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203节

  对于作者来说,他们的作品将被更多的人看到,与存在付费墙(阻止非付费用户浏览网页内容的屏蔽系统)的文章相比,开放获取文章的浏览和引用频率更高;

  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可以访问和建立在他们领域的最新工作和数据集。

  对于文章的资助者来说,他们资助的工作将有更广泛的受众,并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在末尾处,重点来了。

  选择“开放获取”,需要收取9400欧元的版面费。

  9400欧元,四舍五入一下就是十万软妹币。

  这是如此多的一笔巨款,以至于都能在魔都买个一两平米的卫生间,装一个马桶了。

  正当许秋感慨万千的时候,韩嘉莹已经测完了今天制备的器件,脸上洋溢着笑容,蹦蹦跳跳的从里间实验室出来,她的身后还跟着陈婉清,学姐也是面露笑意,不复上午的颓废样子。

  韩嘉莹身体撑在许秋座椅靠背上,从背后环住了他的脖颈,在耳边轻轻吐声:“师兄,猜猜我这批器件做到了多少~”

  许秋被学妹的突然袭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发挥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小心试探道:“难道,破8%了?”

  韩嘉莹欢快的说道:“不止哦,再猜~”

  感受着身后学妹柔软的触感,许秋用夸张的语气说道:“天呐,不会超过9%了吧?!”

  “bingo!”韩嘉莹松开双手,挪动两步,在许秋旁边坐下,“参照师兄之前体系的优化条件,效率达到了9.05%,一发入魂!”

  “恭喜学妹啦,”许秋似若无奈的摇了摇头,“哎,我刚突破了世界纪录,还没保持几天,就又被打破了呀。”

  陈婉清突然插话道:“你能有我惨嘛,刚刚我的器件效率破6%了,要是明天才看到早上那篇效率10%的《自然·材料》,我还能开心一天呢,现在连一天的世界纪录都么得……”

  三人闲聊间,楼道里传来一声重重的关门声,以及熟悉的“哒哒哒”的脚步声。

  他们顿时开启了“假装讨论”模式:

  “我觉得可以试试后退火处理。”

  “DIO的添加量还可以再优化一下。”

  “溶液浓度还可以提高一些。”

  很快,魏兴思夹了个公文包出现在216门口。

  他的神色看起来有些疲惫,朝内部环视了一圈,看到办公桌前的三人,随口问了一句:“今天器件做的怎么样?”

  沉默了两秒钟,许秋主动说道:“韩嘉莹的体系最高做到了9%,陈婉清的最高6%。”

  现在,许秋已经代替从学姐,成为了有机三人组中的领头人,一方面是许秋现在的科研能力暂露头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姐不太愿意直接面对魏老师。

  “9%……”魏兴思看了看许秋,又看了看韩嘉莹,考虑了一会儿,略带期待的说道:“具体多少,有机会破十吗?”

  “9.05%,”许秋斟酌了一番,说道:“突破10%的机会不大,她这个体系和我之前那个很相似,最优的器件加工条件不会偏差太多。”

  “嗯,我明白了,”魏兴思朝许秋点了点头,转头向韩嘉莹问道:“现在你的文章写的怎么样了,就是之前第二代的体系?”

  “唔……”韩嘉莹估算道:“差不多完成了七成左右吧。”

  “你把文章的格式改为ACS,准备改投CM吧。”魏兴思见韩嘉莹疑惑的样子,解释道:“不然你这个9%效率的第三代体系就不好出手了,要是把第二代、第三代两个体系合二为一,也有点可惜,毕竟第二代的表征都齐了,文章都快写好了,投个CM应该还是很容易中的。”

  “好的。”韩嘉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过了一秒钟,又说道:“对了,冯盛东老师那边的TAS数据还没开始测呢。”

  “那让他先不要测第二代的体系了,然后我们快点寄一批第三代体系的样品过去,把TAS的分析放在第三代的体系中。”魏兴思顿了顿,朝许秋说道:“你那篇NC投掉后,最近没什么其他事情吧。”

  许秋点头回应:“没有。”他大概猜到了魏老师要说什么。

  “行,”魏兴思点点头,“没什么事情的话,你可以帮韩嘉莹一起做下实验或者写写文章,具体分工你们自己商量吧,争取……在两周内把第三代9%的那个体系的文章写出来,可以做到吗?”

  许秋暗中盘算了一下,现在关键的器件数据、GIWAXS数据已经拿到手,TAS、TRPL可以拜托冯盛东老师,剩下的表征其实并不多,他和学妹两人合作的话,两周时间虽然有些紧,但也不是做不到。

  其实,许秋也知道对这篇文章来说,魏老师的心理预期可能是三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写完,但会故意说两周,只要花费的时间没有超过魏老师的实际心理预期,他那边都是可以交差的。

  有点类似于中学时期父母叫孩子起床:“七点了,要迟到了!”,而实际的时间可能只是六点半而已。

  要是他们一直提前谎报半小时还好,最怕当你已经习惯了半个小时的提前量,然后父母突然某一天说真话了,那就直接凉凉,迟到半小时,喜提一次罚站。

  将发散的思维收回,许秋点点头说道:“应该没问题。”

  韩嘉莹见状,也应了下来:“我也可以。”

  许秋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冯盛东老师那边……”

  “冯盛东那边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和他讲的,让他优先做我们的测试,”魏兴思笑了笑,“说起来,他们这种拥有特种表征设备的课题组真是占便宜,随便两个实验,写两段话,就能蹭一篇NC、AM的通讯作者,不过有利有弊,他们想自己发文章确实挺难的。”

  “陈婉清,你的如何?”魏兴思顿了一下,自语道:“噢,刚才好像提过,超过6%了,是吧。”

  陈婉清尴尬的“嗯”了一声。

  有学妹的9%珠玉在前,学姐的6%就没那么惊喜了,不过魏老师还是鼓励了一句:“辛苦啦,文章抓紧时间写起来,先按AM的格式写吧,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试着投一投的。”

  说完,他又朝里间实验室看了一眼,不过没有进去,直接转身离开。

  待魏老师远去,陈婉清突然八卦道:“你们猜猜他干嘛去了,会不会……”

  韩嘉莹随口接话:“还能干嘛,下班了回家呗。”

  许秋摇摇头,说道:“我猜他去做大保健了。”

  “大保健?”韩嘉莹突然红了脸:“就是,就是那个,那种很舒服的……”

  “没错,魏老师连续投了四篇文章,身体有些吃不消,今天下午我看他改文章到一半的时候,都是站起来继续改的,”许秋顿了顿,解释道:“这么晚了去医院肯定不合适,就应该出去做个按摩推拿,活动一下筋骨。”

  “嘁,”韩嘉莹反驳道:“这叫什么大保健,明明是马杀鸡。”

  “不说这个了,”韩嘉莹提出刚才的疑问,“为什么这个工作要转投CM呢?”

  “一方面……,另一方面……”许秋把之前的分析过程,详细给学妹解释了一下,最后总结道:“主要还是求稳。”

  “这样啊,”韩嘉莹这回听明白了,又问道:“那我另外一个B3T的体系怎么办呢?”

  “我想想,”许秋考虑了一会儿,说道:“留着最后写吧,现在还是要和其他课题组抢时间,优先发表性能更好的体系,到最后B3T的体系估计只能发一篇ACSAMI了,不过二区也是文章嘛。”

  “二区也是文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陈婉清突然插话。

  “学姐,我没有针对你的意思,我是说……”许秋道。

  “嗯?”陈婉清双目一瞪,举起了拳头,挥了挥:“继续。”

  ‘并没有什么威慑力的样子,甚至有点点像招财猫……’许秋止住话头,转移话题:“我是说假如日后ICIN这个结构能做好的话,学姐一区还不是随便发,再来几篇都有可能。”

  “可现在到6%都吃力,”陈婉清轻叹一口气,“说起这个我就来气,他们怎么不按照常理出牌,直接把效率给捅到了10%,这让别人还怎么做啊。”

  “不直接捅到10%,也发表不了《自然·材料》,NM呀。”许秋随口解释了一句。

  “倒也是,”陈婉清道:“话说《自然》的子刊,缩写怎么都这么奇怪,又是NC,又是NM的……”

  “可能N比较特殊吧,”许秋笑了笑道:“《自然·光学》、《自然·物理》都是NP,《自然·化学》也是NC……”

  

265 第五篇一作文章,顺利拿下(求订阅)

   之后的几天,有机三人组主要在邯丹活动,材一216房间七人再次齐聚,重新变得热闹了起来。

  陈婉清怀着复杂的心情,处理着上周测试得到的实验数据,并以AM的模板开始撰写IDT-ICIN体系的文章。

  许秋和韩嘉莹已经协商好了分工。

  学妹先是做了一批TAS的样品,并给瑞典冯盛东老师那边寄送了过去,然后开始补充三代B4T-8和B3T-6系列的实验数据,同时对之前第二代体系的文章进行收尾。

  许秋则负责处理实验数据、制图,偶尔帮忙做做实验,并撰写基于三代B4T-8体系的文章,目标期刊为EES。

  之所以从AM改成了EES,是因为最近组里Wiley的好文章投的有点多,魏老师决定平衡一下,不能老是往同一个期刊公司投稿,影响不太好。

  EES是RSC旗下的期刊,缩写是Energy Environ. Sci.,即《能源和环境科学》,同样是材料类的顶刊,和AM《先进材料》档次差不多。

  不过,EES的影响因子更高一些,其中一个原因是EES的编辑团队比较喜欢“经营影响因子”,他们早期创刊的时候他们找各路大牛约稿,在上面发表了很多的综述文章,硬生生把影响因子给拉了上去。

  不同期刊公司有着不同的经营理念,或是扩张,或是坚守,或是维持较低的发文量以保证质量,或是每年发表数千文章用来敛财。

  具体到某一本期刊,负责的编辑发生变化,也会对一个期刊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拿《自然》、《科学》两大顶刊来说,《自然》的出版公司比较喜欢扩张,到现在子刊已经达到40本左右,涉及到各个细分领域,影响力在持续扩大。

  除了《自然》主刊外,与有机光伏相关的大子刊包括,《自然·材料》,《自然·光学》,以及马上要出的新刊《自然·能源》,此外还有《自然·通讯》这种回收稿件用的综合类小子刊,啥领域都收,来者不拒。

  而《科学》系列的期刊就很少,除了主刊外,早期只有《科学·信号》、《科学·转化医学》两个子刊,这些都和有机光伏领域没什么相关性,而且影响力也一般,第一个《科学·信号》还是二区,影响因子还没破10,第二个医学类的期刊,虽然影响因子破10了,但和《自然》大子刊30+的影响因子来比,还是比不过的。

  最近的新子刊《科学·进展》Sci. Adv.倒是和有机光伏还有点联系,不过另外两个马上要出的新刊,《科学·免疫学》以及《科学·人工智能》就和许秋他们八竿子打不着了。

  也因此,这些年来,有机光伏领域在《自然》主刊以及《自然》大子刊上发表文章有几十篇,而《科学》上只有二十篇不到。

  在这个领域里说起《自然》,人们会想起它以及它的一群小弟(子刊)们,而说起《科学》,也就只有《科学》一个罢了。

  周三下午,许秋之前投稿ACS Energy Letter(ACSEL)的非富勒烯综述文章收到了返回意见,三个意见,都是正面的,一个建议直接接受,另外两个建议小改。

  修改难度并不大,许秋花费了半天的时间,按照审稿意见,修改了文章正文,并写好了“审稿意见答复”,交由魏老师发送给编辑。

  周四中午,编辑回复邮件,表示文章正式被接受,许秋的第五篇一作文章,顺利拿下。

  然而,现阶段ACSEL还不算一区期刊,系统的进阶任务仍然卡在“发表2/3篇SCI一区文章上面”没有完成,只能等待那篇NC了。

  说起来,ACS期刊公司在化学领域有着行业顶刊JACS,但在材料领域并没有特别顶尖的期刊,这或许就是他们推出ACSEL这个期刊的原因——拿ACSEL和AM、EES之类的期刊扳扳手腕,打造一个ACS旗下的能源、材料相关的顶刊出来,补足这个缺口,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得偿所愿。

  这也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了,五年后答案便能够基本揭晓。

  晚上八点,韩嘉莹那篇关于“第二代B4T体系”的文章修改完毕,投了出去,目标期刊CM。

  这几天,许秋和韩嘉莹非常忙碌,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在同一房间内,但却没什么时间交流,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时间管理”做的比较好:

  学妹在里间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许秋在外面办公桌处理数据;

  学妹做器件做累了想切换着写会儿文章,许秋要帮忙在实验室蒸镀或是测试;

  完美错开。

  今天学妹的文章投了出去,也算是卸下了一个小担子,两人在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找了个机会直接开溜,一起出去吃宵夜。

  现在临近五月,小龙虾已经陆陆续续的上市了,韩嘉莹挑了一家名为“张记一哥”的店,主打烧烤、龙虾,正好开在大学路上,离学校不远,不行二十分钟就能到。

  两人一路沿着校园里的水泥路漫步过去,经过材料二楼、遗传学楼……

  一边走,一边聊着校园八卦,主要是韩嘉莹在讲,许秋在听,偶尔接几句话。

  “师兄,我跟你讲,我们辅导员和我们班一个女生……”

  “是嘛,说来听听。”

  “最早是我们班长发现的……”

  ……

  “师兄,我一个室友前几天脱单了,他男朋友是隔壁财大的,本科毕业已经工作了两年,我估计过几个月她就要搬出去住了,我也能享受两人间啦。”

  “你关注的点好像有些奇怪……”

  “嘛,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啦。”

  ……

  很快,许秋和韩嘉莹两人在“张记一哥”的店面前驻足。

  大红色不锈钢制造的招牌,上面的LED灯变幻着各种色彩,美中不足的是“张”字有一边的灯不亮了,亮着的地方就变成了“长记一哥”。

  此时,大学路这边的客流量还不少,店里店外二十多张桌子都快坐满了,毕竟只是晚上九点多,魔都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隐约还能听到几间店面相隔的一家酒吧里,驻场歌手的沙哑声音:“漫天黄沙掠过,走遍每个角落,行走在无尽的苍茫星河……”

首节 上一节 203/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