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流光引》这部剧的背后是有你们的投资吗?”陆严河直接问。
华如真对陆严河微微一笑,承认了这件事,说:“前期是投了一点。”
陆严河:“难怪,之前颜良就跟我说,他跟这部剧的女主角张澜有些争执,原来是姐姐你们在力挺颜良呢。”
颜良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有些惊讶地看着华如真。
他一直不知道《流光引》这部剧背后的投资方到底有哪些组成。
像这样一部平台的S级大剧,上亿的投资,肯定也不是三四家就能够吃下来的。
在现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也不可能有哪家公司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万一哪个傻缺出了点事,这部剧没办法播了,那就打水漂了——
这就是现状,所以注定了任何一部剧,都肯定是有多个资方来共摊风险的。
只不过,颜良没有想到,其中就有这位华如真。
华如真说:“我们这个圈子对你们主演的项目,都会比较关注,大家对你们非常有信心。”
陆严河笑着问:“姐,不会当初穆肯导演找我演《迷雾》,也是你在背后推荐了我吧?”
“我没有煞有其事地推荐你,我只是拉着他看了好几部你演的电影,让他认识你。”华如真微微一笑,“我不相信他看到你的表演之后,会选择别人。”
这一刻,很多的事情突然就明白了。
为什么突然一个已经有成功代表作的电影导演会注意到陆严河这样一个演员。
这又不是国际电影节系的那些艺术片导演的片子,如果他们注意到陆严河,给他发邀约,陆严河还能理解。
而《流光引》剧组又为什么这么支持颜良,在张澜和颜良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颜良。
陆严河跟华如真认识了也有一段时间了,直到现在,他才忽然意识到,其实华如真有着远远超出他预想的能量。
-
一起吃过晚饭以后,华如真非常认真地感慨了一句。
“这家店真不错,我要记下来,下次我要带朋友们一起来吃。”
老板听到这句话,立即笑着送上了一张自己的名片,说:“十分欢迎,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们。”
华如真接过老板递来的名片,说:“我之后可能会在我自己的地方举办私人派对,希望到时候我可以请到你这里的厨师。”
老板有些意外,“啊?”
这是他没有想过的业务范围。
华如真笑了起来,“我保证,我绝对不会挖墙脚,我只是借用一下,而且,价格一定让你满意。”
老板一下没有捋清楚,只能先点了点头。
陆严河先送华如真去酒店,李治百和颜良他们就先回去了。
邹东开车,陆严河陪华如真坐在后面。
“姐,你之前怎么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你还在做影视剧的投资呢?”
华如真说:“这只是一个兴趣爱好,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工作,再者说,我掌管的这点资金,跟那些真正的大鳄没法儿比,只不过是我一群朋友们凑在一起玩玩,我不是在跟你谦虚,这是真的。”
陆严河点头,“但我没有想到,你竟然投资了《流光引》。”
“那我投资的项目,还有很多是你没有想到的呢。”华如真说,“《焚火》这部电影也有我们的投资。”
陆严河露出讶异之色。
华如真:“不过,我这一次回国,也是因为我这边有了些新情况,现在事情都还没有定下来,我先不跟你说了,等之后事情定了,我再跟你联系。”
陆严河闻言,一愣。
华如真的话,似乎有什么指向。
什么事情定了,需要再跟他联系?
陆严河联想到华如真今天提到她对影视剧的投资,强调了好几次之前都是小打小闹、兴趣爱好、随便玩玩……
难道华如真后面是准备搞大手笔了?
这个想法从陆严河脑海中冒出来的时候,陆严河觉得这未必不可能是真的。
“《迷雾》的剪辑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华如真忽然对陆严河笑着说,“D19的人应该很快就会联系你这边的团队,这部电影会按照预计计划,在明年一月份上映,到时候这部电影会有一些宣传行程,经过赛门·施密德那件事,你现在也是这部电影的焦点之一,我想,你接下来有得忙了。”
陆严河一愣。
《迷雾》准备在一月份上映,这件事陆严河之前是知道的。
不过,那个时候,这部电影可没有说让陆严河参与全趟的宣传。
一方面,《迷雾》是一个恐怖片,它的宣传行程跟主流的宣传方式也不太一样,陆严河顶多出席两到三场首映礼或者宣传活动。他的合同里面也只约定了配合三场宣传活动。
另一方面,陆严河他十二月要拍《老友记》,他们仍然采取边拍边播的模式,到时候,十二月份对陆严河来说,肯定是非常忙碌的一个月。
要他在这个时间段里再抽出时间来配合《迷雾》的宣传,那可能真的有点为难了。
陆严河心想,这件事可能得赶紧跟陈梓妍沟通一下了,看看要怎么协调解决。
而就像华如真所说的那样,没有两天,D19公司就来对接联系陈梓妍了。
“还好,比我们预想的情况稍微好一点。”陈梓妍说,“《迷雾》在美国上映的时间是1月6号,现在暂定的几个宣传节点,12月6号发布预告片,20号发布制作特辑,整个十二月都不需要我们线下配合什么,只要在线上做好配合宣传就行了。但是,1月3号,会有一场在洛杉矶举行的全球首映礼,这个需要你出席,同时还有一些媒体采访,包括四家电影杂志的拍摄,这都是D19公司安排的。这意味着,我们1月2号到5号之间,都没办法待在国内。”
陆严河问:“那《老友记》的拍摄怎么安排?”
陈梓妍说:“我们仍然是一周播两集的模式,边拍边播,本来我想要讨论一下,可不可以延期,可是,电视台排播、招商全都定了,摄影棚的景也做好了,所有人的档期也都腾出来了,不能因为咱们这点小事就改期再拍,这会造成至少七位数的损失。”
“那该怎么办?”陆严河问。
“提前开拍。”陈梓妍说,“把一月份我们去配合宣传那一周的拍摄任务,提前拍好。”
陆严河深吸一口气。
“能做到吗?”
“尽量吧。”陈梓妍说,“不提前拍好备在这里的话,一月那一周,我们肯定拍不了,提前拍好的两集备播集,就会在那一周消耗掉,那等我们从美国回来以后,整个剧组都要极限操作,如果拍摄出现任何问题,都没有缓冲的时间,可能就直接开天窗了。”
陆严河大感头疼。
能不能提前开拍,实在不是一个好协调的事情。
一个剧组,这么多的人,谁都不是闲在那儿随时待命的。
果然,一番沟通下来,这部剧最多提前三天开拍。
胡思维知道陆严河这边的情况以后,建议:“实在不行,我们修改一下拍摄方案,之前我们做的拍摄方案,拍摄时间留得比较宽裕,如果挤一挤时间的话,其实每周可以多拍一集的内容。”
按照他们一开始的计划,每周应该是这样的:
周一坐在一起围读剧本,每个演员顺自己的台词,然后提出修改意见,跟组编剧再结合剧本围读提出的意见,做微调,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这个修改版本,对自己的工作做调整。
周二一天用来排练。
周三到周五用来拍摄这一周需要拍的两集内容,如果有出外景的需要,则可能还需要再多用一个周六,因为出外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周日用来休息。
这是一个边拍边播的情景喜剧的制作节奏。
当时本来可以一口气全部拍完再播的,是陆严河提出来,边拍边播可以有效地吸收观众们的反馈意见,在后面的剧情中做调整,所以最后大家协商下来,决定采用《六人行》第一季时候边拍边播的方式。
这也让大家都很兴奋。
作为一个演员,这意味着时刻不能放松。
但也意味着,他们可以收获绝大部分影视剧演员都收获不了的拍摄体验。
一边拍,就可以一边得到观众的反馈,然后运用到后面的表演中去。
陆严河也没有想到,自己提出来的这种拍摄方式,最后限制住了自己。
陆严河跟《迷雾》那边也签了合同,不可能缺席那边的宣传。
斟酌犹豫再三,还是岳湖台那边提出,实在不行,就把播出计划由一周两集,调整为一周一集。
这样一来,他们的制作压力就会小很多。
陆严河完全可以从容地去美国那边,配合《迷雾》的宣传,《老友记》的拍摄也不需要做任何的调整和修改,仍然可以按照原计划来做。
“但一周一集,能留得住观众吗?”胡思维担心这个。
陆严河其实也有点担心。
尤其是,这可是《六人行》的回归季。经历了《六人行》第三季的口碑全线崩塌,有多少观众还愿意支持这个系列,都难说。
陆严河第一个否定了这个提议。
“不行,这部剧在播出计划上,还是得跟前面一样,不能够改成一周一集,要不然,这一改,说不定会让观众对我们这部剧更不爽。”陆严河说,“我们这一季《老友记》,首要任务就是把原来的观众都重新找回来。”
至此,陆严河其实很感动,也很愧疚。
没有一个人怪他,因为他的电影宣传计划,导致给《老友记》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
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解决办法。
李治百看陆严河惆怅地叹了好几天的气,愁眉不展,知道他在烦恼什么事情以后,有些疑惑地说:“这也值得你发这么久的愁?”
陆严河问:“这还不值得我发愁?难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吗?”
“为什么没有办法解决?”李治百说,“本身这就是个情景喜剧,又不是一个每一集都在推动主线剧情发展的正剧,你就在你要离开的那一周,加插两集内容呗,找个理由,让你在那两集不用出现,或者是提前拍好你出现的镜头,也不影响其他人的拍摄。”
李治百一番话,让陆严河醍醐灌顶。
哈?
没错啊。
还可以这样做?
陆严河激动地站了起来,“李治百,你可以!”
李治百满脸疑惑地、嫌弃地看着一脸激动的陆严河。
“你不会是要扑到我身上来吧?我告诉你,你别来啊。”李治百说,“我可不是颜良,我这身板经不住你扑。”
陆严河:“……”
他说:“你反正也拍完《你去死吧》那部电影了,我不在的这两集,你来客串一下吧。”
李治百:“啥玩意?”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谁跟你愉快地决定了?我要休息!我明年还有两部戏要拍呢!”
“两集而已,就只要拍一周。”陆严河说,“你之前不是一直嚷嚷《六人行》这个系列,没给你写一个角色嘛,现在给你写一个角色了。”
李治百:“现在想起我来了?!”
“我缺席,那帮我救场的只能是你了啊。”
“那你要这么说——”李治百撇撇嘴,“那行吧。”
陆严河马上把这个主意去跟胡思维、陈梓妍他们说了。
所有人都说,这个主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