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206节

  公元前770年,为远离威胁,周平王在郑国、秦国、晋国等诸侯国的拥护下,离开了残破的镐京,东迁至洛邑,至此东周建立。

  当时的周平王并非唯一的周天子,在周幽王死后,还有一个人也被拥立为天子,他就是周幽王的弟弟、周携王姬余臣。

  公元前750年,晋元侯袭杀了周携王,至此“二王并立”的局面才宣告结束。

  东周时期,虽然天子的权力已荡然无存,但他们依旧为王位争得你死我活,东周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解决了周携王之后,周平王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敌人——郑庄公。东迁之后,周天子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手下的诸侯却纷纷作答,郑庄公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720年,尚未解决郑庄公问题,周平王就先一步离世,留下孙子周桓王扛起东周的重担。周桓王启用虢公忌父,取代郑庄公在朝中的职务。

  郑庄公一怒之下不再朝见,这使得周朝在公元前707年讨伐郑国。

  在这场战争中,郑国名将祝聃用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让周桓王颜面扫地。此时距平王东迁还不到70年,诸侯就开始凌驾于天子之上。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郁郁而终,临终前他把王位交给了身为嫡长子的周庄王,又把自己最宠爱的儿子王子克托付给了周公黑肩,这让周公黑肩看到了夺权的机会。

  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打算杀死周庄王,立王子克为国君,无奈事情败露,自己被周庄王处死,王子克也走上了逃亡之路。

  公元前682年,周庄王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站,一位被孔子作诗讽刺的周王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就是周釐王。他被孔子诟病的是奢侈无度,但除了奢侈之外,他还缺少远见。

  公元前681年,为了称霸,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这其实相当于东周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周釐王却没看出齐桓公的野心,反而觉得齐桓公恭敬有加,还对他大加封赏。

  齐桓公因此得以会盟诸侯,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周釐王的儿子周惠王继位后,比他的父亲更荒唐。公元前676年他登上了王位,即位后,他先是占据了魏国的菜园,饲养野兽,后又夺走了大夫边伯、子禽、祝跪和詹父的财产。

  大夫们决定联合郑国推翻周惠王,拥立王子颓为天子,史称“王子颓之乱”。随着郑国和虢国势力的加入,周惠王不敌,逃到了郑国。

  最后在郑国和虢国的帮助下,周惠王才得以回到都城,夺回王位。虽然重回王位,周惠王却又干了一件糊涂事,这件事让堂堂周天子沦落到借钱度日的地步。

  周惠王离世之前,想立自己的庶子王子带为太子,不过因为诸侯们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公元前652年,周惠王离世,他的儿子周襄王姬郑登上了王位。

  然而王子带不甘心,他联合诸侯几次攻打周朝,最终攻陷了都城洛邑,周襄王仓皇出逃。随后周襄王向各个诸侯国求援。

  在晋文公的帮助下,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平定了王子带叛乱,重新夺回王位。

  为感激晋文公,他不得不把阳樊、温原和狐壤三地都赐给晋文公,这使得周朝直接掌控的土地面积进一步缩小,他们从土地上获得的财政收入也大不如前。

  等到公元前619年,周襄王离世时,整个周朝竟然都凑不出葬礼钱。继任的周顷王姬壬臣向鲁国借钱,这才安葬了自己的父亲。

  周顷王和他的儿子周匡王姬班在位时间都不长,他们执政时也没为周王朝做出什么杰出的贡献。等到公元前607年,东周过了一半的时间,周朝第9位天子周定王姬瑜走上了王位。

  此时刚刚崛起的楚国竟然敢询问九鼎的轻重。在周朝,九鼎是天子权力的象征,询问九鼎的重量无异于直接问“王位能不能给我做主”。

  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周王朝一年不如一年,周王室甚至搞出了一年换三个天子的闹剧。

  公元前586年,周简王病逝,周灵王、周景王、周敬王相继继位。他们在位时期,周王室虽然没落了,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等到公元前545年,东周第12任君主周景王姬贵继位的时候,周朝的财政就捉襟见肘了,连天子所用的器物都得向诸侯们乞讨。然而,周王室依然不思进取,反而把精力集中在争夺王位上。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离世后,太子猛急忙登上王位,是为周悼王。然而他的弟弟王子朝却开始和他争夺王位。

  还没争出结果,周悼王就意外离世了。周悼王的另一个弟弟姬匄紧急顶班,登上王位,是为周敬王。经历了一番拉锯,周敬王终于打败王子朝,坐稳了王位。

  公元前476年,周敬王离世。因为他去世的时间恰好处于春秋战国的交界,因此史学家就把公元前476年作为春秋战国分界点。

  至此,东周已经过去一半了。周敬王死后,周元王、周贞定王相继继任天子。

  公元前453年,周贞定王在任期间,韩、赵、魏三家大夫掌握了晋国的实权,晋国公室名存实亡。与此同时,周朝也处于危机当中。

  公元前441年,周哀王继承了王位。然而也是在这一年,他被弟弟姬叔杀掉,其叔登上天子宝座,是为周思王。

  然而当了5个月天子后,周思王就被弟弟姬嵬送下了皇权。送走哥哥后,姬嵬即位,登上王位,是为周考王。

  为防止自己也被弟弟所伤,他把周朝的土地分出一块,给了弟弟姬揭,让他自己当诸侯,于是西周公国由此建立。

  公元前426年,周考王离世,周威烈王继位。他于公元前403年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册封诸侯后的第二年,周威烈王就离世了,他的儿子继位,是为周安王。

  周安王执政期间,齐国的国相田和也看中了国君的位置。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任命田和为齐侯,齐国正式落入田氏手中,史称“田氏代齐”。有被下属取代的诸侯王,自然又有被诸侯王架空的周天子。

  公元前376年,周安王去世,周烈王、周显王相继登上王位。周显王在位期间,把东周王朝最后一块土地分封给了公子根,东周公国自此见底。此时直接受周天子管辖的就只有周王畿了。

  等到公元前321年,周显王去世,周慎靓王登上王位时,战国七雄已经称霸一方了。因为商鞅变法,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去世,周赧王登上王位,使秦国已经成了六国的心腹大患。不仅如此,秦武王还向周赧王提出想举举九鼎试一试轻重,这个要求被周赧王拒绝了。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会因此被秦国赶出周王宫,只能去西周公国借住。此后,为制衡秦国,楚国请周赧王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各诸侯国攻秦。

  周赧王认为这是重振东周的好机会,于是他一边向城中富户筹借粮饷武器,一边任命西周公为主将,传召六国诸侯攻打秦国。

第242章 春秋大时代

  没想到六国根本不听他的号令。无奈之下,周赧王的计划只能宣告失败。就在周军无功而返的时候,城中的债主们却来向周赧王讨债。

  无奈之下,周赧王只能躲到一个高台上,等讨债的人散去。成语“债台高筑”就是这样产生的。虽说周赧王攻打秦国没成功,但秦国也没想着放过他。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西周公国,西周公劝说周赧王投降。

  也是在这一年,东周覆灭。周赧王去世后,西周公国的民众纷纷向东方逃亡,秦国趁此机会夺取了九鼎,西周公国至此灭亡。

  秦庄襄王也没放过东周公国,公元前249年,东周也被其所覆灭。

  【一口气看懂妇好#历史#小知识#妇好】

  这是商王武丁统治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商朝的统帅手持8公斤重的斧钺,它如同罗刹现世,所到之处尸横遍野,鬼方的士兵被吓得神魂俱散。

  这位手执斧钺、勇武无双的人就是商朝的王后妇好。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中国第一位有史可考的女统帅妇好。

  公元前1250年左右,商王武丁登上了王位。在位期间,他娶了一位能征善战的王后,这位王后就是妇好。

  与后世不同,商朝时期女子的地位很高,她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土地,还能当官从政、主持祭祀。

  妇好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祭祀大权的王后,据记载她经常奉命主持祭天、祭祖等活动。除了祭祀之外,妇好还很擅长带兵打仗,只不过刚刚成婚的时候,商王武丁还不知道妻子有这隐藏技能。

  直到一年夏天,商朝北方边境遭遇外敌入侵,派去的将领迟迟不能平定外患,妇好见状主动请缨带兵出征。

  为让丈夫同意自己的请求,妇好借职业之便作了个弊,她进行了一次占卜,占卜结果显示这一仗只有妇好领兵才能打赢。

  武丁见状只能同意。到了前线之后,妇好指挥有方,身先士卒,很快就战胜敌人,还北方边境一片和平。这一仗让武丁看到了妇好的才能,此后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战场之上。

  武丁统治时期恰逢印欧人向南迁徙,迁徙过程中,他们毁灭了一个个古老文明,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是被他们所终结的。

  尤其是印度印欧人在摧毁文明之后,还让印度的原住民沦为最低种姓的奴隶。而中华文明没有断代,其中就有妇好一份功劳。

  史书记载妇好曾率1万多人出征土方和鬼方,土方和鬼方就是匈奴人的先祖以及迁徙而来的印欧人,这场举全国之力的战争妇好打赢了,这也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让中国成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

  此外,妇好还打了有史以来的第11场伏击战。在攻打巴方的战争中,她在战场西边设下埋伏,武丁则从东边对巴方军队发起冲击,最后巴方军队陷入埋伏圈中,被打得丢盔卸甲。

  终其一生,妇好出征90多次,征讨了20多个方国,为商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妇好不仅事业有成,在爱情方面她也过得相当美满。她的丈夫武丁对她一往情深,每次妇好出征归来,武丁总是会亲自出城迎接,有一次甚至一直迎出了80多公里。

  不仅如此,在占卜中武丁也总是提到妇好。在出土的商朝甲骨中曾刻有这样的卜辞:“妇好会有孩子吗?”“用5个祭品为妇好消灾,她的牙齿会好起来吗?”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仅在安阳殷墟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妇好就被提到了200多次。

  差不多33岁的时候,妇好与世长辞了。她的离世让武丁伤痛不已。为防止妇好死后无人照顾亡魂,武丁为她举办了三次冥婚,先后把她许配给商朝6世祖、11世祖太甲和13世祖成汤。

  此外,商朝王后死后是要葬在王室墓葬群的,但武丁或许是舍不得离妇好太远,就破例把她葬在了处理政事的宫殿旁边。

  随妇好一同下葬的还有两柄青铜钺,钺是当时兵权的象征,以钺陪葬足以证明妇好曾执掌兵权,这也为商朝女性可以带兵打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此外,她的墓葬中还有400多件青铜器、700多件玉器等1900多件陪葬品。著名的妇好鸮尊以及中国最早的铜镜也是在妇好的墓中出土的。

  妇好鸮尊是商代最早的鸟形尊,它虽被沉在水中数千年,但出土后却依旧光彩夺目,它的出土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商代青铜器的精湛工艺,还间接证明了商朝时期女性极高的社会地位。

  【一口气看懂春秋时期的历史#历史#小知识#春秋】

  这是一个烽烟四起的时代,短短294年间,近100个国家宣告覆灭。

  这是一个打仗要讲究礼法的时代,没摆好阵型不能打,没交换战书不能打,甚至打完仗还要到敌方阵营犒赏敌军。这个时代就是春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拉开了春秋的序幕。历经295年,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宣告了春秋的终结。今天我们就按照春秋五霸的称霸顺序看看春秋时期的故事。

  提到春秋就不得不提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史记》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但。

  《荀子》却说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公元前770年,由于受到犬戎的侵袭,西周的都城镐京残破不堪。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国的护卫下迁都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

  至此,西周结束,东周春秋时期正式开始。东迁之后,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土地面积大幅减小,不能继续威慑诸侯,诸侯们趁机做大。

  郑庄公就是其中之一,他积极扩军,开疆拓土,俨然以霸主自居。

  公元前720年,周桓王登基,出于对郑庄公的不信任,他决定任用虢公取代郑庄公的职务,这一举动触怒了郑庄公。

  郑庄公派人割走了周王室的麦子,开始不朝见天子。见此,周桓王怒火中烧,公元前707年,他亲率王师讨伐郑国,还征调了陈国、蔡国、卫国的军队一起上战场,“繻葛之战”就此爆发。

  按理说郑庄公该束手就擒了,可事情却出现了惊天反转。郑庄公布下了“鱼丽之阵”,使用传统战术的周军一败涂地,就连周桓王都被一箭射中了肩膀,颜面扫地。

  这一战坐实了郑庄公霸主的名号。只不过郑庄公没有在霸主之位上坐多久,公元前701年他就离开了人世。

  郑庄公死后,他的儿子们开始争夺国君之位,“四公子之乱”爆发,郑国也自此衰弱下去。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登上国君宝座。此前他曾遭到过管仲的暗杀,可当上国君后,齐桓公却没追究管仲的责任,反倒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发起了改革。

  在管仲的建议下,齐国实施了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政策,为增加国库收入,管仲开启了妓院,这开创了国家建立妓院的先河。

  管仲所开的妓院比雅典的国家妓院还要早50年左右,他也因此被誉为“妓院祖师爷”。

  除此之外,齐桓公还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所谓的“尊王攘夷”就是要尊奉周天子为天下之主,然后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征讨诸侯,抵御戎狄。相当于东周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齐桓公与管仲的联手努力下,齐国日益强盛。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和宋、陈、蔡、邾、鲁五国国君进行了会盟,史称“北杏会盟”,北杏会盟拉开了齐桓公称霸的序幕。

  随后齐国先是击败鲁国,后又代天子讨伐宋国,救援被山戎袭扰的燕国,彻底坐稳了霸主之位。

  然而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后,齐国也陷入了内乱。为当上国君,齐国5位公子纷纷起兵作乱,即使射到了齐桓公的尸体上,都没有人顾及。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的位置空了下来。

  此时,宋襄公决定效仿齐桓公会盟诸侯,自己当霸主。然而宋国只是个小国,根本没有称霸的能力。

  当时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是齐国和楚国,因此郑国认为比起宋襄公,支持楚成王当霸主胜算更高。但郑国支持楚成王的行为却惹怒了宋襄公。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不敌只能向楚国求救。

  宋楚泓水之战就此爆发。泓水之战中,宋国本来可以趁楚国渡河的时候出兵,把楚国打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宋襄公却认为这样不太仁义,硬是要等楚军渡完河,摆好阵型再出手。

  没想到等楚军做好准备后,宋国却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宋军大败,宋襄公也被射中了大腿,4年后就离世了。

  就在宋楚图谋称霸的时候,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公元前636年,他杀死晋国国君晋怀公,自己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

  他上位的时候正值周朝爆发“王子带之乱”,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联合敌人军队攻打周朝都城,周军大败,就连周襄王都被赶出了都城。

  见此,晋文公抓住了机会,他派兵平定了王子带之乱,还把周襄王送回了都城。为感谢晋文公,周襄王把阳樊、温、原、狐壤四块封地送给了他。

  公元前633年,楚国联合郑、蔡、徐等国围攻宋都商丘,企图击败宋国称霸中原。宋国见状只能向日益崛起的晋国求援。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兵与楚军对峙,城濮之战就此爆发。由于楚国将领子玉率军冒进,楚军吃了败仗。城濮之战获胜后,晋国召开了践土会盟,晋文公也成了这一时期的霸主。

  公元前628年,郑国国君郑文公与世长辞,随后晋文公也驾鹤西去。秦穆公认为这是攻打郑国的好机会,他派兵长途跋涉,想要趁机偷袭郑国。

  没想到秦军的踪迹竟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见状一边派人回国报告,一边以郑国君的名义送给秦军12头牛,还对秦军说:“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要来,特地让我送来劳军的物资。”

  秦军将领见状只能放弃偷袭,撤兵回国。没想到撤兵途中却在崤函地区中了晋国的埋伏,全军覆没。这次战役被称为崤之战,让秦穆公明白想要以秦国的实力称霸中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几番思考过后,他决定掉头向西发展。他招揽了谋士由余,在由余的帮助下灭掉了西戎12个国家,自此称霸西戎,被当时的天子周襄王封为西方诸侯之伯。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离世。

  此时有实力称霸中原的只有晋、楚两国。公元前613年,楚国迎来了一位明君——楚庄王。他任用孙叔敖等能臣兴修水利,平定叛乱,让楚国走上了强盛之路。

首节 上一节 206/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