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李治百这么聊了一会儿,陆严河的心情舒缓了一些。
-
“咚咚!”有人敲门。
“进。”陈梓妍头也没抬。
卢庆珍打开了陈梓妍办公室的门,走进来。
“你在干嘛呢?”卢庆珍看陈梓妍埋头苦干,有些惊讶,“现在都提倡无纸化办公,你在这里奋笔疾书什么?”
“签合同呗。”陈梓妍一份份地在合同上签字。
虽然公司有她的签字章,但有一些重要事项的合同,陈梓妍仍然坚持要送到她这里来手签。
其中涉及陆严河的全部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卢庆珍:“什么合同?严河又有什么新合作吗?”
“不是,一些商务代言上的补充协议,以及前面好多个项目,都有新的衍生授权。”陈梓妍说,“徐天明和陈寅来了以后,灵河那边的业务量马上就激增了起来,他们两个还挺适应的。”
“本身也是被你挑出来的嘛,一个在外面攻城略地,一个家里守好后院,他们两个人的搭配确实不错。”
卢庆珍问:“严河现在在干嘛?”
“录节目,《年轻的日子》还有最后一个阶段没有录。”陈梓妍说,“这里面就有第六季的合同,你看看,第五季都还没有录完,第六季的合同就已经送过来了。”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这一季《年轻的日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就火得一塌糊涂。”卢庆珍说,“我感觉里面那些艺人,全都开了窍似的,突然就有综艺感了,很有表现力,而且很能给梗。”
陈梓妍:“都录了五季,有长进不是很正常的事。”
“综艺感这种东西可不是能靠努力和学习就长进的。”卢庆珍说,“只能说他们这些人真的是茶碗配茶盖,配到一起,用五年时间调出化学作用了。这才做到第五季,如果真的一直做下去,以后做到第十季、第二十季,这节目还了得?”
陈梓妍:“想那么远的事情干什么。”
卢庆珍:“闲聊呗,突然就很期待。”
“你找我……就为了闲聊?”
“嗯。”卢庆珍点头,“不想干活,累了。”
陈梓妍一笑。
“这段时间也是辛苦你了。”
《演员的诞生》的商务,很多都是卢庆珍在谈。
“还好,没太辛苦,这个节目的商务好谈,无非就是聊概念,聊契合度,聊给钱给多少,聊具体的KPI呗。”卢庆珍说,“除了量大又比较复杂,没有什么别的问题了,不用求爷爷告奶奶地谈赞助,这感觉,舒坦。”
“别光舒坦了,既然你现在没事,帮我煮杯咖啡吧,我都困了,刚才打了好几个哈欠。”
“你昨天没有休息吗?”
“休息当然休息了,没休息够,最近事情越来越多,脑子都不够转的。”陈梓妍把最后一份合同签好,放到一旁,又从抽屉里拿出了另一份文件,仔细过目,“好莱坞那边有个剧本来找严河,又是恐怖片。”
“哈?这都第多少个了?”
“第六个。”陈梓妍说,“《迷雾》未映先火,尤其是因为种族歧视那个事,带着严河一起火,让好几个片方都表示,如果陆严河愿意演,他们愿意改角色的种族和肤色。不过,就没有任何一个别的题材来找,全是恐怖片,也真是很无奈。”
卢庆珍:“那严河对好莱坞的人来说,代表作就是《迷雾》,大家认识他,也是因为这个题材的电影,没有其他电影来找,不奇怪,等上映了,情况会好很多。”
“我最近是希望能够搞到一个顶级大导的本子,哪怕只是让严河进去演一个只有五到十分钟的角色。”陈梓妍说,“接下来两到三年,严河几乎都没有去电影节的作品,就一部《情书》,已经被明年的荷西电影节预定。要是这两三年没有作品上电影节,我担心严河在国际影坛最大的优势会失去。”
“你想让严河始终给人一种活跃在电影节的印象?”
“是的。”陈梓妍点头,“因为严河接下来商业化的题材太多了,肯定不缺热度,也不缺知名度,可过度的商业化曝光,也会让他最大的优势被弱化,万一给大家造成一种严河红了就开始演商业片、类型片、不拍艺术电影了的印象,那就糟糕了。”
卢庆珍问:“那你有目标了吗?”
“目标其实有,关键是——怎么让严河进入那些大导演的选角视野,亚裔角色还是太少了。”陈梓妍叹了口气。
卢庆珍:“那其实也不用一直去找欧美的大导,亚洲各国的大导,你也可以打听一下,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这些国家都有世界级的大导演的。而且以严河在亚洲的知名度,他们对严河的认可和欢迎度,也肯定高于欧美那些大导演。说实话,梓妍,欧美那边嘴上不说、心里面看不上亚裔的人,还挺多的。”
陈梓妍:“我知道,但那不是我不主动出击的理由。瞧得上瞧不上的,我在意的是最后我们可以用成绩,扎扎实实地告诉他们,他们瞧不瞧得上都不重要。”
“那——梓妍,你有没有考虑换一个思路?”卢庆珍建议。
“换什么思路?”
“不一定是恐怖片啊,我的意思是,严河在海外完全可以先走商业片、大明星的路子,没有必非从艺术片去慢慢积累。”
卢庆珍郑重其事地说:“严河接下来两到三年不一定有作品去参加电影节,但如果严河能够在A级大片中刷一刷脸,先把国际知名度刷上去,凭借严河这几年在国际电影节上闯下的名声,完全不浪费时间。世界级大导演的作品,我们也仍然可以同时去找——只是不仅仅局限在这个范围,没有必要因为严河没有参加电影节的存货了,就限定死了这个范围。”
“你我都知道,只要名气足够大,谁的片子你都更好敲门。”
-
卢庆珍所说的当然有道理。
陈梓妍也认同这个道理。
只不过,看似“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不一样的路,意味着你将以不一样的身份进入罗马。
陆严河的成绩,其实也是在走捷径。他走的是一条在电影世界运行了上百年的、评价体系的捷径。
没有电影节上的成绩,没有世界媒体的追捧,他当然也会成功,可不会成功得这么独一无二,无人可以竞争。
陈梓妍想要牢牢把握住的核心,不是陆严河的未来会成长到什么样的高度,而是在他已经得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时,怎么捍卫住这个优势,帮助他事半功倍地继续往山顶爬,而不是突然看到另一条路,觉得那条路一样可以爬到山顶,那就换条赛道爬。
在目前国内公认的顶级电影明星里,只有陆严河、商永周和陈碧舸、陈品河四个人是没有主演电影票房进入影史前二十名的演员。
而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被认为顶级,就是因为奖项、荣誉、观众的认可给他们带来了超然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现在,陆严河去走票房路线?
这不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问题。如果可以兼得,那陈梓妍就没有什么纠结的了。
问题恰恰就是,你吃了鱼,就没有时间吃熊掌。
你只有一张嘴,没有并行时间线。
而你选择了吃鱼,等你再想吃熊掌的时候,人家未必愿意给你吃了。
人家那盘菜又不是没有别人想吃,不会一直等着你。
陈梓妍沉思许久,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第529章
“我当然希望,这部电影你能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拍,而不是按照龙岩希望你做的那样——”
陈梓妍约了刘毕戈和苗月出来,聊起他们下一部电影,也就是要找陆严河主演的那部电影。
“谍战电影,即使是商业向的,其实票房也没有特别高的例子过,对吧?”陈梓妍说,“这个题材,类型上限就在这,它有很多经典,也受观众的喜欢,只不过如果想要在票房上有突破,难度很大。”
刘毕戈笑了笑。
“梓妍你是想要让我把它拍成文艺向的?”
“不,既不是文艺向,也不是商业向。”陈梓妍摇头,“我希望你能坚持你的作者性,按照你真正的想法去拍,既不故作玄虚,拍得云烟雾饶,也不像市面上那些谍战戏一样,按所谓的叙事逻辑和商业逻辑去做这部电影。”
刘毕戈转头看向苗月。
苗月:“你看我干嘛,你是导演。”
刘毕戈问陈梓妍:“梓妍,你就这么不看好这部电影的票房吗?怕我弄砸了?”
“不,恰恰是在跟你的合作里,我最不看重的就是票房。”陈梓妍摇头,“我也希望你不要被龙岩影业的人给影响了。”
陈梓妍其实知道,她身为一个演员的经纪人,来跟刘毕戈说这个,多多少少有一些逾越了自己的界限。
所以,她只能尽量把这一次的交流处理得像私下朋友之间的一样。
“我也是希望,你有《暮春》这么好的起点,不要浪费了。”陈梓妍说,“国内商业片导演一直不缺,市场会捧起来,但像你这样能够在国际上拿奖的导演——抱歉啊,我就直接说得俗气一点了,屈指可数,这也不是可以靠市场培养出来的,这是你身上最大的独特性。”
陈梓妍说这些话,一点不隐晦。
很多人会忌惮,这样说话是不是太直接了,太世俗了,太铜臭味了。
但实际上,这样的话要看是什么人说。
像陈梓妍这样的经纪人,如果她跟你说风花雪月、阳春白雪,也没有谁想听。
而且,刘毕戈本身也不是那种愤世嫉俗的学院派。
常有一种印象,艺术家都是与世俗格格不入的。
然而,去回顾大部分杰出艺术家的人生履历,其实就会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
陈梓妍跟刘毕戈打交道也很多次了,她清楚刘毕戈的性格。刘毕戈不是那种绝不开口谈名利的艺术家。
他没那么装。
果然,对陈梓妍所说的话,刘毕戈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苗月问:“梓妍姐,你是希望严河演这部片子,演的是一个文艺片吗?”
“我确实有这样的考量。”陈梓妍也不瞒着,“这件事我也没有跟严河说,如果我跟他说的,他一定会让我不要干涉你的创作,毕戈,你也知道严河的性格,他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创作都一定在被干涉,没有任何一个作品是百分之百按照创作者的意图做出来的。我的私心很简单,因为严河手上这几部戏,全部都不是艺术性比较高的电影,而恰好他下一部电影是跟你们合作,尤其是,恰好你们这样的组合,本身就是最适合一起去冲奖的阵容,不冲奖,我觉得可惜。”
“梓妍姐说得有道理。”刘毕戈笑了起来,“其实,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但我跟龙岩那边确实一直没有谈得拢,他们希望把这部谍战片做成一个全明星阵容的大片。我自己的想法呢,首先,演员我希望能自己决定,而不是塞一堆大明星进来,我讨厌那些事儿多要求多,还总是质疑导演想法的大牌明星。除此之外,我也想要把这部电影拍得更平实一点,我甚至想要把它拍得像一个记录片,而不是一个一看就是电影的东西。我想要这个电影的风格,让观众有纪实感。”
陈梓妍点点头。
刘毕戈说:“甚至比《暮春》的摄影风格还要再粗粝简单一点,在这里面我想用大量的长镜头,去给一个全景式的呈现。”
陈梓妍的心潮马上就澎湃了起来。光是听刘毕戈这样一说,陈梓妍就几乎有了一个想象。这样的风格,确确实实就是电影节的路子。一看就精致得很的片子,反而不太是电影节那些评委的口味。
刘毕戈说:“但龙岩不想让这部电影拍成这样。”
“你需要我做什么吗?”陈梓妍问。
刘毕戈:“你需要让他们相信,即使拍成全明星阵容的豪华大片,这部电影的票房也高不到哪去。”
刘毕戈就不是那种大片型导演。
陈梓妍:“我约黄太出来一趟。”
-
这部片子叫《定风一号》。
陈梓妍拿到剧本以后,认真地读了一遍。
第二天,她就约了黄太见面。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微风拂着,很是自在。
黄太一听她的来意,笑着问:“怎么,是刘毕戈来找你当说客的吗?”
陈梓妍笑了一下,说:“不是刘毕戈找我当说客,是我想要说服他,不要按照商业谍战片的路子来做这个片子。”
黄太微微眯了眯眼。
陈梓妍马上说:“黄太,你可不要误会啊,我可一点都没有要插手你们公司项目的意思,我只是作为严河的经纪人,作为这部电影主角的经纪人,站在我的立场上,提出这样的建议。”
黄太看着陈梓妍,说:“如果按照刘毕戈他自己的想法来拍,这部电影的票房顶多又是一个亿,两个亿?撑死了三个亿,这点你不反对吧?”
“不反对。”陈梓妍说,“但是,黄太,如果这样拍,它肯定没法到国际电影节上拿奖,更不用说拿奖之后的各项版权收入了。而即使它做成全明星豪华阵容的大片,一没特效,二不是当下市场票房巨作的题材,按照过去五年市场的情况,它的上限也不高,即使是刘毕戈和陆严河的组合,六七亿也就打止了。”
“六七亿还不够吗?”黄太有些意外地看着陈梓妍。
她本来以为陈梓妍要说得更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