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日走红 第552节

  琳玉笑了笑,说:“希望你们会喜欢《暮春》。”

  玛丽昂·图奇有些好奇地看着琳玉,问:“你已经提前看过《暮春》这部电影了吗?”

  “还没有。”琳玉说。

  “那你为什么会希望我们喜欢《暮春》?在没有看电影之前就表达出这样的倾向,你很不客观。”

  琳玉愣了一下,坦然地说道:“刚才我说过,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我的高中同学,所以我希望它好,也希望它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这是我的私心,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玛丽昂·图奇不置可否地点了下头。

  这时,汤姆·怀恩马上说:“嘿,玛丽昂,人家只是一个小姑娘,你对她包容一点。”

  “汤姆,我跟你不一样。”

  “但我们都发自内心地热爱电影,不是吗?”

  两个人争执了一会儿,这时,放映厅内的光渐渐熄灭。

  电影要开始了。

  琳玉深吸一口气,集中注意力,准备开始进入电影的世界。

  -

  更新来了,目前月票3200+,距离昨天的2500+增加了700票,我依然还是超额完成了加更任务喔。

  看样子,月票加更的活动好像还可以继续啊。

  双倍还有两天时间,那我就继续加更活动吧。

  还是老样子,每天六千字保底,400月票加一更,冲鸭,小陆需要捧场,小宋也需要大家捧场啊!

第375章 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陆严河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认真地看着《暮春》这部电影,这也是第一部他担任主角的电影。

  虽然说,因为演戏以来,挺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很多演员只能演配角、对主角求而不得的阶段,所以对于演主角或者配角的心态差别不大。

  但主角,戏份总是多一点。

  整部电影的视角也主要是以他角色的视角展开。

  这种感觉还是不一样。

  随着电影开始,从第一个镜头呈现出来,陆严河看到自己站在一个狭窄的浴室里,沉默地洗头。

  戏里,他母亲的声音传来,说:“我给你报了个补习班啊。”

  他洗澡的动作一顿。

  镜头拍着他的侧后方。

  大银幕上,几乎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但他的背影也已经透露出来了些许的信息。

  这个少年,似乎并不是很快乐。不过,当然了,少年总是忧郁的。这个年纪,往往如此。

  黑暗的空间中,陆严河第一次见到接近现实的自己在这么大的银幕上出现。

  在《三山》中,他的人物造型让他在电影中的样子跟平时有很大的不一样,因为这个差别,让他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专注了这个人物的表演。

  但《暮春》却不一样,第一个镜头,就明白无误地提醒他,这是他自己。

  陆严河莫名感到一阵兴奋的战栗。

  而当他缓过神来以后,电影已经放映了二十多分钟。

  -

  刘毕戈的镜头很干净,也很悠然,没有很多艺术片那种迷离的、眩晕的、阴郁的镜头。

  让陆严河找一个可以对标的导演的话,他觉得很像拍《海街日记》的是枝裕和导演。

  但是,刘毕戈的电影没有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那么慢。

  他的镜头切换很多,也很快,在大部分时候,其实都不那么热衷于长镜头。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观看的难度。

  -

  陆严河对这个故事已经太了解了,然而,刘毕戈却把它剪得让陆严河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新鲜感。

  他想到这里,不禁笑了笑。

  也只有演员才会把“似曾相识”和“新鲜感”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了。

  拍摄是一回事,剪辑是另一回事。

  难怪说电影是导演的作品,陆严河现在看这部作品,有很多地方都跟他拍摄时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银幕上的每一个少年和少女,仿佛都比他见到的真人更好看。

  这个好看,指的不是说他们形象上、五官上的变化,而是一种氛围感。

  -

  关于青春期题材的电影,影史上已经有很多的经典之作了。

  这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

  而在这些题材的电影里,几乎都要经历成长的巨变和阵痛。

  要说狗血,就没有不狗血的。

  可为什么有的电影能狗血成经典,有的却只是一盆狗血?

  其中之微妙,是难以用语言说清楚的。

  但说来说去,归根结柢,就是看了觉得好,和看了觉得不好的差别。

  当看到陆严河从家中跑出来,在午夜的街头狂奔,大银幕上的画面随着陆严河的奔跑变成一条流动的光影之河。

  他眼眸中的难过、愤怒、迷惘与黑夜交织,从偌大的银幕上,看过来,看向观众席上的所有人。

  这一刻,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时空,通过这一张银幕穿透而来。

  整个放映厅中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连陆严河自己都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镜头,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演戏的时候,被刘毕戈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瞬间。

  -

  金黄色的、温暖的阳光宛如河流一样在人间流淌。

  当电影如喧嚣之后的宁静,结束在一个被阳光铺满的教室,片尾字幕开始播放,由宋林欣演唱的插曲轻轻响起,放映厅中仍然安静着。

  放映结束,放映厅灯光亮起。

  琳玉抬起手,轻轻擦去自己流了满脸的泪水。

  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滤镜,这部如青春散文一般的电影,用一种看似平静的白描诗意,残酷地剖开了她的心,攫出她内心中最隐秘的伤痛。

  她转头看向汤姆·怀恩和玛丽昂·图奇两人,他们的表情仍然严肃,以一种仿佛无法撼动的认真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着什么。

  忽然,掌声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响了起来。

  琳玉惊讶地转头看去,在她转头的工夫,掌声已经宛如星星之火般燎原。

  很多人站了起来,开始鼓掌。

  琳玉知道,在电影节,电影放映结束以后,经常会得到观众们的掌声。

  这几乎成了一种仪式般的存在。

  但这一刻,琳玉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这并非是礼仪式的掌声。

  她听到有一个白发的男人拱手作喇叭状,喊了一声:“Bravo!”

  坐在第一排的刘毕戈导演和其他的主创们站了起来,转过身来,面向观众席。

  琳玉第一个朝陆严河看了过去。

  陆严河也率先用目光找到了她。

  他用口型问:“怎么样?”

  琳玉抿着嘴,比起了自己的大拇指,点点头,用自己的表情告诉了他回答。

  陆严河如释重负地露出了笑容。

  他转头看向严令羽、于琅他们,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抹有些激动、有些兴奋又有些难以置信的笑容,就像一个第一次来到游乐园的孩童一样兴奋,又像第一次站上了领奖台那样忍不住羞涩。

  脑海中,刘毕戈带着他们这些人拍戏时的点点滴滴浮现出来。

  很多个画面,很多个互相加油打气的时刻。

  观众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来表达他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这一刻,放映前的平静和放映后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陆严河一颗心真正地放下来了。

  最终还是靠电影说话,靠内容说话。

  -

  跟琳玉一起来到现场的李彼满脸兴奋地站在一个角落,做着自己的直播。

  “是的,《暮春》刚刚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完成首映,电影怎么样?我无法作评价,但是,看看现场所有观众的反应吧,听听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吧!”

  李彼将自己的脸从镜头里挪开,将镜头对准了现场所有人。

  自从跟跳起来公司签约,李彼这几个月以来,是拼了命地抓住这次机会,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打出一片天地。

  同行多少人在背后说他踩了狗屎运,被陆严河看中,还给了这么大的支持力度。

  李彼几乎走到任何地方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样的声音越是多,他就越拼命,最多的时候,一天发32个短视频。

  全都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原创视频。

  也因为他的这个拼,所以,他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开始实现盈利了。

  这一次来威尼斯,陈思琦就跟他交代了两点。

  “第一,你是个拍短视频的,你要发挥短视频媒体的优势,在威尼斯现在仍然是以传统媒体为主,你要发挥你的优势去打开局面。”

  “第二,别觉得你就是个拍短视频的,比其他媒体就差了逼格,你要记住,你是跳起来的短视频媒体,来自我们中国现在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

  关于他要做什么内容,陈思琦并没有干涉,只是把他们联系到的几个电影人采访机会给了他。

  这都不叫干涉,这叫把饭喂到他嘴边,给他吃。

  而虽然陈思琦不说,李彼也知道,他这一次来威尼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做好陆严河和《暮春》的宣传工作。

  李彼琢磨了很久,自己到底该怎么去发挥短视频的优势,怎么去跟传统媒体做得不一样。

  到了这里,看到那些传统媒体的工作方式,李彼豁然开朗。

首节 上一节 552/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