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家族内部反对的声音依旧不少,不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上大老爷又已经同意了家族子弟的举措,基本上那些主动报名的族中子弟,不管心中是什么想法都要去边关走一遭。
大老爷先跟那些积极运作家中优秀子弟前往边关效力的勋贵家族族长交流,然后又和执掌兵部的镇国公后代打好招呼,给族中子弟在边军和京营中分别安排好了职位,这才放他们离开京城赶赴边关。
此次前往边关效力的贾氏族人,全都是毕业于族学武学的佼佼者,一个个武艺精熟又学了不少了统兵带兵之法,还有部分老兵跟随指点,只要不作死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生命危险,大老爷也就没有太过操心。
倒是京中起了心思的勋贵家族,他们学习贾氏族学很不成功,关键是无法将学堂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部落实,没法让自家族学形成良好的风气,想要培养合格的后辈子弟哪那么简单?
这次派去边关渡金的家族优秀子弟,会武的竟然不足三成,可见勋贵家族对后辈的培养力度是何等不足,怕是他们之中有小半回不来了。
真以为战场是好玩的么,侵入大齐境内的胡骑按理去如风行动十分迅捷,一个不防就有可能遭遇胡骑的突然冲击,自身武艺不足又看不清战场形势的话,很容易就身陷险境,最后把性命也搭了进去。
在这方面,贾氏族学武学毕业的族中子弟要强得多了,起码以他们的个人武艺,只要不是被包围没办法突破的话,想挂都难啊。
没想到勋贵家族的后辈优秀子弟一走,整个京城的市面都安宁许多,至于那些权贵家族中的纨绔子弟,在这段时间里都老实安分得紧,根本就不敢跳出来胡来炸刺,生怕被家族长辈一怒之下也送去边关,那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武事(求订阅)
京中各家各族有太多子弟前往边关效力,引得整个家族甚至大半个京中勋贵势力都把目光放到边关一带,就连朝堂上的纷争都少了许多。
只是,边关传回来的消息却是有好有坏,不少勋贵子弟刚刚抵达边关还没适应情况就遭遇与胡骑突然的战斗身陨,消息传回京中自然引起哭声一片,许多家族在中秋过后更是一片缟素,搞得京城的氛围都有些肃杀压抑。
贾家这边还好,虽有两位族中子弟身受重伤,另有多人受伤却没有阵亡的,放在京中勋贵圈子里相当难得。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流逝,待京中勋贵家族子弟逐渐在边关站稳脚跟,慢慢表现好起来后,还是贾氏宗族子弟的表现最为突出。
不是说个人的表现突出,有好几家京中勋贵精心培养的子弟,在个人武勇和军队指挥方面都极其耀眼,在这一波前往边关的勋贵子弟中可谓鹤立鸡群,就是贾家子弟论单个也比不了。
可论整体的表现,贾氏一族子弟却是轻松拔得头筹。
但凡刚刚过去没有倒霉重伤的家伙,眼下在边军和支援的京营之中,都成为了将校手里得用的精干之才。
混得最好的两位甚至短短时间内迅速升上一营小校之位,其余不是百人之长就是五十人的队正之位,都成了军中有品级的底层军官。
单个看起来不算什么,可把贾氏一族子弟当个整体来看,那就相当来哦不得啦,甚至能惊动边军统军大将的一股新兴势力。
也不是没人察觉异常,特别是京中的聪明人太多,他们根据边关传回的消息,很容易就推论出哪家子弟单个表现惊人,而哪家又集体表现出彩。
很明显,贾氏一族这次又狠狠露了回脸。
军中升迁极其快速,混得最好的两位子弟,眼下依靠实打实的战功,已经混到六品级别,另外的子弟也基本都是七到九品不等,全部成为了军中有品级的军官。
虽比不得几家嫡系子弟混成了五品游击将军那般夸张,可势力和表现却一点不差,只是家族资源没有全力倾斜过去而已。
京城贾家,这是又有在军中崛起的势头啊!
不要说一直紧盯着边关战事,与他们本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勋贵家族,就是当今和文官集团首脑大臣都有这样的想法。
朝堂上说怪话的不是没有,只是可惜眼下局势特殊,不将侵入大齐边关的胡人赶回塞外,说边关将校的怪话只会不合适宜。
都不需要大老爷亲自出手,勋贵集团的大臣就主动出面,将说怪话的文官喷得面无血色不敢胡言乱语。
真要是把勋贵集团惹急了,直接把说怪话的家伙顶去边关抵抗外敌去,就足以要了那帮嘴炮文官的小命。
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文官一贯都是嘴炮强者,一旦真的要他们上战场,不是要他们的命了么?
一个不好,很有可能直接丧命,或者棉被胡骑抓住成了俘虏,无论哪样都不是朝堂上的文官乐意见到的结果。
当今也没啥古怪反应,私下里还透露了十分的赞赏之意。
没了忠顺亲王和义忠郡王这两个对皇位有直接威胁的皇家人,当今此时虽说不上乾刚独断却也彻底掌握了大齐朝堂,短时间内不用担心会出现威胁到皇位的存在。
加上之前突闻胡骑破关,想要寻个得力大将坐镇边关收复失地,却寻不到合适武将的困窘,让当今明白武将势力衰落得到底有多厉害,在这等危及国本的时候,自然乐意见到各大勋贵家族的子弟在战场上表现优良。
就是为了培养能打的大将,当今也不会吝啬封赏,当然前提是必须得有实实在在的战功傍身,想要依靠弄虚作假上位,一旦被发觉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
如此这般一闹,贾家再次成为了勋贵圈子里的焦点之一,还是最惹人关注的勋贵家族。
没办法,谁叫贾氏子弟在边关的整体表现,好得出奇呢?
京中的勋贵集团,除了依靠皇后位份上位的家族外,其余勋贵家族大多是开国时期传下来的军功家族。
尽管经历近百年的和平生活,许多家族在军中已经没了势力,可他们的传承还在,看待军伍之事的眼光也不差。
像那些天赋突出,特别擅于军伍之事的勋贵子弟不论,这得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他们个人的表现虽然极为抢眼,可旁人根本学不来他们那套。
而贾氏一族前往边关效力的子弟则不同,明显看得出来他们都是经历过学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对于军伍之事的天赋没那么夸张,却也不是一点基础都无。
在一干眼光不差的勋贵家族掌权人看来,这才是真正的立家之本!
只要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出这样的军伍之才,不需要每一代都能有升任一方大将的族人,贾氏一族的福泽就跟与大齐同在。
只要大齐还在一天,有源源不断的家族子弟在军中效力,除非贾家做出大逆不道诛九族的祸事,不然一直都能成为大齐的勋贵家族不倒。
这一点,叫京中颇有眼光的勋贵家族掌权人,十分的心动。
他们要是能够学到贾家培养军伍之才的手段,不也同样可以成为这样长盛不衰的家族么?
于是,大老爷的别院突然热闹起来,主动上门拜访的勋贵家族家族络绎不绝,目的几乎全都一样,希望能够再次仔细参观学习贾氏族学的办学方式。
他们不是傻子,家族又有不弱能量,很容易就能打探出,那帮在边关混得如鱼得水的贾氏子弟,全都毕业于贾氏族学武学。
就连武学的教材和课程,他们都已经弄得清楚明白,可这样还远远不够。
起码在这些实权家主眼中,贾氏族学的武学想要培养出合格的军伍之才,却是难之又难,
单纯的教授武艺,以及一些简单的杂学知识哪够,起码得有几本著名兵书作为教材吧,可贾氏族学里的武学偏偏没这样的举动。
这就叫外人感觉十分奇怪了,贾氏族学里的武学,好象传授的与军伍之事没多少关系,偏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又都在边关战场表现出色,要说其中没有猫腻傻子都不会相信。
能有什么猫腻?
面对史家双侯直截了当的询问,大老爷嗤笑出声:“以咱们这样的家族,想要弄几本知名兵书还不简单?”
“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自身打好基础,比如一身足以在军中立中的武艺,还有对各方面常识都要有所了解,至于军伍之事只要教授了他们最基础的就成,至于以后能成长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他们自身的机缘和努力了!”
史氏双侯表示不信,真要是这么简单,那他们这些勋贵家族的族人子弟也不会表现得,比贾氏族学里武学毕业生,差太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