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145节

  这种写作方法,正是比较适合她们两个萌新,如果是领域里的大佬,行文天马行空一些也无所谓。

  敲定好初步分工事宜后,许秋把最新的文献WORD和PPT整理版本,给学姐拷贝了一份。

  两人的合作,正式开始。

  ……

  许秋将引言部分,也就是正文第一部分打包给学姐后,他主要负责后面的部分。

  虽然是计划书,不用详细的展开描述,但每一部分大体上要讲什么内容,还是要言明的。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材料的分类”,许秋将之前总结时对非富勒烯材料的分类直接拿来用。

  一共四个大类,包括PDI衍生物、A-D-A类、聚合物受体N2200类和其他。

  对于每一大类,还需要进一步细分。

  比如现有的PDI衍生物中,包括侧链修饰型PDI,修饰的位置有原位、湾位、氮原子位,修饰的侧链包括烷基、芳香基、烷氧基等等,还包括PDI二聚体,有扭转型二聚体、桥连接型二聚体等等。

  将所有的材料分类归纳总结之后,在第二部分的结尾处,还要列一张大表格,名为“现有非富勒烯体系的光电性能总结”。

  这张大表格里面,涵盖了所有近期发表的非富勒烯体系采用的给体材料名称、受体材料名称,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

  这部分的工作量不小,但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主要考验细心和耐心,对应的材料名称不能写错,数据要准确,参考文献不能引用错误,也不能有遗漏。

  ……

  三天后,许秋完成了第二部分,进入第三部分的撰写工作,主题为“影响非富勒烯体系器件性能的核心因素”。

  他打算从三个具体方向进行分析,包括光吸收性能、电荷输运以及薄膜显微形貌。

  这其实是类比传统富勒烯体系的分析方法,许秋没有多改,直接沿用过来了。

  没办法,他现在还没有独立提出一套理论的能力,直接套用前人的工作思路是最简单且行而有效的方法。

  这一部分开始还没多久,陈婉清便带着她写好的引言部分,来找许秋交差。

  “引言部分我基本写好了,我在‘有机光伏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非富勒烯受体的发展历程’两者之间增加了一段关于‘富勒烯衍生物优缺点’的介绍用来过渡。”陈婉清顿了顿,具体解释道:

  “优点之处因为众所周知,比如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等,我就一笔带过了,重点讲了一下它的缺点,包括几乎不吸收可见光、分子结构单一、难以调节能级结构、在空气条件下的热不稳定性等等。”

  “嗯,可以,这样确实比较有逻辑性,上下文衔接的更加顺畅。”许秋赞同道:“正是由于富勒烯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才要发展非富勒烯嘛。”

  其实,做有机光伏领域的行内人,包括许秋都懂,你说了一堆富勒烯的缺点,但它有效率高这一个优点,就把所有缺点都掩盖了,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研究非富勒烯这个领域,去强行挑战困难模式的。

  但现在他在写非富勒烯的综述,给非富勒烯材料唱赞歌,就必须这样写。

  而学姐这种避重就轻的叙事手段,在科研论文中也并不少见。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有机领域人们报道的光电转换效率,都是一个器件呈现出来的最高数值。

  为什么要报道最高数值呢,因为人们都知道大部分富勒烯体系下,测得的这个数值很难维持下去,随着测试的时间延长,十分钟、一小时或是一天,很快就会逐渐衰减。

  衰减0.5%都算好的了,有的器件甚至能衰减1%-3%,最高效率8%的器件,持续光照后变成5%了,这要是报道5%的效率,连文章可能都发表不出去。

  相关研究表明,产生这样的原因,可能与富勒烯在光照条件下形成了二聚体,破坏了原有电池器件的纤维形貌导致的。

  只是在大部分非机理研究性质的文献,也就是侧重材料设计、合成的文献中很少会提及这一点。

  “还有其他改动吗?”许秋问道。

  “改动倒是没有,总体就按照你之前的思路写了,不过‘综述主要内容’这一部分需要你来补充。”陈婉清道。

  “好的,这部分交给我。”许秋直接答应,接着又问道:“我比较关心展望那部分,你是怎么写的?”

  “这部分我还没写,我觉得可以放在最后,先写正文的展望部分,然后再回过头补充引言部分的,到时候可以再一起讨论一下。”陈婉清道。

  “嗯。”许秋点点头,这算是意料之中的答案。

  “那我们继续分下工吧,第三部分我负责‘光吸收性能’部分,你来负责‘电荷输运’以及‘薄膜显微形貌'这两部分,怎么样?”

  “好呀。”陈婉清欣然同意。

  这样分配下来,两人的工作量相当,因为引言部分她还给许秋留了个尾巴。

  ……

  又是三天后,许秋负责的部分已经完成,但学姐还没有完成。

  他便先行进入第四部分,也就是“总结与展望”部分,既包括对当下领域内存在主要问题的总结,也包括对未来领域关键研究方向的展望。

  提出当下存在的问题相对容易一些,直接参照其他人发表的论文即可。

  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非富勒烯领域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光电转换效率低下,次级问题是受体材料种类相对较少。

  后者很难进行讨论,前者还可以具体展开,进一步拓展至PDI衍生物结晶性过强、A-D-A小分子的电荷输运能力较弱、N2200聚合物体系共混薄膜形貌较差等等问题,而且还可以和第三部分的内容进行呼应。

  总之,可以说的内容不少。

  挑毛病嘛,到哪里都简单。

  毕竟是科研领域,而非工业应用领域,都是有大毛病存在的,不然还搞什么科研,这个领域早就工业化上市赚钱了。

  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非富勒烯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也就是“展望”,那就是一个难题了。

  甚至可以说是整篇综述计划书里最难写的地方,其他地方可以引用其他人的工作内容,但在这里必须要亮出作者的观点。

  事实上,展望部分中提出的,也只是问题的解决思路,准确的说是猜想性质的解决思路。

  当然,这也很正常。

  如果已经知道问题怎么解决,还写什么展望,直接就动手操作,整理实验数据,发表论文了。

  不过,也不能乱写一通,还是要有合理性的,不然可说服不了挑剔的编辑和审稿人。

  在撰写计划书的过程中,许秋同样颠覆了他一直以来对综述文章的印象。

  之前他在看别人综述的时候,感觉综述嘛,不过就是把其他研究者们近期的工作总结一下,分分类就好了。

  而实际上,除了对其他人工作的总结,更加重要的是要提出研究者个人的观点。

  这不仅仅体现在展望部分,在将来的要写的正式综述的正文部分也是一样的。

  比如,涉及到其他研究者的两篇工作,PDI分子的结构类似,一篇在湾位有四个取代基,另一篇在原位有同样的四个取代基,但前者的光电性能更佳。

  他在总结的时候,可以客观的说明实验现象,“这个体系下,取代基位置在湾位的性能更佳”,但这样的描述只能打个及格分。

  显然,在这里如果搭配一句对产生这样现象原因的猜想,诸如“这个体系下,原位取代基由于高位阻,会阻碍给体/受体之间的电荷输运,导致器件性能降低”,就会给文章加分不少。

  他也理解了为什么综述文章,编辑通常喜欢选择约稿某一领域的大佬。

  因为大佬在写综述的时候,可以把自身的观点、看法与客观的描述部分融合在一起,给他人以启发。

  这也是许秋目前的短板所在,他入行还不到一年,终究是欠缺了一些积累。

  对此他倒是很看的开,科研领域是一个长期的战线,讲究厚积薄发,只要方向没错,迟早可以一鸣惊人。

  至于吴菲菲发表EES综述,算是特例,那时候钙钛矿这个领域刚刚兴起,魏老师是国内最早研究钙钛矿的一批人。

  她的处女作虽然发表在CM上,但是到现在被引次数已经上百,在那时她也算是钙钛矿领域的翘楚,在计划书中里提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概念,能够约稿到一篇材料顶刊EES也不足为奇。

  只是,她这种成功事例,别人很难重复。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条路径(求订阅)

   1月28号,许秋综述计划书的撰写工作接近了尾声。

  他已经将陈婉清负责的第三部分内容,整合到了计划书里,现在就只差展望部分了。

  今年的春节是2月6号,课题组放假时间是1月31号到2月13号。

  因此他们要赶在课题组放假前,把这份计划书提交给魏老师,之后魏老师再负责和编辑联络。

  下午,许秋和陈婉清坐在办公桌前,就综述的“展望”部分开始讨论。

  同时他们也喊来了韩嘉莹旁听,学妹主要是充当一个听众,还有记录他们的讨论内容。

  “我觉得在讨论展望部分之前,可以先讨论一下我们各自接下来打算做的方向。”许秋提议道。

  “可以呀,唔……”陈婉清思索片刻,说道:“那些没成体系的分子结构,也就是综述中的其他分类可以先排除掉,那么就是从三个主流的方向里选,学弟,你有什么看法吗?”

  “我觉得剩下的三个体系中,可以首先排除掉N2200系列。”许秋不假思索道:“有机光伏领域,长期以来研究工作的经验表明,给、受体两种材料,一个选择聚合物,另一个选择小分子,这样组合的光电性能比较好。

  其理论依据是从形貌学的角度上,这样的聚合物/小分子搭配,更加容易形成双连续的互穿网络结构,也即三相结构。

  现阶段,我觉得我们在大方向的选择上,不能偏离其他研究者太多。”

  “嗯,我同意,全聚合物或是全小分子的器件性能潜力确实有限,”陈婉清再次问道:“那就只剩下两种选择了,PDI系列和A-D-A系列,你更看好哪种呢?”

  “两条路径各有优缺点吧,”许秋顿了顿,说道:“老实说,我现在还没有想好。”

  “其实我更看好A-D-A系列。”陈婉清道。

  “哦?为什么呢?”这回轮到许秋惊讶了,这两条路线他在心中是有偏重的,但也最多四六开? 他还在纠结呢? 可学姐却已经直接认定了其中一条路线。

  “女人的直觉。”陈婉清笑了笑道,旁边围观的韩嘉莹也忍不住噗嗤一笑。

  “好吧? ”许秋扶额? 看了看学妹,又看了看学姐? 试探问道:“那学姐,有没有具体的研究思路呢?”

  “没有哎。”陈婉清摇了摇头。

  “好吧。”许秋再次扶额? 果然? 学姐还真是一如既往的……

  “不过,”陈婉清话锋一转:“展望部分我倒是想的差不多了,具体实验思路再说嘛,反正有一个寒假过渡呢? 也不急。”

  “学姐心里有数就好? ”许秋没忘记正事,将话题拉回综述上面,开始分析:“两条路径各有优缺点,我来讲讲我的思路吧。

  PDI衍生物,就是围绕初始的苝二酰亚胺分子进行优化? 这类材料的电子迁移率较高,与传统富勒烯材料相当。

  而且有与之完美匹配的聚合物给体材料PTB7-TH? 主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是PDI高结晶性对共混薄膜形貌的破坏。

  优点是路径简单,盯着材料结晶性能即可? 而且其他研究者的前期工作比较多,目前效率的基础值比较高? 最高能做到8%。

  同时? 缺点也很明显? 只有PDI一种分子结构,比较单一,光吸收范围较为固定,材料的性能上限可能比较低。”

  “师兄,你慢点。”韩嘉莹突然插话道:“我记不过来。”

  许秋点点头表示理解,这些对于学妹来说确实属于新知识,她不像他和学姐二人,他们最近可是恶补了一番非富勒烯相关的文献。

  于是,他又重复讲了一遍,放慢语速,帮助学妹把要点记录下来,而后才继续分析道:

  “A-D-A系列的小分子,是一类由A、D、A三个单元连接而成的小分子受体,两个A单元是一样的,D单元通常是也是轴对称的,因此分子通常为轴对称结构。

  优点是分子结构较为灵活,可以通过调节D单元和A单元的结构,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调控,比如光吸收范围、能级结构甚至共混薄膜形貌等等,材料的性能上限可能比较高。

  缺点嘛,目前效率很低,只有6%左右,未来能不能做到更高,不清楚。

  而且不知道效率低下的原因,相关说法很多,也不清楚哪种是正确的,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材料的电子迁移率相对较低所致。

  这个系列研究的人不多,主要是国内的几个组在做,魏老师的好友龚远江就是主力之一。”

  “嗯,那学弟你的倾向呢?”陈婉清问道,许秋总体的很到位,和她的想法基本一致,得到这些结论也不算太难,把相关的那几十篇文献吃透即可。

  “PDI衍生物和A-D-A分子,我个人的倾向是六四开,不过既然学姐选择了A-D-A系列,那我就选择PDI衍生物好了。”许秋道,他受魏老师的影响,对PDI体系额外关注了不少,而且心里已经产生了初步的实验想法。

  “怎么,不想和我做同一个领域嘛。”陈婉清突然换了一种幽怨的语气,说道:“韩嘉莹肯定是跟你的,哎,我又要一个人奋战了。”

  “自古红颜多薄命啊~~~”陈婉清悲愤道。

  “学姐别这样。”许秋再再次扶额,学姐最近是不是电视剧看多了,又把自己给代入进去了。

  不过他还是耐心解释道:“我这是出于保险的考虑,如果我们都去研究同一个领域,万一失败了,就得从头在来,但如果我们分开成两个领域,假设其中一个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另外一个领域如果没有前景,便可以暂时放弃,再一同专攻取得突破的那个领域。

首节 上一节 145/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