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大亨:从互联网开始布局 第171节

  “我明白了!”刘师师不用猜也知道后面的剧情,宋先生肯定排在那些人的前列,毕竟他条件摆在那儿。

  唐燕笑嘻嘻的,瞅着一姐,满脸兴奋劲儿:“宋老板呼声最高,网友都在感叹,也不晓得他未来会便宜哪个小妖精!”

  刘师师轻哼一声:“网友多事!不过宋词可不是什么混吃等死的富二代,他是白手起家的创一代,和那些人放一起,有点侮辱他了。”

  唐燕点头赞同:“确实如此,网友本来还想评出什么“京城四少”,但考虑到宋词如今的身家地位可能比那些二代的父辈都强,就识趣的把他排除在外了。”

  一姐满脸自豪:“本该如此!”

  这时蔡一农来到化妆室,见两位姑娘聊得火热,打趣道:“聊什么,说得这么开心。”

  “k姐!”“蔡总。”

  蔡一农和两人打过招呼后,在一姐身边的椅子上坐下:“师师,你这几天太忙,我都没得空和你沟通。

  你和陈肖主演的那部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国庆上映,腾达文化定在30号晚上于北平万达影城举办首映礼,过几天你准备准备要回北平。”

  刘师师点点头:“我知道,腾导已经通知过我。所以李导这几天一直优先拍我和陈肖的戏份,后面为电影宣传,可能又要耽误一段时间。”

  “首映礼宾客你有邀请吗?”

  “腾达文化有发请帖,我也请了自己在圈内的朋友。”

  蔡一农颔首,犹豫半晌还是开口询问:“你有请宋总来参加首映吗?”

  自从进入到8月,“芭莎慈善”、“三路奶粉”,再到昨天的“38亿”,宋词一个多月以来在网络上热度惊人。

  如果《初恋》首映礼宋词愿意出席,随便炒作一下,就能帮这部电影带来大量曝光度。

  而且一旦放出宋词参加首映的消息,估计不少想靠上腾达的明星都会蜂拥而至,又能进一步宣传这部电影。

  “我没和他说呢!这种小事我不太想麻烦他。”

  “早点和他沟通下,宋总愿意来是最好。《初恋》算是一部女主电影,票房好坏对你后面事业发展影响很大。

  如果成绩好,你就能在大屏幕正式站稳脚跟,以后可以电视、电影两开花。”

  蔡一农没敢强求,只是把事情剖析开来规劝一姐,她相信只要刘姑娘肯去和宋词撒个娇、软磨硬泡,宋词即使再忙也会去参加首映礼。

  “行,我一会打电话给他。”刘师师略作思考,觉得k姐也是一番好意,便点头同意,就当是男友和她约会看电影,也挺好的。

  那头,宋词上午接到刘师师饱含期待的邀请后,欣然应允,毫不犹豫的答应去给女友电影首映礼捧场。

  不过他这会没功夫考虑这些杂事,自从昨天他把38亿存款证明亮出来,一早到现在电话就没停过,各方势力接踵而至,鱼儿已经上钩。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的和公司迁址剪彩的那位大首长通着电话,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在心里过一遍,生怕言语不当。

  “首长,您吩咐。”

  “小宋啊,你这个小同志很不够意思啊,从你腾达集团成立那天起,北平衙门有亏待过你吗?”

  威严厚重、极具压迫感的声音传来,宋词对大领导的质问心知肚明,大脑飞速运转,赶忙诚恳回应:

  “没有!感谢首长的关怀!腾达能一路顺遂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离不开北平衙门的支持。”

  首长的声音越发严肃:“那你为什么舍近求远,跑去东海投资?”

  宋词心里早有准备,故作诧异:“首长您都知道了!”

  “哼!好大的手笔,一期工程就投资十二亿,要在东海建设腾达集团第二总部和亚洲最大的云计算研究中心!”

  宋词对首长语气中隐含的怒意不以为意,佯装十分为难:“首长,东海的那位大领导亲自联系我,我怎么好拒绝。”

  电话那头陷入短暂的沉默,首长和东海的领导是平级,显然明白对方的分量有万钧之重,除非那位同样是北大出身的长老愿意出面斡旋,不然宋词无法拒绝对方的要求。

  “这样吧,刨去给东海的十二亿,你公司账上不是还有26个亿嘛。北平是你的家乡,你不能厚此薄彼,在我北平也拿12个亿投资。”

  宋词苦笑:“首长,那笔钱要用来维持公司日常运营啊。”

  首长立刻反驳:“胡扯,14个亿绝对够腾达日常运营了!再说你搞的那些游戏都是暴利,没有北平衙门替你顶着,找你麻烦的人多的是!”

  宋词小心翼翼的应付:“谢谢首长抬爱,我心里都明白。”

  “好啦!你不用担心,游戏这种业务,你不做也会有别人做。我也不欺负你,东海给你什么条件,我北平一样能给,有什么需求尽管提!”

  宋词一听,大喜过望,觉得时机已到,便小心试探道:“有个事正要和首长汇报一下。”

  “在这等着我呢!你个小滑头,说吧,什么事?”

  铺垫这么久,宋词终于道出最终目的:“首长,听说国家明年可能会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我们腾达业务发展对这块需求很大,您看能不能支持下!”

  “这是你愿意去东海投资的筹码之一吧。”

  宋词不敢隐瞒,如实回答:“首长您慧眼如炬!”

  他得到内部消息,央行明年将颁发第三方支付牌照,可这玩意十分紧俏,僧多粥少,多少央企、大型国企都虎视眈眈,竞争极为激烈。

  他自然要未雨绸缪做两手准备,东海那边虽然愿意出力,但毕竟北平这边是他的大本营,倘若能在当地把事情搞定,他就无需舍近求远。

  “行啦,我会和央行的同志沟通此事。至于土地、税收等其他投资条件,你和下面的同志去对接吧。”

  “谢谢首长!谢谢首长!”

  宋词压抑着心中的喜悦,等明年腾达集团拿到资质,易付通就能告别无证经营的尴尬局面,再也不用担惊受怕。

  第三方支付领域,虽然大家都是无照莽干,但总归是个大隐患,平日没人找麻烦便罢,万一被盯上,那就是个大雷。

  说完正事,首长语气温和几分:“小宋,你根正苗红,底子干净,上面想把你树立成新时代的标杆,好好干吧,你的未来一片光明。”

  宋词头脑清新,语气谦卑:“我能干出点成绩,也是沾了国家的光。唯愿盛世中华,国泰民安。”

  首长似是被他的话触动,感慨万千:“好一个唯愿盛世中华,国泰民安。

  今年年景不好,年初雪灾、五月大灾,还有前几天三路的糟心事,这几件事上你做的很好。

  还有平时也捐资助学,上面都看在眼里,过上一二年,该有的待遇会给你安排。”

  ”我还年轻,您太抬爱我了。”

  宋词明白首长的意思,但凡商业大佬,哪个不是顶着什么代表、会员、理事这类的半官方头衔。

  以前他因为年纪小,加上根基未稳,所以低调行事,现在以腾达的规模体量他已经低调不下去,那就只能勇猛精进,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

  宋词刚应付完首长,与此同时,也有一批人在惦记着腾达集团的那38亿,更确切的说,是华国银行账户上的那23亿。

  西城南大街,工行北平分行所在地,此刻办公大楼一间会议室内,正召开着一场临时会议。

  参会的人寥寥无几,仅有五人,却皆是工行北平分行的领导者,一正、四副五位行长。

  这场临时召开的行长办公会,一把手行长自然是居中高坐,宋词的舅舅柳晓晨虽然在四位副行长中年纪最轻、资历最浅,陪坐末席,但他却是今天的主角。

  柳晓晨不动如山,对今天开会的真正目的心知肚明,不过面上不显分毫,认真做着笔记,听着一把手贾行长掷地有声的发言。

  “同志们,还有几天三季度就要结束了,但是离完成总行下给我们的存款指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李行、张行,你们二位,一个分管个人银行业务、一个主抓公司金融板块,存款是你们分内的工作。表个态吧,怎么攻坚克难,确保顺利完成总行的指标!”

  李、张两位副行长闻言不由对视一眼,面对一把手的质问,都是面露苦涩。

  会议室内一时沉寂下来,等了片刻还是张副行长率先开口打破僵局:

  “贾行,您也知道如今的经济形势,企业一家接一家破产倒闭,都自身难保了,哪还有存款来啊。

  我这段时间为处理贷款坏账的烂摊子,搞的是焦头烂额,您看看我头发都急白了,存款就只能拜托李行了。”

  听到同僚一通诉苦,把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李副行长顿时急了眼,立马开口辩解道:“张行,您别把“烫手山芋”光扔给我啊,个人业务现在也不好做!

  欧美那边银行一家接一家破产,无数存款人血本无归,搞得民众现在对银行都不太信任,不但不存钱,还一个劲儿的取钱。我也没辙啊,愁的掉头发!”

第226章 恶意 非法

  “哼,这就是你们给我的答复?”

  贾行长冷哼一声,满脸不悦,声音里带着浓浓的愠怒。

  “你们觉得指标完不成,总行板子打下来,这些什么金融危机、企业破产、民众不存钱之类的理由,从年初念叨到现在,老生常谈的话,总行领导会买账嘛?”

  年底总行一位副行长即将退休,他原本是很有希望升上去的,但是目前北平分行业绩太差,他上面的人都不好替他开口。

  分管市场开拓和条线运营的蒋副行长见一把手动怒,抬眸瞅了下正在埋头写写画画的柳晓晨,决定出面打个圆场:

  “如今经济大环境不好,加上时间紧迫,指望中小客户那点零散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只能从大客户那边想想办法。”

  这话一出,在座几人都明白蒋副行长意有所指,只是有些话大家都不愿意先说出来,一说出来就意味着要放低姿态有求于人,先就落了气势。

  贾行长心里无奈,张、李两位副行长摆烂,可他还想进步啊,只能主动开口,引出话题:“柳行,听说腾达集团那位董事长和你是亲戚?”

  柳晓晨一派坦然,他和宋词的关系在行里是公开的秘密,这会一把手发问,故作姿态:

  “是的,宋词是我外甥。如果大家要讨论腾达集团,涉及亲属回避原则,我是不是要出去一趟。”

  说完就作势准备起身离开会议室。

  蒋副行长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中暗忖:以往怎么没发现这位小老弟这么能演!

  之前介绍工银资本投资腾达时怎么不回避,给批贷款时怎么不回避,这会觉悟倒是突然高起来了。

  贾行长轻咳一声,连忙招招手,挤出一丝笑容:“不用不用,都是为业务发展,你分管风险合规,留下听听无妨。

  现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行里上下都要多听取风险控制部门的意见。”

  柳晓晨见好就收,心里清楚不能把戏演太过,便顺水推舟:“既然您这么说,我就听听。”

  几位副手一个个都是人精,贾行长也懒得再和他们兜圈子、打机锋,索性直入核心:

  “张行,腾达一直是你那边负责的大客户,我看昨天微博热搜,腾达居然在华国银行还存了23亿,你知道这件事吗?”

  直面一把手的威严,张副行长小声回应:“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

  贾行长勃然变色,厉声斥责:“失职!大客户你就是这么维护的?

  过去的事我也就不追究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企客部门有没有拿出方案,把这23亿争取过来,完成总行的指标?”

  张副行长面露难色,支支吾吾,一时答不上来。

  这可是23亿,不是23万,就算是腾达集团想把钱划过来,华国银行也会用各种理由推脱。

  况且这笔钱明摆着是某人的晋升之资,他根本插不上手。

  贾行长摇摇头,目光投向柳晓晨,不想再耗费时间,决定直接摊牌:

  “柳行,宋词既然是你外甥,能否出面协调一下,从华行账上转10个亿过渡下,帮行里完成三季度指标。”

  柳晓晨脸上摆出为难之色:“我只能勉力一试,我这个外甥一贯主见大。”

  这话听起来模棱两可,也没个准信,贾行长明白柳晓晨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略一思索,语重心长的说道:

  “柳行啊,现在朝廷和各级衙门都在推行干部年轻化,咱们工行自然也不例外,在座几位就属你最年轻,你要勇于挑担子,为行里多出力。”

  贾行长这番话说出来,几乎是和几位副行长明牌,柳晓晨在腾达的事情上出点力,帮北平分行业绩做漂亮点,他要是能升上去,就推荐柳晓晨接班。

  其他三位副行长虽然心有不甘,亦是想抢行长的位子,但是如今形势比人强,谁让人家不仅上有父辈资源,后辈更是青出于蓝,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柳晓晨心中暗喜,那天老爷子寿宴,他和外甥谋划许久,不就是为了工行北平分行一把手的位子嘛!

  不过他也清楚,能得到贾行长的推荐,只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到最后尘埃落定的时刻,变数随时可能出现。

  面上不露分毫,平静如水:“既然您这么说,我一定把这批资金争取过来,帮行里完成总行指标。”

  贾行长颔首:“好!那我等你好消息,指标完成,我向总行给你请功。

  同志们,引以为鉴啊,显然行里的工作还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会后各位在把客户梳理一遍。

首节 上一节 171/3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