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997节

  最后一句:本节目灵感来源于即将于七夕档上映的电影《情书》。

  陈思琦转发该预告片,写——

  本节目由爆款节目《天台告白》制作人辛子杏策划,P.S.幕后小故事:我问,姐,宣传《情书》,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姐说,她得先看看电影。她看了这部电影以后,说,她想做一个节目。我说,姐,咱们宣传预算有限,没办法用一部电影的宣传预算全部用在做一个节目上。姐说,我不管你的宣传,我要做这个节目。我懵了,姐说做就做了。

  而随着这个节目开始发酵,《情书》的放映活动也在继续。

  它没有像《荣耀之路》一样走长线电影路线,而是在各地举行特别放映场。

  主要都是大学校园。

  《情书》的国内发行是猫尾负责。龙岩当时想要竞争,但是出价和发行条件不如猫尾。再加上猫尾对于这部电影的发行策略,更符合陆严河的想法。龙岩对于这部电影的发行策略,竟然就想走简单粗暴的大明星、大片路线,陆严河一听就直摇头。

  这部电影要是敢走那种大明星、大片的发行路子,估计会被一大帮观众质疑“挂羊头卖狗肉”,这可不是《假死都不行》那样的爱情喜剧。

  《情书》确实就应该走观众口碑路线,尤其是学生口碑。

  用它在学生群体中掀起的“青春缅怀”话题,看看能不能将这个话题的热度运营出更大的效果。

  陆严河和陈碧舸兵分两路,开始在全国各个大学出席放映活动。

  一个明星要出现在一个大学的话,基本上这个学校的师生都能听说相关消息。一个学校的师生,基本上也都有好几万。

  这些放映活动都是要抢票的,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猫尾作为发行方的能力了。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学校,都要有人提前踩点学校的放映场地,带着放映的设备和带子做好调试,然后在线上制定购票程序。猫尾有技术、有全国网络、本身也有购票平台,所以,完全能够实现这样的全国高校放映活动。

  这样的宣传,陆严河跑了五天的时间。

  真的非常消耗精气神。

  随后,他又跟陈碧舸、章若之、李颂繁、万欣他们几个一起上了两档国内最红的综艺节目,来做电影宣传。

  《你好吗?我很好》这个节目有着天然的话题性。

  跳起来这边在这个节目的广告分成与版权合作上做出了比较大的让步,以此让北极光视频和冰原视频在网络上为这部全素人的节目投入更高的宣传经费,引流。

  这档节目也不出意外地在网络上火了。

  暗恋这两个字,光是说出来,就一定会在某些特定的平台上,吸引人点进去看。

  而这个节目,更是在各种观察类节目层出不穷的当下,忽然把男女之间已经被解剖得体无完肤的那点关系,重新拉到了时间的长廊两端,让人再一次重新体会到了年少时候那种不敢打开心门的紧张羞涩,以及长大以后回顾过去的怅然若失与深深遗憾。

  男女之间那种最朦胧、最暧昧的心动感,也因此重回人们的心头。

  而两期节目的播出,都会在开头、结尾、中间转场的时候,以“电影台词”或者是某个电影镜头画面的方式,巧妙地插入《情书》,将电影与这个节目的内容天衣无缝地结合,直接拉起观众对电影的期待。

  当七月来到尾声的时候,《情书》这部电影已经在各个社交平台、尤其是大学生活跃的几个平台,把话题给铺开了。

  这是一部非常不怕剧透的电影。

  毕竟电影一开始就把男主角死了这件事给抛了出来。

  这部电影甚至是一部越剧透越能吸引别人进电影院观看的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情绪共鸣和感染。

  而在这个时候,《情书》的宣传之旅也就准备按计划暂停几天时间。

  陆严河得去拍《飓风2》了,拍完回来,就是《情书》的另一条宣传线——媒体放映场了。

  那是另一场仗。

  当然,他们主创人员的线下宣传是暂停了,线上的却不会。

  小半个月下来,《情书》的想看人数已经突破了35万,票房机构对票房的预估,也突破了5亿,宣传成效极为显著。

  接下来就是看这个由数据呈现出来的好形势,是否能真的转换成票房上的真金白银了。

  过去也发生过太多次的“滑铁卢”。大家都还不敢真的放下心来。

  电影上映永远都是这样,不到首日票房出来,永远不可能真正放心地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真的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去看它。

  想和真的去,是两回事。

  -

  月底,陆严河非常低调地带着自己的团队飞去了美国。

  这一次只用拍摄三天时间,还是非常速度的,但是,往返路上还需要再搭上两天。

  而这一次,陆严河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好莱坞的A级制作。

  就三天时间,剧组就给陆严河配了一辆车、一个专职司机,同时这一次在美国三天的保镖、服务团队,均由剧组出资提供。

  这都不含在陆严河的150万美元里面。

  酒店,竟然是标价上万美元一晚的高级套房。

  陆严河都惊呆了。

  这么壕吗?

  壕无人性啊。

  陆严河之前拍《迷雾》的时候,完全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当然,那部电影也是一个低成本电影,只有一千多万美元的成本。

  《飓风2》可是光制作费就上亿的,回头宣发经费可能还是一笔这么高昂的数字。

  这一刻,陆严河突然就切身地体会到,好莱坞真正顶级的明星,到底享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待遇。

  更让陆严河没有想到的是,当他抵达酒店以后,剧组的对接人员还颇为暗示性地问了一句,是否需要安排人为他提供某些方面的服务,专门强调了安全可靠。

  陆严河直接谢绝了。

  第二天,陆严河就被直接接上车,载去了摄影棚。

  陆严河这三天的戏,全部都是在摄影棚里面拍摄。

  有的是绿幕,有的是搭的实景。

  因为饰演的是一个亚裔精英,他的造型其实也很简单,就西装革履就行了。

  但是,即使如此,剧组也给他准备了十五套西装造型供挑选。

  商务风格、休闲风格、精英人士……其实不仔细看的话,差别都不大。

  不过,对于这部电影的服装师而言,那是完全不同的。

  在他试衣服的时候,这部电影的主演兼制片人德里恩·迪伦来了。

  “嘿,兄弟!”德里恩一进来,就非常热情地跟陆严河打招呼。

  德里恩是一个身材非常健壮、长相非常“超人”的那种传统型英俊长相。

  “很高兴有你的加入。”德里恩·迪伦拍着陆严河的肩膀,说。

  陆严河笑着说:“我是《飓风》的粉丝,很开心能够来拍《飓风2》,接到邀请让我很惊喜。”

  实际上,《飓风》他都是飞这边的飞机上才看的。

  一些虚假的社交之辞。

  德里恩·迪伦看了看陆严河身上刚换的这一套造型。

  “我必须要说,我忽然有点后悔邀请你来参演《飓风2》了。”他一本正经地皱眉。

  陆严河笑着看了他一眼,“为什么?”

  他已经猜到了德里恩·迪伦接下来要说什么。

  “因为你这该死的家伙,太帅了,会抢我的风头!”德里恩·迪伦故意作出一副“糟糕”的表情和语气。

  果然。

  还真被猜中了。

  “……”陆严河笑,“好吧,媒体没有说错,你人果然很好。”

  德里恩·迪伦马上笑了。

  “等今天收工以后,我们一起喝一杯!”他说,“我看了《迷雾》之后,就很想认识你,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陆严河点头,说好。

  -

  陆严河在《飓风2》里,还真的是没有演技发挥的余地。

  他在这部电影里的出场戏份虽然不少,但是镜头可是一直时不时地冒出来,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

  从一开始,他是一个跟德里恩饰演的气象学家有点不对付的投资人,因为德里恩一个气象追踪系统的项目,他跟德里恩有点观念上的分歧。

  到他们真的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飓风灾难时,他试图联系德里恩和他的团队,但是没有联系上他们,决定开车找他们,带他们躲避这场灭顶之灾。

  结果,找到主角团的时候,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他们还得帮助镇子上的人一起躲避这场灾难。在主角团想办法带领人们在这场飓风灾难中存活下来的时候,德里恩差点被风吹走,他紧急地抓住了德里恩的手,并努力地把他拉了回来。

  然而,就在他们都松了一口气,说了几句话,解释了一开始认识时的误会,终于冰释前嫌的时候,一块因为飓风而不知道从哪里被卷来的玻璃碎片,突然激射到了陆严河的脖颈里。

  陆严河饰演的这个亚裔就这么死翘翘了。

  妥妥的工具人角色。

  拢共就几场戏。

  但是,好在他这个人物还有一个前后期的反转,以及最后这个救主角而死的行为,让他这个人物的形象非常正面,不至于是一个纯粹的工具人。

  今天拍的就是陆严河跟德里恩发生争执那场戏。

  他也没有想要给自己这个人物设计出一个前世今生来。

  工具人角色就做好工具人角色的任务——

  以陆严河现在的能力,要是还这么去“立体化”一个小配角,实际上的效果反而可能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样,演得太多,跟这个简单粗暴的剧情格格不入。

  陆严河在思考这个角色该怎么演的时候,脑子里面想的其实是《碟中谍》系列里面那些配角的设定。

  在《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是绝对的主角,但是其他很多的配角,出场虽然不多,但都有绝对的亮点和光彩。汤姆·克鲁斯在这一点上也做得很漂亮,他没有因为自己是绝对主角,就不允许其他配角拥有自己的光彩。

  那都是非常标签化的人物,可是,那些演员都非常牛逼地把一个特征演到了极致,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陆严河想了想,莫名其妙的,就给自己代入了周平安。

  一个没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坏、全从实际利益出发的人设。

  如果按照周平安的样子为基础,去雕刻这个角色,似乎倒是能找到一个支点。

  可犹豫了一下,他又还是放弃了。

  剧本里,这个角色其实并不是一个“坏角色”,他跟主角只是理念不同,他的选择更为保守,不像主角那么冒险。

  他的本质是一个好人,否则也不会在联系不上主角团的时候,还专门自己开车去找他们,提醒他们灾难即将来临。

  陆严河不想在这样一个面向全球的大片里,去把自己的华裔角色演成一个“世俗者”。

  所以,他最后决定就采用最稳妥的演法,但是,把每一场的情绪都放大来演,而不是他平时习惯性的收着演——

  放大了来演,就是让他这个角色的性格、情绪都戏剧性地外化了。

  -

  拍摄第一场戏,陆严河来到现场。

  这一场戏是搭的景,一个室内景——气象预测中心。

首节 上一节 997/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