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69节

  添加了设备后,还要招高级模具工,甚至设备类的工程师。

  光是厉害点的技术工人已经满足不了汽车厂的需求了,江成的设计能力再强,总不能一直依靠手工生产。

  有些技术工,并不是短期就能培养出来的。不添加好的设备,招一些模具设计人员,轻卡汽车的产量要不了多久就得停止增长。

  “江成,不好了,汽配厂的厂长来厂里找你了。”

  就在江成跟郑可聊边三轮会不会通过部队那边要求的时候,周厂长跑过来,一脸做了坏事被发现了的表情说道。

  汽配厂,被江成和周厂长借调了一大半技术工人,然后劳动局那边慢慢把那些借调过来的人,转成了汽车厂的人。

  江成和周厂长还以为那边的朱厂长应该是认栽了,配合工业发展嘛,做出点牺牲很正常。

  “他找我什么事?”江成有点心虚的问道,以前去汽配厂的时候,人家对他和谭雅萱招待的还不错的。

  “我也不晓得,他现在在招待室。除了见我,还点名要见见你。”周厂长笑着说道。

  虽然去见汽配厂的厂长有些尴尬,但说到底也不能拿这边怎么样。周厂长倒是有种幸灾乐祸的态度,最多他把江成卖了,本来去汽配厂调人,就是江成的主意。

第126章 你得掐住我们的脖子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江成酝酿了一下情绪,以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情,跟着周厂长去见汽配厂的朱厂长了。脸皮这种东西,要不要得看情况。

  两人来到招待室,看见朱厂长正在吃西瓜。

  西瓜是厂里帮人家修拖拉机,修好后,人家农厂那边送来感谢的。

  西瓜这东西,并不属于计划生产的农作物。在夏天上市的时候,有钱就可以买到。昌城这边要四分钱一斤,下面的县城里可能三分钱就能买到。

  就这价格,不能算贵,但城市里的居民也只是偶尔买一个尝尝。

  四块钱能买一麻袋,对于江成来说四块钱不算什么。他前阵子就买了一麻袋,然后给谭雅萱父母那边送去了一点,给妹夫家送去了一些。

  其他的直接放床底下,每天下班回去,拿一个出来用井水泡一会,吃饭的时候吃一个,相当不错。

  “朱厂长,大驾光临呀。”周厂长先进招待室,对着朱厂长招呼道。

  “是呀,朱厂长,好久不见呀。”江成也是一脸的热情说道。

  “周厂长,江总工。现在在昌城,要见你们一面可不容易呀。”朱厂长笑着说道。

  “朱厂长,你这就说笑了。”周厂长谦虚的说道。

  对于朱厂长的话,的确是事实。以前的机械配件厂成为了汽车厂了,周厂长和江成的级别也都提升了,一些小厂的人还真的没资格见他们。

  “朱厂长,你这次来找我们是有什么事。”江成比较直接的询问道,如果是因为挖人的事情,他想来埋怨几句,就让他埋怨几句,毕竟事情干的是有点不道德。

  “周厂长,江总工。我这次来是跟工业局那边打过招呼的,主要是想跟你们汽车厂进行合作。我们那汽配厂还有那么点人,想把业务方向转为纯修理和保养。你们汽车厂现在生产的汽车,不是还没有指定的维修点嘛。”朱厂长说道。

  周厂长和江成没有想到朱厂长是来谈这个的,昌江汽车才刚开始生产两个多月,还没出现什么质量问题。

  但哪怕是车辆合格,这时间开长了,肯定会有些什么故障的。除了自身故障,也还可能遇到操作不当造成的问题。

  现在汽车厂是没有维修部门,但组装车间的技术人员是有维修能力的。

  其实昌城汽车厂修理自己厂的汽车,跟汽配厂那边修理汽车不冲突。一个城市本来就要一个汽车修理的地方,以后昌城这边肯定会出现解放车的。解放车要是出现故障,不要也找地方修嘛。

  现在朱厂长的要求是把汽配厂成为昌城汽车厂生产的车辆为指定修理厂,这其实也是一块业务。以后昌江汽车有问题了,让人直接去那边修理就是了。

  只有出现重大故障,需要返厂维修的,才送到厂里来。

  后世汽车生产厂就是这样的,只处理要返厂维修的车辆。有指定的品牌车辆维修点,但那都是四S店维修点。

  这是技术方面的业务,周厂长没有吭声,打算让江成决定就可以了。江成也没立刻回应,他到不是在考虑让不让汽配厂成为维修点的问题。

  江成发现,要是答应朱厂长的话,好像汽配厂有部分东西在回归历史轨迹。比如汽配厂之前是叫汽车保养厂什么的,然后成为汽配厂。按照历史轨迹,汽配厂后面就会成为汽车修理厂,再然后成为汽车厂的。

  如果把汽车厂的维修业务指定给汽配厂,那基本上厂名要改成汽车修理厂了。

  “朱厂长,你要是今天不来的话,我们厂的确要成立修理部门了。你知不知道,我们厂现在承接了工业局那边的拖拉机修理和改造任务。”江成开口说道。

  “我知道,所以我打算把你们厂这块业务也承接过来。”朱厂长点了点头说道,汽车厂能修理拖拉机,这在业界内是已经传开了的。

  “你们汽配厂能修理拖拉机?”江成惊奇的望着朱厂长询问道,这问的是汽配厂,倒不如说是问的他个人。

  从结构上来看,拖拉机肯定比汽车简单。如果是检测问题,单纯的更换零件,那肯定没有问题。这种修理,就跟后世汽车学徒一样,核心修理方法就是找到有问题的地方。

  这年代就是换不起零部件,也没那个时间等你去进口零部件。说白了,就是这个年代是以修复损坏的零部件为主,更换零部件是没有办法才去选择的。

  拖拉机的结构是比汽车简单,但简单不代表会修汽车的就能修理拖拉机。汽配厂就朱厂长技术最高,但江成怀疑他应该没掌握拖拉机的结构。

  拖拉机站送来的故障拖拉机,江成除了请了外援,让发动机厂的技术人员过来帮忙。在结构上也是和郑助理研究了很久的。

  江成不相信朱厂长会提前接触拖拉机,真那样的话,农业局一开始找汽配厂去修理不是更合适。

  “这也是我来这边的目的。”朱厂长摇头说道,真要只是成为指定修理点,找工业局牵头谈一下两厂之间的合作就行了。

  朱厂长开始跟江成和周厂长认识说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能达成合作的话。他会安排一些人来汽车厂学习培训一阵子,然后再把修理业务承接过去。

  说到底,就是要加入昌城汽车制造的产业链当中去。当然了,朱厂长也没有想光占好处,他也是了解到了的,汽车厂这样快速的发展,基础技术工人跟不上。

  所以朱厂长打算把汽配厂转为汽修厂后,帮助汽车厂培养驾驶和维修方面的人才,等于算是附属厂了。

  为了发展,朱厂长也没的办法。作为汽配厂的厂长,他也是有渠道能知道一些信息的。今年国内从无到有,有了第一汽车厂生产是解放卡车。昌城这边有了昌江轻卡,所以在卡车上面不会有进口需求了。

  另外就是汽车配件也不需要汽配厂去生产了,汽配厂现在主要的业务回到几年前的保养和修理了。

  但是以现在城市汽车占有量来说,要不了多少维修工人。而且昌江汽车厂如果还维修自己生产的车辆,汽配厂的业务就更少,想发展就更别谈了。

  朱厂长想了很久,才想到搭上汽车厂发展的快车,说不定还能把汽配厂发展起来。

  江成和周厂长是不知道,汽配厂的大部分技术工被弄到汽车厂这边后。厂里是还留了一些技术工人维持业务发展。

  但一线工人包含学徒工不到三十人,就这样的人数是不够标准开办食堂的。工厂倒是可以请烧饭的人去弄个小食堂,但请的人可能就是找一两个会烧饭的妇女就可以了,没有正式工作名额的。

  劳动局那边也知道汽配厂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暂时还没有把汽配厂的食堂工作编制调走。

  也就是说,如果汽配厂得不到发展,以后厂里的人中午都得回家吃饭,或者带饭来厂里吃。其他一些二线岗位也是一样,可能要减编。

  朱厂长在江成和周厂长面前诉苦,这让他们也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朱厂长这样一说,江成还真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江成其实一直想弄一个技校,一个是给职工的子女提供一个出路,不能光等厂里的内部招工名额。

  厂里虽然是一直在招工,但是大部分招工是劳动局那边在管理。一个工厂招一万个工人,工厂能自主招工的名额最多一千左右。

  工厂真要发展到万人大厂,一千个名额也落不到多少在普通工人手上。所以弄一个技校,低门槛让职工子女进入,毕业后能包分配工作。

  现在汽车厂的业务不少,可以提供的专业也在增加。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已经是可以开展的,就算部队那边不看好汽车厂弄出来的边三轮,地方上也会有需求。

  要是叉车生产出来了,也可以开展汽车驾驶和工程车驾驶专业。

  厂里也要传统工种,钣金,钳工,锻造工,焊工等等,联合其他一些工厂,能办一个不错的技术学校了。

  现在汽配厂提出帮汽车厂培养输送人才,这让江成想到了汽配厂的场地和厂房。

  地段很不错的,离汽车站近,而汽车站不远处又是火车站,交通便利。

  江成觉得朱厂长今天的出现,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

  “老‘都’呀,我觉得你的想法不错,但是呢,我认为你的想法应该放的更长远一点。”江成对着朱厂长亲热的开口道。

  在昌城这边,朱和猪是同音,拼音上也的确是同音,但问题就出现在同音上面。因为在昌城这边,猪不念‘zhu’,而是念‘du’。

  ‘一只猪’按照昌城这边的话是‘一达都’。

  所以在其他城市,可能周厂长和朱厂长会有点同音。但昌城这边,这两个字发音区别特别大。

  周厂长听到江成突然喊朱厂长‘老朱’,内心不知道怎么的,有点发毛。这小子表面越是亲近的样子,越是憋着坏。

  喊你请客吃饭的时候,都能跟你勾肩搭背,搞的你不请都不好意思。

  今天周厂长其实上午还有些事情要去办的,但他觉得有些事情可以稍微压一压,听江成要说些什么更重要。

  然后就听到江成站在朱厂长的角度为他‘着想’了,给汽车厂输送点人才算个球,这种关系是不牢靠的。

  朱厂长得把远光放大点,放长远点,得掐住汽车厂的脖子。不光是汽车厂的脖子,整个昌城汽车制造产业链的脖子都要掐住。

  把汽配厂改成汽车车辆工业学校,跟十几个汽车产业链上的工厂展开合作。把厂里职工子女的饭碗问题弄在手中,到时候走出去,谁敢不给朱厂长几分薄面。

  ~~

  说实话,周厂长不知道朱厂长有没有动心,他是真的有点动心了。

  汽车厂发展的这样快,周厂长是知道自己搭不了这顺风车多久的,资历和贡献度不够。一旦汽车厂成为万人大厂,厂长自身的级别应该是副厅级。

  行政级别是越到后面越难升,有些人可能奋斗一辈子,还是底层一个小干部级别。等汽车厂达到一定规模,不是上面要摘他的桃子。

  一方面的确是资历问题,周厂长的条件百分百达不到破格提升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他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也不匹配,自身的层次也不高,没多少背景。

  就现在厂里这规模,都让他有些吃力了,汽车厂的发展速度,他后面还真没那个能力管理。

  周厂长其实心里有数,现在没人来摘桃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起码不会吃像太难看。等规模上去,他应该是以副厅级级别被调离,调离的新岗位绝对不会是一把手的那种。

  只不过周厂长也只是心动,他正坐在顺风车上,不可能提前下车。他要现在下车,保证很多势力的人都会同意。随便排一个人过来当着汽车厂的厂长,那就是捡便宜镀金的。

第127章 升级车间

  技术学校在五十年代开办起来很容易,派一些有技术并且能很好理论化的技术员去,就可以担任专业方面的老师。

  然后再聘请一些具备系统理论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去当基础课的老师,基本上就能建立一所技术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取中专文凭。

  中专文凭这东西,其实不是对学生的证明。而是社会对学校的认可,要是大家都觉得你这个学校教的东西没有什么用,那文凭就是一张废纸。

  中专要是不包分配,那么看的就不是文凭,而是个人的真才实学。在后世,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

  因为包分配,所以招生这方面,就要有所限制。得规划的来,不能弄的门槛太低,招来的学生毕业后,办学的一些工厂自身消化不了,把学生甩给地方部门。

  朱厂长是觉得江成的想法很好,也算是他们厂的一条出路。他出场地,把厂房先改成临时的学校教室,然后去教育局那边审批一下就行了。

  汽配厂的资质肯定是不够的,但要是十几家工厂联名担保合作,基本上没有一点问题。

  今年就可以招收学生,先开展几个普通专业,再弄几个特殊专业。第一学期就可以先招收个几百人,一个专业就先弄一个班。

  然后学校外保留车辆修理的业务,再弄一个场地,弄几辆车进去,弄个驾驶培训。

  等于学校不光是有理论课,还有各种实践课程。

  朱厂长是很开心的离开了汽车厂,让江成和周厂长等他的好消息。

  朱厂长走后,老周也去忙了。江成回到办公室后,也没有看见郑可,应该是去车间忙了。

  江成倒是清闲了下来,在这个时代他想弄的东西很多。但不符合市场的话的,弄了也不会获得生产。

  西方那边目前又是对立的状态,生产出好东西也出口不了什么。要是能对西方进行出口,江成肯定会把美利坚农场主最爱的皮卡给弄出来。

  然后从美利坚或者什么国家进口一些精密数控设备,生产精密零件,造更好的车,再卖到国际上去。

  坐在椅子上,江成想了半天,觉得目前只能慢慢熬了。

  现在是该趁着有时间,升级组装车间了。

  吊机,升降机,电动工具。这些在厂里都没有,汽车厂的规模无法短时间赶超第一汽车厂。

  但江成可以升级组装车间,让一条生产线当第一汽车厂的几条生产线。

  首先就是液压升降设备了,这东西好生产,后世组装车间核心设备。

首节 上一节 69/1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