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觉好像失败了?”冯教授皱着眉看着研制出来的实验样品。
孙教授点了点头,“是哪个步骤哪个材料加多了吧。”
几个教授看着实验台上乱七八糟材料。
“哪一步出错了?”
“也有可能都错了。”
“咱们还是等沈知回来再说吧。”冯教授说道。
孙教授深吸了一口气,“不!我要证明自己!”
吴教授无奈的看着孙教授,“老孙,认清现实吧,现在的孩子确实都挺强的。”
“不行!我可不能让后浪把我排拍在沙滩上!”
孙教授是个极其要强的人。
既然说出口的,就一定要做到。
这一次他们根据反应,调了一下克数。
半个小时后。
样品从烘箱中端出来之后。
他们知道又失败了。
到底是哪里出错了呢?
孙教授有些烦躁的挠了挠头。
克数多少?
浓度应该是多少?
他们对于磷酸锆二元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的混合一点不也了解啊。
冯教授叹了口气。
“沈知什么时候散步完回来啊?”
孙教授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散了一个多小时的步了吧。”
“也该回来了。”吴教授点头道。
这是第一次他们这么渴望沈知回到实验室。
就在这个时候。
“吱呀——”
门被从外而内推开。
三个人喜出望外的朝门口处看。
只见沈知裹着棉服走了进来。
脸颊因为外面的寒冷冻得微红。
刚一进实验室。
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
沈知搓了搓手,接着将外套脱下。
随手放在了旁边的凳子上。
“沈知你终于回来了.」!”冯教授激动的说道。
“样品制备完成了吗?”沈知问道。
“呃......”
三个教授有些尴尬的互相对视一眼。
接着孙教授看向沈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两次,都失败了。”
“我看看。”
说着沈知穿上实验服,有些疑惑的走到试验台旁。
当看到实验台上摆着的两个样品之后。
摩擦着下巴,思考了一下。
他指着其中一个问道,“这个是丙酮溶液加多了吧?”
接着他指着另一个道,“这个应该是聚醚胺加多了。”
“这两个磷酸锆二元复合材料克数也不对,磷酸锆二元复合材料的克数、丙酮溶液、聚醚胺还有环氧树脂这四个比例不对。”
“假如丙酮溶液加入100毫升,磷酸锆二元复合材料就要加入1.2克,0.64克聚醚胺,1.92克环氧树脂,但是咱们只是做样品实验,用不着这么多,就加入500毫升丙酮溶液。”
三个人愣愣地听着。
“是......这样吗?”
“我们竟然在比例上错了......”
“我们是按照液态火箭发动机材料涂层制备的比例......”
沈知摇了摇头,“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固液混合发动机是不一样的,首先,固液混合发动机本身用料就没有那么多,其次,材料很环保,不像固态或者液态发动机那样,所以很多用料比较省,只是步骤繁琐,研制起来相较于其他两种发动机困难很多。”
“原来是这样啊......”
三个教授若有所思起来。
他们失败的原因不是材料的添加。
而是材料的用量上。
在制备和研究的时候,材料固然重要。
但是用量更重要。
好在这些都不是什么有危险的材料。
就算是加多了,顶多是实验失败。
危险性极强的研究,对于材料的用量是需要严格把控的。
好在沈知交给他们的是一个并不危险的实验。
但是,他们同时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三个教授研究这么久。
竟然还不如沈知的一句话就把所有都说通了!
三个教授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毕竟他们可是科研院的教授啊!
不过,他们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更何况这是科研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总是会进步的。
科研技术更是如此。
所以他们还是愿意承认自己不足的。
毕竟华夏的科技产业不就是这样发展的吗!
他们不得不承认。
沈知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太强了!
让他们不得不佩服。
当沈知开始动起手的时候。
三个人也不约而同的开始动起手来。
只不过不是动手制备样品实验。
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笔和本开始记录了起来。
沈知无奈的摇了摇头。
原本以为溜达一个多小时他们就能准备好,没想到最后还是自己动手了。
但是沈知还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三个教授曾经都是研制固态和液态混合发动机的。
这种固液混合发动机材料涂层也是第一次上手研制。
不了解也是正常。
“¨ˇ剩下的我来吧。”沈知说道。
几个教授连连点头。
沈知取出0.6g的磷酸锆二元复合材料溶解于50ml丙酮溶液中。
接着依次加入 g聚醚胺及0.96g环氧树脂。
溶液充分搅拌均匀后。
喷涂到镍合金上,待溶剂挥发后放入烘箱中固化。
他将烘箱温度调至12(王王的)0℃。
接下来就是安静的等待过程了。
三个教授全程盯着沈知的动作看。
仿佛想把每一步都记在脑中。
孙教授盯着这个烘箱。
咽了咽口水。
会成功吗?
他们有些紧张。
一段时间过后。
时间到了。
沈知将固化后的样品拿了出来。
吴教授眨了眨眼问道,“成功了?一次就成功了?”
沈知点了点头,“样品成功了。”
教授们听到成功了,脸上的阴霾瞬间褪去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