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抗战,签到十年 第264节

张廷枢低着头,沮丧道。

“呃呃--”

微微一怔,冯轩不禁有些哑然。

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张老作相,于国家大是大非前毫不含糊。

唯独于私人感情上,忠贞不二。

尽管他很想让张老作相前来奉天。

但,并不能采取特殊的手段。

.. ... .......

因为,张作相一生坚持宽厚待人、信义持家。

否则,皇姑屯事件后,他也不会拼了命的将小六子扶上关外王宝座。

现在,张作相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一个问心无愧。

于公,奉系是大势所趋。

将亲生儿子张廷枢派到冯轩这来,无可厚非。

于私,张家父子对张作相不薄。

如果他贸然出走,势必会引起东北的动乱。

所以,张作相选择留下,也很正常。

“算了,既然老叔想帮着张小六子,那就随他吧!”

沉默了一会,冯轩继续说道。

目下,国内各方势力犬牙交错。

尤其是奉军这么一动。

近在咫尺的阎锡山、宋哲元等人必然会坐立不安。

远在川滇桂地区的刘湘、龙云、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自然也不可能坐视不理。

中原大战的失败还没有从他们的视线中转移。

现下,各军阀极有可能再度将矛头指向国府。

一旦东北军大乱,那对于华北乃至华中地区的局势都有着很大影响。

为了正治生态平衡,张老作相坐镇东北军还是很有必要的。

至少在奉军尚未拿下关内各省的时候,东北军的存在可以制约一众小军阀。

甚至可以削弱一些军阀势力。

何乐而不为呢?七.

第250章

“咳咳!”

“那个,大帅,你看我这初来乍到,啥事也不干。”

“是不是有点不太好呀!”

“要不你给派个稍微重要点的任务,比如出兵收复乌里雅苏台?”

“让我享受一把民族英雄的感觉!”

这时候,张廷枢突然笑嘻嘻的说道。

“噗!!!”

刚刚抿了口茶的冯轩差点没喷出来。

稍微重要点的任务?

出兵乌里雅苏台?

你咋不上天呢?

放眼全国,多少军阀毗邻大草原。

但是始终没有一个人出兵。

最近一次还是徐树铮在1919年率军进入乌里雅苏台。

至今已有10余年。

并非是实力不济,而是不敢妄动。

大草原那 个地方比国内形势更加复杂。

喇嘛、王公贵族、老毛子犬牙交错。

一旦出兵,最先触动的就是近在咫尺的老毛子西伯利亚军区的敏感神经。

“我说廷枢哥,你还真敢开口呀!”

“机械化步兵三师出兵乌里雅苏台。”

“你知不知道就算加上一个装甲师都未必能拿下那地方。”

“那地方有多敏感.....”

“行了,你呀就老老实实的整训部队吧!”

“汉城一战,多少人看着流口水。”

“接下来,机械化步兵三师需要将自身战力提高至平行线。”

“到时候拿出来要是一场硬仗都打不了,那可就让人笑话了。”

冷不丁,冯轩白了张廷枢一眼,没好气道。

“这...那我还是窝着吧!”

闻言。

张廷枢回过神来,似乎明白了乌里雅苏台的重要性。

顿时。

再不敢多说一句话了。

整个奉军作战序列中,机械化步兵三师同各师相比。

空有其名,而无其实。

汉城一战顶多算是镀金的顺风仗。

小鬼子在空军的轰炸下根本没有一丁点反抗能力。

这个时候,换做任何人上场都能秋风扫落叶般的拿下汉城。

所以,目下机械化步兵三师要做的就是尽快磨合部队。

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还有战术战略之间的升级。

“你还真别说,有件事挺适合机械化步兵三师。”

“朝国全罗道、庆安道的百姓需要向忠清道,江原道转移。”

“派遣军主力需要驻守光州、全州、釜山一线。”

“故而,腾不出手来。”

就在这时。

冯轩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什么?

迁移朝国百姓?

霎时。

张廷枢和佟立民都傻眼了。

“大帅!”

“咱们不是已经占领了整个朝国吗?”

“光是正规军就有十二万,还怕小鬼子?”

张廷枢有些疑惑不解的问道。

“是啊,大帅!”

“如果南部百姓都迁完了,我军还怎么在当地建立统治。”

一旁的佟立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不,你们想错了。”

“东倭陆军不敢登陆,但并不代表他们拿我们没办法。”

“朝国三面环海,遍地漏洞。”

“尤其是南部地区,直接毗邻对马岛。”

“周围一片平坦原野,一丁点天然优势都没有。”

“我们的部队要防守这么大一片地方。”

“需要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不计其数。”

“至于空军,仅仅是威慑对手的杀手锏。”

“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具备完全碾压东倭海军的实力。”

“就算有空军威慑,小鬼子也不代表不能登陆朝国。”

“短时间内,东倭能够迅速动员不下300万合格军人。”

“我军最好的方法不是守株待兔。”

“而是避敌锋芒,寻求战机。”

摇了摇头,冯轩解释道。

“不是吧!”

“东倭国内经济如今正处在窘迫之际。”

“动员300万人,难道小鬼子不过日子了?”

话音刚落。

张廷枢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对于在东倭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张廷枢来说。

近在咫尺的东倭一直作为对手存在. .

首节 上一节 264/4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