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第190节

  而直接引发八王之乱的导火索却是司马炎把自己弱智的嫡子司马衷立为太子。原来司马昭早年将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大哥司马师为嗣子。

  在西晋建立以后,司马攸被封为齐王,在朝中声望甚高。而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却是个弱智,司马炎为了保住自己遗弃的皇位,逼死了齐王司马攸。

  司马衷娶了功充之女贾南风,又提拔外戚杨骏等后党为司马衷保驾护航。司马炎死后,外戚杨骏矫诏夺权,皇后贾南风找来楚王司马玮绞杀杨骏一党。

  之后又设计杀死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成了西晋王朝的主事人。但是太子司马遹与贾南风不和,在赵王司马伦的挑拨下,贾南风将太子司马遹杀在厕所之中,给了赵王发动政变的口实。

  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杀贾后自封相国,次年篡位称帝,引发宗室诸王起兵围攻。赵王伦兵败被杀,齐王司马冏被河间王司马颙挑拨,攻杀长沙王司马乂,反被长沙王所杀。

  长沙王又被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围攻,苦战数月,结果被东海王司马越所杀。之后,河间王、成都王、东海王又互相攻防,一同混战下来,西晋江山已经是满目疮痍。

  诸王还找来胡人当雇佣兵,没想到却是引狼入室。公元311年,东海王司马越在项城忧郁而死,八王之乱结束。

  千兆大将石勒在宁平城大败禁军,将司马越的尸骨挫骨扬灰,西晋宗室36王全部被杀。而琅琊王司马睿早已见北方形势不对,提前南渡至建邺。

  在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建立了东晋,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最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所谓五胡十六国,就是由匈奴、鲜卑等民族建立的16个主要政权,包括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西秦、后秦等。

  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前秦政权。在前秦之前,华北的前赵、后赵统治都十分黑暗。前秦吸取了前代教训,提倡儒学,兴修水利,发展工商,国力日趋强盛。

  公元376年,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北方,与南方的东晋对峙。苻坚执意伐晋,想以此一统中国。

  然而在淝水之战中,东晋谢玄率领北府军大败前秦军队,苻坚重伤逃走,不久前秦帝国就分崩离析,北方再次分裂,而东晋这边也得了喘息的机会。

  东晋自立国以来,就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由于疆域狭小,北方压力大,加之大族占据了大量庄园田产,朝廷只能变本加厉地剥削自耕小农。

  公元399年,孙恩、卢循起义,给东晋敲响了丧钟。在平定孙恩之乱的过程中,北府军的刘裕崭露头角,成为司马氏统治的掘墓人。

  公元403年,桓玄篡晋,因为不得人心被刘裕攻灭。刘裕先后灭前燕、后秦,在公元420年代晋建宋,史称刘宋,正式开启了南北朝时代。

  刘宋建立后,刘裕曾计划率军讨伐北魏,然而还没来得及出征就病逝了。刘宋也像西晋那样陷入皇室内讧之中,子杀父、父杀兄的悲剧不断上演。

  与此同时,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先后攻灭北方大小政权。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与刘宋对峙。

  刘宋先后发动了三次元嘉北伐,都被北魏所败,损失惨重,国力大损。后世的南宋大诗人辛弃疾感叹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公元465年,北魏文明冯太后临朝听政,开始了北魏的汉化改革。冯太后仿照两汉魏晋制度,制定官员俸禄,实行三长制和均田制。

  通过均田制,农民摆脱了地主豪强的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得北魏国力大增,失控的人口和土地远远超过南朝,为日后的南北统一奠定基础。

  文明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继承了祖母的事业,实行太和改革,将北魏国都迁至洛阳,改革鲜卑旧俗,鲜卑姓改为汉姓,不利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

  然而孝文帝的改革引发了守旧派贵族的反对。在孝文帝死后,北魏的统治日趋败坏,而南朝却迎来了一段难得的繁荣时期。

  公元506年,萧衍建立南梁,南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文化兴盛,涌现了一大批文学家和诗人。

  虽然萧衍改革法治,通过考试选拔寒门子弟入朝,但是南梁依然是个等级森严的文化社会。

  再加上萧衍本人吸取了前朝宗室自相残杀的教训,对南梁宗室极为纵容,任由他们欺压百姓,使南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公元524年,北魏爆发六镇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4年后,北魏权臣尔朱荣率兵攻入洛阳,沙丘陵太后以及北魏文武百官被杀,史称河阴之变。

  北魏宗室元颢投奔南梁,萧衍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北归。陈庆之仅带7000兵马,一路摧枯拉朽,攻克32座城池,47战全胜,成功拿下了北魏首都洛阳,留下了“千军万马避白袍”的传奇。

  虽然最后陈庆之在尔朱荣的围攻下失败南归,但也为南梁获得了20多年的承平时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无暇南顾。

  公元548年,东魏叛将侯景南下投梁,与南梁临贺王萧正德勾结发动叛乱,史称侯景之乱。次年,萧衍被侯景饿死在台城,临终前感叹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

  侯景之乱后,南梁被南陈所取代,南朝国力已经大不如前。而北方的东魏和西魏也相继改朝换代,为北齐和北周。

  相比而言,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国力更强,然而北齐宗室内讧激烈,皇帝昏庸,最终在577年被北周武帝所灭,北方统一。至此,纷纷扰扰的魏晋南北朝终于进入到最后的统一阶段。

  公元580年,北周宣帝死,外戚杨坚夺权。次年,杨坚篡位称帝,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统一中国,中国历史走出了漫长的分裂时代,迎来了鼎盛的隋唐帝国。

  【一口气看懂五代十国的风云#历史#五代十国#小知识】

  皇帝轮流做,今天到你家。唐朝灭亡后,中原大地再次进入了一个大分裂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由于这5个朝代共计只存在了短短的53年,因而并不为人熟知,但其中却有不少故事让人耳熟能详。今天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纷乱的五代十国之五代。

  公元875年前后,一个屡试不第的考生再次落榜。他在愤恨之余挥毫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谁也没想到这首杀气十足的诗最后竟真的成了大唐帝国的催命符。

  唐朝中晚期科举舞弊制度风行,每年的状元早就被世家门阀垄断,往往考试还没开始,主考官就已经将中举者的名字列好了。

  想当年一首《阿房宫赋》闻名天下,有博通经史,十几岁就能献祭平鲁的前宰相杜佑之孙杜牧,托人找关系,也只得了个进士第五。

  宰相的孙子都排不上前三,这说明当时的科举暗箱操作已经令人发指的地步,底层百姓唯一的上升通道也被世家大族垄断。

  底层百姓唯一的上升通道也被世家大族垄断。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写菊花诗的黄巢毅然弃笔从戎,加入了濮阳私盐贩子王仙芝的造反队伍。

  黄巢也不是个普通百姓,他家也是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很快就得到了王仙芝的信任。王仙芝死后,黄巢变成了一军首领。

  公元880年,黄巢攻克洛阳、长安两京,自立为帝,国号大齐。

  他第一件事就是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对唐朝的官僚士族集团进行清洗,一时间长安城尸横遍野,从东汉以来长盛不衰的世家门阀集团被连根拔起。

  齐军虽深重创唐朝的统治根基,但逃到蜀地的唐僖宗迅速重整旗鼓,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之前已经投降齐军的藩镇纷纷开始倒戈。黄巢一度被迫退出长安城,心腹大将朱温也于围困之中投降大唐。

  公元882年,出身沙陀族的河东太原李克用率1万沙陀骑兵进攻长安,

  此人骁勇善战,13岁便能一箭双雕,15岁就上过战场,因其发号施令时声音嘶哑似乌鸦,大家背地里都称他李鸦儿,他率领的部队也被称作鸦儿军。

  李克用的加入让战局迅速发生逆转,杀的起义军沉尸30万,黄巢大败而逃,在朱温和李克用的联合攻击下,一代枭雄黄巢最终引恨狼虎谷。黄巢起义就此平复。

第218章 隋唐帝国的兴衰

  灭黄巢赴长安,李克用战功位居诸侯之首,和朱温并称晚唐双雄。但是这两个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却有一段血海深仇。

  讨伐黄巢期间,李克用曾经救过朱温的命,但朱温却将李克用视为心腹大患,欲找机会除之。

  于是王朝平定之后,朱温设宴招待李克用,他将李克用灌醉之后便放了一把火企图将其烧死,没想到当晚突然天降大雨。

  李克用在部下的掩护下才得以逃脱,但是包括义子史敬思以及随他赴宴的300亲兵却全部力战而死,从此两人结下生死大仇。

  李克用这个人脾气急躁,喜欢意气用事,但却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虽然有时候对皇帝也是听调不听宣。但每逢皇帝有难,他必定第一个率兵勤王。

  公元895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等人叛变攻打长安。唐昭宗出头,又是李克用第一个出兵击败李茂贞,把唐昭宗完好无损地送回了长安。

  李克用因此功或封晋王,掌控河东之地,而朱温却借平定李茂贞之机进入长安,成为首辅大臣,把持了朝政。

  李克用手下刘仁恭也火上浇油投靠了朱温,此后与朱温一起,每每与李克用针锋相对。公元907年,朱温废除唐哀帝公然称帝,建立后梁。

  李克用拒绝承认朱温政权,仍然继续沿用唐朝年号,五代十国自此拉开序幕。

  李克用不但自己能打,还培养了十三个能打的儿子,除了儿子李存勖之外,其他十二个儿子都是养子,但这些养子们个个实力都不俗,全都封为太保,因此也称十三太保。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第13个儿子李存孝,此人力大无比,堪称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素有“将不过李、王不过项”之称。

  建立五代十国第二个政权——后唐的开国皇帝就是他的亲儿子李存勖。李克用临死前交给李存勖三支箭,这三支箭分别代表了曾经背叛过他的三个人:朱温、刘仁恭和耶律阿保机。

  他要李存勖一定要消灭这三个敌人,以告慰他在天之灵。李存勖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善战,也继承了他的遗志。

  此后他每完成一件事就将一支箭送回家庙。后来他平定刘仁恭,攻灭后梁,大败契丹,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几乎都是平民出身,以军事起家,这些从底层走出来的皇帝自然了解民间疾苦,执政初期都能做到亲力亲为,比较敬业,但到后期却全都变了味。

  朱温滥杀无辜,好色无度,成为禽兽皇帝;攻灭后梁的李存勖,后期也因宠幸伶人,怠惰政事而被称作伶官天子。

  公元926年,河北一带发生兵变,李存勖派十三太保中排名第一的李嗣源前往评判,没想到走到半路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哗变,要求李嗣源自立为帝。

  李嗣源不顾众将阻拦,执意要亲自面见李存勖说清楚,但却被石敬瑭拦了下来。石敬瑭曾多次救过李嗣源的命,不仅骁勇还十分聪明,这让武将出身的李嗣源非常欣赏,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石敬瑭力劝李嗣源应当顺应时事,不能犹豫不决,并表示自己愿为他做开路先锋。石敬瑭的话让李嗣源下定决心,可大军还未抵达洛阳,李存勖自己就先乱了起来。

  守城士兵逃散,昔日宠幸的伶人也趁机发动叛乱,一代枭雄最终竟死于伶人之手。李嗣源大军进洛阳后,在李存勖陵前称帝,但并未改国号,仍旧称唐。

  李嗣源是五代少有的明君,他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他执政时期是五代少有的稳定时期,但可惜他却是个文盲皇帝。

  由于自己大字不识一个,李嗣源便专门请了一个名叫冯道的大臣为他读奏折。冯道是个饱学之士,整个五代之中他一人就经历了四朝,是中国唯一的十朝元老。

  后来冯道身为宰相独奏者一事便落在了枢密使安重诲身上。但晚年的李嗣源也犯了所有五代皇帝的通病,猜忌重臣,屡屡诛杀大臣。

  读奏折的安重诲也被怀疑假传圣旨给处死了,君臣离心,父子反目。儿子李从荣起兵造反未果,而李嗣源也最终死于京剧之中。

  李嗣源去世最难过的就是姑爷石敬瑭了,史书记载他悲痛不止,如丧考妣。但谁能想到后唐最终就是葬送在了他的手里。

  石敬瑭原本没有反心,但岳父的去世却让他失去了庇护。继位的李从珂也架不住朝中大臣整日在他耳边说石敬瑭有异志,于是便打算先下手为强。

  大受刺激的石敬瑭起兵叛乱,向契丹人求援,并向耶律德光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年年进贡,以叔父相称。

  由于条件太过屈辱,石敬瑭手下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只给钱就可以了,但石敬瑭坚持己见,最终留下了千古骂名。

  正愁没理由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发兵营救石敬瑭,在击退后唐大军之后,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

  石敬瑭也履行承诺,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从此中原北方失去屏障,门户大开。石敬瑭称帝的第二年,就在契丹大军的帮助下攻入洛阳,后唐就此灭亡。

  石敬瑭在位期间对契丹百依百顺,看不惯他的刘知远渐渐与他离心离德,在河东拥兵自重。石敬瑭死后,契丹果然开始大肆进攻中原。

  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根本无力抵抗。公元947年,契丹攻陷京师,后晋灭亡。刘知远的心腹郭威劝刘知远趁机称帝,郭威原是李存勖的亲军,刘知远投靠后晋时,郭威才前往投奔。

  此人勇武而又知兵法,刘知远走哪都喜欢把他带在身边。后来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郭威也因从龙之功成为刘知远心腹。

  刘知远称帝后马上下诏禁止为契丹获取钱,处死还在中原的契丹人。此举深得民心,晋朝旧臣也纷纷前来归附。公元948年,刘知远病逝。

  临终前将儿子刘承佑托孤给了郭威等重臣,但刘承佑却对郭威这些父亲留下的老臣十分猜忌,总想找机会除之而后快。

  有一次他趁郭威出兵平叛,竟将他留在京城的所有家眷全部杀死,一个不留。盛怒之下的郭威当即引兵攻破京城,刘承佑在逃亡途中被杀。

  郭威进京后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拥立的刘赟为帝。不久,北方突然来报有契丹军南下。

  郭威亲自率军出城北上,可在大军途经澶州时,士兵突然发生兵变,将一面黄旗盖在郭威身上,拥立他称帝,于是郭威返回开封夺取政权,建立了后周。

  而这一幕被郭威手下的一名禁军军校记在了心里,并在将来学以致用。

  郭威建国后崇尚节俭,仁爱百姓,重用有才德的文臣,和之前几个军人政权大相径庭,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国家也逐渐富强起来。

  公元954年,郭威病重,由于没有子嗣,便将皇位交给了养子柴荣。柴荣原是郭威的侄子,一直追随在郭威身边,刘承佑在京城制造的那场浩劫也包括了柴荣的家人。

  他与郭威同命相连,郭威并将他收为养子,一直当做接班人培养。

  柴荣继位后雄心勃勃,曾立下以10年开拓天下,10年养百姓,10年至太平的壮志,而且把它当做自己毕生的目标,一直都在贯彻践行。

  他在四处征讨的同时还不忘体恤百姓,后周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百姓富庶。5年多的时间,他败后蜀,征南唐,伐辽国,取天下18州。

  虽功绩不如秦皇汉武,但也堪称五代第一明君。而当初亲眼目睹了黄旗加身的那名禁军军校,也官至殿前都点检,成了他的心腹重臣,此人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

  但可惜的是随着柴荣的去世,后周的气数也戛然而止。公元959年,39岁的柴荣不幸去世,年仅7岁的柴宗训继位。

  此时北方又传来了契丹兵南下的消息,赵匡胤亲自率军北上抵御大军,行使陈桥,一使军队哗变,赵匡胤被披上黄袍拥为帝,10年前的一幕再次上演。

  赵匡胤回师开封,兵不血刃的接管了后周,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存续了53年的5代到此结束。

  【一口气看懂隋唐帝国#历史#隋朝#小知识】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疆域辽阔,社会繁荣,文化开放。

  在经过漫长的分裂时代之后,中国再次成为强大的世界帝国。然而在繁华落去之后,却是一个勉强维持统一的国家,国都六陷,天子九逃。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唐帝国。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元开皇,中国历史走入鼎盛的隋唐帝国时代。

  杨坚在北周、北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不仅稳定了政局,也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废除北周六官制,建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第二,改革区划,合并州县,将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改为州县两级,减少冗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三,废除九品中正制,设立科举制,首重才学,次重门第。

  公元589年,隋朝灭南陈,统一中国。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常年战乱,各地货币度量衡都各不相同。杨坚统一货币度量衡,颁行开皇新制,促进经济上的统一。

首节 上一节 190/2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