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道小菜摆满整张餐桌。
前菜是九折板。
主菜是韩牛烤肉配松茸汤,甜点则是传统松糕。
“这是我们的传统宫廷料理。”
金大元热情地介绍道。
“很……丰盛。”
王磊看得眉头直跳,最终只夹了块烤牛肉。
席间话题转向电影档期安排。
“顺利的话,下周一就能完成法务对接。”
王磊擦了擦嘴角:“姜先生要周三进组。”
因为涉及到跨国合作,具体合约内容较为繁琐。
因此需要双方法务团队进行对接。
金大元与姜在勋只是看个大概。
“没问题。”
姜在勋点头应下,余光瞥见王磊助理正偷偷把辣白菜拨到餐盘边缘。
(看来华夏资方对韩餐的接受度)
(有待提高。)
晚餐在略显尴尬的氛围中结束。
临别时王磊握着姜在勋的手强调:“期待合作。“
但姜在勋分明看到他另一只手正悄悄揉着胃部。
……
回程车上。
金大元长舒一口气:“基本稳了。”
“哥,我现在压力很大。”
姜在勋靠在车座上盯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路灯,道:
“赛车、油画、中文,还要钻研剧本、角色分析……时间太紧了。”
金大元却不以为意:
“先上车后补票是正常的,哪个演员不是边拍边学?”
道理是这个道理。
但姜在勋每拍一部戏都有富足的时间筹备,理解角色,进入角色。
突然时间这么紧张有些不适应。
“对了。”
姜在勋看到路边的流浪猫瞬间想到三花,问道:“猫怎么办?”
“什么猫?”
“就是我每天照料的三花。”
“你想带去魔都?”
“可以吗?”
“跨国带猫?”
金大元从后视镜中瞥了他一眼:
“你知道手续多麻烦吗?”
姜在勋闻言打开浏览器,搜索“带宠物入境华夏需要什么手续”。
一连串复杂的流程看得他眼花缭乱——
病抗体检测、官方健康证明、入境检疫审批.
除此之外。
宠物入境后还需隔离检疫30天。
“哥,如果你有能力将子女带在身边还会选择托管吗?”
“我单身。”
“打个比方。”
“非带不可?”
“嗯。”
金大元从后视镜里瞥了眼姜在勋认真的表情,叹了口气:
“行吧,我去想想办法。”
“还有隔离一个月这事怎么办?”
“找关系呗。”
金大元不以为然道:“只要钱到位,没什么办不成的。”
“谢谢哥。”
“别谢的太早。猫的事我帮你搞定,但你也得保证——”
金大元竖起三根手指:
“第一,拍摄期间开启‘苦行僧’模式。”
“第二,每天至少花两小时学中文,别到时候台词都说不利索。”
“第三,导演让干嘛就干嘛,别跟你拍《老手》似的,动不动就加戏改戏。”
韩国导演往往欣赏演员的“疯劲”,认为这是专业与热情的体现;
而华夏导演更看重演员对剧本的忠实还原,即兴发挥容易被解读为不尊重创作团队。
这种差异就像长江与汉江的水流。
看似都是水,一个流淌的都是生命源泉一个流淌的是伟哥。
《老手》拍摄期间。
姜在勋那些临时起意的表演:
比如给刘仁英加的那段吻戏、对着后视镜整理领带的病态笑容、甚至是飙车戏里癫狂的大笑——
不仅全部都会被柳承莞导演保留进正片。
甚至成为角色塑造的高光时刻。
然而,华夏导演大多奉行“剧本即圣旨”的原则。
演员擅自改戏被视为对创作权威的挑战。
金大元就怕以姜在勋这种体验派的表演习惯,倘若在华夏片场也随心所欲地加戏改戏,很可能会触怒导演。
“知道了。”
姜在勋关掉浏览器界面,道:“我会完全按导演要求来。”
金大元透过后视镜观察着后座的姜在勋。
这话听着像妥协。
但金大元敏锐地捕捉到他嘴角转瞬即逝的冷笑。
经纪人暗自叹了口气——
既要保住这棵摇钱树的表演灵气,又要让他学会在华夏片场“戴着镣铐跳舞”……
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轻松。
……
姜在勋回到圣水洞公寓时已是深夜。
客厅里静悄悄的,李圣经的拖鞋整齐地摆在玄关——
她今晚有夜戏还没回来。
换好拖鞋。
径直走向卧室。
姜在勋把自己扔进柔软的床铺,掏出手机点开 kakao——
【姜在勋】:今天见了华夏制片人
消息刚发出就显示已读。
【林允儿】:恭喜呀~
【林允儿】:是什么角色?
姜在勋翻了个身,把枕头垫在脑后:
【财阀继承人,画家,还有飙车戏】
这次对面停顿了几秒。
【林允儿】:飙车很危险的呀!
【姜在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总不能拿着高片酬找特技演员吧。
【林允儿】:赞!我们姜演员果然专业呢~
【林允儿】:对了,我车钥匙在玄关柜里,你先熟悉熟悉跑车的感觉。
姜在勋盯着这条消息看了两秒——
(开她的跑车?)
他犹豫着回复:
【姜在勋】:这……不好吧
【林允儿】:反正我巡演期间也用不上,放着也是积灰。就当是铲屎官福利~
紧接着又是一条:
【林允儿】:等等,你要去拍多久?
姜在勋删删改改,最终发道:
【姜在勋】:三个月,所以想跟你商量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