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暴君 第138节

  有的是因为一本日记;

  有的是私藏旧国旗;

  还有的甚至,被发现了任何总参侦察队认为,有反抗苗头的东西。

  哭喊和哀求声不断传来,中途还传来过一阵零星的枪声和呼喊,似乎发生了短暂的反抗,但很快就被更密集的、冷酷的枪声彻底镇压下去。

  很快,车厢里就挤满了和卡迈勒一样面色惨白、眼神绝望的“犯人”。

  本雅明上校满意地看着名单,在卡迈勒所在的区划上打了一个勾。

  “今天的任务完成了。”

  接着卡车驶向烈士广场,那里曾是市民集会的热闹场所。

  车里有人认出了方向,大吃一惊:“不是说要带我们回去审问吗?为什么是往广场的方向去?!”

  恐慌瞬间在密闭的车厢里炸开,曾经的集市如今已变成了锡安人著名的公开处决地,每天都有所谓的“反抗分子”被押到这里枪毙,以儆效尤。

  但不等骚动扩大,押车的锡安士兵已经凶狠地用枪托砸向他们,并用步枪指着他们的脑袋咆哮:“通通闭嘴!谁再出声立刻毙了!”

  车内瞬间死寂,只余下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啜泣。

  过了不知道多久,车子停了下来。

  他们被粗暴地推下车。

  总参侦察队的士兵们,用粗糙的麻绳将他们的手反绑在身后,并将所有人串连在一起。

  这一刻,有人崩溃大哭,有人歇斯底里地叫骂。

  卡迈勒只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双腿发软,他从从来没有如此害怕过。

  他的视线扫过两侧的围观的群众,就在这时,卡迈勒在人群缝隙中,看到了他的小儿子阿里。

  他的妻子正抱着孩子,惊恐地看向他。

  卡迈勒瞬间愣住了,随即,他挤出了笑容,大步向前走,并对着儿子招了招手。

  周围的人群窃窃私语:

  “天啊…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他们什么都没做错,只是运气不好…”

  “那个是卡迈勒啊,纳比勒家的儿子,昨天还帮我补过大衣…”

  人们已经对这种场面习以为常,每天都有他们熟悉而无辜的人,被送上处刑台。

  一名正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锡安士兵注意到了卡迈勒的眼神,约西下士转过头,最后看到了阿里。

  约西在参军前,他是特拉维夫大学的学生,听得懂阿拉伯语。

  看着走向处刑台的卡迈勒,约西犹豫了一下,最终伸出手,轻轻挡住了小男孩的眼睛。

  卡迈勒看到了这一幕,向那名年轻的士兵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

  紧接着,第一批“犯人”被押上行刑台,本雅明上校拿起喇叭,用冰冷的声音向周围死寂的人群宣布:

  “根据锡安军司令部第174号战时法令,这些叛徒、恐怖分子及其同情者,阴谋破坏秩序,威胁国家安全,企图以暴力手段对抗锡安的合法统治!他们的罪行证据确凿,经裁定,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就是所有反抗者的下场!任何挑战锡安权威的行为,都将被扼杀在摇篮里!”

  人群中站满了备受压迫的阿拉伯底层民众,他们中有瓦匠、水泥工、小贩,还有那些被捕者的亲人。

  此刻他们都在心中默默地向真主祈祷。

  “至仁至慈的真主啊,求你庇护这些无辜的灵魂,求你见证我们所承受的苦难.”

  “真主啊,不要让黑暗吞噬你的信士,不要让暴政磨碎我们的信仰,求你为我们指引一条脱离枷锁的道路”

  “开始执行!”本雅明下令。

  枪声响起,第一批人倒下。

  卡迈勒是第二批,他被推搡着向前。

  约西挡住了小男孩的眼睛,但是阿里仍是透过指尖的缝隙,看着自己的父亲一步一步走上了处刑台。

  他听见自己的母亲正在祈祷,声音止不住地颤抖,眼泪落在了他的头顶:“真主啊,我的主,求你保佑卡迈勒。求你不要让他承受太多痛苦,求你让他知道,我们会等着他.”

  本雅明斯文的脸上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他高高扬起下巴,准备高喊第二次行刑。

  就在行刑队再次举枪,瞄准卡迈勒等人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低沉而陌生的轰鸣声!

  “空袭!”

  不知道谁在人群中惊叫。

  所有的阿拉伯百姓瞬间骚动,纷纷抬头望天。

  而本雅明下意识地压低帽檐,做出俯身躲避的动作。

  然而,预期的爆炸并未到来,天空中洋洋洒洒飘落下来的,是无数雪白的传单。

  人们、士兵们纷纷下意识地伸手接住。

  只见传单顶部印着阿拉伯联盟的徽记,内容同时用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书写:

  【致大马士革的解放者们与被困的锡安士兵们】

  告大马士革同胞:阿拉伯联军已光复库奈特拉,杜马、达拉亚、耶尔穆克等城镇,我们在东、北、南三方设有安全撤离点,若有机会,请务必前往!坚持住,解放已近!

  告锡安占领军:你们已被包围,退路已绝!继续抵抗毫无意义。立即放下武器投降,这是你们唯一的生路!我们将依据国际法给予战俘人道待遇。”

  传单的最后,是盟军总司令,阿米尔·本·穆罕穆德将军的箴言:“锡安的暴政必将终结,阿拉伯的黎明即将到来。

  刹那间,一种难以言喻的躁动在人群中蔓延。

  希望如同顽强的野草猛然冲破了绝望的冻土,在每一双眼睛中悄然点燃。

  本雅明上校抓过一张传单,迅速扫过内容,惨白色的脸颊上因暴怒浮现出青筋,他立刻举起扩音器:“销毁!把所有传单都收集起来销毁!私藏者,以通敌论处!”

  接着他转向行刑队:“还愣着干什么!执行枪决!”

  一张传单飘落在卡迈勒的脚边,他看到了上面的文字。

  那一刻,无比的恐惧突然远离,他的内心找到了某种奇异的慰藉。

  有如释重负,也有没能亲眼见到黎明的遗憾。

  他低声喃喃道:“我确已归于真主,我必定归回到他那里去。”

  枪声再次响起。

  无数的飞鸟被惊起,在大马士革上空振翅飞翔,掠过那些冰冷的高墙,飞向远方。

第185章 每个人都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结局(四)

  尤库斯图夫中将大步走进市政府大楼,径直朝着大马士革总领政务总理阿维·卡察夫的办公室走去。

  可当他推开厚重的橡木大门时,竟看见政务总理卡察夫正在手忙脚乱地将文件塞进公文包,行李箱大敞着躺在地毯上。

  “你这是在做什么?”尤库斯图夫中将皱眉。

  卡察夫抬头看见中将,惊得手中的相框差点滑落,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回答道:“如你所见,我正准备换一处办公地点。”

  “换去哪儿?”

  “海法。”

  “那你这不就是准备逃跑吗!?”尤库斯图夫中将难以置信地提高了音量。

  卡察夫盯着中将的眼睛,平日里一丝不苟的发丝也贴在脑门儿上,认认真真道:“可你也知道,那个阿米尔就要打过来啦!他带着他的圣军,宣称要解放大马士革,到时候他会将我们所有人统统处决,我听说他一顿饭要吃好几个锡安人的胰脏!”

  这些荒谬的谣言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且不说那位阿米尔吃锡安人的谣言,就是什么所谓圣军也都是无中生有,尤库斯图夫中将面露不悦,“你身为锡安驻大马士革的最高政务总理,就是这样回应耶和华对你的信任吗?就连本雅明都比你更有担当!”

  卡察夫嗤笑一声:“本雅明?不过是个被理想冲昏头脑的疯子!他跟希尔伯特是一路货色,只会把我们都拽进地狱!”

  见卡察夫执意要离开,尤库斯图夫果断拔出了腰间的手枪。

  卡察夫见状冷笑道:“怎么,你是要准备枪毙我么?”

  “不,”尤库斯图夫中将否认道:“我不会这么做,这只会让敌人以为我们在搞内讧,我可不想让那个一群阿拉伯人笑话我们,但我会把你交给你口中的那个疯子——本雅明,让他来决定如何发落你。”

  这话让卡察夫停了下来。

  他沉默片刻,语气变得严肃:“听着,我不是怯懦,我只是不想给特拉维夫那帮混蛋当替死鬼。真正懦弱的是他们!戈兰高地失守已经十天,可特拉维夫给我们支援了吗?没有!他们早就抛弃了我们!

  你再想想大马士革里有多少阿拉伯人,九十万,一百万?而我们又对他们做了什么,你我都心知肚明,等到那个阿米尔带着军队打进来以后,就算他不吃人,这些阿拉伯人也会将我们生吞活剥!”

  尤库斯图夫看到了卡察夫眼底的沮丧与绝望。

  那是一个深知自己罪孽深重的人对复仇来临时的本能恐惧。

  在这座城里的每一个锡安人都有罪。

  “我理解你的感受,“中将沉默良久后开口,“但你不能走。”

  “当然,”卡察夫叹了口气,“等死总比落在总参侦察队手里强。”

  “我准备放一部分阿拉伯人出城,减少城内的人口比例。”

  闻听此言,卡察夫微微眯起眼睛:“等一下,你是准备和阿拉伯人讲和了?”

  “我没那么说,但这对我们的确有好处。”

  中将解释道:“这些阿拉伯人在城里管理起来需要占用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况且他们还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城内的粮食,就算要人质我们也用不了这么多,与其消耗我们的,不如让他们去消耗阿拉伯人的。”

  卡察夫若有所思地点头:“这确实是个办法。”

  释放一些人质,不光能缓和双方紧张的氛围,也能缓和城内对立的情绪。同时,如果日后有和谈或者做交换的打算。

  “看来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了。”尤库斯图夫中将收起配枪,转身离去,只留下卡察夫看着自己刚刚收拾一地的行李。

  他再次叹了口气,将手中的相框放回了桌面上。

  ————

  库奈特拉,阿拉伯盟军前线指挥部。

  大概从四五天之前,大批头戴蓝色贝雷帽的维和部队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白色车辆,开始进驻由双志部队控制的杜马、达拉亚等几座军事重镇。

  满载食品、药品和帐篷的卡车排成长龙,构建起绿色通道,等待着从大马士革撤离的难民。

  在临时指挥部内,陆凛会见了联合国特使,南斯堪的外交官扬·埃兰德森。

  “阿米尔将军。”

  特使埃兰德森语气诚挚:“请允许我代表国际社会,向您表达由衷的敬意,您的选择避免了难以估量的人道灾难,虽然您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位总统都要年轻,但您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克制,堪称真正的政治家风采。”

  联合国需要所有成员国尊重他们所制定的国际法,而不是像锡安那样当成擦屁股纸。

  而陆凛这种出于人道主义的做法,既显出对联合国的尊重,又使得几十万无辜的阿拉伯百姓免遭生灵涂炭,在国际上受到赛里斯等国的广泛的赞誉。

  很少有人能在面对仇敌,以及在他国征战时,还能保持克制,相比之下,锡安的一系列行径堪比畜生。

  “您过誉了,特使先生。”

  陆凛与特使握手,“我只是做了任何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都会做的选择——把生命放在了第一位。”

  埃兰德森叹了口气,“如果锡安的那位领导人,也能像您一样,那该多好啊。”

首节 上一节 138/15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