文翻译是什么,当然也可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翻译。

  魏老师在演讲台上面讲,许秋在下面听。

  他又重温了一遍组里的九个工作,这些工作他都是挂了名了,不是一作就是二作,要么就是共一,印象中都没有三作的。

  而魏兴思在介绍每个工作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们组许秋的工作”或是“这是我们组XX和许秋共一的工作”……

  以至于魏兴思演讲快结束的时候,莫文琳在许秋耳边模仿魏兴思的语气,揶揄道:“这是我们组许秋的工作。”

  搞得许秋有些莫名的羞耻,果然脸皮太薄了,还是得多加锻炼啊。

  这几天相处下来,他和莫文琳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又过了一会儿,魏老师结束汇报。

  他的时间卡的很精准,三十分钟,误差在一分钟之内。

  

314 为什么感觉学到的招式,有什么地方怪怪的呢?(求订阅)

   龚远江起身继续主持,说道:“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

  很快就有人举手响应,看样子应该是龚远江的学生之一,在得到许可后,提问道:“魏老师,您觉得相比于传统的PCE10材料,你们开发的PCE11材料有什么优缺点吗?”

  魏兴思稍作思考,开始答复:“PCE10和PCE11两种材料都是目前的基准给体材料……”

  他选择了避重就轻的方式,没有提具体的优缺点,主要是客观上这两者也很难比较。

  许秋在下面也预演着回答,除了可能会给魏老师救场外,之后自己肯定也要上台做报告,到时候也会有提问环节,现在的思考就当做是预演了。

  这不,许秋就学会了一招,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那就避重就轻,打太极……

  应付完首个提问者,龚远江亲自问了一个问题:“魏老师,你对有机光伏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怎么看?”

  这是所有参会者都会被问到的问题,其实这也是研讨会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毕竟大家PPT里讲的具体的工作,都是已经发表的文章,别人差不多都见过,有不懂的也可以直接翻文献。

  而每个科研工作者对未来大方向上的想法,却是平常难以听到的。

  有句话叫做选择大于努力,科研领域也是一样的,研究方向对了,跟着大佬走,就有更大的几率吃到肉(发表好文章)。

  因此,越是厉害的学者,提出的意见越会被重视,这也是大佬们能轻易在CNS主刊、《自然》大子刊上灌水的一个原因——别人确实想看他们写的东西。

  魏兴思洋洋洒洒说了一番,主要思路是他看好非富勒烯领域,不过他说的比较笼统,没有提及过于细节的东西。

  然后,许秋又学废了一招,这招被他命名为镜花水月,大体上是“我话就说到这里,你们能领悟多少,看你们的本事了”。

  与会人员继续提问,这次是一位许秋不熟识的青年老师,问道:

  “我看到您做了3D-PDI体系,效率做的非常高,您觉得非富勒烯体系的出路在于PDI领域,还是近期徐正宏他们开发的ADA体系?”

  这个问题比较犀利,要是说别人工作不好的话,人家正主徐正宏就在会场上坐着呢,当面说人坏话总归不太好;但如果说自己的方向不太行,又是在啪啪打自己脸。

  好在魏兴思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他在心里暗暗记住提问者,然后答复道:“不论是PDI领域还是ADA领域,我觉得都有是非常有希望的方向,我看好的是整个非富勒烯领域……”

  许秋再次学了一招,左右逢源。

  为什么感觉学到的招式,有什么地方怪怪的呢?

  接下来,一个学生模样的提问者,一本正经说道:“传统PDI系列的光吸收范围大约在400-600纳米之间,但是您EES工作中开发的3D-PDI材料的光吸收范围在600-800纳米之间,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待魏兴思将PPT切换到对应地方的时候,对方拍了拍脑门,说道:“噢,我看错了,那没事了,不好意思啊。”

  得,是个马大哈。

  最后一个问题,是卢长军带来的学生问的:“您的PCE11体系均用到了热涂法的方法,请问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魏兴思连着讲了四十多分钟,也有些累了,而且具体的实验操作也不是他所擅长的,便朝许秋摆手示意,说道:“这个问题就由我的学生许秋帮忙回答,他是这个系列工作的主要作者。”

  召唤来的有些突然,不过许秋没有怯场,直接站了起来,然后看着周围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有老师有学生,还是不由的感到一丝丝紧张。

  于是,他在心中默念“这就是组会,这就是组会”,又深呼吸了两次,平复了心情,沉声说道:“我……”一开口,许秋发现自己真的当成了在开组会,直接说了中文。

  反应过来后,许秋迅速将语言切换到英文:“Sorry,we firstly……”。译文:“我们最开始使用的是将基片和有效层溶液同时加热,然后快速旋涂的方法,制备有效层薄膜,这个方法因为受热不均匀,会在中央形成一个圆,之后我们采用了可加热式的匀胶机……”

  许秋代为回答这个问题后,魏兴思的汇报圆满结束。

  其实,许秋很想看到港大的严虎听了这场报告会后的反应,

  严虎也就是之前做PCE11体系和许秋撞车的课题组,可惜今天对方并没有来,不知道是因为港城离津城太远的缘故,还是龚远江没有邀请他,又或者是不愿意见到魏兴思。

  之后,徐正宏、卢长军和郑笑依次汇报。

  徐正宏讲了讲他们基于饶丹宁A单元的ADA体系非富勒烯受体的发展史,他们组发表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自然》大子刊,当初他们最早提ADA概念的时候,就发了一篇《自然·光学》,现在IDTBR体系又是一篇《自然·材料》,此外还有杂七杂八的JACS、AM、EES、Angew等文章。

  因为他们也是做ADA体系的,而且和许秋做的很相近,所以这场汇报给他带来了不少灵感,他直接在实验记录本上开启了狂草(三声)模式。

  看的旁边的莫文琳都呆了:“许秋,你这在我的实验记录本上写的都是些啥。”

  许秋的字本来写的就一般,再加上高考过后,进入大学,除了做作业,应付考试,偶尔填填表外,基本不会写字,都是用键盘打字,这就导致字写的连笔起来,其他人根本看不懂。

  欣赏了一番自己的字迹,许秋随口吐槽:“这样看来,我很有当医生的潜质嘛……”

  卢长军讲的是他们组开发的,基于DPP受体单元的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进展,类似于PCE10、PCE11,DPP体系也是窄带隙的材料,其中DPP2T的结构,光电转换效率也能上10%,但是这类材料和非富勒烯受体体系结合,效果不好,因此许秋就没太过关注。

  最后的郑笑是做PDI的,主要介绍了PDI的寡聚物,包括创下前前世界纪录的PDI四聚体,和许秋目前研究的体系偏差较大,他也没太过关注。

  今天与会人员提问的热情比较高,基本十五分钟的提问时间都问满了。

  而且,提的问题大多都比较正常,没有太过夸张的,或者故意刁难的。

  毕竟除了Bazan外,其他人都是龚远江请来的国内同行,圈子就这么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国内都还是比较好面子的。

  就像上午鲍原友的工作,被别人看出来有所疏漏,那人也只是摇摇头提了一句:“你这个结论我不能完全同意。”,没有抓着一个点不放,死命攻击。

  PS:万更结束,当前月票850+,欠更2W7,已还1W3+。

  

315 喊了四年的口号(求订阅)

   大会结束,龚远江起身说道:“本次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研讨会圆满结束,感谢各位来访的老师、同学,晚上六点我们将在开南大学食堂四楼招待各位……”

  参会人员有序退场,魏兴思向旁边走了两步,来到许秋面前,说道:“许秋,你把这次会议上的收获汇总一下,明天组会上和大伙分享分享,顺便帮我通知吴菲菲他们明天下午开组会。”

  “好。”许秋点头应和,然后随手在课题组群聊中发了条消息:“明天下午开组会”,很快就收到一排表情包,捂脸、震惊之类的。

  魏兴思又看向旁边的莫文琳,说道:“莫文琳,你明天高铁票买好了吧,和我们一起回去?”

  “嗯,买好了,”莫文琳回应道:“车次是G5,和老师你们同车次的,不过座位不在一起。”

  “没事,”魏兴思摆摆手,“我先走一步,等会儿吃饭的时候见。”说完,他便夹着公文包离开了。

  “实验记录本借我下?”许秋晃了晃手中莫文琳的本子。

  “送你啦,”莫文琳满不在乎道:“反正也是新领用的。”

  “行,”许秋也没客气,把本子一卷,攥在手里,然后摆了摆手,说道:“回见。”

  “拜拜。”莫文琳笑道。

  回到宾馆,许秋看了眼时间,五点二十分,离吃饭的时间还早,便去洗了个澡。

  几分钟解决后,许秋裹着浴巾坐在桌子前,开启电脑,他打算把今天记录下的文字,敲录到电脑中。

  记忆都是有时限的,他怕拖得时间太长,自己都认不出自己都写了些啥,之前觉得自己有做医生的潜质,那都是错觉……

  许秋翻开实验记录本,一股混杂着纸张、墨汁以及莫文琳淡淡香水的味道铺面而来。

  至于具体是什么香水味,许秋也分辨不出来,栀子花,铃兰花,玫瑰花,薰衣草,或是其他什么东西?

  他只知道这类香味剂要么是从天然的植物中萃取出来的,要么就是在有机合成实验室合成出来的。

  结构嘛,通常都是醇、酮类的,带点不饱和双键之类的结构,可以和嗅觉细胞结合,产生电信号,传导到大脑,形成嗅感。

  其实,大多数的化妆品,主要成分的结构都很简单,可能几百块钱就能买一吨,但只要稍微包装一下,100克就敢卖几十甚至上百软妹币。

  比如凡士林(由vaseline英译而来),是一种长链烷烃混合物,通常是从原油经过常压和减压蒸馏后留下的渣油中脱出的蜡膏,它也是世面上部分唇膏的主要成分,而一个手指指节大小的膏体,就能卖小几十软妹币。

  因为,很多时候顾客都是买的一个牌子,他们花的钱,一大部分都用在品牌营销或者说打广告上了。

  当然,也会有一部分用于研发新产品。

首节 上一节 232/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