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864节

  陆严河:行,但我不知道有没有时间,我十二月要拍《老友记》了,在这之前,我准备跟思琦去一趟英国,度个假。

  江玉倩:你终于打算休息一下了吗?

  陆严河:是啊,最近一直在忙,你呢?你准备什么时候休息?

  江玉倩:我现在可不能休息,你姐姐我现在得牢牢把握住这段时间的热度,尽可能地拓展我的圈子,抓住机会。

  陆严河知道江玉倩一直是一个非常有执行力的人。

  这个时候去跟她说休息还是很重要的这种话,也没有意义。

  江玉倩她出道这么久了,对自己的情况显然也非常清楚,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这方面的事情。

  -

  陆严河不知道《金衣背后》第二部拍得怎么样,但总归还是希望票房能够过亿比较好。

  这样才算成功。

  江玉倩演电影的机会真的很少。而她又跟陆严河不一样,她成名已久,演戏一直是大女一号的位置,再不济也是男女平番。如果这个时候去演小配角,会引来众人嘲笑。而陆严河当时演《三山》,这方面的压力就要小很多。

  尤其是,当时《三山》的三个主角都是新人,没有成名的演员,再怎么样,也不会说陆严河这个已经成名的演员是去给他们几个演配角的。

  没有人会这么比。

  所以,陆严河在《三山》一个十分钟的演出片段,一片定江山,打下了他在电影圈坚实的基础。

  后面,陆严河又一直坚持不看重番位,经历了一段时间,让业内对他形成了“陆严河拍戏真的不看番位”的印象。

  到这个时候,陆严河的地位已成,再也不会有谁冒出来,用番位来攻击陆严河。

  江玉倩完全不能复制这条路。

  这也意味着,她在电影上的选择其实很少。

  要是没有《电话》,就只有一部《金衣背后》第二部的女主角。包括现在她凭借《鱿鱼游戏》在全球都有了知名度和代表角色,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电影主角找过来。

  就像她要参演的《神秘鬼影》这部动作片,在里面其实只能说是一个主要角色,不是打酱油出镜个几秒的那种,但也绝对说不上是女主角。

  而且,江玉倩已经想清楚了,她以后的路就是明星路,不走演员路。

  陆严河心想,等江玉倩拍完她手上那两部戏,他这边可以再找一找合作的项目了。

  江玉倩需要在国际上进一步打开自己的知名度,他也准备开始写英语片的剧本了。

  这一刻,陆严河其实越来越理解JK罗琳为什么坚持在哈利·波特这个系列里,全部都采用英国演员了。

  -

  《十七层》第二季杀青的那一天,陈碧舸对陆严河说:“跟你说一个好消息。”

  “嗯?”

  “王重导演答应继续执导《大红灯笼高高挂》了。”

  陆严河露出惊喜之色。

  “真的吗?”

  “对。”陈碧舸点头,“他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答应了,他说,这样一个剧本,这样一个故事,在现在这个时代,基本上看不见了,他担心自己要是错过了,可能以后就再也碰不到了。”

  陆严河笑。

  确实,现在国内哪还有这种题材的电影故事啊。

  那真的都是上个时代的产物了。

  但是,抛开什么意识批判或者是封建批判,陆严河是觉得,这个故事本身都是一个特别迷人的故事。

  它本质上讲的就是一个人的异化。

  这个主题,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过时。

  李跃峰也签下了客串的演出协议,出演那个大少爷。

  李跃峰对陆严河说:“严河,虽然说你不看好我演十二少这个角色,但你看,如花觉得我适合演她在这部电影里心仪的对象。”

  陆严河:“……”

  陈碧舸听到李跃峰说这句话,都无奈地笑了。

  李跃峰真的是怨念很深。

  陆严河说:“碧舸姐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叫颂莲,不叫如花。”

  李跃峰问:“你会来演《大红灯笼高高挂》吗?”

  “没有我适合演的角色。”

  李跃峰:“说起来,确实挺奇怪的,你怎么写了这么多自己不演的剧本?”

  “要是我写的剧本都我自己来演,哪儿演得过来啊。”

  “这也是,但一般来说,演员做编剧,都是给自己写剧本。”李跃峰说,“我还真挺羡慕你有这样的才华的,不像我们,想要找一个自己想演的剧本,费尽心思还不一定找得到。”

  陆严河:“那就自己主动找项目吧,你看,现在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是自己做制片人,自己来组局了,包括《胭脂扣》和《大红灯笼高高挂》,其实都是碧舸姐她主要在做,我没有干什么。”

  “说起来很容易,其实很难啊。”李跃峰说,“我也曾试图想要把我喜欢的一本小说改编成一部剧,我自己来演,这背后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后面不了了之。”

  陆严河也知道,不是每个演员都有那个能力,可以去码盘。

  他说:“如果是自己做制片人,没有办法将它拍出来,我想,你去找你熟悉的、合作过的制片人,跟他们合作,请他们来做,或者是直接跟视频平台的人沟通,表示你愿意主演,我想,他们肯定也会愿意推动这个项目的。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你主演的剧,平台和观众都买账,你愿意演的话,很多项目都可以开绿灯,既然如此,你完全可以自己主动去找项目。”

  “这个我知道,我有在找,我也一直在托圈里的朋友帮我找好故事。”李跃峰点头,“但是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说我愿意演,平台就一定买单,有这个能力的,可能只有你和碧舸姐。我之前也看中了一个讲囚犯出狱之后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故事,而且还是一个挺成熟的剧本,我就跟平台表示过,我愿意演。但尽管如此,他们衡量考虑之后,还是认为这个剧……除非我愿意自降片酬,把制作成本降低,否则,他们不愿意做,因为觉得这部剧没办法取得很好的播放成绩。”

  陆严河恍然。

  这又涉及到了一些不那么受市场喜欢的题材,平台不愿意做了。

  最关键的是,像李跃峰这种级别的男演员,他主演一部剧,每一集的片酬大约都在一百万上下浮动,不会低。

  那有的题材,平台一衡量,觉得这种剧播放量上不去,品牌也不会感兴趣,以李跃峰的片酬来演,制作成本陡然提升,会是个亏本生意。

  简单来说,在市场的评估体系中,李跃峰跟这种题材不适配,所以不看好这部剧的播放情况。

  也不是说这种题材的剧,平台就不愿意做了。

  那也许换一个实力派的小生,人气和知名度可能没有李跃峰那么大,但片酬也可以直接减一个零,甚至再打个折。一部剧下来,直接节省上千万的成本,各方面一压缩,成本不高,一样还是有赚头——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也不是说不愿意做一些不那么主流的题材。

  当然,就像李跃峰所说的,如果是陆严河现在表示愿意来主演这部剧,平台就开绿灯了。

  因为陆严河从无败绩,演戏以来,所涉猎的题材,从文艺片到商业片,从古装到现代,从情景喜剧到大逃杀题材。整个市场(从制作方到观众)都对陆严河形成了一种“他演戏可以无视题材类型,都值得一看”的印象,那他来主演,哪怕片酬还要再往上涨,可品牌愿意赞助,平台也看好这部剧后面的数据表现,这个时候,成本就不需要那么抠抠嗖嗖地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数字了。

  李跃峰又想要演一些不一样的、没有演过的、甚至是有点深度的戏,但他同时又不想降片酬,还想拿正常的市场价格,这种矛盾,其实也是很多一线演员面临的矛盾。

  有的时候,你看有的演员,明明也已经火了,有名气有人气的,但演的戏,大同小异,角色、人设、题材……感觉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因为定型了,在每一个环节,大家都认为这个演员就是在这种题材里才能够让市场买单。也只有这种题材,市场才愿意给市场价。

  你想要转型,想要尝试一点新东西,那你就要放弃一些东西。

  陆严河大概明白了李跃峰的困境在哪里。

  他这个时候当然也不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地问一句,那你为什么不自降片酬呢?

  在演艺圈,真正像他一样演个几年戏,突然一下就财富自由的,万里挑一都不止。

  李跃峰之前也说了,他的收入,看着虚高,实际上真正到手的,没有多少,大头都要分给公司,养团队,以及不断地买营销、做数据。一个演员,正常情况下,一年也就接一到两部戏,他要是为了接这部剧,降了很多片酬,那这一年,团队怎么样?他的数据还要不要维持?公司也不会答应,你是去转型了,你想搞艺术,那他们拿到的钱变少了啊,公司是靠你赚钱的,不是来帮你实现艺术家梦想的。

  陆严河看着李跃峰,忽然就意识到,自己这几年能这么任性地走出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路,真的靠自己有一个支持他大部分想法的经纪人。

  他对李跃峰说:“那就像客串《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多客串一点大导演的戏吧,去好剧组客串。”

  -

  《十七层》第二季杀青的时候,《十九年犯罪实录》的剧本也定稿了。

  那天,李治百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刻,他真的很想开一个直播,跟人说一说,筹备一部剧,光是剧本这个阶段,就来回折腾了大半年的时间,差点让他英年脱发。

  李治百给陆严河发消息,说:我以前只知道你很厉害,能搞定那么多的事情,但我现在才知道,你自己做项目,要面临多少麻烦。

  李治百真不是矫情。

  他真的有很多次想撂挑子不干了。

  如果不是他这个人真的死要面子,也不至于活受罪了。

  在剧本创作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李治百除了盯剧本,也没闲着,首先就是去跟江军沟通这部剧的拍摄。

  江军是陆严河推荐的,李治百也非常认可他的演技,所以,在这件事上并没有多费功夫。只不过一开始平台还不乐意,觉得江军名气不够大。

  当时李治百跟他们沟通交涉了好几次,最后不耐烦了,直接说:“我就说,这部剧你们是准备给我们追加多少片酬上的预算啊?你们要是觉得江老师名气还不够大,那行,你们说一个人,然后去看看人家要多少片酬,我先说清楚啊,我是一分钱片酬不会降的,到时候你们别跟我说钱不够用了,让我降一点片酬。”

  于是,就这么签下了江军。

  没想过,过了一段时间,《鱿鱼游戏》一播,江军名气大涨,随后《武林外传》的邢捕头又让他再次爆红——

  真的,就一个夏天的时间,江军就成功地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迈入了一线当红演员的行列。

  这个时候,提前签下了江军的《十九年》剧组,简直就是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

  《十九年》这部剧,实际的主角是江军,李治百演的是大反派,但是,当时为了这部剧好招商,大家定下来的一番都是李治百。

  现在平台那边又希望还是把番位改回来,让江军回到一番。

  李治百真的是烦死平台那些人了。

  林苏洋说什么都不同意。

  李治百自己其实态度都有些松动了,但是林苏洋坚决不同意。

  “既然一开始是这么定的,现在怎么突然就变?之前都发了通稿了,这个时候你们把李治百挪到二番,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江军老师自己都没有这个想法,你们别搞这些幺蛾子!这部剧是李治百从头开始做起来的!”

  平台方当然也不可能跟李治百这边硬呛,只是劝。

  “是啊,李治百本身就是制片人,何必在乎这个一番呢?请江军来做一番,对后面的招商也好,报奖也好,都更好。”

  “那当时你们怎么不这么说?”林苏洋态度坚硬,“这件事你们想都别想。”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李治百真的是被搞得脾气发了一场又一场,内心把很多人拉黑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是自己咽下了脾气,继续推进。

  其实,为什么平台想让《十九年犯罪实录》的一番变成江军,林苏洋也明白。

  一方面,李治百演的是个反派,反派做一番,纯属之前江军名气不够,扛不住剧,现在江军火了,扛得住了,当然是能改回来就改回来。

  另一方面,李治百再红,其实也是一个年轻的偶像,年轻的演员。江军的火,是跨越了多个圈层的火,平台想让江军来扛起这部剧的国民度,想要让这部剧不仅仅是在年轻人这个群体获得好的播出成绩,而是让江军带出一部全民都在追的爆剧。

  尽管都懂,林苏洋也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这不是一部剧两部剧的事情,要是李治百的番位能够在签了合同、正式官宣之后,还能被从一番挪到二番,别的不说,这几乎就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证据——

  嗯,在片方和平台的眼中,李治百其实没有那么扛得起剧。

  这对李治百的影响会非常大。

  林苏洋宁愿这部剧扑掉,都不愿意让李治百受到这样的负面影响。

  他也是怕李治百最后妥协,所以专门跟他掰开了讲里面的利害关系,让他一定跟自己统一战线不动摇。

  “这不是一番二番都可以的事情,而是不能从一番改到二番。”林苏洋说,“江军老师那边,我也会去跟他解释的。”

  李治百叹了口气。

  “破事真的太多了。”

首节 上一节 864/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