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宋代理学家的抨击下地位才跌落谷底,直到清代,随着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荀子的思想才再一次受到重视。
荀子的思想为何极具争议?
与孟子相比,荀子更具现实主义。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在《荀子·非十二子》一书中,荀子对包括孟子在内的各家思想都有所批评。
但荀子唯独崇拜孔子的思想,荀子也一直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理论。
荀子思想的争议首当其冲就是在人性论的问题上:
孟子:明确宣扬人性本善,认为人人都有良知、良能,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
荀子:批评孟子“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恶,生来便有生、死、好、利的欲望。后来之所以为善,是后天人为改造的结果。因此,他提倡国家更应该注重教化,用法律来约束民众。现如今大家对社会道德一定程度的失望,其实也能看出荀子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他们二人虽然观点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达到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实现大同社会。
其次,在价值取向的问题上:
孔孟:都提倡重义而轻利,当义与利产生矛盾时,要以义制利,绝不能见利忘义。比如孟子的这段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荀子:并不排斥“利”,他将义和利同时摆在了桌面上,主张调和义利。他说:“在好利恶害这一点上,君子和小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即使是尧舜这样的贤君,也不能除去民众对私利的欲望;即使是夏桀、商纣这样的暴君,也不能去掉民众对道义的追求。”简单理解就是,人人都有对自己利益的追求。
比如有人高调做慈善,他因为慈善义举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褒奖,这种行为也没有错。荀子实际上肯定了对利益的正当追求。
再如在对待礼治和法治的问题上:
孔孟:坚决维护礼治,反对法治。
荀子:更具包容性,极力调和礼治与法治,甚至更趋向于法治。所以,我们知道荀子的得意门生韩非、李斯都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但恰恰因为其兼容并包,因为自己有两个法家弟子,而被后世儒家所质疑和抨击。
荀子讲学于齐,怀于楚,亦兵于赵,亦正于秦。论风俗于情,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北大校长,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孔子不如暴秦,荀子却被秦政秦诉多与褒奖,而同时批评秦国侮辱。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兼容并包精神,更能使儒家思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并且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为汉代儒学奠定了基础。无论是经学、理学,还是《诗经》学乃至《春秋》学,都与荀子有关。
清竹汪中在《荀子通论》中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又有功于诸经。”众多学者都为之赞同。谭嗣同在《仁学》中说:“2000年来之学。”
章太炎把荀子尊为孔子之后的圣人。胡适认为荀子与同时代各学派既有关系,冯友兰评价荀子在中国历史地位如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还有人说荀子是唯物主义者,是儒家的左派。
从近代众多人物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荀子作为儒家大师是当之无愧且是被低估的。而荀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的。
【一口气看完杠精大师,公孙龙#历史#小知识#诸子百家】
他被称为战国时期的辩论奇才,众多大师都被他驳得哑口无言。他被诸子百家称为“杠精学派”,列国学者则群起而攻之。
他的学说在过去千余年中屡遭非议,如今他却拥有哲学家、逻辑学家等多重头衔。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名家大师公孙龙。
公孙龙,字子鼎,战国时赵国邯郸人,他是名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要想了解公孙龙,我们就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名家学派。
名家学派流行于战国中后期,提倡在证明时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善于辨析。其学说基于对语言的分析,故又称“辩者”。
在西汉时改称名家。但事实上,诸子各家学派都认为名家学说是诡辩之学,换个说法理解就是现在的“杠精”。
庄子更是称名家为“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意思是庄子认为名家曲解别人的意思,通过辩论逻辑让别人哑口无言,但又不能真正说服别人的内心。
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学派提出了21个辩论命题,我们从其中经典的6个命题来简单了解名家学派的思想。
第一个命题:白马非马。名家认为白马不是马。其推理方式是:白马是具体的,马是抽象的,因此白马非马。
第二个命题:鸡三足。理由是鸡除了两只脚外,再加上“鸡脚”这个名称,所以得出鸡有三只脚。
第三个命题:龟长于蛇。人人皆知龟比蛇短,但名家偏说龟比蛇长。理由是大龟可以长过短蛇,所以说龟比蛇长。
第四个命题:马有卵。马是胎生,但名家却偏说马能生蛋。理由是万物本质是统一的,胎生的马与卵生的禽类都是“物”,所以马也可以有蛋或者可以卵生。
第五个命题:狗非犬。狗就是犬,犬就是狗,一物二名而已,但名家说狗不是犬。
《尔雅》中曾解释“犬未成豪曰狗”,公孙龙据此论道:二物必有区别,狗就是狗,犬就是犬,狗不是犬,犬不是狗。这并不是大小之别,而是二者实质区别。
第六个命题:丁子有尾。丁子是楚国人对青蛙的称谓,人人皆知青蛙没有尾巴,但名家偏说青蛙有尾巴。理由是青蛙的幼虫蝌蚪是有尾巴的,可见青蛙原本是有尾巴的。
我们在看到如今“鸡三足”“丁子有尾”这些命题时,都不禁产生疑问:这不就是现在所谓的抬杠吗?
而名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公孙龙,正是由于“白马非马”“离坚白”等看似抬杠的理论而名扬天下。他也是名家学派中唯一留下学术著作的人。
什么是“白马非马”?一天,公孙龙牵一匹白马想要进城,但守卫告诉他这座城池规定马不能进入城内。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
公孙龙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意思是说,“白”是指马的颜色,“马”是指马的形体。
“白”是用来称呼马的颜色的,“马”是用来称呼马的形体的。因此,“白”与“马”两个概念合在一起所包含的意思就不是“马”了。
如果从抽象的概念来看,“白马”不是“马”。公孙龙还举例说,如果你到马厩里去取马,黑马与白马都是你取的对象;如果你只取白马,那么黑马就不是你取的对象。
取马的时候,黑马和白马都可以算作“马”,但不能算作“白马”。可见“白马”不是“马”的道理就很明白了。
在公孙龙看来,“白马”的概念是非常具体的,“马”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然而常识的判断却是非常矛盾的。
白马是马,这等于说具体的白马是抽象的马。如果把他的这个哲学命题诠释一番,则应读作“具体的马不是抽象的马”。
具体的事物不是抽象的事物。公孙龙对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首次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为哲学增添了新的范畴。
他的哲学观点远远超过他所处时代人们的认知水平,这也是他的观点不被诸子百家所理解的原因。
什么是“离坚白”?公孙龙在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坚白论》中举了一块坚硬的白色石头为例。他认为白色与坚硬这两种属性不能同时存在于石头中,而且两者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255章 大阴阳家
“视得白,无坚也;拊得坚,无白也。”意思是说,眼睛只能看到石头的白色,但看不出石头的坚硬,此时就相当于石头的坚硬属性藏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只有“白石头”,而不是“白且坚硬的石头”。“
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得其白,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不相盈。”
意思是说,用手摸能感受到石头的坚硬,但却感觉不到石头的白色,此时就相当于石头的颜色藏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只有“坚硬的石头”,而不是“白且坚硬的石头”。
一方出现,另一方就离开了,自动藏起来。也就是说石头不是因为白而坚硬,反之也不是因为坚硬才白。同样,人的高矮也与才能没有必然的联系。
最后公孙龙得出了“坚白石二”的结论,意思是物体的属性是独立于物体存在的,且彼此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这就是“离坚白”学说。
从这些例子来看,名家学派确实有混淆视听的诡辩嫌疑。但在2000多年后,人们发现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立场,属于逻辑哲学的范畴。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类似于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理论,这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一个独特贡献。
另外,公孙龙提出的“离坚白”学说也与同时代的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相似之处。周宗昌认为公孙龙构造了一个相当丰富的关于语言本身的哲学理论。
他的成就并不比亚里士多德逊色,是中国逻辑学理论大厦的真正奠基人。
但可惜的是,由于公孙龙的学说不是帝王之术,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没有贡献,再加上哲学理论过于深奥,被当时的学术大咖们认为是乱世的诡辩之术并加以抨击。
所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名家学说就开始边缘化。而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名家学说更是销声匿迹了。
【一口气看懂阴阳五行大师邹子#历史#小知识#阴阳家】
他是战国时代的超级偶像,列国争相追捧;他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华夏人。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阴阳家大师邹衍。
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因他善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为“谈天衍”,又称邹子。邹衍将前人的经验总结起来并发扬光大,提倡阴阳五行学说,成为阴阳家学派的创始人。
邹衍曾游学稷下学宫,以学问扬名于世。他到魏国,受到魏惠王出城郊迎的尊敬;到赵国,平原君待之以宾主之礼;
到燕国,燕昭王亲自为他扫尘,听他讲学,为他筑碣石宫,执弟子之礼。与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风餐露宿的待遇相比,邹衍堪称战国时代的超级偶像。
而他创立的阴阳家不仅被司马迁称为诸子百家之首,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也把阴阳家放在了首位。由此可见阴阳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不仅如此,我们所熟知的日本风靡一时的阴阳师也起源于先秦的阴阳家学派。日本在唐朝时期向中国派遣遣唐使,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带回日本,阴阳师开始逐渐流行。
不仅日本百姓从阴阳师那里获得艰苦生活的安慰,日本天皇也从阴阳师那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和决策上的保障。在日本蒙昧时期,阴阳师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因此,阴阳家不仅在中国,也在日本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并流传至今。
以邹衍为首的阴阳家学派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其思想核心就是依靠阴阳五行理论。其中的核心学说包括“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
“五德终始说”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行,周而复始地循环运转。五行依次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由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包含着变动运转的观念,即相生与相克。
邹衍最早将阴阳和五行概念结合起来,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系统的阴阳五行生克学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皇帝之始是土德,因为木胜土,所以代替皇帝的朝代就是木德;因为火生土,所以代替夏朝的商朝是金德;因为火胜金,所以代替商朝的周朝是火德;
因为水胜火,所以代替周朝的秦朝是水德。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解释历史变迁和王朝兴衰。在那个诸侯相互讨伐的战国时代,邹衍的这一学说受到各国诸侯的广泛欢迎。
这种历史观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把新王朝的兴起看作是五行相生的必然结果,适应了建立新的统一王朝的政治需要。后来,秦始皇把“五德终始说”作为秦王朝统一天下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影响后世几千年。甚至华夏的传统医学——中医,也包含五行学说,形成了独特的中医体系。
古人片面地认为地球是方形的,我们位于中央,边缘都是海,分为东南西北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不仅指全国各地,还是四邻各族的居住区域。
然而,邹衍却不这么认为。他以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由小推大,由近推远,大胆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九州说”。
按照邹衍的理论,华夏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名为“赤县神州”,意思是邹衍认为华夏其实是世界的1/81,并且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
中国的名称叫“赤县神州”,上古时黄帝以土德王,统辖的区域叫“神州”,炎帝统辖的区域叫“赤县”,黄帝打败炎帝后,统一起来的土地就称作“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是天下九大洲之一,中国之下又分小九州,成为“九州中国”,即大一统的华夏。
邹衍的“大九州说”在战国时代的确是惊世骇俗的。邹衍也是首次提出中国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可以说他是中国第一位海洋理论家,也是第一位挑战传统“中国中心论”的学者。
虽然邹衍从未走出过华夏,也没有读过有关国外地理的书籍,但他的“大九州说”却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界基本吻合。
在邹衍生活的战国时期,华夏(包括战国七雄及王室分封的其他小诸侯国)的面积大约相当于现在华夏的一半,即480万平方公里。
现在的中国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4,而陆地又占地球表面的约1/3。如此推算下来,邹衍时代的中国面积正好是地球总面积的八十几分之一。
大九州说中的“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与现代的七大洲划分也非常相近。
尽管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了邹衍去探索华夏之外的世界,但凭借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他依然无愧于“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华夏人”这一称号
【一块气看懂兵家亚圣吴起#历史#小知识#战国时代】
他是战国第一名将,文武双全。他与兵家至圣孙武并称“孙吴”,被后世尊为“兵家亚圣”“武庙十哲”。然而,这位杰出人物却被冷落了千年。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聊聊这位兵家亚圣——吴起。
兵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关于兵家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兵家源于九天玄女,有人认为其鼻祖是姜太公,也有人认为兵家源自法家。
不过,当代人更信服的说法是兵家始于兵家至圣孙武。自古以来,兵家一直受到重视,兵书的发展源远流长,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兵法既是一部关于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南,也是一部关于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籍。
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的一个重要学派,以研究作战用兵为主要宗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是极为重要的大事。
《左传》曾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对于国家而言,祭祀和战争是两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兵家是最讲究实际功效的学派,其目的很明确:打胜仗。
无论是“以战屈人之兵”,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无论是放火,还是用间谍,所有手段都服务于最终的战争目的——胜利。
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很多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对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抓不住重点,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学习兵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当今世界处于和平时期,但战争的威胁依然时刻存在,我们需时刻警惕战争的到来。
《司马法》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兵家告诉我们,对待战争要慎重,既要不好战,也不能忘战,更不能缺战。
吴起为何能被称为兵家亚圣?吴起学于儒门,通晓兵法、儒、法三家思想,堪称文武全才。他前往魏国后,得到魏文侯的重用。
在魏国,吴起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特种部队——魏武卒。魏武卒装备精良,以重装步兵为主,成员全部经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
《荀子·议兵》记载了选拔标准:“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意思是:士兵需身穿全副甲胄,能拉开十二石的强弩,背负五十支弩箭,手持长戈和铁戟,腰佩利剑,携带三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要行走百里。
即使放在现在,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被录取后,会根据个人特点进行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