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登机口,出示登机牌后,两人直接通过优先通道进入廊桥,避开了拥挤的人群。
当他们踏上连接飞机舱门的廊桥时,空乘早已在门口等候,笑容甜美地确认了他们的登机牌,并引领他们进入客舱。
当掀开机舱前部厚重的隔帘,进入头等舱区域时,空间感豁然开朗。
座位采用1-2-1布局,宽敞得如同独立的小包厢,深色皮质座椅泛着温润的光泽,配备宽大的扶手、个人娱乐大屏幕和复杂的控制面板。
负责前舱的乘务长立刻迎上前,笑容热情专业道:“陈先生,苏小姐,欢迎登机。二位的座位是1A和1C,这边请。”
她引导两人入座,并迅速送上了温热的消毒毛巾和一份迎宾饮品单。
“起飞前想喝点什么?我们有香槟、果汁、矿泉水,或者特调饮品?”
苏雨晴选了矿泉水,陈默要了香槟。
乘务员很快送来了饮品,同时附上一小碟混合坚果。
“飞行途中如有任何需要,请随时按呼唤铃。”她的服务周到细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苏雨晴小心翼翼地坐进属于自己的那个小天地。
座椅宽大得几乎能把她整个人包裹进去,皮革的触感柔软高级舒适。
她好奇地摸了摸扶手,又看了看眼前巨大的个人屏幕,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不知该先研究哪个功能。
她转头看向旁边隔间里的陈默,他也正带着笑意看她,“你那边是靠窗的,等飞机起飞后你可以看看外面的风景。”
听到这话,苏雨晴的脸上立即浮上了期待之色。
没有坐过飞机的她,真的很想看看飞机起飞后外面的风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随着人员陆续入座,飞机也终于开始缓缓启动。
当飞机巨大的引擎轰鸣声陡然增大,机身开始沿着宽阔的跑道缓缓滑行。
苏雨晴的目光立即被牢牢吸引在了舷窗外。
窗外,是缓慢移动的机场景象。
平整的灰色水泥地面加速向后掠过,远处停靠的其他飞机、忙碌的行李车和地勤人员的身影逐渐被速度拉成模糊的色块。
跑道边缘的草地变成一片急速倒退的绿色绒毯。
速度感越来越强,引擎的咆哮震动着空气,机身微微颤抖。
苏雨晴感到一股强大的推力将自己按向椅背,心跳不由自主地随着引擎的轰鸣的节奏加快。
脸上是既紧张又带着一种迎接未知的兴奋。
就在她还在适应时,突然,机头昂起!
舷窗的视角猛然抬高。
这一刹那,跑道尽头的地平线急剧下沉,候机楼、指挥塔、远处熟悉的城市轮廓,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猛然向下拽去,迅速缩小、下沉,呈现出一种奇异的俯瞰角度。
飞机轮胎离地的轻微震动清晰地传来。
苏雨晴只感觉身体瞬间有种奇妙的失重感,随即被一种轻盈的上升感取代。
她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窗外那急速下沉、变小的熟悉世界,仿佛亲眼目睹自己与过往生活的物理剥离。
一种混合着离愁和展翅高飞的激动涌上心头。
飞机持续向上攀升。
视野中的景物以惊人的速度变换着尺度。
刚才还清晰的道路变成了细密的灰线,交织成网。
高耸的楼房迅速坍缩成一个个微小的、排列整齐的灰白色方块,如同孩童散落的积木。
曾经生活的城市,那个承载了欢笑、泪水、奋斗和所有珍贵记忆的地方,此刻正在她眼前急剧地扁平化、抽象化,最终凝聚成一块由不同色块和线条构成的复杂拼图。
细节消失,只剩下大致的格局和脉络。
苏雨晴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人类造物的渺小与大自然的辽阔。
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感在胸中激荡。
随着飞机一头扎进了低空积聚的云层,舷窗外瞬间被浓稠的、翻滚的灰白色雾气充斥,光线变得朦胧柔和,机翼在雾中若隐若现。
机身传来轻微的颠簸。
但很快,引擎持续发力,机头向上!
前方灰白的云墙骤然被撕裂,刹那间,豁然开朗!
眼前是无边无际、耀眼夺目的湛蓝晴空!
下方是连绵起伏、浩瀚无边的云海。
云层不再是阴沉的灰白,而是在炽烈的阳光直射下,呈现出耀眼夺目的纯白。
云顶并非平坦,而是如同凝固的惊涛骇浪,形成巨大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奇异的城堡群,甚是好看。
极目远眺,天空与云海的交界处是一条无比清晰、无比壮丽的弧线,分割开纯净的蓝与无瑕的白,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穿越云层时的短暂朦胧和颠簸,与冲破云霄后的极致光明与壮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突如其来的视觉盛宴让苏雨晴震撼得几乎忘记了呼吸。
强光让她微微眯起了眼,但嘴角却不由自主地扬起。
下方那个“拼图”般的世界已完全被这圣洁的云海覆盖、隔绝,仿佛尘世的喧嚣与牵挂都被暂时留在了那片云层之下。
一种挣脱束缚、翱翔天际的自由感和纯净感瞬间充盈苏雨晴的心间。
第310章 抵达!
飞机很快便进入平稳飞行状态,翱翔在云海之上。
最初的震撼过后,苏雨晴感受到外界的环境是深深的宁静与祥和。
引擎声被精密的隔音材料过滤成低沉规律的白噪音,反而更衬出这份高空独有的静谧。
她慵懒地靠在如同云端般舒适的座椅里,先前加速和爬升时的紧张感早已消散无踪,只剩下彻底的放松惬意。
陈默轻轻将座椅靠背调整到最舒适的角度,侧过头,目光温柔地落在正凝望窗外云卷云舒的苏雨晴身上,嘴角噙着一抹宠溺的笑意。
……
当广播里传来温柔的女声,提示飞机即将开始下降,请乘客们系好安全带、调直座椅靠背时,窗外的景象已悄然改变。
无边无际的雪白云海逐渐变得稀薄、破碎,透过丝丝缕缕的缝隙,一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在视野中徐徐展开。
苏雨晴屏息凝神,从万米高空俯瞰着这座即将成为他们生活数年的城市——湘沙。
入眼便是一条蜿蜒如银色缎带的江河自南向北奔腾不息,生生将城市版图一分为二,苏雨晴知道这是湘江。
江心点缀着几处郁郁葱葱的沙洲,其中最庞大、最醒目的那块,形如一艘蓄势待发的绿色巨舰——即使从未亲临,苏雨晴也早已听闻它的大名:这便是湘沙著名的5A级景区,桔子洲。
湘江西岸,麓山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屏风巍然矗立,层峦叠翠,气势磅礴。
山脚下,绿树掩映之中,一片密集而规整的建筑群依山势铺展,透露出学府特有的庄重与秩序感——那里便是中湘大学的主校区。
目光稍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河西区域,远离麓山主峰但仍在河西广阔地带,一片崭新、规模宏大的现代化楼宇群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稍远处的中湘大学主校区遥相呼应——那里便是湘川医学院蓬勃发展的新校区,也是他们未来几年本科阶段学习与生活的“主战场”。
湘江东岸,景象则更为繁华都市化。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现代化新区与沉淀着历史的老城区交织共生。
而在靠近江畔的繁华腹地,另一片融合了历史沧桑感与现代恢弘气魄的庞大建筑群同样醒目——那里矗立着湘川医学院的精神根基与临床核心:老校区及其附属的顶尖医疗机构。
城市道路如同精密的血脉网络,车流穿梭不息,钩勒出这座省会城市强劲的活力脉搏。
九月初的湘沙,依然被“秋老虎”的余威牢牢掌控。
从高空望去,整座城市沐浴在炽烈明亮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因高温蒸腾而形成的淡淡薄霭。
一种与故乡海滨城市迥异的、带着火辣与刚烈气息的湘地风貌扑面而来。
飞机高度持续降低,苏雨晴的视野里城市的肌理愈发清晰可辨。
掠过波光粼粼的江面,飞过密集的居民区与工业园,最终稳稳地对准了红花国际机场长长的跑道。
一阵轻微的颠簸伴随着轮胎接触地面的低沉轰鸣,宣告着旅程的结束。
随着陈默和苏雨晴携手走出舱门的刹那,一股干燥滚烫的热浪猛地便瞬间包裹了他们,与舱内的清凉形成强烈反差。
苏雨晴刚踏上廊桥,强烈的阳光立刻让她感觉裸露的皮肤微微发烫。
“好……晒,好热……”她忍不住小声惊叹,下意识地抬手遮挡刺目的光线。
“没事一会给你打个伞。”陈默微笑说道。
机场内人声鼎沸,各种口音的普通话以及方言交织混杂。
但最具冲击力的,是那带着独特上扬尾音、节奏鲜明、充满“塑普”韵味的湘地方言,在广播通知与周围人的交谈中此起彼伏。
苏雨晴听得新奇又略感茫然,陈默则饶有兴致地捕捉着这些生动活泼的音调。
凭借头等舱的身份,他们再次享受了优先下机和快速通关的便利。
两人推着行李车走出红花国际机场大厅,预约好的网约车已在等候。
司机师傅热情地用带着浓重塑普口音的普通话确认了目的地:“是去河西大学城,湘川医学院新校区报到吧?桐梓坡那边,晓得咯!放心,这条路我熟!”
车子驶上机场高速,向着市区和河西方向进发。
窗外掠过的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景象。
九月的田野里,晚稻泛着青黄相接的色彩。
低矮的房屋、热闹的汽修店、小餐馆与新建的商品楼盘交替出现,在白晃晃的烈日下蒸腾着暑气,空气因高温而微微扭曲着远处的景物。
随着车子驶入绕城高速,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大型社区逐渐增多。
窗外的景象从开阔的郊区向新兴城区过渡:新建的商品住宅小区、科技园区、物流中心、大型超市和酒店开始占据视野。
当车子驶上连接河西的重要大桥时,视野豁然开朗。
浑浊宽阔的湘江在脚下奔流。
过江后,进入河西区域。
车子继续行驶,道路两旁现代化的建筑愈发密集。
当拐入桐梓坡路时,氛围明显变化,一片开阔的土地上,矗立着设计新颖、线条流畅的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和图书馆,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
与古朴的中湘大学本部形成鲜明对比。
最引人注目的,是道路一侧,规模极其宏大、充满现代感的数栋高层建筑——那便是与湘川医学院新校区紧密相依的湘川三医院(湘雅三医院)。
“急诊”、“住院部”等巨大标识清晰可见。
这是新校区最显著的地理标志!
校园周边能看到新建的学生公寓楼群、学生食堂以及为师生服务的小型商业街雏形(便利店、复印店、快餐店等)。
虽然不如老城区成熟,但充满了新区的朝气。
年轻、活力、现代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