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756节

  观众基础之雄厚,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关注这部剧剧情走向和人物进展的人,达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量级。

  尤其是经过了第二季的口碑崩坏,第三季又换掉导演,现在《六人行》的剧迷大有一种要把京台骂到天荒地老的架势。

  可是,不管怎么说,《六人行》第三季的热度仍然是一骑绝尘的高,只是一个预告片出来,却压过了所有在播的电视剧的热度。

  这就是剧王的威力。

  -

  “把预告片的数据可以同步给之前的那些广告商了,告诉他们,他们的疑虑可以彻底打消了,《六人行》就算没有陆严河,换了导演,它一样是最受观众关注和期待的戏。”

  徐斌对胡思维说道。

  胡思维点点头。

  第三季预告片的火热,确实让他们所有人都心头一松。

  至少,观众们对《六人行》的期待还在,没有因为第二季的口碑失利就不再感兴趣了。

  胡思维点头之后,却没有马上离开徐斌的办公室。

  “怎么了?”徐斌看着胡思维,问:“你还有什么事情要说吗?”

  胡思维想了想,作为《六人行》的监制,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说出来。

  “徐台,预告片的热度虽然高,但是,质疑的声音很大,要是争议再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会影响到收视率。”胡思维说,“我们真的不去把白景年邀请回来来执导第四季吗?演员们都反应,这一季的拍摄……比以前糟糕多了。”

  徐斌皱了皱眉。

  “第二季的争议也很大,最后收视率也依然还是稳住了。这说明争议并不会影响这部剧。”

  胡思维摇头,“在视频平台上,第二季的重播率比第一季整整少了三分之一。尤其是陈子良出场的片段,在视频网站上,有62%的观众直接跳过。”

  这些数据,胡思维并不是第一次跟徐斌说。

  徐斌也早就知道了。

  “你现在把白景年邀请回来执导第四季,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徐斌有些恼火地说。

  当初白景年要走,就是因为觉得在京台不受重视,也不被重视,负气而走的。

  胡思维说:“第三季的素材,您也已经看过了,跟前面两季比,肉眼可见地变差了,如果我们要等到第三季被观众骂惨了才去把白景年请回来执导,那才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在第三季还没有播的时候去请,多少还握着一点主动权。”

  徐斌:“我就不信只有他能执导《六人行》,他要是这么有能耐,怎么到《六人行》才冒出头来?他之前拍了那么多部戏,怎么都没水花呢?”

  胡思维:“……如果他没有能耐,陆严河跟北极光视频怎么会把他请回去执导《武林外传》?”

  徐斌的脸色阴沉着,很难看。

  胡思维继续说:“说实话,现在我就可以说,第三季的口碑会比第二季更差,收视率也不一定稳得住,要是不能把白景年请回来执导的话,到时候第四季能不能拍成都不好说。”

  “什么意思?”

  “颜良和温明兰到现在都还没有签第四季的合同。”胡思维说,“当时第一季结束以后,我们只跟他们签了第二季和第三季的协议。他们两个是对第三季最不满意的两个演员,在片场甚至跟导演就起了冲突,拍摄意见分歧很大。”

  徐斌脸色更难看了。

  “他们两个……之前就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了,如果《六人行》再不做改变的话,他们也会考虑离开了。”

  刚才还因为预告片数据很好而神采飞扬的徐斌,一时再也飞扬不起来了。

  -

  “我跟明兰两个人都达成了一致了,要是他们继续按照现在这样的做法去拍《六人行》,我们宁愿不再出现。”

  颜良在电话里跟陆严河说。

  “当时他们甚至安排我和明兰喝醉以后睡到了一起这种戏。”

  颜良这件事之前从来没有跟陆严河说过,以至于陆严河现在听起来,有种被震惊得不可思议的错愕感。

  “我们两个人都是发了火,才让他们把这段剧情给删掉了,重新写的。”颜良叹了口气,“现在他们把《六人行》做得越来越像个狗血的剧了,之前我们拍第一季的时候,你说,《六人行》会成为很多年轻人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我感觉他们不是在拍大家向往的一种生活状态,而是在故意制造矛盾。”

  陆严河:“你们有没有认真地跟他们聊过这件事?剧本发生这种剧情,又是谁安排的?”

  颜良:“还不是京台里有人这么建议的,说只有剧情越丰富、越让人意想不到,才越有话题,编剧就照着这样的意见去写咯,反正现在的导演编剧也不会跟电视台的人唱反调。”

  陆严河:“……”

  “我就是觉得挺可惜的,那么好的故事和人物,那么好的第一季,照着拍都不会出错的情景喜剧,被他们搞成现在这个样子。”颜良很恼火,“浪费了你写的剧本和人物。”

  陆严河:“没事,颜良,实在不行,以后咱们就不演了。”

  颜良:“我就应该跟你一起在拍完第一季以后就不演了。”

  “那也没有,第二季把陈子良的部分删掉还是能看的。”陆严河说。

  颜良还正在火上呢,听到陆严河这么一说,马上就笑了。

  “唉。”颜良笑着笑着,又叹了一口气。

  不管怎么说,一部本能够成为经典之作的系列剧,却走上了狗尾续貂之路,这总是让人唏嘘和郁闷的。

  陆严河问:“你是不是快杀青了?”

  “快了,导演在收尾了,我的戏应该还有三四天就拍完了。”颜良说,“杀青以后也没得休息,又要配合《六人行》第三季的宣传,这一次我还真是不想配合,万一我没有忍住,不小心说了一点不应该说的话,那也挺烦人的。”

  陆严河说:“哈哈,你这么谨慎的性格,不会的。等你回来,你宣传归宣传,总还是能够有时间跟我们吃个饭的。等十二月底,我就又要去拍《情书》了。”

  颜良说:“到时候我去观摩一下。”

  “到时候?你到时候不用配合《六人行》的宣传了?”

  “我可没有跟他们签长达一个月的宣传期,该配合的配合就完了。”颜良对京台的不满意,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

  -

  不过,陆严河没想到,这边《六人行》第三季刚宣布开播,那边,北极光视频忽然联系陆严河,说想要把《鱿鱼游戏》放到十二月底开播。

  虽然说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网剧,但同一个时间播出,在这个万事都数据化的时代,显然有打擂台之嫌。

  陆严河很震惊,问他们,《鱿鱼游戏》的后期这么快就完成了?

  北极光那边说,《鱿鱼游戏》是他们最为重视的项目,一直都在加班加点地做呢,就是为了赶上寒假时间。

  这种题材,中学生是不容小觑的收视群体。

  《鱿鱼游戏》也是一个短剧集,原版只有九集,每集六十分钟。

  陆严河写的剧本,总共改成了十二集,每一集拍出来大概是五十分钟。

  北极光准备让《鱿鱼游戏》走日播模式,十二天播完。

  陆严河有点疑惑,这种短剧,你要么一口气放出全集,要么就周播,搞日播是怎么回事?

  不过,人家视频平台自然有自己的考量,陆严河也不会插手去调整这种东西。

  《鱿鱼游戏》终于要上线,陆严河也怪紧张的。

  主要是这部剧陆严河自己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为什么会那么火——

  所以,他怕自己写剧本,没有把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写出来。

  但这部剧大火是不争的事实。

  陆严河永远不会去质疑一部作品为什么那么受观众欢迎,他只会问自己,你弄清楚了它被大家喜欢的原因了没有?

  如果没有弄清楚,那你作为创作者其实就是不合格的。

  北极光视频在《六人行》第三季释放出预告片的三天后,放出了《鱿鱼游戏》的预告片。

  也是在这个时候,陆严河知道了北极光视频为什么要把《鱿鱼游戏》弄成十二集日播的模式,因为《鱿鱼游戏》的国际流媒体播出方Maxine将在国内最后一集播出的当天,一次性全集上线。

  陆严河:“……”

  他还以为十二集日播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搞半天原来就这。

  如果说《六人行》第三季是建立在前面两季的基础上备受关注,那《鱿鱼游戏》则是在立项之初就因为陆严河编剧、跟《十七层》一样的大逃杀题材而早就受到期待了。

  这两部剧仿佛打擂台一般的排播,让大家也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了起来。

  谁都爱看打擂台啊。

  尤其是——

  这两部剧的交集,在陆严河身上。

  好事者媒体直接取标题:复仇者陆严河。

  没有人忘记陆严河在《六人行》这部剧上,跟京台发生的矛盾。

  这不是他跟蒋兰同台来了一个“大和解”就能粉饰的过去。

  事实上,那一次同台,也只是同台。

  在那之后,陆严河跟京台也没有再合作任何一部戏。

  以陆严河现在的产量,以及跟北极光视频的合作频率,已经很能看出问题来了。

  陆严河对京台的真实态度到底是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六人行》第三季和《鱿鱼游戏》的播出成绩谁会更好?

  这个时候,其实并没有几个人特别看好《鱿鱼游戏》。毕竟后者是一部新剧,前者则是积累了两季的剧王。就算《六人行》第二季的口碑崩了,基本盘还在那儿呢。

  当然,以《鱿鱼游戏》的配置和目前的各项数据情况,它肯定也不会差,也肯定能热播。

  尤其是它将在Maxine上线——

  以陆严河过去的战绩,比起《鱿鱼游戏》在国内播出的成绩,大家其实更想看看,《鱿鱼游戏》能不能继续在海外热播。

  这一次,《鱿鱼游戏》里可没有陆严河出演。

  陆严河的“成功学奇迹”还能复制吗?

  -

  六千字保底,两千字加更。

  加更活动竟然持续了一个星期,还是挺不可思议的。

  我也是真的努力了。

  推荐阅读我的老书《我一夜之间成了丑闻女主角》。

第490章 只因为他是陆严河

  十一月底,陆严河作为主创人员一起出席了《鱿鱼游戏》的发布会。

  北极光视频对《鱿鱼游戏》的看重也通过这场发布会凸显了出来。

  全国几乎所有知名媒体都接到了邀请不说,现场更是搞得比一些电影的首映礼还要盛大。

  全明星主演阵容一个不落地出席。

  除此之外,北极光视频还邀请了一众明星帮忙站台,现场观看首集,像参加电影首映礼一样发表观看感受。

  现场,陆严河不可避免被问到跟《六人行》第三季打擂台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756/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