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118节

  但像《自然》这类高影响力的综合性期刊,因为它会面向全部领域,所以大多数看到文章的人,并不是相关领域的业内人士。

  直接给他们看干巴巴的数据,不仅看起来枯燥,而且也看不懂啊。

  这个时候,就需要包装一下,用一些插图来辅助表达,同时把图片弄好看些,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

  说不定,就因此引起到一个其他领域的大佬的注意。

  几方人马一拍即可,定下合作计划,岂不美哉。

  ……

  数据整理是个挺让人头秃的活。

  有些数据可用,有些数据不可用,这些确定了的都还好说。

  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数据也不是只有可用、不可用两种情况。

  还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数据:

  比如,一组光吸收光谱图中,有四根曲线,其中一根曲线中有一个小的吸收峰与其他三组略有差异。

  这可能是一个独特的实验现象,也可能只是样品制备的原因。

  虽然这个细节可能无足轻重,但终究是一个小瑕疵。

  这时候就要判断:

  到底是整体重做一遍,去验证究竟是什么原因?

  还是将就着用呢?

  甚至用Smooth(光滑)功能把这点差异抹除掉呢?

  搞到最后,许秋决定索性不能直接使用的数据,通通重做一遍。

  做出这样的决定,当时感觉很爽,终于不用纠结了。

  不过很快,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

  他发现,四个体系中,P4T-2OD的数据很完整。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AM的工作就是P4T-2OD的,不完整也无法投稿。

  但是另外三个体系的数据就拉胯了。

  数据齐全,不用重新测试的表征,只有GPC、NMR、TEM、AFM。

  这勉强算是个好消息,这些测试表征,都是要去学校公共平台测试的,相对比较麻烦。

  然而,需要补充实验的表征更多,包括:UV-vis、PL、CV、GIWAXS、CELIV、TOF、SCLC、EQE、SEM、器件J-V曲线与重复性测试。

  有些是三个体系都没有测过的,还有些是三个体系只测过一部分,不完整的,还有些是测了,但被许秋舍弃掉的。

  统计完毕,他突然有点想将就了。

  不过,这种想法仅仅持续了几秒,许秋便将其抛之脑后。

  正如魏老师之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啊。

  再说,我还有学妹帮忙,问题不大。

  此时,正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的韩嘉莹,突然感觉有阵冷风吹过,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冬天要来了,明天再多穿点吧。”她小声嘟囔着。

  

第一百五十九章 关系转变

   在补充实验中,SEM和GIWAXS相对麻烦一些。

  前者是扫描电镜,用来表征器件在最佳性能下有效层的膜厚。

  一方面,实验室里不能直接测试,需要到系里去测。

  另一方面,目前这四个体系的器件,还处于性能优化的过程中,这个实验没办法进行。

  不然,假设目前最优条件是“给受体质量比1:1、总浓度16毫克每毫升、氯苯溶剂、110摄氏度、真·热退火、3000r.p.m.、无其他后处理手段……”。

  测量得到膜厚为105纳米。

  等过几天,再次优化了实验条件,器件性能又提高了。

  膜厚大概率会改变,就得再按新的条件再重新测试一遍。

  GIWAXS,要到魔都光源去测试。

  今年还有最后一次测试机会,被安排在了下周六。

  这次测试是晚间档,也就是从晚上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九点的,还要通宵。

  ……

  韩嘉莹这周有沸点社的活动,周二彩排,周三正式演出,因此请假两天。

  周二下午,她给实验室的小伙伴们送来了五张票,之后又匆匆离开。

  现在实验室的主要成员,和之前进行比较,相当于只新增了学妹一人。

  至于程明波,从最开始的一周见两次,到后来的一周见一次,到现在差不多两周才来一次。

  因为他不归许秋管,所以许秋现在也不清楚他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是不是单纯因为课业繁重,腾不出时间来;

  还是因为其他原因,选择跑路;

  或者找到了别的课题组,脚踩N只船。

  不管是什么原因,除了吴菲菲偶尔会朝着许秋投来羡慕的目光外,程明波是否存在,对其他人几乎没什么影响。

  “脚踩N只船”,也让许秋想到了他材化的一个同学,方晓桐,准确点说,是材化绩点第一名。

  许秋和她的关系,大致介于点头之交和熟人之间,属于同为学霸,偶有交集,但是没多少私交的那种。

  方晓桐从大二开始加入课题组,以大概每学期换一个课题组的频次,到现在为止已经换了四个组了。

  材料系的几个大组她都去过。

  最后,她选择加入化学系一个院士的课题组,而且她保研也是本校跨专业保研去了化学系。

  大概是觉得材料系的庙太小了,施展不开她的才能吧。

  毕竟,材料系的本系内没有院士坐镇。

  装备院、江弯先材倒是各有一名院士。

  不过那些是单列出来的单位,虽说他们招生是和材料系一同招生,但在管理方面却不归材料系管,有着自己的派系。

  不得不说,能被单列出来,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像装备院的大老板詹运涛,科研水平非常高,得意门生无数,研究的方向是菌工装备方向,不缺项目经费。

  此外,政策福利也会向他们课题组倾斜。

  比如,每年单独划分一个国奖名额。

  再比如,其他实验室都是学生、老师自己管理实验仪器,处理报销事物等琐事。

  詹运涛课题组,单独聘请了两名行政人员,一名负责实验室内仪器登记管理、实验室保洁等,另一名则负责项目经费管理、财务报销等事务。

  当然,这些行政人员是没有编制的,收入也一般,不过还算清闲。

  这些事情,也是许秋进入课题组后,和师兄师姐们,平时闲聊时才了解到的。

  而在没有入这一行之前,这些事情都是很难打听到。

  关于科研,很多事情外行人看到的都是冰山一角,只有真正入行了,才会发现这冰山下面的世界有多大。

  说起来,今年除了方晓桐外,材物绩点第一也选择了留校保研。

  至于电科专业,许秋不太熟悉,并不清楚具体情况。

  材物绩点第一的那位,选择去了江弯先材的袁树课题组。

  袁树主要是做电镜相关的,他虽然不是院士,但也是业界大佬,专注电镜领域二十余年,精通各种电镜,实验室中有几台千万级别的电镜设备。

  ……

  学妹不在的日子,许秋只好自己动手做实验。

  他稍微规划了一下,决定先进行UV-vis、PL、CV这三项表征。

  虽然有三项测试,但是不需要制备器件,只需要旋涂制备薄膜即可,不会消耗太多时间。

  加上制图、简单分析数据,两天的时间应该能搞定。

  到时候学妹就回来了,就可以用“帮她深化加强实验能力”的名义,帮忙做实验了。

  正待许秋起身准备前往实验室的时候,陈婉清喊住了他:

  “学弟,你要测光谱是吧,帮我也测两个样品,好不好呀?”

  “什么样品?”许秋道。

  “就我那三个体系,因为后面更换了给受体比例,所以早先时候测试的不能用了,要重新测一次光谱。”陈婉清道。

  这明明是三个样品好伐,许秋暗自吐槽。

  当然,帮忙是肯定会帮的,毕竟是学姐嘛,而且还用的是求人的语气。

  “好啊,溶液在哪里?”

  “在手套箱里,三组溶液我都插在了玻璃瓶托中,上面有标注日期,十二月份的那批就是。”

  “那旋涂条件呢?”

  “喷涂、2500r.p.m.,120摄氏度热退火10分钟。”

  “好的,我记下了。”

  和学姐一番交流下来,许秋突然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准确点说是“她认为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初入课题组的时候,学姐算是他的启蒙导师。

  她以导师的身份,给他安排实验任务,双方也都会觉得合情合理。

  但到后面,他的科研能力快速提高,甚至超过了学姐,在她的心中,两人的关系已然改变,变成了平级。

  哪怕许秋心中还认她为导师,认为这层关系没有变化,但陈婉清已经不像最初时候那么想了。

  例如现在,帮她随带做个实验,她都要换软一点的语气来讲。

  其实,并没有这个必要。

  这也是他的理念,师徒关系,主要是靠情感来维系。

  如果靠利益维系,要么一直保持超前,要么就得在关键之处留一手。

  前者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后者徒弟肯定会在背后骂娘。

  许秋认为诚心待人,至少不会面临最坏的结果。

  就像他和韩嘉莹,虽然嘴上他说的是“投资”、“实验工具人”。

首节 上一节 118/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