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676节

  “……你的最新爆料?你最近是做了什么吗?”

  “没有啊。”

  “没有的话能有什么爆料?”

  “搜搜呗,说不定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你有毛病。”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搜了一下。

  结果搜出来的结果是——

  严重怀疑李治百是gay。

  李治百原地石化几秒,怒火冲顶:“什么玩意儿!”

  花了两个币去看人家的论据,人家说:

  据说,蒙粒和程思然这样的大美女都跟他不清不楚,释放好感,但李治百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李治百:“我艹他的!”

  陆严河和颜良两个人笑得脸都抽搐了。

  真是一个意外之喜。

  -

  五月的最后一天,陈梓妍又带着陆严河去做了一次检查。

  再一次等待检查结果,陆严河还是挺紧张的。

  万一数值还是很高,那就糟糕了。

  幸而,检查结果出来,数值降低了很多。

  “好很多了。”医生说,“看来我们之前的判断没有错,就是那段时间各种各样的工作太多了,给他造成了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巨大的负担,以后还是不要这么压迫自己了,严河,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不一定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

  陆严河的脸讪讪的。

  被医生这么一说,还真是怪尴尬的。

  陈梓妍也长吁了一口气。

  “其实,一个人短时间内压力大,这很正常,你可能觉得你没有熬夜,也没有其他的症状表现,所以没事,但我觉得你的压力会突然爆表,跟你同时在面对七八件都很重要的事情有关,这些事情带给你的负担叠加在一起,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甚至可能是指数型的增长。”医生说,“协调好你要做的事情,不要觉得自己是机器,可以多线运行——就我这台电脑,还时不时因为同时处理的程序过多而死机呢。”

  陆严河嗯了一声,道谢。

  陈梓妍说:“以后我会隔一段时间带他来检查一次的,他最讨厌的地方就是从他的表面什么都看不出来。”

  -

  无论如何,检查结果显示陆严河情况已经转好,这就是好事。

  这件事的症结是在于陆严河的身份太多,要处理的不同方面的事情太多。

  陈梓妍给陆严河在六月份只安排了两个工作,一个代言品牌买的杂志封面要拍摄,一个线下的晚会活动。

  除了这两个工作,陆严河就待在学校里,准备期末考试。

  陈思琦说从今以后不让陆严河管《跳起来》的事,还从那之后,《跳起来》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不到他这里来了。以前他还负责做下印前的终审,现在终审也跟他无关。陆严河哭笑不得。

  但是,这样一来,陆严河发现,自己的节奏是真的一下慢了下来。

  不再是任何时候打开手机,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处理,也不再是有很多个截止时间催促着他赶紧办,停不下来。

  陆严河开始有了固定的、睡午觉的习惯。

  有时候几个人没事,也会跟李治百、颜良他们打游戏,纯粹玩乐。

  他自己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没再这么纯粹地去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比如打打游戏,比如躺在沙发上发呆。

  陆严河也是很久都没有过这样的悠闲了。

  他发现,工作很多的时候,他满脑子都是工作,但没有工作了,也没不适应,闲得下来,甚至,觉得这样也挺好。比之前舒服多了。

  这种时候,再去思考《情书》这部电影,状态都不一样了。

  陆严河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商永周、陈碧舸这样的演员,一年一般就拍一部戏,顶多两部。

  演员要保持最好的状态,这个不是说早睡早起、生活作息的好状态,而是能调动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力和表现力的好状态。

  技术可以磨练出来,但是状态不可以。

  -

  《跳起来》跟北极光视频一起做的“蓄力计划”,在六月初发布了招募令。

  陆严河仍然担任了召集人的职务。

  不过,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不用他来做了。

  陆严河所做的工作,就是录了一段欢迎各位青年导演和有志于成为导演的人报名参加“蓄力计划”。

  这个“蓄力计划”在圈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因为在这之前,除了一些专门的青年电影节,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或者是像《跳起来》这样的杂志,去发起一个青年导演的评选计划。

  人家甚至拿出了真金白银,要支持这些年轻导演去拍片子。

  “蓄力计划”一发布,陆严河就马上发了一条朋友圈:

  虽然我担任召集人,不过,我本人不参与“蓄力计划”任何具体事宜,仍然休养中,勿扰。

  可是,虽然他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来找他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很多人都好奇这个“蓄力计划”,陆严河只能一遍遍地解释,自己真的不太了解。

  可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在影视行业,导演是最难培养的类型。

  演员也好,其他的工种也好,都是可以放到项目里面去历练的。但是,导演不行。很多人觉得,导演其实也可以从副导演做起,积累经验。但是,实话实说,副导演也好,导演助理也好,这样的经历再多,也无法成为让别人相信他可以独立做一个导演的理由。这是现状。

  所以,《跳起来》突然跟北极光视频一起要做一个寻找导演的“蓄力计划”,自然惹人关注。

  每一个平台、每一个制作公司,都缺导演。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导演,都缺。

  在影视这一行,导演才是真正的“项目经理人”,把一个能赚钱的导演理解成一个能赚钱的项目经理人,就能理解各大平台、制作公司对导演的渴求了。

  但如果用一个没有独立执导经验的导演,就等于一场豪赌。赌对了,皆大欢喜,赌错了,甚至倾家荡产。

  “蓄力计划”这么一弄,让大家都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

  这个计划,能挖掘出导演来吗?-

  “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吗?”

  有人自然是不看好的,理由也很充分。

  “我们都知道,导演这个职业,要求太高了,什么都要懂,而且,试错成本也高。他们这种连手机拍摄作品都收的比赛计划,能选出什么样的人来?估计大部分都是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才会给他们投作品。”

  “是啊,就算是青年电影节的短片计划,拍一个短片都至少是几万块钱的成本。他们这不做任何要求,用手机拍的短片都行,别到时候找一堆摄影师出来。”

  “没错。”

  “但是,这个想法倒是挺好的,我们都需要挖掘出一些新导演来,说起来,我们这个圈子,还是导演太少了。”有人无奈地说,“像《暮春》这样能够带出刘毕戈这种青年导演的项目,这么多年了,也才这一个。”

  “这也没有办法啊,拍电影多花钱,谁家有钱也不可能说就用来捧新人导演。如果《暮春》不是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了奖,甚至哪怕拿了奖,如果不是有陆严河主演,这样的电影估计一样还是要赔本,说不定连院线都拿不到排片,上映两天就腰斩。”

  “电影虽然是导演的艺术,但导演没有成名之前,如果没有顶级演员大咖助阵,也是根本没有办法突围啊。”

  “你们说,他们弄的这个‘蓄力计划’,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估计不怎么样。”

  ……

  业内看好的人还真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这一行真没有那么容易。

  它是极少数既需要艺术性的、审美性的创作思维,又需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非常实际的综合素质。

  同时拥有这些能耐的人真的很少。

  而有机会拿到一个机会去展现出自己有这样能力的人,就更少了。

  -

  陈思琦也很紧张,因为不知道这个比赛发布以后,到底有多少人报名。

  很多的比赛在举行之前就会提前网罗一批报名者,让这个比赛不至于参赛人数不足,甚至没有人参赛,那是真丢人。

  但是,他们却没有做这件事。

  北极光视频倒是找了几个他们看中的年轻人,让他们拍摄作品报名。

  不过,虽然惴惴不安,有些担心,他们该做的宣传和推广,一个没有落下。

  经过三年时间,《跳起来》的团队已经发展到了上百人的大队伍。其中,杂志编辑团队只占其中的十分之一了——这也是《跳起来》团队最核心的部分,从主编到编辑,都是陆严河和陈思琦最信任的人。

  而除了他们,《跳起来》现在最庞大的队伍,其实在自媒体这一块儿。

  从线上的自营自媒体,到线下的媒体矩阵,陈思琦跟北极光视频一起,做了大面积的推广。

  “蓄力计划”在全国各个艺术院校推广开来不说,连一线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也都买了广告位。

  这个广告,就不仅仅是在发布“蓄力计划”招募令了,也是招募大家到北极光视频,观看“蓄力计划”投稿作品,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作品。

  因为这是给北极光视频引流,广告费的大头是北极光视频在出。

  《跳起来》这番举动,也是再一次让业内看到了他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推广能力。

  主要是之前陈思琦领头的每一个宣传营销,都以“巧思”取胜,让大家都形成了一个他们“小而精”的印象。

  可这一次,陈思琦带领的团队简单粗暴地直接走量,让大家出乎意料的同时,也意识到,《跳起来》现在在媒体这一行的影响力,真是不得了。

  陈思琦也参照了天星奖和《偶像时代》的做法,邀请了各大媒体作为评委阵营,加入进来。

  这么轰轰烈烈,又跟影视圈密切相关,这叫人怎么相信陆严河没有参与其中?-

  “我是真没有管。”陆严河哭笑不得,对坐在他对面的刘毕戈说。

  刘毕戈和苗月两人今天约他在学校的咖啡馆见面,刘毕戈也忍不住问起了这件事。

  “你身边有朋友想参加吗?”陆严河问。

  刘毕戈说:“感兴趣的确实有几个,不过他们也还在观望,我直说了啊,他们怕这是个随便搞搞的草台班子。”

  陆严河很理解这种想法,点了点头。

  “可能大家也想看看,北极光视频发布出来的参赛作品,都是什么样的质量吧。”陆严河说。

  刘毕戈点头。

  “现在业内对这个比赛态度不是很明朗,持观望态度的比较多。”刘毕戈说,“而你又说,这个比赛全程不参与具体的过程,大家当然也更谨慎。”

  刘毕戈忽然想到什么,说:“其实需要一个机会的人真的很多,就算这些人观望,总有很多人想要通过这个机会,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

首节 上一节 676/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