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到这儿,就算是明朗了。
接下来就是调查完善证据链,然后移送。
双方的家属也陆续赶到。
沈新也见到了张青鹏口中死要钱的父母,废物弟弟。
夫妻俩其实也都是普通人,父亲张立在县城跑黑车,脾气很爆,赶到南江,见到王万明之后,第一句话竟然是指责王磊有问题,肯定是欺负张青鹏了,张青鹏被欺负的受不了,这才动手杀了王磊。
气得王万明当场差点儿晕过去。
他母亲黄兰英在镇上学校食堂上班。
沈新不愿意以貌取人,可黄兰英眼角下垂,两颊发腮,看起来真觉得有点儿悍妇,尖酸的气质。
跟张立一样,一上来就跟王万明夫妇俩吵了起来,还指责沈新办错案了,说张青鹏那么好一孩子,还上过大学,怎么可能杀人。
最后就是张青鹏口中的那个废物弟弟。
和张青鹏长的有点儿像,但更胖一些,跟在父母身后,也不说话。
吵是没有用的。
证据链已经慢慢补充齐了。
埋掉的那条哈士奇都找到了。
所以应该是被律师教育了一番,张立这边立马换了一副面孔,跟王万明这边商量着能不能赔钱,然后让他们出一份谅解书。
这么一来,或许张青鹏还有判死缓的可能。
王万明这边也请了援助律师,提出要两百万的赔偿。
张立直接翻脸,说撑死了十万,多了一毛都没有。
调解室外,沈新三人靠墙站着,默默听着里面吵翻天。
“哪儿找的律师,怎么想的,还让王家出谅解书。”赵天星嗤之以鼻道。
沈新也是同样的想法。
这份谅解书,且不说王家出具的难度有多大,就算真出了,也很难改变张青鹏的量刑。
在沈新看来,张青鹏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是死立执。
死缓的几率都很小。
原因很简单,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预谋杀害了王磊。
买狗,让狗染上狂犬病,频繁交换狗,麻痹王磊,还诱导王磊被咬,事发后,还删除相关视频,销毁证据。
预谋性极强。
而只要挂上预谋杀人的,一般都是死立执。
更别说从王磊被咬,那么长时间他都没有坦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王磊死去。
性质可谓是无比恶劣。
甚至于都能挂的上社会危害性了。
这么恶劣的行为,一份谅解书是肯定不够的。
正说着,门口走进一个中年妇女。
沈新眼前一亮,急忙迎了上去:“您就是刘女士吧?”
中年妇女点点头。
“您请。”
沈新连忙带着她来到刑侦办公室的小会议室坐下。
丁雨薇拿来饮料。
“麻烦您了。”沈新坐在她对面,打开录音笔。
中年妇女摆摆手说不麻烦,又不好意思的问是不是真给十万赏金啊。
从福山回来的第二天,简直双喜临门一般,肖洪的案子竟然也有了突破。
眼前这位叫刘淑秀的女士打来电话,说她应该见过那个流浪汉。
“当然,如果线索证实有效,该给的赏金不会少的。”沈新连忙道。
刘淑英点点头,又解释道:“我不光是为了悬赏啊。”
沈新连忙表示没关系,让她说一下具体情况。
刘淑英四十多岁了,理了一下已经有白发的鬓角发丝,道:“是这样的啊,我呢,是观庄村的,咱们观庄村向南,靠着潘中路,那时候不是有一个安速物流园嘛。”
“我就在那边,离物流园南门有个两百米的地方吧,开了一家快餐店。”
“11年2月17,那天正月十五,所以我有印象的。”
“他们物流园初八就上班了,所以我们也是初八开的门,十五那天也没休息,我主要是快餐嘛,一般都是早上五点多就要去菜场买菜,然后六七点的样子回来。”
“洗洗菜,备备菜,再炒菜,反正整个上午都要一直忙的。”
“然后那天具体几点我不记得了,反正天有点儿亮了,那你算嘛,也就是六点出头的样子。”
“我骑的是大电瓶车,刚停下来,就看见我家卷帘门外面坐着一个乞丐,一动不动的,我还以为他死了呢,把我吓得不轻。”
“上去一看,他好像没睡实,一下子醒了,扭头看着我。”
“我就问他是不是饿了,要东西吃,他也没理我,就直接走了。”
“然后就是你们悬赏里说的那样,背了个红色的那种蛇皮口袋,穿了好多件衣服,头发也是乱糟糟的。”
沈新默默点头。
那这个人,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流浪汉。
刘淑英继续道:“我当时没多想,就直接开门了,刚提了一兜子菜进门,一扭头,那乞丐又回来了。”
“他就问我有没有吃的,我问他有没有碗,他摇头,我就用打包盒,给他打了一份剩饭,他拿了就走了,连谢谢都没说。”
“不过。”
刘淑英突然压低声音,然后道:“具体他那张脸长什么样我是不太记得了,毕竟六年了嘛,而且还有胡子,脸上也脏兮兮的。”
“但是,我记得他的手。”
刘淑英晃了晃自己的右手,道:“他右手的大拇指,多了一根指头,他是个六指。”
沈新眼前一亮,急忙问刘淑英她确不确定。
“确定嘛,我还跟我老公说来着,因为挺罕见的。”
“然后那个司机死的事情,我也知道的,当时你们警察来调查过,但当时不知道是个乞丐杀的啊。”
“这不还是我店里客人刷视频,正好说起这个事儿了,我才知道你们发了悬赏,找这个乞丐,然后才想起来。”
沈新压抑住内心激动,正准备再问一下细节,旁边丁雨薇突然抓住自己胳膊。
她不住的晃。
“怎么了?”沈新看她一脸激动。
丁雨薇紧紧的抓着沈新胳膊,道:“沈新,我知道这个人,咱们看过的档案里有他。”
她瞪大了眼睛,眼底满是震惊。
她拍了拍脑袋,在努力的回想,然后道:“孙永喜,没错,就是这个名字,孙永喜。档案有记录,他就是右手六根手指,然后是隔壁延陵人,12年3月18号被收容的。”
第141章 如此熟练,不是第一次啊
延陵市武塘区,礼桥镇普安街道。
街道办主任刘丹带着沈新孙钊一行人前往孙永喜的家。
“小孙其实也挺可怜的,他爸以前是电机厂的工人,87年的时候,值夜班不小心卷进了机器里,没救回来。”
“那个时候小孙才5岁吧,孤儿寡母的,他妈就在镇上支了个摊儿,卖馄饨,也顾不上管小孙。”
“小孙手不是有毛病嘛。”
刘丹晃了晃右手,然后道:“当时在学校里,好多孩子调皮,经常给他取外号,笑话他。就因为这,小学没上完他就辍学了,然后一直猫在家里也不出门。”
“他妈也是没办法,就这么一个儿子,疼的厉害,愣是靠那么一碗小馄饨,把孩子拉扯大了。”
“然后03年的时候,镇上有混混欺负他妈,把摊子都差点儿掀了。谁知道平常三句话憋不出一个屁的小孙,愣是跟发疯了一样,拎着菜刀就去找人家了,砍了人家好几刀。”
“因为这,他家赔了不少钱,他自己也被判了三年。”
“结果就在他坐牢的时候,他妈得病,胃癌,去世了,他妈还一直拖着,不想告诉小孙,还是邻居看不过去,通知了小孙。”
“可都已经晚啦,小孙跟监狱打报告再出来,连他妈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反正出狱之后,小孙就跟疯了一样,精神有点儿不正常,在家待了半年,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再有消息,那就是12年,收容站把人给送回来。”
介绍完情况,刘丹忍不住一声叹息,还落了眼泪。
旁边丁雨薇连忙掏出纸巾递过去。
沈新开车,通过后视镜看了一眼刘丹,问道:“那刘主任,现在孙永喜是什么情况呢?”
副驾驶座的孙钊也扭头望去。
刘丹耸了耸鼻子,道:“收容站送回来之后,还是有那么点儿精神不正常,平常跟谁都不说话,他死活不愿意去住他家那老房子,最后社区跟村子商量的,把他那老房子置换了一下,给他盖了三间平房。”
“主要是他手脚好好的,还年轻,村里能帮的也有限,所以他还是靠捡垃圾为生,反正他那院子里堆的全是垃圾,平常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说到这儿,刘丹才问道:“警察同志,你们找小孙做什么呀?”
孙钊笑笑,道:“就找他了解点事儿。”
很快,汽车赶到了目的地。
村子不大,周边有好几个厂子,孙永喜的家就在村子西面公路的边上。
挨着一根电线杆子,离着老远,就闻见阵阵恶臭。
“夏天更臭,他们村里几次想帮他清理掉,他不同意,拎着菜刀出来要跟人玩命儿,你说他那个样子,谁敢招他。”刘丹叹口气,带着众人走了过去。
沈新一行六人。
随行的还有礼桥镇派出所的一位同事。
沈新落后一步,来到孙钊身边,低声问道:“孙队,孙永喜这种情况,算不算有精神病啊。”
12年的收容档案里并没有记载孙永喜精神方面有问题。
但如果按照刘丹的说法,孙永喜精神不正常,那肖洪不能说白死了吧,也是挺麻烦的。
“有没有精神病,这得专业的医生来鉴定。”
孙钊目光有些失神,又感慨道:“其实这案子过去那么多年,高丽云一直追着问,我觉得她也不是说想要赔偿什么的,更多的是想要一个结果。”
“甚至于我们,也需要一个结果。”
他又加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