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赤彤之心,风雨无阻--孙彤回忆录 第12节

点击:

我们调干生在人民大学是有照顾的,既不要学费,又发给每人25块钱助学金。1955年时,整个儿的物价水平是非常低的,我吃饭还选择了比较好的中灶,1个月的饭费是15块钱;大灶是大食堂,1个月12块5毛钱。吃的菜是四菜一汤、五菜一汤,伙食都非常好。那时国家对我们非常照顾,为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条件,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能学有所成,并早日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去。

我在部队将近5年,为什么又要重新上大学呢?我想原因大体上是这样的:

一是因为在我少女时代寄人篱下的时候,就产生了将来要上大学的梦想,而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个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这是一种内因。

二是因为1953年我国就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运作,而这个时候国家已经明确提出要向科学进军,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所以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认识到既然要向科学进军,那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增长知识,为建成工业化的祖国贡献力量。这是国家的形势所需。

三是从我所在的部队单位来看,它也需要我不断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它从一个小小的文化队开始,慢慢发展成为文化速成小学,后来又发展到文化速成中学,这实际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明显地感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迫切地需要进修。

以上这三个原因,让我求学的志愿十分坚定,一旦有机会,定要全力以赴实现这个梦想。终于上天不负有心人,我得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我的梦想得以实现,今后可以更好地报效祖国。

1957 年6 月8 日,孙彤(左一)

和人民大学的同班同学们在天津水上公园时的合影

吸取学习经验

我们这个年级从全国各地总共招了二百多名调干生,但是整体的文化水平差异很大,像我们是高中毕业水平,还有的是初中毕业,假如一块儿上课的话,尤其在理科数学方面,老师很难进行讲课,所以学校决定进行分班教学。

那如何来分班呢?学校想了一个办法,让同学们都重新考一下数学,出的题是按照高中毕业的水平来出的,毕竟大学要开高等数学微积分课,不然的话学习起来会很困难。这样一考,分班就容易了,我们二百多人按照数学考分分为7个班。因为我曾经做过数学教学工作,所以被分到数学水平较高的一班,全班共30人。我们班同学虽然数学水平很高,但是年龄相差很大,有很多都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军的老干部,也有一些比我还小的同学。

我们一年级开始有三门基础课:政治经济学、数学和俄语。大学课程里,同学们在数学方面都有些基础,但政治经济学都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好多同学反映不知道怎样学好,而且每个星期学政治经济学时,还要进行课堂讨论,老师要学生上去发言,同学们都不知道怎么说好。

那个时候,我被选为一班的共青团书记。虽然我是党员,但是共青团书记还是要由党员来担任。我们班里的那些老干部组成了一个党支部。有一次党支部书记对我说:“孙佩兰,班里的同学都迫切希望高年级的学生给咱们做个报告,介绍一下学习的方法和经验,是不是你们去联系一下?”

我听完这个建议后觉得很有必要,就到系办公室去了解情况,让他们告诉我应该去找哪些有学习经验的学长,最后人家告诉我:“找李悦!”

李悦当时是在工业经济系读研,已经是研究生三年级了,所以学习经验很丰富。在得知他当时的住址后,我就去找他了,见面后发现这个小伙子还挺英俊的。我表明了自己的来意,他听后非常热情地一口答应下来。

来作报告的时候,全班同学都很高兴。他在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就再三地叮嘱我们说:“你们这样每天每时去学习是不对的,还得要注意休息和锻炼身体,要劳逸结合,这样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否则把时间放在学习上越多,打疲劳战,学习效率反而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好。”他告诉了我们好多经验,包括怎么做卡片,怎么来参加课堂讨论会,甚至还告诉我们怎么参加考试。

就这样一年学下来之后,评选优等生时,我被班上选为优等生。这个评优不光是考试优,还要再加上政治条件,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要有。后来在1960年时,我又被评为了优秀生。

1956年这一次评上优等生之后,我作为工业经济系的代表又参加了全校的评选,在校评选中被选为人民大学的优等生。然后又参加了整个儿北京市的优等生代表大会。

人民大学在1956 年2 月15 日颁发给孙彤的优等生证书

人民大学在1960 年4 月颁发给孙彤的优秀生证书

凝聚团结在一起

时光流逝,到了二年级之后,我们就搬迁了,所有工业经济系的二百多名学生都搬到北京西郊,也就是现在人民大学的校本部。我们工业经济系1955届的学生搬到西郊南五楼。紧接着我们又进行了重新分班。因为数学已经结业了,以后就是上技术课了,所以要分专业。我们这二百多人,根据专业的不同,分为五个机械班、一个冶金班还有一个采煤班。我被分在机械一班。

我们班的支部书记叫解培才,他是抗战时期的一名老干部,我们这些人都是他挑选的,他说:“你们这些人中年纪轻一点的、挺活跃的、有各种特长的、学习好的,都是我挑来的。”而且我们这个班的党支部成员都是老革命家,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考验的老同志,在他们这样一个领导核心之下,我们班就成了全年级凝聚力最强的班级了。

我们班不仅凝聚力强,学习成绩好,而且还经常参加学校各种运动,成绩也不错。例如我是全校运动会跳远第三名。我班同学中有的是女子体操队的,有的是校乒乓球队的,有的是篮球校队的,有许多多才多艺的人才。所以这个班很活跃,大家在这个班级里面都感到很温暖。

正因为我们班的凝聚力强,所以到了1957年开始“反右”的时候,别的班都摊了很多右派,起码有两个以上,我们班一个右派都没有。那时候打右派是分摊制的,后来上面的领导问:“为什么别的班都有,您们班没有啊?”他们坐镇一定要“抓出”一个来。

最后“抓出”一个上海地下党员出身的罗炯。但是罗炯不恨我们班,毕竟不是我们把他拉出来的,是上面硬派来的任务。当时我们也没有办法帮他。后来1979年给他平反后,我们一直都联系。现在他经常到北京来,去年又和他老伴一块来的北京,我们还团聚了。

但其他班由于打了很多右派,出现了很多矛盾,导致同学之间的隔阂很大,最后根本没有了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所以我们这个班确实是凝聚力非常强的,而且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6年了,我们班仍然年年组织聚会。这是由原来党支部的组织委员杨德向来组织的,他是我们班在北京和外地的“聚会秘书长”。

在学校里,我们一边上学,一边感受着集体带给我们的温暖,那种感觉就像亲情一样,因为彼此信任和爱护,没有纷争和猜忌,所以说,一个好的班级组织,往往能够带动这个班级都健康发展。大家都很珍惜那段时光,我们的友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醇厚了,这也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业要精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