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 第343节

  “嗯。”

  金大元吊着牙签,拿出平板划拉几下:

  “《太阳的后裔》男二是军人硬汉设定,跟你在《国际市场》里那个路子有点像,但背景是现代军旅加医生爱情线,剧情格局听着挺大。”

  “另一头申源浩的《请回答 1988》也把正焕的角色梗概和初始剧本片段发来了。双门洞普通人家的二儿子,青春期别扭寡言,暗恋隔壁女孩好多年那种……说穿了就是个大男孩。跟金恩淑那边完全是两个极端方向。”

  他把两份资料递给姜在勋看:

  “《太阳的后裔》采取的是中韩同步播出模式,中方平台介入深度合作,他们要求所有制作素材,必须是提前完成、一次性交付,经过他们的‘审核’流程后,才能最终定档上线。”

  “好处是像电影一样——‘拍完即解脱’,省掉追着观众每周反应调整剧本、赶工加拍的麻烦事。”

  “但坏处呢?坏处就是——你失去了即时反馈这面镜子!编剧写的台词、演员的表达方式、剧情的推进节奏……是好是坏,观众接不接招?没人知道!没人能在中途及时调整方向!哪怕编剧是金恩淑——她也不行!”

  “隔着一整个海洋和漫长的审核期,搞不好你这边都快要杀青庆功了,对面才悠悠甩过来一个意见‘某某集某某段需要补拍’……或者干脆就是‘部分涉及 XX背景的剧情需要删减调整’!这一删一改,轻则剧情连贯性撕裂,重则整部剧核心价值模糊……高开低走、虎头蛇尾?完全可能!”

  金大元又快速划动平板,调出另一份资料:

  “再看申源浩的《请回答 1988》。优点?系列剧续作的招牌,自带稳定的观众基本盘,他们对双门洞那套烟火日常有感情。”

  “拍摄模式也是熟悉的边拍边播,观众反馈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灌进来,编剧团队能实时微调,保证剧情的温度和观众的情绪同频共振。缺点呢?”

  金大元重重地叹了口气:

  “坏处就在……演员阵容!剧组预算摆在那儿。”

  他的手指重重戳在平板屏幕上申导发来的初步演员意向名单:

  “除了罗美兰、成东镒这些大前辈撑场面,其他几个主要青年演员……李东辉?高庚杓?李惠利?……都还是崭露头角甚至刚出道不久的新人。”

  “你想过没有?”

  “以你现在展现出来的气场和演技浓度,那些新人他们压得住你吗?接得住你递过去的戏吗?”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到时候一开播——‘哇,姜在勋演得太好了,把别人都衬成背景板了!’、‘这狗焕的气场怎么比他爹还强?这还猜什么老公啊!明显是他了!’……类似的言论绝对会井喷!”

  说到这。

  金大元不禁摇头嗤笑:

  “要是第一集观众就基本猜死了谁是德善归宿,那编剧苦心经营的怀旧朦胧感和人物关系的平衡感,不就全成了笑话?整个‘请回答’系列的核心看点之一,不就崩了?”

  “这种喧宾夺主,不是你演技好故意要抢戏,是实力差距摆在那里,观众自然会被你吸引走全部的注意力。”

  “所以——能把演技收发自如、该强时雷霆万钧,该淡时润物无声,这分寸感才是真正的顶级本事!”

  “你离你老师那一步还差得远呢。”

  “……”

  姜在勋沉默地消化着金大元这一大段鞭辟入里的分析。

  好剧本如同沙漠甘泉。

  可遇不可求。

  一个是TVN当家导演申源浩的王牌系列续作。

  另一个是全南韩最顶级的编剧金恩淑野心勃勃的跨国项目。

  各有各的好。

  但也各有各的坑。

  而如今。

  两股清泉同时涌到他面前。

  流向却截然相反。

  一个通向现代战场的硝烟与跨国视野的荣光。

  一个通向双门洞狭窄胡同里的烟火气与青春悸动。

  选哪个?

  放弃哪个?

  都是割肉般的抉择。

  隔了几秒。

  姜在勋缓缓道:

  “……如果我咬咬牙硬挤时间,两边都接呢?”

  “都接?”

  金大元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笑话,直接笑出声来:

  “啊哈?缝纫机转世?你怕不是被刚才那两桶冰水把脑子冻僵了吧?”

  姜在勋:“……”

  “理论上中间看起来确实像是‘缝里能插针’……可是姜在勋,你是不是忘了点什么?”

  “什么?”

  姜在勋下意识追问。

  “《老手》!柳承莞导演那部动作大片!路演你玩失踪试试?”

  “……”

  姜在勋猛地一拍脑门。

  还真把这个项目给忘了。

  “贪多嚼不烂!你现在是上升期,每一步都得踩稳了。为了接新戏,把已经拍完、等着收割红利的大制作宣传丢一边,那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傻透了!所以啊——”

  金大元伸出两根手指,下了结论:

  “——只能二选一!”

  看着姜在勋眉头深锁、半晌不语的纠结模样。

  金大元叹了口气:

  “行了行了,知道你纠结。这事儿……确实急不得!”

  “好饭不怕晚,先把心思拉回来。明天《制作人》剧本围读会,你先去摸摸底,感受下那个剧组的氛围和角色分量。”

  “我今晚回去再好好筛一遍,把时间轴、潜在冲突都排清楚!等你明天围读会结束,思路也清晰点,咱们再坐下来,拿着实打实的日程表慢慢盘算!实在不行……”

  金大元冲他挤了挤眼:

  “去跟你老师聊聊!黄政民老师见多识广,他看项目的眼光,比我们毒!”

  姜在勋缓缓点了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

  ……

  次日。

  车轮碾过江南区铺陈着细碎阳光的林荫道。

  最终在一座掩映在竹影间的雅致庭院前停下。

  院门上悬着块古朴的木牌。

  上书“涤尘茶舍”。

  这地方……

  和预想中的 KBS大楼钢筋水泥的会议室相差甚远。

  姜在勋推开车门。

  拂面的风里只有清雅的茶香混合着青草和湿润苔藓的气息。

  庭院设计精巧。

  一步一景。

  小桥流水潺潺。

  环境清幽得不像娱乐圈的场子。

  姜在勋目光不经意扫过廊檐下不甚起眼的黑色半球体设备——反着不易察觉的微光。

  摄像头。

  侍者穿着素净的棉麻衣衫无声地引路。

  穿过回廊。

  停在尽头一间悬挂着“静思”二字雅号的厢房前。

  拉开精巧的推拉门。

  温暖的木质香气和早已弥漫开的茶香扑面而来。

  “哎哟!在勋来啦?”

  轻快的招呼声响起。

  光线透过格栅窗柔和地铺在榻榻米上,车太贤正盘腿坐在矮几旁,一只手臂撑着下巴,面前的白瓷茶杯里袅袅升腾着热气。

  “太贤哥!”

  姜在勋连忙躬身行礼,脱了鞋袜踩上光洁微凉的榻榻米。

  “来来来,坐坐坐!”

  车太贤指着对面的位置:

  “难得朴编剧找了这么个好地方,清净!”

  姜在勋依言坐过去。

  也学着他的样子盘起腿。

  “怎么样?釜山行杀青也没歇着吧?我看你这……动静可不小啊?”

  车太贤拿起小巧的茶杯慢悠悠呷了一口,眼神中带着揶揄的笑意瞥过来:

  “被国民级别的美女点名,还是两位……啧啧啧。”

  “哥您就别调侃我了。”

  姜在勋也端起侍者新斟的茶杯浅尝一口:

  “也就是赶上了。”

  “赶上了就认栽呗!”

  车太贤笑得眼角的褶子都挤出来了:

  “所以你怎么解决?总不能一个人分两半去浇吧?”

首节 上一节 343/4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