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什么?你百哥请你。”
“那要不就去我们学校食堂吃?”陆严河问,“我们学校食堂挺丰富的,很多美食。”
“那走呗。”李治百说完,“不行,我还得先找个地方停车,这里就是一个临时停车位,不能停太久。”
-
李治百戴着墨镜跟着陆严河走进振华的校园,两个人的组合吸睛无数。
尽管振华的学生比较收敛,不太会是那种激动尖叫的表现方式,但掏出手机拍他们两个人的可不少。
李治百笑容灿烂地跟好些女孩子挥手打招呼。
陆严河看他那花孔雀的骚包样,不禁摇头。
李治百这家伙就是这样。
结果,因为李治百没有振华的校园卡,最后这顿饭是陆严河请李治百吃的。
“你们学校食堂的伙食确实不错。”李治百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那是,早跟你说了好吃。”陆严河说,“大家都不怎么出去吃。”
李治百:“感觉你是真的在享受你的校园生活啊,我一个学期都难得去几次。”
“你不去学校,毕业怎么办?”陆严河问。
李治百说:“我那垃圾学校,平时没有人管你,就考试的时候去考了就行,而且,说实话,我那学校毕业证拿不拿都无所谓,不像你跟颜良,一个在振华,一个在京艺,那都是名校,要是我有这学历,我爸早宴请四方了。”
他跟陆严河一块儿吃了饭,问:“你晚上是回孜园桥,还是待宿舍?”
“回孜园桥吧,明天周六,也没课。”陆严河说,“不过我得去寝室拿一下电脑,你刚才临时给我打电话,我着急忙慌地跑出来,还以为有什么急事。”
李治百:“那怪谁,我一听你拍戏只找了颜良,没找我,我马上就炸了。”
陆严河:“那我也不可能永远一部戏都把我们三个都放进去啊。”
李治百:“那是你的事。”
陆严河:“……”
-
陆严河要跟京台合作一部情景喜剧的消息,很快在演艺圈传开了。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陆严河跟京台要合作一部新戏了,纷纷感慨,陆严河拿了金鼎奖以后,资源马上就跟上来了,还是要拿奖啊。
再一仔细听合作内容,什么?编剧?什么?!8%的收益分成?!
这个消息不可谓不爆炸,简直把人都给炸翻了。
而周平安也终于松口,答应了让颜良来演这部剧。
陆严河说得没有错,这是目前唯一一部会同意让颜良来演主角的电视剧,而是在京台这种传统大台制作和播放的电视剧。
这对颜良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周平安是一个很会算账的经纪人,他算得清楚明面上的片酬数字,也算得清楚一部主角戏给现阶段的颜良带来的隐形收入。
但周平安仍然没有欣然接受的意思,他跟颜良说这件事的时候,没忘记给颜良上眼药水。
“你看看你这个好朋友,说着是给你送主角来演,但说白了还是为了占你便宜,他拿着200万元一集的酬劳,还拿8%的收益分成,你就只能拿5万元一集的片酬。”周平安啧啧两声,“这算盘打得可真精明啊。”
颜良沉默不语地听着,一句话没有说。
周平安说:“这个时候他倒是知道没找李治百,知道如果是李治百,我怎么都不会答应的。”
颜良仍然沉默不语地听着。
等周平安说完,颜良就默默地走了。
五万一集的片酬是很低,尤其是跟陆严河的酬劳一比,都显得可怜。
可是——
颜良深吸一口气。
如果没有陆严河,哪个电视台黄金档播出的剧会愿意把男主角给他演?
李治百昨天的话还言犹在耳:“老陆太过分了,这个角色找你演,不找我演,还羞辱我演不出来,他明明就是照着你写的角色,还怪我演不出来,他怎么不照着我的性格写这个角色?”
李治百啧了一声,“他对你才是真爱啊,从剧本来说,你才是这部剧真正的男主角,他都只是个配角。”
颜良抬头看着碧蓝如洗的天空,他沉默的眼眸里映着天空的蓝色。
干净,凛冽。
-
当陆严河开始录制《年轻的日子》第二季以后,其他人都开玩笑,问有没有适合他们的角色。
陆严河笑着说:“预算太少了,请不起各位啊,不过,欢迎大家来客串一下,拜托了。”
陆严河打算在每一集都找一到两个角色,请自己的明星好友来客串。
比如主动请缨的李治百。
关于这部剧的消息越来越多。
比如陆严河竟然是这部剧的编剧,比如他作为这部剧的关键主创人员,将参与这部剧的选角。
这些消息都在无形之中被大家以不可思议的口吻渲染出了一种传奇的色彩。
“他才二十岁。”这是最关键的,也是引起最大议论的地方。
像陈碧舸、商永周这种级别的演员,能够影响到一部戏的创作方向、选角,这都很正常,也已经为业内所接受,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但陆严河又不是他们,凭什么拥有这样大的权力?
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让陆严河和京台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而消息也从业内开始往全网传播。
陆严河在跟大家一起录制《年轻的日子》第二季的时候,没有看手机,所以不太清楚网上的情况,等他录完了节目,拿到自己的手机,一上网,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全网讨论了好几天。
有人质疑他写剧本的能力,有人质疑他扛剧的能力,当然,也有很多人支持他,期待他这部作品,各种各样的声音。
不过,这一次保持质疑的人居多。
因为陆严河太年轻了,才二十岁,演戏都还没有两年呢,就开始写剧本了。
大家按照常规的经验去判断这件事,都觉得陆严河再怎么天才都不具备独立写一个剧本的能力。
——内娱真的要完了,一个到目前为止只播了一部剧,出场不到三集的偶像演员,水了一个金鼎奖最佳男配角,现在竟然就成了一部京台大剧的独立编剧和核心主演,到底是这个世界比较魔幻,还是我眼睛里容不下沙子?这个陆严河到底是有什么后台,能拿到这么夸张的资源?就是连黄楷任都拿不到这样的资源吧?
有人就这么说了。
然后,陆严河永远的黑粉头子郁江虽迟但到,转发了这条微博,说:“大家终于看到陆严河的真面目了吧,之前我揭露他人小野心大的时候,你们都说我容不下一个年轻人,现在你们能明白我的心情了吗?”
然后,郁江最大的黑粉头子陈思琦出现了,甩出了一张《跳起来》纸质版和电子版累计销量突破150万册的宣传图,说:“我一直理解你羡慕嫉妒恨的心情。”
郁江反击:“你们靠着陆严河这些人气和粉丝买单的力量做《跳起来》,撑起这150万册的销量,你以为这样的欺骗游戏能够复制到一部电视剧上面吗?”
陈思琦转发并官宣:“既然郁江老师诚心诚意地问了,我就大发慈悲地提前官宣好了,这样的成绩能不能复制到严河的新戏上,我们先拭目以待,但这样的成绩终于让我们《跳起来》成功地打动了石夏老师,我们将在《跳起来》的冬日特刊上刊登石夏老师的新作,敬请期待!”
郁江下意识地要反击,随后目光落在石夏二字上,嘴角一阵抽搐。
石夏?!
陈思琦:“我理解很多人对严河的质疑,因为他很年轻,因为他从来没有在大家面前展示过他作为编剧的能力,这个时候我说再多也没有用,所以我不多说,大家之后看到这部戏播出以后,心中自有判断,但对于某些老师抱着过去的恩怨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性的发言,恕我不能坐视不管。”
陈思琦又说:“总有人批评我们,两个刚毕业的高中生想要做杂志,以为这是过家家吗?以为靠着陆严河的粉丝就能够把一本杂志做下来吗?现在,这本杂志已经进入了良性的发展时期,它成功地来到了一周年的时间,总共已经发行了十一期,纸质版和电子版累计销量突破了150万册,而在过去这一年里,很多的作家前辈都在鼓励我们,让我们加油做下去,甚至于很多严肃文学的作家老师们都通过各方面向我们表达对我们的鼓励,这是我们决定做一本商业文艺杂志的时候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更别说,现在我们很骄傲地宣布,石夏老师将他的一篇新作交给了我们,将在《跳起来》冬日特刊上首发。”
陈思琦连着发第三条微博:“年轻意味着没有经验,年轻意味着做什么都会受到质疑和挑战,但年轻同样意味着无限可能,用作品说话。”
陈思琦的三条微博以旗帜鲜明的态度获得了大量年轻粉丝的点赞。
而郁江在陈思琦这三条微博的轰击下,又一次被人给喷了。
可以说,陆严河受到的种种质疑,都在陈思琦这强有力的回应下,消弭了它带给陆严河的伤害。
主要是《跳起来》的销量太硬梆梆了,这是陆严河和陈思琦两个年轻人做出来的成绩,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既然陆严河在十九岁的时候能够逆潮流做出一本畅销的杂志,为什么陆严河不能够在二十岁的时候,写出一个热播剧的剧本?
陈思琦的回应就是让大家的思维来到了这个位置。
理清基于人生经验所下意识感到的疑惑和质疑,去选择给陆严河一份基础的信任,然后,保持对这部戏的期待。
-
陈梓妍跟陆严河说:“思琦真的很适合帮你做公关,每一次你这边受到舆论的攻击,她的回应都能帮你恰到好处地力挽狂澜,她很厉害。”
陆严河:“如果不是她帮我回应郁江,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
“这种事情,你自己当然不能开口。”陈梓妍说,“你记住,无论发生任何事情,你都不能自己去跟人对线,明白吗?”
陆严河点头。
陈梓妍:“但得益于这件事,你这部戏算是未播先火了,不会缺关注和热度了,估计很多人都会想要知道,这部由你担任编剧和主演的新剧,会是什么样子。”
陆严河低头轻笑,说:“现在他们还不知道这部剧要在京台独播,都不做网播呢,要是他们知道这件事,估计意见会闹得更大。”
陈梓妍:“这是一个很冒险的做法,毕竟现在看电视的人真的很少。”
“但是家里有电视机的还是很多。”陆严河说,“我明白胡思维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好要做情景喜剧,而且是低成本的情景喜剧,把一集的成本控制在五百万以内,就是为了这样做。”
“他们想要拉收视率。”
“嗯。”陆严河点头,“等在电视剧完成第一轮独播以后,再卖给视频网站播放。”
陈梓妍说:“但也有可能无法把收视率拉起来,这就真的看这部剧的号召力了。当然,要是这部剧真的把收视率给拉起来了,都不说拉到2%,能拉到1%,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好成绩。”
现在京台黄金档的收视率平均在0.3-0.6%之间。
收视率如果能够破1%,那基本上就是当年的剧王了。
网络时代,传统电视台的收视率就是这么拉垮。
除了国家台,其他电视台都这样。
到时候就是收视率之战了。
-
演员的试镜定在十月的一个周末。
陆严河也是面试评委之一。
因为前段时间陆严河担任编剧的事情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盯着这部剧,知道这部剧不管回头怎么样,但肯定是被关注的热剧。
不会是无效播剧。
可是胡思维也一早就跟各个经纪公司和经纪人都发出了风声,这部剧目前只有一男二女三个主要角色没有定演员,这一次主要就是为了选这三位,但因为预算有限,所以这一次不会面向一线演员开展试镜。
这让一些动了心思的一线演员又打起了退堂鼓。
而这一点都不影响各个经纪公司的热情。
哪家经纪公司没有签约一些名气不大的演员,甚至是新人。
对于这一批演员,经纪公司对他们的第一期望都不是赚钱,而是红起来。
只有红起来才能赚更多的钱。