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如梦--Nancie梁回忆录 第18节
点击:
不管怎么说,我在保险行业还是学了很多东西的,那对于我后来做直销也很有帮助。我之所以能在保险行业做得还不错,其实原因有二:一个是我对保险原理很清楚;另一个就是我的观念、态度都很正确。当朋友没有买的时候,我就会分析给他听,他自己决定,等他考虑好了,再来找我买。通常我的态度就是,如果你的预算本来打算是一万块,可是现在只剩下三千可以做了,那么我们就做三千的。凡事要分得清轻重缓急,要先把重要的安排好了,把钱安排好了,等你有多的预算的时候再过来继续安排也不晚,因为买保险不是一次要一大笔钱的。很多人就说,其实保险对于穷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比资产还重要。可是穷人就会说:“我都没有钱吃饭,我还买保险?”但是正是因为你没有钱吃饭,所以保险对你来讲更重要。相对于那些有钱人,不买保险有什么关系,反正钱很多,有什么事情自己负责也没有问题。
所以很多有钱人他们购买保险不是在买保险,他们是在理财,变成理财的一环以后,那就不一样了。一般人、很穷困的人保险对他来讲太重要了,不过他要买什么保险就要好好打算一下了。因为保险有富豪级、普通级、一般级之分,我们一定要买适合我们的,那些高级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买。
就是因为在保险行业学到了这些,所以到了新的工作环境以后,我还应付得挺好的。因为我在保险行业经历过培训,所以我知道该如何去邀约。在从事业务当中,我从来没有觉得受过什么挫折,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人家约我,我也有没有空的时候;人家跟我谈,我也有不想听的时候;相对我们跟人家谈也会有这种状况。所以这个事情就很正常,只要看得稍微淡一些就可以做到心理平衡了。
我在保险公司训练业务的时候,最让我受益匪浅的就是“人不对不谈,时间不对不谈,地方不对不谈”,这三个不谈很重要。比如说你把人家约到庙会,你怎么谈啊,你不用谈了,因为地方不对。人不对、时间不对、地点不对不谈。有时联络一下感情就好了,让他觉得你值得敬爱,可以做朋友,也借着这个过程你可以多了解对方。这样可能反而更加容易能够促成一笔业务。这在后来也是让我非常受用的。
说句实话,我当时做直销的时候,邀请那些朋友去听讲座,并没有想着让他们一定就赶紧买那个产品。因为我还是觉得让他们了解健康的重要性,这才是必须的。当然,他们如果能够当时就买,那就更好了。毕竟那个东西,他们可能现在暂时用不到,但是将来有一天也许会用到的。虽然我知道这个产品对他们是有帮助的,但是人有的时候是不能强迫的。我始终坚信,如果有一天,我的某个朋友吃了这个产品之后马上见效了,那么他一定就会由衷地相信这产品是个好东西了,这是完全不用强加在别人的意志上的。
我请来的那些朋友,有的人是很有养生、保健观念的,哪怕就是自己当时没有病,但是他也会去买;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对他好,他就会自己做决定,不用我多说的。当然也正是因为我的这个想法,从来都没有强迫性的,所以我的业绩非常不理想。我邀请了一百个人,按照成交率,以先期特殊性应该达到50%,可是我当时根本没有达到,我只达到了10%。那时候,我的一些客户用过产品之后,觉得很不错,打算帮忙推荐。可是因为我原来从事的是保险行业,所以很自然的我就拿保险行业的要求来对待直销这个行业了,所以我觉得人都会自以为是。在我接受了保险业的培训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种一条龙的服务,不需要别人帮忙的,只要我自己就够了。但是其实保险跟直销是不一样的,它们完全是两码事儿。保险是专业的,是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才能够开始进行的工作;但是直销不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做直销的,是不需要那么高的专业知识的。
行销行业里面有个“ABC法则”,这个法则在业界是很被人了解的。“ABC法”则是根据借力原理而创造的。在正规直销行业“ABC法则”中的C是保荐对象,B是保荐者,A则是保荐者借力的对象。借力的对象可以很广泛,包括B的上层直销商、各种说明会及其主讲者、直销组织成功者、公司的形象代表等等。在这种ABC的关系中,C角色代表的是需求,A角色代表的是希望,B角色代表的则是一座桥梁。B的作用就是在C需求与A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两者达成充分的沟通,帮助C的需求找到实现的希望。从这个原则出发,B可以根据C的不同需求,借助不同的A的力量。A、B、C之间的关系依靠人的力量变得更加密切,“ABC法则”成为直销成功的利器。
比方说我是你的朋友,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我来跟你分享的时候,我一定要借一个外力。这个外力有可能是个很有经验的人,也有可能是一本书,或者是与产品相关的很多光碟。我必须借着外力,让你了解,但是你会不会因为你认识我,就认为我是一个健康专家呢?这个想必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ABC法则”了。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产品的推广,是不能靠自己来做的。
终身感谢的事业
可是当时我是不知道这些的,没有人跟我讲;而且当时那种情况,就算有人跟我讲,我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我总觉得我是保险公司的经理,没有我不会的;而且保险是最难做的,我都能做好,还有什么做不好?保险,一个无形的东西我都能做,那么一个有形的东西我怎么会做不好呢?但是当时我不知道的是:保险跟直销的方式是不同的。于是我就自以为是了,所以做得也就不是很好了。
这是我接触的第一家直销公司,我真的非常感激它,因为第一,它的产品让我的儿子得救了;第二,我的父母越来越健康;第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我生命里的人,我等到了星哥——我的老公。
干一行、爱一行
很多爱钱的人都会认为我去做直销,就是为了挣钱,但其实不全是这样的。我去做直销完全不只是为了赚钱。那个时候我儿子在生病,天天提心吊胆,在一个机缘下进入了直销的领域。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懂什么叫做直销,我是后来才慢慢了解状况。直销是美国经济学家研发、讨论出来的。因为美国有碰到经济大萧条的时候,那时候很多公司都倒闭了。在这种情况下,像很多一般工作的人也就失业了。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贫富悬殊,所以穷人永远没有创业的机会,创业永远都是有钱人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经济学家、一些高端的学者,他们就讨论出一套让穷人可以翻身的方式。他不一定有很显赫的身世,他不一定有很好的财力,或者很好的条件,只要他努力,就有一个平台让他从零变成富豪,这个就是直销的精神。
但是当时有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他们都对直销有误解,认为做直销的人不是尽量让人家买东西,就是让全世界的人都跟他一起做直销生意。可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客户一定要买,主动权在客户自己的手里。我们一定是真心的让客户、朋友了解这项产品,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要购买,这才是直销的精神所在。但是很多做直销的人员并没有弄清楚这一点,于是就导致他们推销的时候,让很多人很反感。
我记得我到了北京以后,见到过打击传销的现象。那其实根本就是骗人的,就是靠别人来投资,然后非法集资,骗取他人钱财,那根本就是一个诈骗的模式。它跟直销是不一样的。直销就是我跟某个大公司有关系,或者我是它的经销商,或者我是它的客户。如果我是它的客户的话,我用了它们的产品感觉很好,那么假设我跟某个人聊天,刚好那个人有一些状况被我知道了,或者刚好聊到我的一些状况,那么我就会去跟她分享。
其实仔细想想,这个有点儿像是在销售,但是其实我并没有销售,我只是在告诉你我使用的经过,跟你分享。所以直销会做成功是靠分享的,而不是靠销售的。再来就是它是有管理领域的。在直销里面要学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最主要的是你要学会管理。因为当我把这个行业当成我的事业的时候,我一定会邀很多的合作伙伴,如果你不会管理,你邀来的可能就不是利益,而是灾难。甚至有的时候我的能力并不需要很好,只要我是一个好的管理人才就够了。就像有很多很优秀的总统,他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他有最优秀的团队。我的理解,直销就跟当总统一样,假设我来到了一个公司,那么我肯定不会随随便便去找个部门经理,我肯定是找一个很优秀的人来合作。那个人最好是比我们还优秀的,这样公司才会经营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