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第214节

  伴奏两句衔接过后,沈铭恩拎起话筒,继续大声高歌: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头枕着边关的明月,身披着雨雪风霜!”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枪!”

  ……

  “喔!!!”

  “啊啊啊!!!”

  第二段仍旧一如既往的高能,很多人的作品可能开头高潮,后面就萎了,但是熟悉沈铭恩的粉丝和观众一直都知道,沈铭恩一直都是高开高走亦或者是高开暴走,他的作品,你觉得开局是最高能了,但开局往往只会是整首歌最开始的低潮!

  他的浪潮,是如海浪一般,一波接一波,让大家听得淋漓尽致的!

  【艺术啊!】

  【这就是艺术!】

  线上直播间里可能是人流量过大,人多了总会混进去那么几个“专业”的,比如一些个学文的纯情男高和纯情女高……

  正是对文字最敏感阶段的他们,正是被语文老师做“阅读理解”做到癫狂状态的他们,对于这种作品里面的“艺术”简直理解的不要太到位!

  他们是这样说的:

  【歌词采用了口语化的白描方式,避免华丽辞藻,以“咱”、“啥”等方言词汇增强亲切感,用质朴的表达传递真诚的自豪感!】

  【同时,排比句式(“不一样”、“一样”的反复对照)和韵脚(“样”、“枪”、“郎”等押韵)的运用,使歌词兼具节奏感与叙事张力,使得歌曲更加适合群众传唱!】

  【经典啊!艺术啊!】

  【这首歌绝对是可以永久流传的经典金曲!】

  【悟了!大师们,我悟了!】

  【截图啊10后们,以后等这首歌上教材了,老师考你们阅读理解,这就是标准答案啊!】

  ……

  “说不一样!”

  “其实也一样!”

  “都是青春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说不一样!”

  “其实也一样!”

  “一样的风采在GHG的旗帜上飞扬!”

  ……

  军鼓、号叫,除却这些非常具有象征性的伴奏之外,旋律里面还有一些类似那种,蜀黍们整齐划一列队进行踏步的声音,那些声音真的是进一步的加强了歌曲里面的阳刚之气和威严感,那一刻所有人就有种,沈铭恩不是一个人在唱歌,而是身后有“千军万马”的感觉。

  高中生发挥着高中生的作用,专业的大学生也在发挥着大学生的余热!

  有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在评论区表示:

  【这歌旋律结构的功能性设计真的是没谁了,通篇都是三段式结构!】

  【主歌以中低音区的叙述性旋律展开,节奏稳健,旋律线条平稳,配合歌词的设问,营造思考感;副歌音区陡然升高,旋律跳进,配合强拍节奏,形成情感爆发点,凸显自豪感;尾声重复副歌旋律,但收尾落在长音上,以渐强的处理强化收尾的坚定感!】

  【节奏与配器更是将军绿特质一整个拉了出来,洪亮的男高音和极具特色的胸腔共鸣,将军人的豪迈与自信推向高潮!】

  【教科书!】

  【这简直是美声专业的教科书啊!】

  【沈铭恩不愧是“国家队”的啊!】

  ……

  如今的沈铭恩,在京城奥运一行之后,已经彻底被所有人归为“国家队”的一员了,他现在的实力相较于很多内娱观众眼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队”那都不是不遑多让了,那是犹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这就是实力啊!

  “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

  舞台上的沈铭恩,还在继续唱着:

  “咱当兵的人!”

  “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

  “就是不一样!”

  “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抢!”

  ……

  线上直播间里有一位网友说得好:【沈铭恩肯定对军人蜀黍们的日常生活有过认真的观察!】

  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军人蜀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其实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不同,比如站姿啊、步伐啊、眼里的坚毅啊……等等这些。

  这种“不一样”的直观感受,被转化为了歌词里“有啥不一样”的自问自答,进而升华了对军人身份的深层理解!

  细节到令人发指!

  分析来分析去,网络上有关于沈铭恩这首《咱当兵的人》的论调从阅读理解一路到专业知识,可这首作品里,真正值得深思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从军旅文化到国民记忆的符号构建,也就是其社会意义,才是最值得深思的!

  《咱当兵的人》这首歌,突破了传统军旅歌曲侧重“战斗场景”或“思乡之情”的单一叙事,转而聚焦军人的身份认同与精神境界,塑造了“热血、担当、奉献”的现代军人形象,后续如果传唱广的话,很轻易的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公众对军队的情感认知。

  同时,歌曲的传递也超越了普通“军旅生活”的范畴,看评论区的发言就能看出来,不同年龄层有着不同的共鸣,对于老一辈而言,它唤起了很多老一辈人对军旅岁月的集体记忆;而对年轻人而言,其传递的“青春奉献”价值观与当代青年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形成呼应!

  这种跨时代的生命力,源于它对人性本真与集体理想的双重关照!

  不难想象,这样的作品,在日后,将会成为一个文化的坐标,记录着一个民族对“担当”与“奉献”的永恒敬意!

  “咱当兵的人!”

  歌曲进入尾声,沈铭恩嗓音高亢且高昂,带动着全场观众的热情,他大声唱着最后一句:

  “就是这~个样!”

  当歌声渐弱……

  当伴奏随着演唱一同落下帷幕!

  当乐器集体奏鸣最后一刻!

  “喔!!!”

  “啊啊啊!!!”

  “牛逼!牛逼!”

  “啪啪啪……”

  整个现场,当真是喊疯了啊!

  欢呼声、起哄声、鼓掌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融合、交汇在一起,恨不能要将这《华语打歌中心·红歌季》录制现场的顶棚给掀翻!

  燃炸了啊!

  很多人都在喊:

  “精忠报国!”

  “我要去当兵!”

  “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啊啊啊!我也要为国家奉献出我的青春和热血!”

  欢呼、鼓掌的声音,一直持续了得有个两三分钟。

  这帮现场观众太热情了啊!

  没办法……

  线上那边可能还感受的不是那么真切,在现场听live的人,真的有种“深深被震撼到”的感觉!

  那会儿他们都感觉不像是在一个节目录制现场听歌,更像是在那种,阅兵仪式上,听解放军蜀黍们演唱的感觉。

  线下尚且如此……

  线上那边,更是原地爆炸啊!

  【牛逼!牛逼!】

  【原谅我没文化,我只能说牛逼!】

  【这歌简直绝了,谁懂啊姐妹们!】

  【我一个女的听了都想去当兵了!】

  【太热血了啊!】

  【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比军旅更加热血更加阳刚的了!】

  ……

  阳刚之气!

  本期,《华语打歌中心·红歌季》的作品主题是“军旅生活”。

  两轮演出里,沈铭恩第一首拿出了一首《军中绿花》,以对亲人的思念、军恋的无奈为切入点,生动形象的塑造了解放军蜀黍们铁汉柔情的形象!

  第二首的《咱当兵的人》虽然与前一首风格迥然不同,可其热血、阳刚的风格,则是以最直观的方式,直击所有人的心灵!

  如果说《军中绿花》是于无声处动人心,那么《咱当兵的人》则就像是子弹一样,直中所有人眉心!

  将每一个聆听这首歌的人,都给完整的征服!

  红歌啊!

  标准的,慷慨大气的,非常硬朗、阳刚的红歌啊!

  说来也搞笑……

  在沈铭恩演唱《军中绿花》之前,网络上还有很多小黑子带节奏,说沈铭恩红歌写多了,开始追求一些“高大上”,开始逐渐忘掉红歌本身的大气磅礴了……

  就像是那些个餐饮店,从一开始做饭调料放的挺多,让食客吃的有滋有味,逐渐生意好了,食客越来越多,就开始越来越追求一些个高大上的,比如“食材本身的味道”这种狗屁东西……

  牛排不做全熟了,要整特么什么三分熟五分熟,越生越好吃……

首节 上一节 214/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