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这人,首先不满意的就是他的指甲,那满满的十个手指头全是灰指甲,吃饭的时候看到就觉得恶心,实在是不能接受。其次就是身高问题,虽然他头脑聪明,看着也是十分机灵的,但个子长得不高。于是,我就假装没有看到信,什么也不说,很有礼貌地把他推辞了。他之后没有等到我的回话,又特意找我来问了问,说是交个朋友如何?到哪里玩玩怎样?我就只能一直装不知道,也没特意再解释什么,他知道我不愿意,这事也就这么算了。
还有一个也是我的同事,家在天津,弟弟是当兵退伍后刚转业的。条件是很好,可是我却是不愿意的,只因为这个人骗了我。在我看来,若是想要帮忙介绍对象,可以大家直接说,介绍个大致情况,合适就试试,不合适也就算了,简简单单就了结了,可那人偏要骗我。那人当时是约我周六到他家去看些照片,我就答应了,可到了以后才发现,这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他家家人把午饭都做好了,其间坐着一个30多岁的人,肩章上都有一杠三星(上尉军衔)了,他招呼我们,“哎,咱们大家伙都坐下来吃饭吧!”就这一句话,便令我比较反感,有些被人指挥的意味。而后那个同事的姑姑,是个天津人,给人的感觉也不太好,又跟她的孩子说:“哎,你拿的什么东西?给你舅妈拿点来!”我心感不愉快,这事先没有通知我,也没有经过我同意,无缘由地被骗来吃顿饭,怎么就成了人家孩子的舅妈了呢?我越想越气愤,终是没有吃饭,直接告辞了。尔后,那个小孩儿的舅舅(就是要介绍给我的对象)还给我写了封信,说是让我去陶然亭等他。我没有去赴约,这事也就这么散了,其间更是连话都没说过,着实像场闹剧。
相识花未开
我的丈夫吕其远也是个可怜苦命的人。他家中生活比较艰苦。父辈兄弟五人,在解放前就各起炉灶了,他的父亲当时到北京工作,本也有个不错的收入供给家中生活,但中途却不知为何突然得了重病,只得回了家。回到家后,他父亲,也就是我公公,也不愿到医院去检查。或也是因为那时家里离烟台医院还是比较远的,一来没有人帮忙抬担架(这一抬就要抬到烟台医院,也是找不到人来做这事的),更不用提用汽车送去了,那是绝对奢侈的梦想;二来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也并不有多好,即使人送去了,大多也是平白遭罪,诊断不出个所以然来。故也就这样没有检查,自己直接回家去了。
而那时,我的丈夫也是刚刚来到北京,思量着要在建筑设计院考个工作。据他说,当时还没有考试,心里便不太安稳,隐约有些不详的预感,这时,家中也打来电话说是他父亲病重,这也便急忙赶回了老家。这就是1953年的事情了,当时我们还都互不相识,这些也是他后来告诉我的。再说他父亲,等他赶回家中已然病得很严重了。人躺在床上并不糊涂,却就是纵有千言万语也道不出一句来。有时候欲和妻儿说话,他竟然可以生生将头转个弯过来看你,也说不清是颈部出了些什么问题。到最后这段日子,若他把舌头伸出来都放不回去,据说是很严重的心脏病。丈夫在家中是长子,除此之外还各有一个弟、妹,和二老一起生活。我公公去世之前,心中也是不大放心的,感觉自己是没有指望了,可三个孩子还小——大儿子刚刚要开始工作,目前也还没有什么着落,更不知将来如何,余下两个孩子又实在太小,妻子也年仅46岁,而自己兄弟五人又是分家没有一两年,兄弟虽多,可人家也是糊里糊涂乱作一团,是指望不上的。这种情况下,要是自己就这么殁了,这娘儿四个可要如何度日啊?为了这,也就一直惴惴不安。及至我的丈夫赶回家后,便像临终嘱托一样地对我丈夫说:“我这病要是不好啊,你对家里头要多付点责任啊!你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还小,对你妈多尽点孝心……”这一嘱咐完,人也就像是放下了心中的大石,了无遗憾了。之后也就一天不如一天,没过多久,人就去世了。
公公去世,办完丧事,安顿好家中事务后,丈夫便返回北京,重新参加考试后也开始正式工作了。那时他刚20岁左右,父亲病逝,家中又有母亲、弟妹倚靠他照顾,心事是很重的。他不仅要照顾自己,更要赚钱承担整个家庭的开支。而他那时的工资也不过四五十元钱,每月除了自己留些饭票钱,其余的全部主动捎回家里去。丈夫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十分顾家。就在以后和我相识之后,也是时常惦念着家中弟妹。记得那时刚刚流行尼龙袜子,他便跑来和我说尼龙袜子挺好的,让我帮忙带两双。我那时在百货大楼工作,买两双是可以的,多了便也不行了,而且尼龙袜子质量好,两双也足够他穿许久了。他却和我说,有一双是要捎回去给弟弟的。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都不忘了他老家的家人们,时刻都惦记着家中母亲和弟妹,让人感动又同情。
我们正式相识是在1956年,那时觉得这个男人真的是很不错的。家中境遇如此潦倒,那么多的负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却从来没有听到他抱怨过什么,而且对工作更是极其严谨认真,一点都不马虎。试想他20多岁刚参加工作,又是在建筑设计这个领域。初学时,真是挺不容易的。可这么多的困难摆在他面前,却也这么努力着坚持下来了,真是很让人敬佩。所以我那时对他既有好感,又有同情。
抱着这种懵懂的心情,我们最初的相识就这么开始了。
在相处中相知
沉浸在青涩的爱情故事里
相识最初,丈夫还处在工作的最初阶段,忙起来我们可能几个星期也见不得一次面。有时得了空闲,丈夫便会约我出来见个面——
“哎,西边六部口那儿有演××电影,咱们看看电影去吧?”
“你有空吗?”
“还行,看看电影,我放松放松。”
“好,那就去吧。”
这便是存在于我们最初相处时常常出现的对话。那时我在心里是对他有些同情和不舍的,在北京没有家,老家的情况也艰苦,自己这么年轻就出来打拼确实挺不容易的,我真是很可怜他。所以如果有约,我一般也不会拒绝。此外,我心里也有自己的考虑,确实对他还是存有好感的,不然也不会轻易就答应这种约会要求的。
最初相处时,我们很有默契地没谈这些关系,只是两个相处融洽的年轻人时常一起出游罢了。在这过程中,我愈加发现他更多的优点和好品质,更加对他的人品和人格感到信任。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出游去动物园,那时白薯的蔓子已经长得很茁壮了,有的里面都隐约看到了成熟的小白薯。当时我们就一直沿着动物园的道路,一边聊天,一边走路,就这么渐行渐远,动物园的出口已经逐渐地消失不见。这时天已经渐黑,他便主动提及要回去,以免发生意外。途经白薯地的时候,我不小心被白薯蔓子绊倒了,狠狠地摔了个跟头。他心眼好,而且作风很正。他迅速把我从地上拖了起来,正正经经的,之后又怕我走路把腿再摔坏,便一直很有礼貌又很规矩地扶着我,直到走出去。这件事也是我对他小小的考验,通过这件事,我更加认识到这个男人绝对可靠,要是以后我们可以在一起交往,这样的人是绝对让人放心的。再者,我心里对山东人也是有好感的,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憨厚老实、诚实可信任,这些都是大多数山东人的特质。若是外出时看到一个人穿得西服革履,皮鞋打得锃亮,吃喝也很讲究,这样的人也是需要留意的,这种人将来结婚后能够踏实生活么?这样一来,你对这个人的信任就会产生怀疑了。而我丈夫则不然,在我们相处的过程中,他从来都是一如往常,绝不弄虚作假,让人看着亲切、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