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第156节

  随着陈雪茹坐上车,李红兵随口问道。

  李红兵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布票的发行和棉织品私营权被收回,对陈雪茹的绸缎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也不全是坏的。

  客流量是骤减了,但除了第一天,后面绸缎庄的营业额不降反增。

  原因很简单。

  就像当初发行面粉购买证一样。

  面粉限购了,但大米和杂粮没有,所以遭到了一阵疯抢。

  而现在棉布限制购买,不少人担心像绸缎这些布料,后面也会跟着限制,所以来店里买丝绸布料和进行私人定制的人,反而多了起来。

  眼下的四九城,并不缺有钱人。

  听李红兵问到这个,陈雪茹便忍不住发愁道:“现在店里客人是没有前些天那么多了,但如今定制衣服的单子工期,都已经排到了年后。

  原本店里就两名老师傅,我又找了一个,可现在他们还是忙不过来,我在想要不要再多找几个回来,不然好多客人都要等好久才能拿到定制的衣服……”

  “店里有三个老师傅,已经不少了。”

  听到陈雪茹焦虑的问题,李红兵提醒道:“我看你还是不要一次性招太多,不然过段时间,这阵子高峰过去,店里的生意没现在这么多,到时候老师傅们没活干,辞退可是件麻烦的事情,可要继续留下来的话,也不好白养着他们,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就是一个问题。”

  眼下丝绸店爆单,只是临时性的。

  要是因为这个,一下子扩招太多裁缝的话,后面会很不好处理。

  请神容易送神难。

  尽管他们现在是私营的个体工商,但也不能随意辞退员工,容易引发劳资问题。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一个店养三名裁缝老师傅,虽然也不少。

  以目前店里的熟客资源,基本不成什么问题。

  而且再撑一撑,顶多一年多点的时间,马上就要全面公私合营,到时候就不是陈雪茹该操心的事情了。

  根据李红兵了解到的情况,从现阶段开始,公私合营已经开始进一步扩大了规模。

  不过主要针对那些影响力大、员工人数较多的私企和大工商户,陈雪茹的绸缎庄,暂时还不在这个范畴里面。

  尽管名气已经打出去了,但包括陈雪茹在内,店里的三名老裁缝,再加上两名女店员,拢共也才六个人,连十数都不到。

  像什么会计采购这些,陈雪茹都一肩挑了。

  到底只是小个体,比不上那些工商大户,没有那么讲究。

  “也是,那就听你的。”

  侧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陈雪茹,单手搂着李红兵的腰,思考着点了点头。

  其实关于这些,陈雪茹也有考虑过,只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现在店里的订单太多,要是不多请几个裁缝师傅,就要让客人等很久,但如果这样做了,陈雪茹也怕后面出现李红兵说的那些问题。

  李红兵一说,陈雪茹也觉得还是稳妥一点,不要那么激进。

  谁知道。

  过一阵子,又有什么政策上的变化,或者其他事情发生。

  这次上面收回了棉织品的私营权,虽然对自己的绸缎庄没有造成严重的冲击,但外面那些主营棉布的布店,有的可就惨了,直接关门大吉。

  连带着丝绸,也跟着出现了缺货的情况。

  幸好她前阵子刚从苏州进了一批回来,暂时不用有这方面的顾虑。

  这件事,连李红兵都赞叹陈雪茹的运气好。

  布票发行和棉织品统购统销的这件事情,其实李红兵也没有想到。

  虽然李红兵知道这个年代的许多事情,但也不是所有的都知道,或者是知道的不都那么具体。

  就好比关于票证方面的,李红兵也就了解个面粉购买证和粮本的节点,以及后面全国粮票发行的标志性事件。

  因为很多种类的商品,都是在全国粮票之后,才开始逐步纳入统销统购,所以李红兵以为布票是之后的事情,根本没有提前对陈雪茹做出间接提醒,让她提早做些准备和安排。

  简单聊了几句,李红兵和陈雪茹便没再讨论生意上的事情。

  接下来。

  李红兵骑着自行车带陈雪茹兜了阵风,两人顺路买了些吃的喝的,然后来到北海公园野餐,还租了个小船,到湖上泛舟赏景,开启了愉快的一天约会日常。

  ……

  另一边。

  就在李红兵离开董从友家不久,董从友便让自家媳妇去把自己的大徒弟王保国给找了过来。

  别说他现在身体不便,就是平时,这种事也不需要他直接出面的。

  想要调查了解情况,自然是找人找关系去打听,最为快速便捷和有效。

  而不是两腿一迈,直接上门或到处瞎问。

  像李红兵说的,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谁的手里没点人脉和关系。

  傻柱入职轧钢厂的事情,又不是什么多大的机密,稍微花点心思都能打听出来。

  “师父,如果真是那个叫易中海从中作梗,挑唆傻柱做出这样没规矩的事情,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轻饶了他。”

  了解清楚自家师父要自己去办的事情,王保国自然也知道了这其中的内情,当即怒不可遏,攥紧了拳头。

  这也太肆无忌惮,没把他们师父和这些师兄弟放在眼里。

  “不要冲动行事,这件事情,你只要帮我打听清楚就好,其他的等我安排,千万别莽撞。”

  看着自己的大徒弟,董从友警告了一句,然后又开口提醒道:“今天的事情,别跟你的那些师弟说,也提醒他们一句,不要私自去找傻柱的麻烦,还有我现在的情况,先不要让他知道。”

  这不仅仅是易中海和他们师徒的事情,也牵扯到了傻柱跟何大清,所以董从友才特地交代。

  先把昨天的事情弄清楚,等自己的身体恢复好一些,他准备亲自去保城走一趟。

  “师父,傻柱那混小子都那样了,您还护着他?”

  想起昨天的事情,尤其董从友都因为这个病倒了,王保国心里气愤,有些替自己的师父不值。

  如果昨天不是董从友拦着,他们这些师兄弟们,早就去把傻柱这个离经叛道的不孝师弟,给狠狠的教训一顿。

  哪怕现在是新社会,也没见过有哪个徒弟,是“逼”着自己师父,让自己出师的。

  看到大徒弟王保国的反应,董从友却是无奈叹了口气,有些自责的说道:“这事不全怪傻柱,我其实知道他一直都想要早点出师,但我看他厨艺是够了,但性子太急躁,所以想要把他多留在身边磨一磨性子,却没顾及到他的感受,更没想到被人给利用了……”

  还有一个原因,董从友没说。

  以傻柱的厨艺水平,早就达到了董从友以往的出师标准,只是因为李红兵这个郭友忠的关门弟子惊艳冒头,所以董从友也不由提高了要求,想要让傻柱多在自己身边磨炼学习一下。

  只是没想到,傻柱这么耐不住性子,自己急着出师,在没和董从友这个师父商量的情况下,连跳槽的新工作单位和岗位,都已经提前找好了。

  无奈之下。

  在傻柱找过来摊牌的时候,董从友只好顾全师徒体面,让傻柱当场出师。

  要不是因为何大清,再加上三年的师徒感情,董从友直接把傻柱逐出师门,开除了师承,都会有一堆人拍手称快。

  没有人会同情和为傻柱不值。

  眼下知道了蹊跷,哪怕傻柱的问题依旧在,却让董从友把怒火都放在了易中海的身上。

  总要有人去承受这些。

  “这个易中海,真是可恶!”

  听董从友说出这些,王保国便忍不住暗暗咬牙。

  从这里离开。

  王保国自然按照自己师父说的那样,马不停蹄的去找人了解查证事实,想要把傻柱入职轧钢厂的过程,给找出来。

  这事不难。

  下午的时候,王保国就打听到,轧钢厂最近的确想要招一个会做小灶、有这方面专业厨艺的厨子,而傻柱确实就是通过易中海的穿针引线,才接触到这个机会。

  以傻柱现在的手艺,想要通过考核入职,其实一点难度都没有。

  做做厂里接待的小灶,这个水准已经绰绰有余。

  再想要更高的,也很难请得过来。

  待遇和未来发展方面,都双双限制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

  无需再验证,只要知道这里面有易中海的掺和,就已经够了。

  “好好好……”

  当董从友得知这些,直接怒极反笑,连说了三个好字。

  自己徒弟的未来职业发展,他这个师父还没说话,易中海这厮倒是替他规划上了。

  董从友和易中海的关系,只能算是认识,并没有多少交情。

  双方能够有交集,其实全是因为傻柱跟何大清的原因。

  当初傻柱进入峨眉酒家之后,董从友和易中海就基本没有过联系,也就在贾东旭结婚办席那天,又见了一次。

  只不过。

  傻柱经常会跟他说院里的一些事情。

  其中更是没少提过易中海这个一大爷或易大爷,董从友知道傻柱把易中海当成长辈看待,还真的以为他是对傻柱好,所以印象一直都不算差。

  但现在……

  将师父董从友的反应收入眼底,王保国并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当他离开这里之后,直接找上了几个师弟。

  晚上。

  夜幕降临的时候,王保国这几个师兄弟们,来到南锣鼓巷的九十五号院外面,在附近蹲守了起来。

  “师哥,咱们是要清理门户吗?”

  “呸!瞎说什么。”

  “可这不就是傻柱那混小子住的地方?”

  “你们别管,等我说动手的时候,你们听我吩咐就行。”

  “至于傻柱这小子,师父那边自有安排,你们不要插手……”

  “……”

  因为师父董从友的交代,王保国并没有把实情告诉他们,不过也铁了心,打算好好“教育”易中海这杂毛一顿,好给自己和师父出出气。

  终于。

  蹲守了半天,王保国看到易中海出来上厕所的时候,眼睛都亮了起来。

  周围很暗,路边灯光只能依稀看到一点。

首节 上一节 156/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