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滑县小学毕业考初中时,因为受我的历史问题的影响没有被录取,她母亲在万般无奈之下把她送到北京姥姥家,转学到北京鼓楼东大街南锣鼓巷前圆恩寺小学学习。小学毕业之后,她考入当时北京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的北京市女二中。考大学时,她的成绩仍然优异,但因受到我这个国民党军官父亲的影响又名落孙山。学校领导因为她考试成绩优秀,才没有让她下乡,于1965年直接分配到中学任数学教师。“文革”后恢复高考,她又上电大,进一步深造,后来调入海淀区任教师,直到2001年退休。
我这个女儿在工作方面有能力,虽然是个女孩,但她的性格却像个男孩子一样刚毅果断、敢想敢干。同时,在教学业务中精益求精的她也颇受学生的欢迎。
我的大女儿对父母极其孝顺。她母亲有病期间,她每次去都要给一些钱以补家庭的不足。逢年过节,她不是寄东西就是寄钱,不但从物质上帮助父母,更是从精神上给了我们极大的安慰。
大女婿周安华,1943年10月出生,祖籍江苏扬州,在上海长大。196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1978年人民大学复校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曾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管理学院接受经济管理培训,80年代末赴非洲刚果(布)承担中国经援项目的法语翻译工作,90年代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市场营销、公关关系等课程。他主要从事公关理论、实务与技巧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经典案例分析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他在工作上锐意进取,永不停息;在生活上不追求时尚潮流,理智消费。他身为大学老师仍不失劳动人民的本色,谈吐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从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在家庭生活中,他异常勤快,所住居室170多平方米,全部由他每日打扫,擦洗从不间断。厨房里的煎炒烹炸他也是一把手,现在他孙子每天上幼儿园的接送全由他包。
生活工作之外,他也非常爱好体育运动,每天坚持晨练,每周还要游泳、打乒乓球三四次,常年坚持从不懈怠。
二女儿、女婿
二女儿张曼洁,于1949年8月2日生于汉中医院,未出满月就匆匆迁徙到四川广元,住了3个月又到绵阳、成都,不到周岁又从成都经汉中、宝鸡、开封回到山东老家,之后又辗转到北京,6岁时又随她母亲到了河南省滑县道口镇,可以说有着一个颠沛流离的童年。
“肃反运动”中我被捕入狱,我妻子没法养活三个孩子,在万般无奈之下把她和母亲送回老家,在老家农村呆了一年。我妻子恐怕耽误了她的学习,又把从老家接回来,所以她七岁才开始上学。
我二女儿的童年是不幸的,颠沛流离,动荡不安。记得1950年8月间我带着两个女儿从山东回北京,从菏泽坐汽车到兖州,走到巨野、金乡之间,因路面泥泞不能行走,司机便让乘客下车自行设法。我下了车,举目四望,发现四周是茫茫一片田野。若是我一个人,还尚可步行,可我带着行李和两个孩子是没办法走的。
这时我发现远处有处瓜地,于是我赶快跑去向主人恳求,请他们送送我,那两名老乡心地善良,乐于帮忙,一个人挑行李,一个人用两个箩筐挑着两个小孩送我们前行。走了没有多远,箩筐绳子断了,我的两个女儿都摔到地上,摔得哇哇大哭。老乡很抱歉,接好绳子又继续把我们送到了一个大的镇子。
我向他们千恩万谢的道别后,又雇了一辆马车到达兖州,才改乘火车到了北京。
二女儿中学毕业后,于1968年下乡插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1972年进入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当工人,后来考入市会计学校,毕业后在安阳钢铁公司财务处任会计员、科长,被评为会计师。她的性格争强好胜,不甘人后,求知欲很强,喜欢读书,在工作中善于团结人,交了不少朋友。
她对父母也很孝顺,于2004年退休,她的女儿今年34岁,在美国华盛顿工作生活,而且给我生下了重外孙。
二女婿王铮生于195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在安钢集团报社任摄影记者。二女婿对老人非常敬重,态度恭顺,语言温和。知道我喜欢看书,他就从图书馆或书店找些来送给我看;知道我平时爱喝两杯,他到哪儿出差,就给我带回来当地的好酒。
王铮思想开放,不拘泥于旧俗,他父亲去世后,母亲患上了忧郁症,生活上感到寂寞。他善解人意,多次劝母亲寻找伴侣。后来他母亲与一位沙先生结了婚,两人关系融洽和谐,王铮对沙先生恭顺有加,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因为他为人诚恳侠义,他也有很多很好的朋友。
儿子、儿媳
儿子张重光,于1951年4月14日生于北京市鼓楼东大街南锣鼓巷104号。在他出生之前,我已有两个宝贝女儿,31岁得子,我当然欢喜,于是赶紧写信向我爷爷报喜。我爷爷因重光是第一个重孙子也非常高兴,因为是新中国成立不久,所以取名重光,庆祝大地重生之意。
重光5岁就跟随我爱人到她所在的学校去旁听课,他坐在小板凳上一动不动,更不乱跑。有次校长查课堂,见他坐在那里,很奇怪,经查问知是刘惠芸老师的孩子,就让他当了旁听生,后来他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学校就让他跟班走了。因为其他同学年龄都比他大的缘故,所以大家都叫他小光。他初中毕业后,正值“文化大革命”,于是他就在1968年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2年,他进入安阳市化肥厂当工人,后来升至四级钳工。我到安钢后,他于1981年又调到安钢,后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统计,毕业后在安钢担任统计师直至退休,现年已满60岁。
儿子性格内向,不爱多说话,不善于交际,更不愿显示自己。他工作谨慎认真一丝不苟,对人诚恳,对任何人都是真诚相待,绝无丝毫虚伪。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凡是知道他的人都知道张重光是个好人。
因为人缘好的缘故,所以他虽然不善于交际,却有很多朋友,大家都愿和他来往。他没有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喝酒,只喜欢看书、打乒乓球。遗憾的是我的孙女张帆,大学毕业后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这对他的打击很大。
儿子是个孝子,上班后第一月的工资不是自己买东西,而是给他母亲买了一件呢子外套,把她母亲高兴得不得了,见人就夸重光是孝子。父亲母亲说的话他从不违拗,更不反驳,总是顺从父母的意志去做,而且很多我没想到的事,他都已经提前办妥。
直到现在,每逢冬天的晚上,他还都会给我端来温水洗脚,我洗完之后他再端走倒掉。一个60岁的人能够如此侍奉他的父亲,即使是在十分讲究孝道的中国社会中,恐怕也并不多见。
我的儿媳妇王改娥,是安钢的工人,现已退休。
孙女
孙女张帆,1983年5月13日生。因为她父母忙于上班,无暇照顾,所以从两岁多就跟随我和我爱人。我骑自行车带她到安阳市公园、野外树林或田间地头里去玩,在地里采野花捉蝴蝶;在公园里打秋千、滑滑梯、蹦弹簧床。等她稍大点的时候,我们就在旱冰场滑冰。总之每逢假期,我们祖孙俩玩得都很高兴。
在幼儿阶段,我还教她许多唐诗。她的记忆力很好,教两三遍即会背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她一直都很勤奋自觉,高考时因第一志愿报高了,没有被录取,又不愿第二年再考,于是被调剂到贵州师范大学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