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无悔人生--邱夏陶回忆录 第13节

点击:

我所在的大学考试很严格。考试前,老师会做一些卡片,卡片上有五六道题,而且每张卡片上面的题目内容都不一样。考试的时候,三五个人一组,每个人随机抽取卡片,然后到教室里在白纸上写下答案。教室里每个同学的桌子都是分开的,有两位老师坐在中间。这个环节就是笔试,笔试做完以后,就要拿着自己的答案去找老师进行讲解,这是口试环节。在口试中,老师要求我们针对自己的答案讲解为什么这么作答。如果自己不懂只是蒙对了,那口试环节也是无法通过的。相反,有时候如果题目弄明白了,有正确的思路,虽然结果算错了,老师也会给计分。

笔试和口试都结束以后,老师就会打分。我们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考试册,上面贴有自己的照片,5年的成绩都要登记在上面。每一页都是印好的表格,考试的时候老师会在上面填上考试的课程、时间,以及打分老师的名字,打分以后老师还要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种考试的方式题目是随机的,考试的结果又是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所以难度比较大。我们每学期有四五门课程,考试分数是5分制,每门课程要考到4分就需要特别努力了,5分的话就会更难。即使够了5分,老师有时候还会在既定的题目之外再出一些题,都通过了才能得到5分。

我们中国的学生在学习上比别的国家的同学更加努力。如果对自己要求只是及格的话,我们每个人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但大家对自己的要求都特别严格,都是向着5分的目标去努力。大家都觉得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情,更是祖国赋予自己的神圣职责,所以每个人心里都有压力,而这种压力对于我们而言也都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其实4分当时在学校也算是很好的成绩了,苏联同学得了4分大多觉得挺好的,但我们中国去的同学都是用5分的目标要求自己。记得有一次,我们的一个中国同学一门考试得了3分,算是顺利通过了,但他却为此非常难过。考完试大家都准备出去玩,放松休息一下,我们就到他宿舍去叫他。结果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出来,我们还担心他会不会出事。从他身上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的同学大都是严于律己,懂得自己学习不光是为了个人,更是为了我们的祖国。

我们在北京学习的时候就是国家发放生活费,到苏联以后各方面的开支依然都是由国家负担,所以同学们都对祖国充满了热爱和感激,都尽最大的努力去取得最好的成绩。

到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同学们的俄语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大家依然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习,没有丝毫的懈怠,有的同学甚至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

因为我们早上8点钟就要上课,所以大家起得都比较早,有的同学常年熬夜学习,身体就出问题了。看到同学们不知疲倦地用功学习,甚至都不顾惜自己的身体,我国大使馆的同志们很着急,后来大使馆留学生管理处就给我们硬性规定:当收音机敲响12点钟的时候,不管功课做完没做完,一定要睡觉。即使是在这样的规定之下,还有的同学在12点之后偷偷学习。

后来有一些同学因为身体缘故,被我国大使馆留学生管理处送回国内了。这些同学政治上没有任何问题,主要就是身体素质本来不太好,加上学习的时候太拼命,身体出了问题。

前两年我们的学习都比较紧张,尤其第一年的时候,大家课后也都在补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业余时间很少。而苏联的学生平常都喜欢出去玩,总会组织跳舞或看电影等很多活动,有时候也拉着我们去。但我们主要的时间都是在学习,即使同学叫我们玩也总是尽量把学习安排好才挤出时间参加一些课外的活动。

到了大学三年级以后,大家俄语都很熟练了,也熟悉了学校各方面的环境,之后的学习相对就较为轻松了,但大家对自己的要求从没有降低。

我在5年的学习中也很努力,虽然我开始的俄语成绩并不是最好的,但经过努力也没有因为俄语影响到学习。

我在苏联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国家发给我的生活费除了伙食费用之外,我把钱都用来买书了。我觉得吃饭一定要吃好,因为身体好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其他方面我就舍不得花钱了。后来回国的时候有些同学买了照相机、收音机等,但这些东西我一样都没有买过。

紧张充实的大学生活

那时候,中国同学都很努力,苏联同学对我们的印象都不错。所以有些苏联女同学很喜欢来自中国的男同学。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我们那届出国之前国家就给我们明确规定,不准和外国同学谈恋爱。所以在和外国女同学的感情上我也很谨慎,而且我觉得在学校就要集中精力学习,谈恋爱容易分心。

大学期间我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面,大学毕业时,我所有课程考试成绩都是5分。我们的考试册毕业以后要交给学校然后才能领到毕业证书,学校要把考试册保存起来,存期30年。

1990年我出国参加高访时去了我曾经的母校。我是1959年毕业,到1990年正好过了30年。按规定考试册学校保存30年之后要销毁,我就想与其销毁的话还不如我自己拿回来保存,也算是留个纪念。这样,我就找到了学校的一位老师,他答应帮我去看一看。后来他和我说“你那个考试册是不能销毁的。全优的同学的考试册学校都要一直保存的。如果你真想要的话,我们学校帮你复制一本。”

在这位老师的帮忙下,我拿到了复制的考试册,直到现在我都保存着。它是我大学生活的一个纪念,那全5分的成绩也是我们那一代出国留学的同学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见证。

给我关爱的苏联老师

到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以后,学校专门分配了一个老师对我们进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这位老师是位老教授,而我们同学当时大多都是高中刚刚毕业,年龄较小。对于他来讲,我们都是小孩子,他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对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关爱但也严格要求。就连生活中的小细节,老师都很关心。

我们出国留学国家给的生活费还是比较多的,但有些同学比较节约,吃的差一些。这位老师发现以后就会提醒,要注意饮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到了冬天以后,因为天气特别冷,大家早上去上课的时候都穿大衣戴帽子。但是学校有规定,大衣和帽子不能带进课堂,所以上课之前要去存衣服。由于寄存的同学很多,大家要排队等候,为了省这段时间,有的同学就不穿大衣不戴帽子直接跑到教室了。有时候在路上被这位老师撞见了,他都会大喊:“不行,冻坏了要生病的,生病了怎么办呢?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虽然是责怪的语气,但我们依然从中体会到了他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

老师对我们很照顾,也很喜欢我们。我们中国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特别好,学习很用功。那位老师曾经说:“我们的孩子比不过你们,好多中国同学开始用俄语说话都说不清楚,但是考试竟然考5分,真是不容易。”和我们一起在苏联学习的还有其他很多国家的同学,但他们学习普遍都没有我们中国学生用功,所以苏联老师对我们的印象都是很不错的。另外,我们中国学生都很有礼貌,在路上看到老师同学都会热情主动地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我们都尽量给别人让座,这些都给老师们留下了特别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我记得还有一位老师(是我们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对我也特别好。当时他在苏联很有名望,对我很是信任。我实习的单位在苏联是属于保密级别很高的工厂,这都是这位老师帮我联系安排的。当时那个厂里很多厂领导、工程师都是他的学生,他还帮我写了一张条子,这样我需要什么资料的话就可以去找他的学生帮忙。我在工厂实习期间,他还专门开车去看过我一次。1999年我去乌克兰参加学校百年校庆时,这位老师带他的女儿女婿特意和我见了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